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i有禮】蘇力教授《大國憲制 歷史中國的制度構成》讀者留言精選

2021-01-16 澎湃新聞
【小i有禮】蘇力教授《大國憲制 歷史中國的制度構成》讀者留言精選

2021-01-13 15: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原創 iGCU 北京大學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

小i導讀

上周小i向大家推薦了蘇力老師著作《大國憲制 歷史中國的制度構成》,小i從後臺留言中選出十位幸運兒,獲贈蘇力老師親筆籤名書一本。後續小i還將推出更多精彩活動,歡迎持續關注!以下為此次活動留言精選:

南極海豹

我對蘇力教授印象最深的是,他曾經一反主流學界對中國封建制度的批判,在他的筆下得出的諸多結論也往往與如今的常識性話語相悖。比如在他看來,皇帝除了是一個尊貴的人之外,也是一種制度,這一制度的存在保證了「官僚制」效用最大化等等觀點,像這種通過「語境論」分析而得出的反常態觀點著實讓我耳目一新,對古代制度的理解也著實有了新的見解。從他到許多文章中,我看到了紮根中國,做好研究的榜樣,對西方到理論和制度不盲信盲從,也可以感受到其對學術理論自信的深切呼喚。

飛翔 Austin,TX

恰逢習近平法治思想形成之時、中央力倡憲法至上之際,蘇力老師的新作付梓、正逢其時!迫不及待想閱讀學習。

童化金

非常感謝北大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推出的新年贈書活動。雖然沒有看過蘇力老師的書,但是通過閱讀本書的序言部分,我深受啟發。首先,從社會科學研究方法的視角來看,通過制度的歷史變遷來研究中國憲制的來龍去脈,是以系統思維對法學大問題的還原與重組,系統思維即是集不同領域與不同方法,通過不同變量的考察對同一問題進行深入研究。蘇力老師以中國歷史為線索,將法理學本身嵌入歷史學、政治學、經濟學與人類學的視角下,用系統思維對法學大問題進行探討,這是我非常期待閱讀的一方面。此外,蘇力老師在序言中提到了當代學者應當遵循的學術素養,不應當為了純粹的學術高大上而盲目求發表、濫竽充數,真正的學術研究不應當盲目追求所謂的歷史潮流,作為一位明年畢業的大學本科生,我深受啟發!同時也感謝本公眾號一直以來的付出,發表的內容受益匪淺。

難得糊塗

法理再高說白了也應當是實踐的經驗總結,因此,如果就法學知識解釋存續了幾千年之久的中國憲制,顯然是無法令人信服的,畢竟,法理、國家、制度,都是活生生的人在參與建設。蘇力教授融合法學、歷史學、社會學知識解讀中國憲制,無疑能夠提供更充分的解釋力,也讓更多讀者能夠從不同視角參與這場有意義的討論。因此,非常希望拜讀蘇力教授的《大國憲制》,成為熱烈參與討論的一份子。

唐波波

提到蘇力必稱先生,近期友人剛送了一本法治及其本土資源。看到對憲制的研究,略驚,大喜。

清雨

初次接觸蘇力老師書是《法治及本土化資源》其以文學通俗易通的語言闡述中國法治環境及其移植學習的途徑,再次接觸蘇力老師是其「制度視角下的家國天下」從家國天下三個角度闡述中國古代精英實現自我的三個階段和大國體制形成的動因,可謂是偏僻入裡,讓我更加理解中國古代及其現代觀念制度形成的背景。至於蘇力老師的《大國憲制》未曾拜讀,但是憲法問題作為根源性問題,希望有幸拜讀。

肥肥噠

雖然我對教授本人不是很了解,但是教授所作之書——大國憲制,確實如同小編所說融合了社會學、歷史學、大學等多個學科,最吸引我的是以史觀憲。大致看了書的目錄,就歷史角度來說,這本書涉及了西周到春秋戰國的宗法制、分封制、禮樂制、土地制、俸祿制、官僚制、以儒家為遵循思想的齊家之道等等,還有秦統一全國實施的一系列制度。大概主要從歷史角度分析一些大國的政治、軍事,經濟、土地等方面,以及對大國制度上進行對比和比較,小到從傳統農耕村落社區大到國家的組織建構和秩序維繫問題,從而從宏觀把握,到深入分析上下五千年的中國政治文明構成。以上是鄙人見拙,僅代表個人觀點,若有錯誤,請指正和批評。

Oscar

得知《大國憲制》這本書是通過中央社會主義學院中華文化教研部中國傳統文化教研室主任李勇剛主講的《中華文化要義:大一統》,其中引用了書裡的幾個觀點覺得不錯!期待能有幸拜讀蘇力教授的作品。

