於正雖然不是演員明星但上熱搜的頻率不亞於明星。
這次上熱搜,真真是為我們中國人出了一口氣,懟韓國網友懟得有理有據,有裡有面,賊霸氣。
事情是這樣的,於正拍了一部新劇《尚食》講述明代的美食故事,劇照流出男主的服飾穿著,一下子炸開了鍋。就是這兩張劇照:
韓國網友看到之後一陣沸騰,韓國人真情實感地覺得許凱身穿的明朝傳統服飾以及戴著的大簷帽是在抄襲他們,然後對許凱進行了跨國「辱罵」。
於正看不下去,下場手撕韓國網友。並且做了個證據九宮格,發到外網,直狠狠地甩到韓國網友身上,真真是殺人誅心。
於正這樣「為國出徵」殺人誅心,引起了韓國網友的更激烈的反擊,中國網友也不妥協地懟回去。
其實引發這場罵戰的根本原因就是明朝服飾與韓國服飾太相似。於正說:「明朝服飾才是正統」,這句話確實是句大實話。
我們來看看明朝時候男子的服飾特點。這次爭論的焦點一個是大帽,一個就是網巾和官服。
1、明代網巾
網巾,是明代成年男子用來束髮的網子,象徵國家法令齊全的意思。
《明史·輿服志》裡說明朝男子「人無貴賤,皆裹網巾」。大明王朝的縮影便是皆裹網巾,網巾也成了大明的獨特標誌,網巾對於大明朝來說更具有全民意義。
明代的網巾一個要點就是——藏起來。除非摘下帽子,網巾基本是不外漏出來,從明代流傳的畫像裡就能看出這個端倪。
再來看看韓國的韓服,韓服借鑑和傳承了明制漢服這一點毋庸置疑。不論是官服還是 民間服飾,都存在著明制漢服的影子。
不過韓服將網巾外露,加之韓國影視劇的強化輸出,讓韓國人自以為是的以為網巾是他們的專屬。
先來看看李氏朝鮮的畫像和明代畫像的區別吧。
趙氏三兄弟
明代徐光啟的官服畫像
儘管都戴網巾,明代的思路是藏,李朝的思路是露,這個區別就很值得玩味了。
韓國影視劇中網巾的戴法也是錯誤的,傳統的韓服網巾戴在額頭,並沒有到達眉毛位置,而韓劇裡為了美化男子的裝扮,把網巾戴在了眉毛之上,突出演員的眉眼,其實也對網巾造成了誤解。
正確與錯誤對比,上錯下對
2、大簷帽
大帽,是明朝男子的重要首服之一,上至天子下至庶人都可以使用。與大帽相配的帽頂、帽珠等則是清代頂戴制度的起源。同時,大帽也是明代男子的重要正裝,接近禮帽性質。大帽常作為賞賜贈送給周邊部落和藩屬國,這在《明實錄》中有大量記載。
事實上,在明制漢服中,圓頂和平頂的大帽在不同的時期裡都有出現過。
其實更多的人物畫像裡出現先過大帽。
不光畫像裡有大帽,就連出土的文物裡也有明代的大簷高頂的滕帽。
朝鮮大帽就是從明制大帽演變而來的。
這時不得不在此感嘆,韓劇的洗腦,韓劇的古裝劇裡,常常出現大帽。而中國的影視劇對服化道的不嚴謹,造成了對明代服飾的誤解,以為明代沒有大簷帽。
其實區分明制大帽和朝鮮大帽,主要看是圓頂還是平頂。
3、明代男子官服
明代對恢復和整頓漢族傳統禮儀是非常重視的,上採周漢,下取唐宋。男子服裝恢復袍衫為主,官員們則以「補服」為主,頭戴烏紗帽,身穿圓領衫。以袍衫的圖案和服裝顏色區分官階大小。
皇帝的服飾,仍舊保持上衣下衫的古制。顏色以明黃,玄色等等,基本遵循了歷代帝王的服裝。
但是明代皇帝的常服略有不同。明代皇帝的常服被稱作翼善冠服,身著盤領窄袖。前後兩肩繡金盤龍紋樣,玉帶皮靴。
到了後期,洪武皇帝時期,常服更加簡潔。於是有了簡化的皇帝常服
萬曆皇帝所穿的常服是典型的明代中後期的風格,花紋樣式增多,黃色常服增加了十二章紋。
而韓服形成於李氏王朝,對應著的正是明朝,韓服的借鑑十分明顯。
韓服皇帝服裝是紅底金色龍紋,翼善冠較高,並且服裝較短能露出靴筒。
明制漢服與韓服區別十分明顯,是韓國網友沒有文化底蘊,蒙蔽了雙眼,於正做得很對,就該站出來告訴他們誰才是正統。
於正的新劇劇照流出,服裝考究,確實很美。
不得不感慨,於正新劇服化道花了心思,想讓大眾看看我們明制漢服有多美,這是中國的傳統文化,不是抄襲韓國,讓國人認清自己的服飾才是正統,別動不動的喊抄襲韓國,不要做數典忘祖的人!你們說這對不對?
如果您喜歡,歡迎收藏或轉發。關注我,帶你了解更多文物鑑定、歷史故事以及現代藝術~幫您掌眼,帶你走進藝術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