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小慎入,日本傳統面具——能面

2021-02-16 美術生

點擊題目下方「美術生」,可一鍵快速關注本帳號

— — — —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 — — —

▼▼▼

「能面」 是日本傳統戲劇藝術「能」劇所使用面具。能面尊古法使用木(多為檜木)雕刻,再上色彩而成,這個工序稱之為【打臉】,而後面的戴面具被稱之為【掛臉】。能面分為翁面、老人面、鬼神面、女面、男面、靈面、特殊面等幾大類型。

讓我們從廣為人知的「般若」面具說起


日本傳說中「般若」 是人(通常是女人)因為嫉妒心而幻化成的鬼怪。因為嫉妒心,而導致自己的靈魂在自己活著的情況下離開自己身體,並且靈魂能攻擊甚至殺死自己嫉妒的人。其棲居於山林中,於半夜出沒吃人,會發出令人毛骨悚然的可怕笑聲。

日本能面中的「泥眼」、「生成」、「般若」表現的就是女性因嫉妒心生怨念變為般若的過程。

泥眼(在いがん)眼裡面塗有泥金。是個嫉妒狂。在能劇《葵上》中出現過。

「橋姬」 因嫉妒而變為鬼女的人。

面為紅色,眼球周圍的顏色是深紅色。

咧嘴瞪眼,猙獰可怕。用於能劇《鐵輪》。

「生成」 女性因嫉妒和怨念變得扭曲,頭上長出了角。

「般若」 女性因為嫉妒心而幻化成的鬼怪

因為嫉妒心,而導致自己的靈魂

在自己活著的情況下離開自己身體

並且靈魂能攻擊甚至殺死自己嫉妒的人

蛇(じゃ) / 真蛇(しんじゃ)

怨念幻化的終極形態

是比般若更加可怕的鬼怪

他沒有耳朵,有「已經什麼也聽不進去」的意思

能面多以鬼怪為原型,在能劇中藝術家通過肢體語言展現一段段故事,「能面為能之生命」,據說有600年歷史了,能樂有戴面具和不帶面具的表演形式,通常主角才能戴。

能演員飾演普通男性人物時不戴假面,也不化裝,叫做「直面」。但飾演武將、公卿貴族、少年、盲人等人物時使用假面。 

蟬丸(せみまる)天皇的兒子,雙目失明

因此常用來飾演貴族少年和盲人等人物時使用

「大童子」 用於少年

法性寺僧都俊寬

因密謀反叛平家而被流放到鬼界島

在失意與嚴重營養不良的交困下衰朽至極的形象

充滿憤恨和欲望的雙眼兼有消沉之色

因消瘦造成面部骨骼極其突出

「中將」面,據說是按平安時代初期的歌人,六歌仙之一的在原業平的相貌製作的。因在原業平位至右近衛權中將。除在以業平為主人公的劇目中使用外,也用於《清經》、《忠度》等劇目中的公卿貴族。

「小喝食」 原型是禪寺中吃飯時

站在食堂的一角大聲喊唱菜名的少年

用於具有藝術氣質的美少年

猩猩,通體塗紅的能面

在日本能劇中指一種嗜酒的海上瑞獸

「弱法師」在能劇中屬雜能,講述的是弱法師因被人中傷而被父親趕出家門,過度傷心導致失明,又因腿腳無力故被人稱為弱法師,後和父親遲釋前嫌的故事。

十六面,據說此面是按十六歲戰死的平氏家族的平敦盛的相貌製作的。比中將面、今若面年輕。

「老女」 用於老年女性。

「小面」中的「小」包含著年輕、可愛、美麗的意思。「小面」面在女面中是最年輕的面,臉頰豐潤,眼鼻嘴集中在臉的中央部,額頭寬下顎長,給人的感覺非常純真。

若女(年輕的老闆娘)年齡比小面要大

深井面以前也寫做「深」或「深女」。關於此名稱的由來,一般認為是由於此面表現出人物無論年齡還是生活閱歷都已加深的緣故。「深井」面比年輕女面臉頰消瘦、憔悴,鬆弛的兩腮上有淺顯的皺紋、眼窩有些塌陷,雙目俯視下方。

表情比「小面」面成熟豔麗一些。

關於增面名稱的由來,金剛流秘傳書上記錄了兩種說法,一種認為由於此面是增阿彌所作。另一種認為,因為「增」面比「小面」面、「孫次郎」面增加了一點豔麗的緣故。

瘦男面用於《善知鳥》、《阿漕》等劇目中因生前犯殺生之罪而附入地獄,反悔罪過的幽靈。面為土黃色,眼窩、兩腮深陷,瘦骨嶙峋,無力地微張著嘴,嘴中只有上齒。只有上齒的能面一般是表現高貴、優雅,但在「瘦男」面中表現的是衰弱無力。

