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好友不幸,李白寫詩相贈,感情真摯,結尾更是流傳千古

2020-12-24 每天讀文史

我們都知道,古代時的讀書人最大的願望就是能夠進入朝廷做官,所以就算這些文人們數次參加科舉都不中,也仍舊堅持到垂垂老矣,大有一種不中榜誓不罷休的架勢。但實際上熟悉歷史的朋友都知道,對於這些讀書人來說,在朝為官並不意味著青雲直上,相反,他們很有可能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遭到貶謫,這是許多詩人們都有的共同命運。

在《唐才子傳》中就說到:"有唐以來,詩人之達者,惟謫而已", 而我們在這些詩人的詩文中,也能感受到他們那種懷才不遇或者表述境遇之艱辛的詩句。但是無論他們心中有多不願意,皇命卻是不可為的,他們也只能夠跋山涉水的去到那些非常荒涼的地方,而且因為當時交通不便,所以一路上可以說是翻山越嶺歷經周折,這一切都會讓這些詩人們感到難以忍受,萬分痛苦。

今天為大家分享的這首詩則是與此相關,這首詩的作者是詩仙李白,不過這並不是他為自己而寫,這首詩是他寫來送給自己好友的。當他得知自己的好友王昌齡被貶為龍標擔任縣尉之後,為了表示對於朋友的關心,於是他們寫下了這首詩,寄給了王昌齡,這是一首非常經典的七言絕句,大家其實都是非常熟悉的。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在這首詩的題目中,"左遷"雖然看起來是向左遷徙的感覺,但其實就是被降官、被貶的意思,因為又為尊,所以被降官就是左遷,而"龍標"兩個字是王昌齡即將要去往的地方的地名,同時也是他即將出任的官職,即龍標尉。至於王昌齡為什麼會遭到譴責,在史書中所記載的原因就是過於的特立獨行,頗有鶴立雞群之感,雖然並未做錯什麼事情,但是卻引起別人的不滿,所以才落得一個這樣不幸的遭遇,也是很倒黴了。

在這首詩的第一句中,李白點名了他寫這首詩的時間,那就是楊花已經凋落、子規鳴啼之時,即為暮春。與此同時也營造出了一種非常悲涼的氣氛,楊花飄忽不定,將那種人生不由己的飄零之感一下營造了出來,將景物中融入感情。

緊接著在這首詩的第二句中,李白說道我聽說你被貶的消息,那個地方真的很遠,還要經過五溪。是文中所說的"五溪"在現在的湖南懷化境內,有被稱之為"武陵五溪",別看現如今的湖南非常的繁華,但是在古代的時候卻並不是這樣的,而且當時王昌齡出發的地點是在現如今的南京,可想而知,這個路程註定是非常艱苦的。

而在最後兩句中,詩人則是像有人表達了自己的擔憂與祝福,而這也是這首詩最為人們所熟知的兩句,可以說是真正的千古名言。他的大概意思是說,我將心中的愁思寄託於天上的明月,這樣就會伴隨著風一起陪你到達夜郎以西。

不得不說這兩句詩實在是太經典了,在這裡他運用了擬人的寫法,將天上的明月化作一個人,來表達自己對於友人的關切,同時月亮也是非常高潔的象徵,這也代表著他對於王昌齡的讚賞。詩文雖然不長,但是作者卻將自己對於朋友的那份關懷表露無疑,實在是經典之作。

