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 日本能面

2021-02-18 小鎮的詩


日本的能樂已有600年歷史。能樂起源於平安朝時期的猿樂,到了鎌倉時代,配以音樂和歌舞,形成能樂的雛形。室町時代的觀阿彌及世阿彌父子將能樂推向巔峰,並制定了許多能樂獨有的形式。如今能樂分為觀世流、寶生流等5個流派。雖然流派不同,藝風各異,但能樂的共同之處是展現人與鬼神的對話。為情愛所困、抑鬱而終的女孩,受到詛咒變成蛇身的少婦,在戰爭中捐軀武士的亡靈,還有獅子神、菊花神等諸多鬼神,都是能樂的主角。因此,能樂又被稱為「幽玄的藝術」。

能面。能面由檜木雕刻而成,不少已有五六百年的歷史。能面的獨特之處在於兼有「悲哀與微笑兩種截然相反的表情」。有的能面看似微笑,眼角卻如泣如訴;有的能面看似悲傷,唇邊卻漾出一絲平和的笑意。兼具悲喜的能面擴大了能樂師的表演空間。

戴能面表演難度很大。能面給眼睛留的縫隙很小,一旦佩戴,視野就變得極為狹窄。能樂師如果不能默記在舞臺上每一步的位置,就有跌下臺或在臺上打趔趄的危險。



日本的般若指的是女子因為怨氣太重,死後不能成佛而化身而成的惡鬼。般若能面用於《道成寺》《葵上》《黑冢》劇目中的怨女靈。

萬媚面比一般女面妖豔,用於妖媚女性。


用於嫉妒女人。

產生時代早於能的神樂歌舞,登場人物是叫做翁、千歲、三番叟的神翁。「翁」與「三番叟」都是吊顎面。下顎部與上顎部是斷開的,用繩連接。「翁」面顏色為白色,「三番叟」面是黑色。

金剛流秘傳書上記錄了兩種說法,一種認為由於此面是增阿彌所作。另一種認為,因為「增」面比「小面」面、「孫次郎」面增加了一點豔麗的緣故。「增」額頭比「小面」「孫次郎」寬且長,下巴稍短,整個臉部下傾,給人感覺理性強、品位高。

法性寺僧都俊寬,因密謀反叛平家而被流放到鬼界島,在失意與嚴重營養不良的交困下衰朽至極的形象。充滿憤恨和欲望的雙眼兼有消沉之色,因消瘦造成面部骨骼極其突出。

用於《善知鳥》、《阿漕》等劇目中因生前犯殺生之罪而附入地獄,反悔罪過的幽靈。面為土黃色,眼窩、兩腮深陷,瘦骨嶙峋,無力地微張著嘴,嘴中只有上齒。只有上齒的能面一般是表現高貴、優雅,但在「瘦男」面中表現的是衰弱無力。

「深井」面以前也寫做「深」或「深女」。關於此名稱的由來,一般認為是由於此面表現出人物無論年齡還是生活閱歷都已加深的緣故。「深井」面比年輕女面臉頰消瘦、憔悴,鬆弛的兩腮上有淺顯的皺紋、眼窩有些塌陷,雙目俯視下方。

由於讒言被趕出家門,失明後於街邊行乞,偶聞法華誦經之聲,鼻嗅梅花之香,頓感天地萬物青山綠水盡在心中,乃遁入空門。




本期編輯:禾吟汐 投稿信箱:365065144@qq.com

歡迎您通過以下三種方式關注我們:

1.點擊屏幕右上角按鈕,【查看公眾帳號】可關注

2.在【添加好友】【搜索公眾帳號】中查找:xzds1224

3.通過微信掃描以下二維碼添加:

—— —小鎮的詩,小鎮的意思— ——

相關焦點

  • 最神秘的面具——日本能面
  • 日本最神秘的面具——能面 藝術家
    作者=田宇 | 未讀經授權轉載來源:繪本的秘密 [微信號:picturebook-world]のうめん日本能面「幽玄的藝術」能面就是演繹能樂的面具戴能面表演難度很大。一門「幽玄的藝術」
  • 日本傳統面具——能面
    「能面」 是日本傳統戲劇藝術「能」劇所使用面具。
  • 膽小慎入,日本傳統面具——能面
    — — — —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 — — —▼▼▼「能面」 是日本傳統戲劇藝術「能」劇所使用面具。日本傳說中「般若」 是人(通常是女人)因為嫉妒心而幻化成的鬼怪。▲泥眼(在いがん)眼裡面塗有泥金。是個嫉妒狂。在能劇《葵上》中出現過。
  • 日本能面——不是恐怖,而是幽深的東方美學
    熱愛日本文化的朋友一定聽說過能劇。 能劇是日本古典音樂劇,在日本已經有600多年的歷史,演員舞臺上用詩歌,音樂與舞蹈交織出瑰麗的故事。能劇不止是戲劇的藝術,其中的舞蹈,手勢,面具,以及服飾都是其精髓。
  • 能面到底是什麼?
    這些現在廣為我們所知的日本面具,都來自集眾美與一身,最能代表日本面之美的大成之作,能樂之面——能面。但能樂這種藝術形式卻十分悠久,可以上溯到日本歷史的源頭。據成書於室町時期初期(15世紀)的《風姿花傳》記載:聖德太子(6-7世紀)在世時,秦氏的族長秦河勝創作了《六十六遊宴樂》,伎人們帶面起舞。
  • 日本能面,紋身鬼面的由來(下)
    用於《善知鳥》、《阿漕》等劇目中因生前犯殺生之罪而附入地獄,反悔罪過的幽靈。面為土黃色,眼窩、兩腮深陷,瘦骨嶙峋,無力地微張著嘴,嘴中只有上齒。由於痴愛他人,又不能和心愛的人在一起就從橋上跳到水中自殺,如果晚上有男子過橋,就會出現,並把其引到水中溺死,如果有女子過橋,就會強行拉其入水。橋姬又見於《明治妖記》,關於她的傳說故事有很多。
  • 日本の面具
    のうめん日本能面「幽玄的藝術」
  • 東灜能面——幽玄的藝術
    能,是日本獨有的一種舞臺藝術,為佩戴面具演出的一種古典歌舞劇 ,從鎌倉時代後期到室町時代初期之間創作完成。能在日本作為代表性的傳統藝術,與歌舞伎一同在國際上享有高知名度。能面的獨特之處在於兼有「悲哀與微笑兩種截然相反的表情」,有的能面看似微笑,眼角卻如泣如訴;有的能面看似悲傷,唇邊卻漾出一絲平和的笑意。悲喜兼備的能面擴大了能樂師的表演空間。
  • 驚悚封面常客、紋身大熱圖案,這種日本面具到底什麼來頭?
    其實它們叫做「能面」,是日本傳統藝術「能劇」的核心道具。今天,海雲頻道為你揭開能劇的神秘面紗。幽玄之美,貴族趣味能劇(Noh)是日本獨有的古典歌舞劇藝術,融合了詩、動作和音樂。其劇情一般改編自日本傳統文學,主角往往是超自然英雄的化身。與歌舞伎一樣,能劇代表著日本傳統藝術風貌,在國際享有盛譽。能劇的最初形態是奈良時代(710-794年)由中國傳入的「散樂」。
  • 日本傳統不一樣的打開方式|日本•文化
    能劇,日本佩戴面具演出的一種古典歌舞劇。作為日本代表性的傳統藝術,它與歌舞伎在國際上都享有極高的知名度。
  • 幽玄的藝術,東灜能面…
    許多紋身愛好者會把日本面具當做紋身素材,卻不知它是來源於日本的古老藝術——能樂。
  • ——日本能劇的不完全手冊
    能劇演員可以通過調整他們頭部的角度和方向來表露他們所扮演的人物的情感。  出生於攝影世家的森田,從小就觀看了各種類型的戲劇,他的父親和祖父曾拍攝過不少日本舞臺藝術的攝影作品,讓他深受啟發。在嘗試接觸超現實主義油畫之後,他決定從藝術大學畢業後繼續沿襲家族傳統,成為一名攝影師。 森田表示,過去,製作能面的木匠與他們賦予生命的木頭之間產生關聯是很重要的。但近年來,這種工藝發生了變化。