「瘦女」

「一角仙人」

「飛出」面因面上的眼球好像飛出似的,而得此名。「飛出」面中有「大飛出」「小飛出」「青飛出」等。「大飛出」面整個臉用金泥塗彩,眼球凸出,眼梢上吊,嘴巴大張,舌尖上翹,鼻耳碩大。用於《雷電》中的主人公,該主人公是由於政治鬥爭被迫害致死,死後成為天神的菅原道真丞相,也用於天上的雷神等。

「癋見」的意思是指上下唇緊閉咧嘴的形狀。因為嘴角向兩側用力,嘴唇閉得緊,雙目自然大睜。「癋見」中有「大癋見」「小癋見」「牙癋見」「黑癋見」「白癋見」等。「大癋見」古時也寫做「閉齒見」,此面在世阿彌時代就作為鬼神面使用,用於第五出能(鬼能)中的天狗。

翁面中有「翁」「三番叟」面,只在《翁》中使用。《翁》不是能劇目,這是因為《翁》具有更神聖的式典屬性。現在《翁》也只在新年(日本不過春節,新年是最隆重的節日)及特殊慶祝演出時上演。《翁》中主角「翁」戴的「翁」面被視為最神聖的面,現在還保留著《翁》劇上演前,在鏡間(參照《能舞臺》)用神酒、洗米、鹽等供奉「翁」面的習慣。

「鷲鼻惡尉」

「石光尉」

有人認為因此面作者是三光坊,所以叫「三光尉」。此面的特徵是臉上的皺紋多且深,骨骼比「小牛尉」粗壯,牙齒是上下齒,鼻下的鬍鬚是鑲嵌鬍鬚。修羅能中的武將幽靈化身為一般的漁夫、船夫、樵夫時多用此面。

「釣眼」

「顰」 長相像獅子的惡鬼

「釈迦」

「天神」

「小獅子」


美術名師

長按圖片 識別二維碼

msmsnb(長按可複製)

美術生

長按圖片 識別二維碼

mssxcx(長按可複製)

如 需  投 稿 請 回 復 「投 稿」

微信:syjqqj(長按可複製)

圖文來源:網際網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禁止商用

點 擊 閱 讀 往 期 精 選

 

