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憲制》:「多難興邦」歷史中國構成的原因

2021-01-17 騰訊網

四大文明古國,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以及中國,除去後者,前三大文明均已徹底失落。如今在這三大文明的土地上,外來文明建立幾乎與當地人民生活無關的歷史,它們的歷史只留在故紙堆和旅遊業中,諷刺的是能夠保留下這些痕跡也是在外來文明的幫助下實現的。

為何只有歷史中國得到了傳承?是什麼制度讓中國從西周始到如今三千年多年的時間一直保持著一個超大型政治文化共同體。在中國這片土地上,經歷過很多王朝,有分裂,有對抗,但終究會以大統一為歸宿。

是什麼樣的構成讓生活在中國這片土地上的人民刻上「分久必合」的烙印,而且按道理來說,在這片幅員遼闊、地形複雜的大地上古中國根本沒有需要組織起超大型政治文化共同體的理由。

小農經濟

但是這個共同體就是出現了,它的出現很可能與國人很熟悉的農耕有關。在關中平原這片廣袤,且非常適合耕作的地區,早早就出現了星羅密布以小農組成的村落,不過小農經濟是天然不喜形成大型政治文化共同體的。

小農經濟是典型的自給自足的經濟體,吃穿用度全出自家庭全部成員之手,這種社會形態一般會由幾個同姓家庭組成不大的村落共同體。村落共同體的形成主要是人類需要繁衍的結果,當然它還有其他重要功能。

節約肥沃的土地以及實現一些只有集體勞動力才能辦成的事,比如抗洪、排澇收成不好時的漁獵還有和其他村落的競爭。

一個村落形成的經濟文化共同體完全可以與其他村落老死不相往來,而且它也不具備擴大的需要,一旦村落擴大,耕種的土地勢必擴大,這樣會導致居住的地方與生產的地方距離過遠,當成本大於收益時,人自然會想辦法降低成本。

這種降低成本的辦法就是村落的分離。

村落在地理上的分離會導致語言、文化、習俗的脫離,時間一久即便是同祖同宗,在事實上這兩個也是不同的村落了。

「多難興邦」

所以為什麼在小農經濟為主體且不喜形成大型政治文化共同體的土地上最後會形成超大型政治文化共同體?

可能是「多難興邦」!這裡的興,不是指興盛,而是指促使。

古代中國農耕區上的人民面臨了兩大生存威脅。

一是黃河的威脅。治理黃河一直是每個朝代必須面臨的問題,古代中國人大部分生活在黃河流域地帶,黃河的泛濫將會直接影響的他們的生存,即便生活離黃河流域較遠的地區,也會因為災民為了生存侵犯這些未受災人的領地,從而引起混亂。

所以如何治理黃河就成為了古代中國人的必選項,而治理黃河必須要有超大型的政治文化共同體,村落共同體和村落組成的村落聯盟是無法組織起治理黃河所需的人力、物力的。

其次是遊牧文明的威脅。遊牧民族逐水草而生,一般來說是不會侵犯到農耕地區,但是由於氣候的多變,情況就變得複雜了。氣候溫暖時,水草豐盈,生存不受影響,氣候變冷,水草生長地區將會往南遷移200公裡左右,這時為了生存遊牧民族不得不侵犯農耕地區。這種侵犯非常的血腥和殘酷,因為這是生存之爭。

想要抵抗遊牧民族的侵犯,村落共同體是無力,所以必須組織大型的政治文化軍事共同體。

結語

歷史中國(即超大型的政治文化共同體)的構成和生發主要是在這兩種威脅下促使的,這兩大生存威脅也迫使在這片土地上的人民需要這樣這一超大型的政治文化共同體。

即使遊牧民族入主中原,他們想要統治這片土地,就必須使用這套制度,且被這套制度同化,這就是所謂的「夷狄入中國,則中國之」。

這套制度,即國家構成的基本制度與實踐,是歷史中國這樣一個超大型政治文化共同體能在歷史的長河保持持久的生命力的原因。

關於歷史中國構成的基本制度與實踐,這裡只介紹了其生發的原因,但其中包含了太多歷史中國人的智慧與經驗,有些制度我們站在當時當地可能覺得理所當然,但是背後生發的原因,在當時可能因為那只是最利於生存的辦法。為何是「齊家,治國與平天下」,為什麼會出現「宗法制」,從「兄終弟及」到「嫡長繼承」其中發生了什麼,「官僚制的出現」是必然的嗎?「父慈子孝」與「長幼有序」在國家的基本構成中又擔任了什麼角色?

