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戀分手的你不要害怕,請給自己一場自我療愈
文/大耳朵讀書會
哈嘍,大家好啊,今天又是一個陽光明媚的好天氣,是不是大家的心情也像天氣一樣這麼好呢?又到了大耳朵讀書會和大家見面的時刻了,小編很是開心,希望大家都多關注一下啊,你們的支持就是對我們最大的鼓勵,希望大家能夠喜歡今天的這篇文章,也希望各位看官能夠留下自己的想法,小編一定會繼續努力的,感謝大家的支持!
今天小編向大家推薦的這本書是關於分手之後的自我療傷,失戀以後最正確的做法是什麼,這本書,能夠陪你走過那段悲傷的故事,陪你走過那段黑暗的路,它像路燈一樣,照亮你前行的道路。希望分手的你,失戀的你,能看一下這本書。這本書叫做《療愈分手之痛》,希望你能給自己一場自我療愈。
一是作者概述了療愈之路包括三個主要方面:一是善待自己。很多人從童年開始,就一直把別人放在第一位,總是去照顧別人的感受,尤其是從小需要照顧父母感受和情緒的孩子,他們已經在多年的關係互動中養成了掩飾自己真實感受和表達真實需求的習慣。在最哀傷的此時此刻,要學會把自己放在第一位。不斷的自我肯定,經常為自己做美好的事情,發展自己的目標、興趣愛好和朋友圈,一定要避免自毀的行為。
落實到具體的操作就是寫情感日記、練習肯定語、列感恩清單、給自己留下每周的美好時光和建設自己的支持系統等。二是處理哀傷。許多人當喪失和哀傷泛起的時候,會傾向於逃避,通過酗酒、吃藥、自我隔離和拼命工作等方式逃避。這些痛苦之所以如此強烈往往是因為有累積效應。過往的喪失已經無法面對,本次新的喪失再次打開這個閘門,新舊痛苦噴湧而出,讓人無法招架。
作者提出標本兼治的方法。面對此次哀傷,要進行親密關係的梳理。要面向未來關係,還需要進行生命盤點。這些在書裡都有具體的操作方法。三是應對挑戰。在這一點可以感受到作者深深的愛與慈悲。她是自己經歷了這整個過程,掉進去過黑洞之後爬出來的人。通過自己的經歷告訴我們,在掉進黑洞的這個過程裡,會遇到什麼,會需要熬過多少時光,我們可以怎樣應對。比如怎樣跟前任溝通,怎樣面對孩子的事情,怎樣面對日常中的挑戰,怎樣幫助孩子對待父母離異等等。
二是作者提出獨特的「觀察、準備、培養」的理念。其實不僅僅用來平復喪失的傷痛,如果對自己的人生不甚滿意,希望通過改變過上幸福的人生,這三點理念都能夠發揮重大的作用。我們需要觀察自己的內在與周圍發生的事情,然後為改變做好準備,並將這些改變放在日常生活中悉心栽培。落實到具體行動就是觀察自己的念頭、感受和周圍的人,把觀察到的東西記錄下來。
這些觀察記錄會引導我們看見自己的人生模式和未完成的課題。準備是從認知層面看見哀傷期不同階段的特點,針對每個階段進行計劃,充分準備,允許有反覆,允許情緒有波動,允許出現前進一步又後退三步的情況。培養指的是很多人面對創傷需要2-3年的時間,哪怕僅僅是自我肯定語都需要至少30天才能進入潛意識,更別提那些生命盤點,需要逐一梳理你早年生活中跟你互動的每一個親近的人。這些都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但確實是每個人都需要補上的人生功課。
三是不管是哪一段親密關係的結束,都必須要經歷一段只有一個人的日子。在這段日子直面哀傷、處理哀傷。在跟任何人建立健康良好的關係之前,我們必須先跟自己建立健康良好的關係。要做好一種心理準備就是哪怕我這一輩子都是單身一人,我仍然有辦法去過好。
當一個人能夠把自己過好的時候,ta才有辦法跟另外一個人的把生活過好。只有在單身時能夠高品質生活,才不會對感情太依賴而選擇將就。才能夠在發展新關係中保留真實的自我。只有真實的自己才會從內心深處發出吶喊。那個真實的你知道你是誰,知道你的渴望,知道什麼會讓你快樂。而你唯一人生意義:就是成為你自己。
本書反反覆覆都在揭示一個道理:所有的人,無一例外,最有療愈意義的事情就是能夠嘗試跟自己相處,這是回報巨大的事。因為不但會自我感覺更好,其更大的意義在於能夠吸引那些懂得獨處的樂觀向上的人。願在這個註定一個人孤零零來到這個世界,又必將孤零零離開這個世界的人類共同面臨的必然結局中,我們能夠儘早了悟無常,適應孤獨,帶著愛與慈悲去擁抱和祝福所有的因緣聚合。
看完小編的這篇文章,大家有什麼想要說的嗎?歡迎指正,也歡迎各位看官在評論區多多發表自己的留言,這樣我們就可以一起討論了,小編每一個都會回復的,也謝謝大家對小編的支持,小編會更加努力的,爭取給大家帶來更多好的內容,希望大家多多關注!多多點讚!感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