劉惠英

朱蘇力老師的新書 記得老師在課上講得生動精彩!! 中國古代憲制有其自己的邏輯和合理之處,作為一名留學生更值得去研習老師的大作。

HD

關於圖書,支持以多學科的角度去研究問題,解決問題,有所為有所不為,做好接力承前啟後。

感謝以上小夥伴真摯的留言

小i將轉達給蘇力老師本人哦~

也恭喜你們將獲得蘇力老師親筆籤名

的《大國憲制 歷史中國的制度構成》。

請儘快發送你們的

微信名+郵寄信息

至小i郵箱(igcu@pku.edu.cn)。

小i核實信息後就寄送給大家哦~

原標題:《【小i有禮】蘇力教授《大國憲制 歷史中國的制度構成》讀者留言精選》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大國憲制》:「多難興邦」歷史中國構成的原因
    四大文明古國,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以及中國,除去後者,前三大文明均已徹底失落。如今在這三大文明的土地上,外來文明建立幾乎與當地人民生活無關的歷史,它們的歷史只留在故紙堆和旅遊業中,諷刺的是能夠保留下這些痕跡也是在外來文明的幫助下實現的。 為何只有歷史中國得到了傳承?
  • 朱蘇力: 「官話」裡的中國政制秘密 | 文化縱橫
    北京大學法學院朱蘇力教授著眼於「歷史中國的制度構成」問題,對「書同文」和「官話」兩項文化制度的特殊意義作了獨到分析。一方面,「書同文」培養了一個能熟練運用標準文字來有效交流軍國大事的職業群體——官吏。這一群體在文治實踐中,塑造並分享一種對中華文明,而不是對某個王朝的政治忠誠與職業倫理,進而形成以政治治理為天職的政治文化精英共同體,推動社會凝聚和國家政治的理性化轉變。
  • 評《民國紀事本末》:聚焦民國的憲制演變
    劉仲敬先生的新作《民國紀事本末》是一部編年體的民國歷史論著,但作者的著重點並未放在一般史書所看重的重要人物與重大事件的記錄上,而是另闢蹊徑,將目光聚焦在民國時期的憲制演變上,儘可能採取最簡單、明晰的時間順序,來展示憲制演變的來龍去脈及其與之相關的人物和事件,從繁雜紛亂的民國史中標出一條清晰的憲政線索,把那些具有因果關係的憲制鬥爭連貫起來,總結其間的經驗和得失,進而探討中國憲政之路所走過的篳路藍縷的艱難歷程
  • 中國古代禮儀制度歷史之:吉禮
    宗廟制度與宗法制度是相輔相成的。宗法制源于氏族社會,之後發展為以家族血緣關係為基礎,按照家族內部成員血統關係的遠近,來區分嫡庶親疏的一種制度。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長子繼承制,主要內容是將家族的成員分為大宗、小宗兩大系列。宗廟制度嚴格遵循宗法制嫡親、庶親(即大宗、小宗)的規定,以此達到傳宗接代,家業永興的目的。不僅如此,在宗廟制度中還有昭穆之規。「夫祭有昭穆。
  • 中國古代儀禮制度巨著《五禮通考》整理出版
    中國文化的核心是經學,經學的核心是禮學,儒家經典「三禮」——《儀禮》《周禮》《禮記》(包括《大戴禮記》)是中華禮樂文明的源頭,也是兩千多年來歷代王朝政府制定禮儀制度的根據。;小類下又分細目,如婚禮下分娶異姓、婚年、婚時、繼室、媒妁等,對中國古代禮儀制度的發生和演變進行了詳細梳理和考證。
  • 歷史大勢不可擋(中國制度面對面(13))
    「一國兩制」是黨領導人民實現祖國和平統一的一項重要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個偉大創舉。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把「一國兩制」作為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13個顯著優勢之一提出來,並對堅持和完善「一國兩制」制度體系作出系統制度設計和工作部署。
  • 有《大國崛起》的讀後感嗎?
    以史為鑑,可知興衰------ 讀《大國崛起》有感中國古代有這樣的一句話:「以史為鑑,可知以興替。」這是唐太宗的一句話。中華名族2000多年的歷史中,以史為鑑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內容。近期,與這本書同名的歷史節目《大國崛起》,短短12集,卻歷時三年。一放送便得到了巨大的轟動和觀看熱潮,足以看出國人也非常在意全球的大國以及中國的發展命運。
  • 「制禮作樂」使西周享祚三百餘年,禮樂制度是如何崩解的?
    周朝是中國朝向禮樂教化社會發展的重要時代,周公無疑是使封建制度更趨完善,並奠定周代禮樂教化基礎的關鍵人物。若從歷史角度來看,周公面對尚未底定的天下,為鞏固政權而大行封建,以屏藩王室,實是勢所必然;而商朝的高度文明發展,根深蒂固的社會基礎,實非初建政的周民族所能望其項背的,一時之間無法完全改變這樣的情勢。
  • 中國古代禮儀制度歷史之:嘉禮
    宴在中國古代帝王的宮廷生活中十分普遍,動輒宴請款待,為此又有許多不同場合下的不同名目的宴禮,如皇帝生日的「聖節」宴、郊祀宴、春秋大宴、籍禮(亦稱籍田、藉田,是每逢春耕前,由天子、諸侯執耒耜[leisi壘四],後改執犁,進行象徵性的耕作,以示春耕開始)宴、將士出徵宴、凱旋宴、賜進士宴等等,但凡國有大事,都要設宴,以示慶賀。各種宴禮一般都規定參加的人數,並事先確定每位參加者的座次。