相關焦點

  • 李白為日本詩友寫了首悼亡詩,感人肺腑卻鬧了個烏龍,人家沒死
    當時日本更是派遣了很多遣唐使過來,虛心學習大唐文化,日本詩人晁衡就是其中之一。 晁衡不僅學識淵博,才華過人,而且感情豐富,性格豪爽,是一位天才詩人。 後參加科舉高中進士,開始了他長安居很容易的詩酒生涯,和王維、李白、儲光羲,趙曄、包佶等人詩酒唱和,結下了真摯的友誼。晁衡曾經送給李白一件日本裘,使李白深受感動。
  • 李白小迷弟汪倫,靠打賞李白換來青史留名,200多萬花得值嗎?
    當年李白與崔成甫夜遊秦淮河,準備自南京,前去投奔叔父李陽冰。汪倫提前得知消息,立馬寫信"先生好遊乎?此處有十裡桃花。先生好飲乎?此處有萬家酒店",文人的愛好,莫過於觀賞美景,品嘗美酒,汪倫拋出桃花和酒家的誘惑令李白心馳神往。
  • 當你被貶,仍有一人念你冷暖,寄你的詩千古流傳
    那些遷客們啊,他們又怎會知道,當初朋友們遙寄給他的詩會千古流傳。01《聞樂天左降江州司馬》唐·元稹殘燈無焰影幢幢,此夕聞君謫九江。公元753年,時值暮春時節,柳絮飄零,杜鵑悲啼,李白在揚州聽聞好友王昌齡獲罪貶官,從江寧丞被貶為龍標尉。王昌齡將要到達貶所時,李白才聽說,趕忙遙寄一首詩深表安慰。猶記得那一年,他和王昌齡在巴陵不期而遇,二人一見如故,自此結成好友。
  • 讀李白的《贈汪倫》,好友臨行以歌送別,詩人以詩相和
    作為將浪漫主義風格推到了又一個高峰的詩仙,李白的詩作多極盡豪放與灑脫、想像奇偉,運用了誇張、想像等手法,氣勢磅礴,別具一格,更是被人稱為「秀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可見詩人在詩作上的造詣之深、天賦之高,所作之時信手拈來渾然天成,鬼斧神工一般。而在早期的時候,詩人的詩中也傾訴著對於未來的無限展望,渴望在政治上能夠大有作為,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
  • 杜甫給李白寫了很多詩,為什麼李白不回復?專家的解釋讓人啼笑皆非
    ,但李白卻沒有一首贈杜甫的詩,這是為何? 查閱杜甫贈送李白的詩,確實有不少首,比如《贈李白》、《春日憶李白》、《夢李白二首》、《天末懷李白》、《冬日有懷李白》、《寄李十二白二十韻 》。反觀李白,只有一首《贈汪倫》,還不是杜甫。 李白和杜甫相識是在杜甫父親杜閒家中,當時的李白因觸怒權臣階層被流放,兩人一見如故,成為了忘年交。此時的李白44歲,而杜甫只有33歲。
  • 李白酒醉後出了一上聯,酒醒後卻對不出下聯,如今已成千古絕對
    正所謂詩酒趁年華也許就是這樣,對於文人墨客而言酒不僅只是單純的一壺老酒還是可能是一篇流傳千古的驚世好文。我國歷史上細數喜愛喝酒的文人可謂是多如牛毛,這其中最著名的還要數唐代詩仙李白。李白一生自由灑脫,最喜歡的事情無非就是喝酒寫詩廣交朋友了,其中他的著名詩篇《將近酒》就是借著酒勁寫出來,這我們從詩的字裡行間也不難看出。
  • 為什麼李白要哭祭日本人阿倍仲麻呂?真相到底是什麼?
    公元754年,被貶在南方僻遠之地的李白,聽說日本留學生晁衡在乘船歸國途中遇難,悲慟異常,於是提筆寫下了這首情深意厚、傳誦千古的《哭晁卿衡》詩。晁衡原名阿倍仲麻呂,生活在日本古代文化繁榮的奈良時代,其家鄉又恰好在文化中心奈良市附近,因此,他自幼就大量接觸了從中國傳到日本的先進文化。再加上他天資聰敏,十幾歲便有了較高的漢文學修養。
  • 明瓷畫:李白說杜甫「別來太瘦生」
    李白的這首《戲贈杜甫》,大約作於天寶五年秋天,那是李杜在兗州的最後一次相遇。二人自唐玄宗天寶三年在洛陽相識,並結下深厚友誼,直至李白去世,彼此都一直交往密切,了解和尊重使他們曾同遊齊魯,此後雖難相見,但仍相互關心、思念。  李白,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 杜甫與李白齊名,被世人尊為「詩聖」,其詩被稱為「詩史」。
  • 杜甫一詩,紀昀評說「文不對題」但卻流傳千古,其中名句人人皆知
    《杜詩詳註》引朱瀚語說:「少陵對錦江水而袖手,青蓮對黃鶴樓而擱筆」,可見像李白杜甫這樣的絕世詩人也有文思不繼的時候。關於青蓮擱筆一事,大家都耳熟能詳:與李白同時代的詩人崔顥登上黃鶴樓賞景後寫下了一首千古流傳的名作:「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 汪倫是李白忠實粉絲,靠「打賞」換來青史留名,現在已成營銷範例