  • 我的玩偶-日本神鬼異志與民俗文化(一)
    ,有些造型是以日本傳統神話傳說中的形象為原型稍作改動,有些則是原型師加入很多主觀的理解及個人的藝術處理手法。《百鬼夜行》根付扭蛋與盒蛋系列,「百鬼夜行」簡單通俗點兒可以理解為日本的「聊齋志異」,每個鬼都有自己的由來,在玩偶的說明紙中也有比較具體的介紹(日本很重視玩偶說明紙(蛋紙)的設計感及說明性)。
  • ​「能面百選」之『童子』日本最強妖怪——酒吞童子駕到
    酒吞童子雖然是虛構中的妖怪=鬼,但在日本文化史中發揮的作用卻是非常巨大的,在故事的背景下,一邊破滅,一邊頑強地生活著,隱藏著底層人們的怨念。被稱為酒吞童子的最古老的作品是作為重要文化財產的「大江山酒天童子畫卷」(逸翁美術館藏),其內容與我們現在所知道的酒吞童子的印象有很大的不同。
  • 日本能劇非完全手冊
    但是,本著不能對任何一種藝術形式一無所知的原則,我們今天就一起來探探日本的傳統戲劇——能劇。能劇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戲劇形式之一,近千年來一直吸引著不止是來自日本本土的觀眾。即使你從未看過能劇,相信也一定對日本的「能面」與「三弦琴」有所了解——它們都是能劇中必不可少的元素。能(Noh)一詞來自日語(或者古中文),意為「才能」或「技能」。
  • 【藝象萬千】日本能劇到底在演什麼?
    能戲在14世紀成為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專業戲劇,重要性在於稀有的美學氛圍裡面的儀式和暗示。能劇就成為了日本統治階級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由此能劇的地位青雲直上,登上了金字塔的頂端。時至今日,也有很多人將能劇視為日本傳統文化最高水平的代表。
  • 日本能劇—「男、女、神、狂、鬼」全「能」來演繹 | 日本傳統
    話說,日本咋這麼多有點嚇人的藝術呢。其實,看多了也就沒啥了,就老沙而言,常年遊走於日本的魑魅魍魎妖魔鬼怪之間已經免疫了(開個玩笑)好了,咱們言歸正傳啦。一起來了解一下這「能劇」吧這些角色中,只有主角(能面)和狂言角色(狂言面)戴假面具,配角等則不戴面具。
  • 日本能劇|隱藏在面具後的表演
    「能」的起源可以追溯至公元8世紀的奈良時代,從中國傳入日本宮廷的「散樂」,即一種利用樂器、舞蹈、戲法等多種形式兼容的娛樂表演。平安時代起(794年至1192年),散樂傳入民間,融合了日本本土元素,形成了早期以模仿逗樂為主的表演形式「猿樂」。
  • 原創投稿 | 如果你覺得日本能劇是讓觀眾睡覺的劇,那你就大錯特錯了!
    首先,來說一下能劇中很著名的道具——演員們佩戴的「能面」。能劇中共有約60種能面,這60種又可以分為6大類,分別是「翁(保留著最原始形態的能面)、尉(老年人)、女面、男面、鬼神、怨靈」。有一種玄之又玄的說法,說是真正優秀的能劇演員,會讓沒有表情的能面也流露出表情。這個有點故弄玄虛嫌疑的說法,信不信就由你了。不過,客觀地來看,能劇在表現人物心情上,更多運用的是肢體語言。能劇的肢體語言的動作之細微,規定之繁瑣,很多是我們這些外行人難以領悟到的。例如,關於能面就有兩個「規定動作」。要是演員將頭部威威上揚,那就是舞臺上的人物在笑;而演員要是將頭部垂下,那則是表示臺上的人物在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