  • 山東大學何中華教授論中國傳統文化與大學文化建構
    中國網訊 「中國傳統文化從總體上說是自然主義的,中國人講究『天人合一』,主張順天應時。在這個意義上可以說,人道順應天道構成中華民族文化傳統的基本原理」,山東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博士生導師、何中華教授如是說。
  • 北大教授:沒有傳統喪禮,中國文化就徹底沒了希望
    泱泱中華文明,五千年歷史文化的禮儀之邦,在古老的華夏民族中傳統文化積攢著一代與一代,一個歷史階段與另一歷史階段之間的同一性與連續性,它構成了古老中國久遠的價值觀念、道德信仰、制度與行為方式。喪禮通過培養愛敬之情立安世道人心《孟子》有言,王道之始——起於民養生喪死無憾。歷史上的喪禮制度對於敦化風俗以及安頓人心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那麼喪禮文化到底是怎樣潛移默化地達到安世道人心的作用的呢?
  • 14年抗戰勝利重新確立了中國大國地位
    為營造迎接建黨百年良好輿論氛圍,向廣大網民讀者普及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知識,中央網信辦網絡新聞信息傳播局(網絡理論傳播局)指導,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務部、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信息技術部聯合推出「國史講堂」第二季「黨史微課」系列微視頻,為廣大網民讀者通俗闡釋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馬克思主義為什麼「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好」的深刻內涵,共同進一步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
  • 清華大學教授景軍:新型傳染病預警的社會構成
    當新型傳染病從多源頭襲來,是否有多源頭的預警途徑,為預防和戰勝傳染病提供社會化的支持?4月2日19點,「人文清華雲講壇」第三場開講,人類學家、清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景軍講授「新型傳染病預警的社會構成」,指出傳染病多源預警系統有利於政府決策的準確性和及時性,並降低社會進入多事件危機的可能性。
  • 哈利·波特送來免費「魔法石」 上海小讀者給羅琳阿姨點讚留言
    在2020年的春天,那個曾經構築了整個魔法世界的神奇作家J.K.羅琳揮動了她的魔杖,給中國的孩子們送來了疫情期間的禮物——可以免費閱讀1個月《哈利·波特與魔法石》(Harry Potter and the Philosopher’s Stone)電子書和有聲書(中英文雙版),限時免費的時間是
  • 紀錄片《大國儀仗》——生動詮釋中國儀仗隊的精神風採
    人們能看到他們的颯爽英姿,卻鮮有人了解他們背後艱辛的訓練和光榮的歷史。近日,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文國際頻道播出的紀錄片《大國儀仗》深度展示了中國儀仗隊從無到有的發展歷程,將儀仗隊官兵的時代風採生動地呈現出來,讓觀眾近距離地了解這支國之象徵、軍之榮耀的「軍旅標兵」。中國儀仗隊成立於1946年,見證了新中國歷史上的眾多重大事件和難忘瞬間。
  • 紀錄片《大國儀仗》:生動詮釋中國儀仗隊的精神風採
    近日,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文國際頻道播出的紀錄片《大國儀仗》深度展示了中國儀仗隊從無到有的發展歷程,將儀仗隊官兵的時代風採生動地呈現出來,讓觀眾近距離地了解這支國之象徵、軍之榮耀的「軍旅標兵」。中國儀仗隊成立於1946年,見證了新中國歷史上的眾多重大事件和難忘瞬間。最初,中國儀仗隊只是一支在短時間內組建的臨時儀仗隊。
  • 《煙火氣息的蘇力老師和法學研習》
    對於蘇力老師我是由衷欽佩的。他的各種致辭既不唱高調說空話,也不惺惺作態討好學生,總是貼近學生的生活,貼近學生的感情。作為50後蘇力老師,字裡行間裡毫無官僚氣息,談吐之間詼諧幽默又不失學者風度,最難能可貴的是總能掌握最新的潮流(2002年畢業詞大話西遊,藍色生死戀,03年談到陸步軒,04年的劉翔奪冠等)。
  • 大國崛起之路從來都是充滿血雨腥風,大國崛起有4條歷史規律
    一、近現代世界強國沉浮歷史細數世界強國,從十五世紀末以來的五百年裡,以葡萄牙海上帝國為開端,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德國、美國、日本和俄羅斯與蘇聯先後成為了全球超級大國。從世界強國的發跡史來看,有什麼共同的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