    小學時我們都學過他「贈杜甫」、「贈汪倫」的詩,我們知道杜甫是詩人,可是我們不知道的是,汪倫這位名不見經傳的人物為了得到「見李白」的機會,可是煞費苦心。公元755年左右,安史之亂爆發,此時大唐風雨飄搖,雖然很多官吏都戰戰慄慄的面臨著暴風驟雨,可是李白卻難得的清閒自在。原來李白一直沒能得到唐玄宗的提拔,也沒有得到朝廷對他才華的認可,既然瞭然一身,就開始遊山玩水起來。
  • 杜甫半夜夢見李白,醒來寫詩記錄,8句話寫盡對李白的崇拜和思念
    只是,當時相遇的兩個人好像並沒有感覺到,當時的李白已經名滿天下,杜甫還是一個沒有名氣的後起之秀,見到了自己很久以來仰慕的偶像,自然就被李白飄逸瀟灑,揮金如土的人格魅力給吸引了。 他們兩個帶上一個高適,在中華大地上度過了一段非常快樂的時光。
  • 李定廣:畢業季,在最著名的離別詩中品味真摯友情
    第二首選李白的《贈汪倫》: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這首贈別詩千古傳誦,名氣很大,也因此讓大家記住了汪倫這個人。詩人表達的是自己即將乘舟離開,友人為了歡送他,用了踏歌歡送的民俗儀式,非常隆重。
  • 李白流傳很廣的一首詩歌,僅僅28字如今家喻戶曉,入選小學課本
    【臨其詩境】今天我們要講的故事,是關於李白的朋友的。以李白的性格,李白的才華,走到哪裡都會有一堆所謂朋友吧,因為李白的好酒,李白的揮金如土。只是,因這樣的原因聚集起來的朋友,絕大部分都只能是酒肉朋友,李白也只是把他們當成過客,過去了,就散了,忘了。
  • 梁宏達拿出兩個千古名句,說李白是外國人,是譁眾取寵還是水平高
    2008年10月,吉爾吉斯斯坦的代表拉耶夫先生,公開表示李白出生於他們的碎葉城,希望與我們在李白文化方面有一定的合作。此事,已經過去了12年,據小美了解到,吉爾吉斯斯坦並沒有建大型李白雕像,當地對李白詩的普及更是少得很。而我們,四川江油有李白大道,有詩城路,還有4A級的李白紀念館。而甘肅、安陸等地,也都有李白的雕像。
  • 為什麼李白寫詩很簡單,賈島之流卻「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
    關於寫詩,我個人的感覺是,它本來就應該是一種很簡單的形式。詩歌這種題材放在古代,其實是和我們現在的流行歌一樣的,就是一種抒發情感的方式,是他們日常用的文學形式。詩人碰到什麼事情,想到什麼事情,觸發了什麼感悟,然後有了一種深刻的感情,就順手用詩的形式把這段感情表達出來,詩的作用到此就足夠了。所以詩歌它本質上是一種情感的載體。而對於其格律格式的講究是在其次的。當然這個說法是因為我自己對古體詩有所偏愛,在詩人裡面我又獨獨喜歡李白。
  • 汪倫:本是一小小縣令,卻靠打賞李白留名千古,你猜有多大手筆?
    李白的才華橫溢是沒有人能夠反駁的,他不管是在現代還是古代的時候,都有著眾多粉絲,甚至有不少著名詩人也是他的粉絲。但是他的眾多粉絲中,有一位靠打賞留名千古的人,知道是誰嗎?那就是汪倫,沒錯,就是李白那首名詩《贈汪倫》中的汪倫,他本身不過只是個小小的縣令,屬於在正史中連傳記都不配有的小角色。但是他卻讓偶像李白為他專門寫了一首詩,那汪倫究竟做了些什麼呢?
  • 這位日本「留學生」不僅作品被收入《全唐詩》,和李白王維還是好友
    李白的慟哭李白送別過很多人,在黃鶴樓、在赤壁、在荊門。其中既包括同為詩人的孟浩然,也包括一位叫魏萬的王屋山人。送別魏萬時,李白寫下了《送王屋山人魏萬還王屋》一詩,其中有一句「身著日本裘」卻引出了另一則故事。詩人寫詩,有時候會在詩句之後寫幾筆注釋以作說明,在這句「身著日本裘」之後,李白特意自注說明道:「裘則朝卿所贈,日本布為之。」
  • 《遊子吟》的作者另一首佳作,不僅詩流傳千古,還衍生兩大成語
    唐代的詩人更是長江後浪推前浪,整個大唐盛世人才濟濟,湧現出一批批著名的詩人,例如李白、杜甫、王勃等人,他們的詩作時至今日仍然堪稱經典。今天給大家分享一首千古名作:《登科後》,這是唐朝詩人孟郊所作,孟郊被世人稱為「詩囚」,不過在他的所有詩作中,最廣為流傳的還是那首《遊子吟》,《登科後》並不是他的代表作,那它到底妙在哪裡呢?
  • 蘇軾在結婚當天隨手寫一詩,沒想到卻廣為流傳,成千古名篇
    如果要評選中國歷史上最可愛的文人,恐怕也不是李白,儘管李白被稱為詩仙,屬於浪漫主義詩人,但要說到雅俗共賞,士大夫和平民都喜愛的恐怕就不行了,恐怕唯有這個苦中能夠作樂且風趣幽默的蘇東坡了。蘇軾的原配夫人叫王弗,15歲時便嫁給了蘇軾,夫妻兩人非常恩愛,時常如影相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