由於篇幅有限,這裡不能一一分開細說,大家有興趣的話,我可以分期慢慢講完,或者大家也可以直接閱讀《大國憲制:歷史中國的制度構成》,這本書非常推薦。

我是小潘,本期拆的是《大國憲制:歷史中國的制度構成》,關注小潘拆書看更多有用小知識。

相關焦點

  • 【小i有禮】蘇力教授《大國憲制 歷史中國的制度構成》讀者留言精選
    【小i有禮】蘇力教授《大國憲制 歷史中國的制度構成》讀者留言精選 2021-01-13 15: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多難興邦」的多維解讀
    ■馮靈芝「多難興邦」一詞,出自《左傳·昭公四年》中「或多難以固其國,啟其疆土」。一部中華民族文明史,既是炎黃子孫與災難的抗爭史,又是不斷戰勝天災人禍的英雄史。
  • 江湖滄桑,多難興邦
    江湖滄桑,多難興邦江湖滄桑,多難興邦。強身健體,賽過雞湯。我勸天公重抖擻,銅頭鐵臂才抗揍。如狼似虎的年紀,被身邊的各種瑣事折騰得沒有脾氣。庚子鼠年,諸事不宜,每天都能看到不好的消息,心情也被動蕩的股市揣進了淤泥。
  • 於家為國 多難興邦—— 我見證的中國精神
    有這樣凝心聚力、捨生忘死、舉國同心、命運與共的精神,有這樣全國一盤棋的大格局,我不由信心倍增,透過小小的蕪湖,我充分感受到了整個中國的精神和力量!最終在全中國人民的不懈努力下,中國果然贏了!打了一場漂亮的抗疫大勝仗,創造了人類同疾病鬥爭史上又一個英勇壯舉,我真為中國感到開心和驕傲。此刻,家人也可以對我放心了。
  • 評《民國紀事本末》:聚焦民國的憲制演變
    劉仲敬先生的新作《民國紀事本末》是一部編年體的民國歷史論著,但作者的著重點並未放在一般史書所看重的重要人物與重大事件的記錄上,而是另闢蹊徑,將目光聚焦在民國時期的憲制演變上,儘可能採取最簡單、明晰的時間順序,來展示憲制演變的來龍去脈及其與之相關的人物和事件,從繁雜紛亂的民國史中標出一條清晰的憲政線索,把那些具有因果關係的憲制鬥爭連貫起來,總結其間的經驗和得失,進而探討中國憲政之路所走過的篳路藍縷的艱難歷程
  • 朱蘇力: 「官話」裡的中國政制秘密 | 文化縱橫
    本文則力求藉助歷史距離賦予後來者的視角優勢,分析「書同文」和「官話」 對於古代中國的政治文化構成中的功能和意義;力求凸顯古代農耕中國必須回應的憲制問題的特殊性,以及在回應的歷史過程中形成的古代中國憲制的特殊性;而對這些特殊性的理解和把握,相信有助於我們理解更一般的憲制問題,並從中國古代憲制中獲得對今天中國憲制研究和實踐的啟示。古代中國是疆域廣袤地形複雜的農耕中國。
  • 遮起的是面容,坦蕩的是內心,鑄就的是大國自信
    這是國際上面對古老的東方國度連呼不可能的最新一次「不可能」,他們多的是以己度人,各種猜忌甩鍋,卻絲毫沒想到這就是中國力量。中國力量的強大不單單在於經濟騰飛,軍事強大,更在於優秀傳統文化滋養下的心力。看似簡單的全民戴口罩,蘊含的是榮辱與共,同舟共濟的目標追求。
  • 為何中國一直是人口大國?其中原因你知道幾個?大部分人知道兩個
    每五個地球人中,就有一個人是中國人,可是為什麼我國一直都是人口大國吶?首先,我們國家所處的環境實在是太好了。雖然我國的文明並不是起源最早的文明,但是我們的文明是延續時間最長的古代文明,並且是唯一沒有中斷的文明古國。同時早在秦始皇統一天下的時候,中國的版圖基本上就已經奠定了。
  • 大國崛起之路從來都是充滿血雨腥風,大國崛起有4條歷史規律
    一、近現代世界強國沉浮歷史細數世界強國,從十五世紀末以來的五百年裡,以葡萄牙海上帝國為開端,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德國、美國、日本和俄羅斯與蘇聯先後成為了全球超級大國。從世界強國的發跡史來看,有什麼共同的規律?
  • 鳳凰評論丨威馬遜憑什麼上不了中國的頭條?
    「威馬遜」重創海南(圖片來源於網絡)7月18日,一場叫做「威馬遜」的颱風如期而來,這場41年一遇的超強颱風,這天很不湊巧地與雪上加霜的馬航空難,構成了災難性新聞的「撞衫」。威馬遜像此前的每一場強颱風一樣,並沒有因為這個被自然災害屢屢造成「多難」的國度,在不幸與災難中有了「興邦」的決心和口號,而兩手空空白走一趟。威馬遜所到之處,一片狼籍,一副殘局。交通癱瘓,停水停電,缺醫少藥,衣食不濟。一邊是民眾苦不堪言,一邊是災後重建高唱正能量。可以預見,這場自然災害再次造成的多難,將以國家投入大量的資金來興邦重建。
  • 維護「一國兩制」憲制秩序,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