相關焦點

  • 日本傳統面具——能面
    「能面」 是日本傳統戲劇藝術「能」劇所使用面具。
  • 最神秘的面具——日本能面
  • 日本最神秘的面具——能面 藝術家
    作者=田宇 | 未讀經授權轉載來源:繪本的秘密 [微信號:picturebook-world]のうめん日本能面能面就是演繹能樂的面具戴能面表演難度很大。讓我們一同欣賞這些神秘的面具吧在日本的傳統文化中,最神秘最古老的當屬能樂。2001年,能樂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 日本の面具
    >能樂在日本已有600多年的歷史能面就是演繹能樂的面具能面的獨特之處在於兼有「悲哀與微笑兩種截然相反的表情」。有的能面看似微笑,眼角卻如泣如訴;有的能面看似悲傷,唇邊卻漾出一絲平和的笑意。兼具悲喜的能面擴大了能樂師的表演空間。
  • 能面到底是什麼?
    這些現在廣為我們所知的日本面具,都來自集眾美與一身,最能代表日本面之美的大成之作,能樂之面——能面。但是,大多數時候演員必不可少的會在臉上的覆上一副木製面具,這就是「能面」。▲能面佩戴細節除了表現神鬼的面具有很明顯的喜怒表情以外,能面中表現人類的面具無論男女老少,總是呈現出一種神秘莫測、喜怒難辨的模樣。
  • 日本的面具文化
    在日本人的現實生活中呢,也有很多場合都會帶上面具,這已經變成了日本文化中的組成部分。他們為什麼要戴面具呢,今天我們就聊聊,日本人和那些面具之間的故事。(幽玄之面:對話陰陽兩界)日本有一種非常古老的表演形式,稱為【能】,它是幽玄之美的最典型代表。
  • 驚悚封面常客、紋身大熱圖案,這種日本面具到底什麼來頭?
    其實它們叫做「能面」,是日本傳統藝術「能劇」的核心道具。今天,海雲頻道為你揭開能劇的神秘面紗。幽玄之美,貴族趣味能劇(Noh)是日本獨有的古典歌舞劇藝術,融合了詩、動作和音樂。其劇情一般改編自日本傳統文學,主角往往是超自然英雄的化身。與歌舞伎一樣,能劇代表著日本傳統藝術風貌,在國際享有盛譽。能劇的最初形態是奈良時代(710-794年)由中國傳入的「散樂」。
  • 日本傳統不一樣的打開方式|日本•文化
    能劇,日本佩戴面具演出的一種古典歌舞劇。作為日本代表性的傳統藝術,它與歌舞伎在國際上都享有極高的知名度。
  • 面具文化|由戲劇作品轉向二次元,看日本人面具下的精神世界
    在日本的各種民俗事象中,面具可以算是非常常見的一種。傳統的面具是和一種日本經典戲劇——能樂所息息相關的。在近百年的發展中,日本的面具逐漸從戲劇作品中向二次元作品轉換,其中極有代表性的作品《夏目友人帳》,就通過面具來塑造了一個又一個人形妖怪的動漫形象。
  • 藝術 日本能面
    日本的能樂已有600年歷史。能樂起源於平安朝時期的猿樂,到了鎌倉時代,配以音樂和歌舞,形成能樂的雛形。
  • 日本能面——不是恐怖,而是幽深的東方美學
    熱愛日本文化的朋友一定聽說過能劇。 能劇是日本古典音樂劇,在日本已經有600多年的歷史,演員舞臺上用詩歌,音樂與舞蹈交織出瑰麗的故事。能劇不止是戲劇的藝術,其中的舞蹈,手勢,面具,以及服飾都是其精髓。
  • 日本能面具,如果害怕,不要點開
  • 日本動漫《星掠者》中七位「擊墜王」佩戴的面具有特殊意義?
    對於觀眾們而言,這些面具也許只是擊墜王們為了掩飾身份的裝飾而已,但實際上每一張面具都有著獨特的含義。根據面具的樣式特點可以確定,動畫中出現的七副面具基本都是以日本傳統「能面」為原型繪製的,而且根據原型能面的含義便能推測出,作者為何會用這些面具作為擊墜王標緻之一的用意。
  • 日本動漫中,那些關於面具的秘密......
    但是,如果我們去觀察這些日本動漫中林林總總的面具,我們會發現,這些日本風格的「面具」他們的面容都十分相似,用幾筆勾勒出簡單的五官和表情,卻能引發我們無限的遐想。面具的屬性,從一種宗教產品,變成了文化產品。與儺面有不少淵源的日本能面,也是如此。能劇,是日本傳統面具歌舞劇。
  • 日本能劇|隱藏在面具後的表演
    「能」的起源可以追溯至公元8世紀的奈良時代,從中國傳入日本宮廷的「散樂」,即一種利用樂器、舞蹈、戲法等多種形式兼容的娛樂表演。平安時代起(794年至1192年),散樂傳入民間,融合了日本本土元素,形成了早期以模仿逗樂為主的表演形式「猿樂」。
  • 日本最主要的傳統戲劇:日本能劇|日本傳統
    日本的能劇和狂言的產生可以追溯到8世紀,隨後的發展又融入了多種藝術表現形式,如雜技、歌曲、舞蹈和滑稽戲。今天,它已成為日本最主要的傳統戲劇。這類劇主要以日本傳統文學作品為腳本,在表演形式上以面具、服裝、道具和舞蹈組成。
  • 日本能劇—「男、女、神、狂、鬼」全「能」來演繹 | 日本傳統
    前幾天小編介紹了日本的歌舞伎和木偶淨琉璃,今天,應「日本三大國劇」大勢所趨,老沙我來介紹一下,日本的能劇(想必大家已經猜到啦,哈哈
  • 內容高能膽小慎入 泰國高口碑的12部恐怖片
    內容高能膽小慎入 泰國高口碑的12部恐怖片
  • 面具之後,你所看到的是何物?
    能,是日本獨有的一種舞臺藝術,是佩戴面具演出的一種古典歌舞劇。日本的能樂已有600年歷史,起源於平安朝時期的猿樂,到了鎌倉時代,配以音樂和歌舞,形成能樂的雛形。室町時代的觀阿彌及世阿彌父子將能樂推向巔峰,並制定了許多能樂獨有的形式。如今能樂分為觀世流、寶生流等5個流派。雖然流派不同,藝風各異,但能樂的共同之處是展現人與鬼神的對話。
  • 膽小慎入!
    「膽小慎入!」一個只使用黑色,白色,深色和淺藍灰色,黑色透明零件完成的作品,聽著就很陰森。一個專注於廢墟的還原和表達的作者,使用13w+零件,600+小時創作的作品,聽著又很有誘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