    維護香港的法治,首先要尊重憲法和基本法在香港法治體系中的至上地位和最高權威;維護「一國兩制」憲制秩序,關鍵要落實「愛國者治港」。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香港中聯辦副主任陳冬、外交部駐港公署特派員謝鋒、中央駐港國安公署副署長李江舟、香港特區終審法院首席法官馬道立、香港特區立法會主席梁君彥等嘉賓在現場與會。
  • 十年徵途,大國浮沉,中國正主導歷史!
    接下來,筆者將以中國、美國、俄羅斯三大頂層力量的視角,回顧十年來雲譎波詭的國際鬥爭與大國浮沉!但白宮算漏了三個點:第一、相較於伊拉克,伊朗是其他大國勢力的最後底線;第二、經歷過兩次大規模地區戰爭和金融危機,美國國力大不如前;第三、大中東地區形勢複雜,宗教因素和大國勢力的犬牙交錯,讓任何試圖用粗暴手段整合該地區的力量勢必付出巨大的代價。
  • 興邦整裝新年更新家活動啟幕啦
    興邦整裝新年更新家活動啟幕啦好消息!好消息!好消息!九億少女夢林更新將於12月26日走進興邦整裝定製城,與粉絲近距離見面,參與興邦整裝年底大收官活動!瀋陽興邦整裝年終大收官,只要您關注公眾號"興邦整裝",就有機會拿到VIP門票,近距離看我們瀋陽自己的寶藏明星-林更新,更有幸運大禮等著您。從《步步驚心》力拔山兮氣蓋世的十四爺,到《同桌的你》帥氣調皮的林一,再到《楚喬傳》裡的貴公子宇文玥,林更新憑藉帥氣的外型和耿直的性格圈粉無數,在微博上,更是號稱"九億少女的夢"。
  • 靠「大國情結」,印度能成為下一個中國嗎?
    6月的加勒萬河谷,再往前17年的洞朗,印度這個不友好的鄰居從中國成立以來多次主動引發事端。同樣的發展中國家、同樣的人口大國,這個相信輪迴的「精神國度」不一心搞發展,卻總是在後方對中國動手動腳。只靠著「大國情結」就能成為一個真正的大國嗎?
  • 王建朗:抗日戰爭與中國的大國崛起之路
    中國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是作為大國制度性、永久性的標誌。 中國在國際地位得到提升的同時,積極承擔起大國的責任。首先,中國軍隊兩次出兵緬甸。由於英國方面的原因,第一次入緬作戰失利,中國軍隊損失較大。遠徵軍一部退到印度整編,後來這支軍隊獲得從雲南出擊的中國遠徵軍的配合,取得了緬北反攻戰的勝利。
  • 《大國情懷》謳歌中國精神與中國貢獻
    中國的經驗,與中國的精神,已載滿機倉越洋過海……」這是《大國情懷》的歌詞。該歌曲由知名詞作家李玉龍作詞;香港著名作曲家張家誠作曲;知名演員、歌手張偉明演唱。酷狗音樂、QQ音樂等音樂平臺上線。中國金融作家協會會員、中華詩詞學會會員、中國詩歌學會會員、中國音樂文學學會會員,著有詩歌集《平凡亦可》,劇作《大山的愛》等。
  • 大國崛起的密碼,《為什麼是中國》解讀強大身後的民族自信
    從這幾年中國的發展來看,港珠澳大橋到5G的飛速建設和發展,從雷神山,火神山的快速建設落位和到北鬥最後一顆衛星的成功發射。大國工匠們創造了數不勝數讓全世界驚訝的奇蹟。面對從建國之後物資匱乏的時代,到現如今的大國形態,不禁讓人疑問,究竟是什麼讓中國在發展中獲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就。
  • 紀錄片《大國崛起》合集
    《大國崛起》是由周豔執導的12集歷史題材電視紀錄片,在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首播。在近現代以來的世界舞臺上,有九個國家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先後登場,對人類社會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它們是: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德國、日本、俄羅斯、美國。該片解讀了15世紀以來9個世界性大國崛起的歷史,探究其興盛背後的原因,分別詮釋了各大國500年的興起史,為中國的現代化發展進一步尋找鏡鑑,意在「讓歷史照亮行程」。
  • 松下電器本間哲朗:中國不只是製造大國,還是創新大國
    來源:新浪財經2020中國綠公司年會於9月28日-29日在海南舉行。松下電器產業株式會社集團代表董事專務、中國·東北亞公司總裁CEO本間哲朗出席並演講。本間哲朗坦言,作為全球營運的企業,實在避免不了貿易摩擦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