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偶像直播有市場嗎?

2021-12-17 新浪VR

在之前,我曾經寫過一篇名為《虛擬主播在中國真的會「火」嗎》的文章。有興趣的可以點擊右邊的連結看一下。虛擬主播在中國真的會「火」嗎

在文章發布之後,獲得了許多知乎網友的贊同和反對。就此,我們針對一些問題進行了分析與研究。

第一個問題:國內虛擬偶像直播有市場嗎?

「最近發現國內也有一些公司在嘗試這方面技術,從國內市場環境來看,直播平臺,直播技術,受眾人群方面分析一下?」

就在上篇文章截稿的幾天之中,B站關於VTuber又有了一些新動作。日本VTuber企業hololive入駐Bilibili,並在1月11日進行了直播。湊-阿庫婭兩個小時的直播時間,佔據小時榜榜首和娛樂區周榜第三。緊接著多位日本VTuber在B站進行直播,效果和收入都非常不錯。

那麼可不可以說,直播是VTuber在中國市場新的突破口?

我們先從日本的一些VTuber直播活動說起。在去年的12月31日,一場由絆愛、YuNi、靜凜等18名人氣VTuber登場的音樂跨年活動「Count0」出現了嚴重直播問題。在開演前的分鐘,官方宣稱由於技術問題終止在VR空間內的放送。在開播之後,由於系統的問題還出現了表情、動作錯亂的問題。這讓很多VTuber的粉絲感到失望,稱這是一年裡最受打擊的事情。

其實VTuber在直播之中出現事故是常有的事情。2018年11月5日,udp8所屬的VTuber虹河ラキ突然在Youtuber上開播。直播的內容則是絆愛醬的一段短視頻。而在這則短視頻的前半部分,則是絆愛和工作人員溝通,背稿,甚至是喝水的畫面。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更嚴重的事故。比如說在2018年2月的一次直播活動中,VTuber野良貓就不小心關閉了facerig,平時萌萌的雙馬尾妹子一下子變成了大叔,對於一些粉絲來說還是受到了不小的刺激。然而實際上,通過這次直播,Youtube頻道的粉絲數量不但沒有減少,反而呈現了增長的趨勢。其實很早這位VTuber就說過自己是個大叔,但這其中最重要的還是粉絲們對於VTuber的態度,更多的VTuber觀眾並不太關心你背後的人是誰

那麼既然有這麼多的直播事故,是因為在技術上出現了什麼樣的問題嗎?當然不是。拿VTuber直播來講,動作和面部表情的捕捉十分重要。但對於企業級VTuber團體來說,這些捕捉設備可以說是必需品。大家可以看看下方的這個視頻了解一下如何進行VTuber直播。

不僅如此,現在VTuber直播的門檻已經越來越低。2018年6月,一款名為「Wakaru」的軟體登陸Steam,用戶只需要一臺攝像頭即可進行VTuber直播。不僅如此,在移動端同樣有著很多款簡易VTuber直播軟體,例如去年10月上線的「カスタムキャスト」,我們只需要下載軟體,捏取一個自己中意的角色即可進行VTuber直播。

可以說,在直播技術上,VTuber已經相當成熟。技術門檻的降低也讓去年的VTuber數量激增。去年12月的VTuber數量相比於1月翻了6倍。而在2019年2月21日,VTuber數量突破7000人。

那麼,問題出現在了哪裡呢?個人認為對於個勢VTuber來講,一些直播操作上的不熟練可能是導致問題的最重要原因。但對於企業級VTuber來講,更多的是運營態度上的問題。

就拿「Count0」這次活動的主辦方「面白法人カヤック」舉例。這次宣布取消VR直播是在開播的18分鐘前,對於一些用戶來說,可能在這段時間內並沒有關注Twitter上的最新消息,滿懷欣喜的購買了7萬日元的VIVE+門票套裝,卻開播之後才知道無法使用。雖然後續カヤック表示可以退票,而一開始退票的條件還較為苛刻,甚至購買了VIVE套裝的人無法將VIVE退貨。雖然在後來改變的退貨條件,但這在很大程度上傷害了粉絲的心。

除此之外,面白法人カヤック早在2010年就被曝出對P站的學生畫師進行惡意壓價的問題,一直以來風評都不算很好。在2018年6月底,VTuber  櫻鏡める還發布推文說:自己委託某公司製作3D模型,可這家公司擅自使用了絆愛的頭部模組。很多人猜測文中所說的公司即是面白法人カヤック的子公司。

這種不負責任的做法不僅會讓公司的聲譽受損,更重要的是,在VTuber的粉絲乃至是世人的心中,VTuber的形象評價將會迅速下降。

反觀中國這邊,其實中國的一些VTuber已經開始嘗試在Bibili頻道中進行直播。例如虛擬次元計劃的小希和小桃的直播間「虛擬次元計劃」就有32.1萬的關注粉絲。而在中國迅速成長的日本VTuber「魔王」「神楽めあOfficial」也有22.5萬的粉絲,在最近的直播中也有將近30萬的播放人氣。

不僅僅是個人直播,B站也開始進行一些大型的直播活動。

比如說,今年的2月17日,由Overidea與Bilibili聯手舉辦的「唱吧!中日友好春節直播!」活動在Bilibili、Youtube進行同步直播。在這檔「VTuber春晚」節目中,來自Overidea、hololive等事務所的33名VTuber為兩國的粉絲帶來了好聽的歌曲以及春節的問候。單從數據上來看這次直播十分成功,在直播一個小時之後播放量達到100萬,位居當時的人氣直播之首。

可以看到在中國,不僅僅是國內的VTuber,日本等其他國家的VTuber都想在中國的直播領域分上一碗羹。甚至是想要衝擊傳統的直播行業。

當然這一切的前提就是,可觀的直播收入。還是拿B站最有名的日本VTuber「神楽めあOfficial」舉例,根據小葫蘆平臺的數據統計,近30天其直播收入就達到了11萬元。「白上吹雪Official」16餘萬元,即使只有9萬粉絲的「赤井心Official」也有4.6萬元的收入。

在技術上,VTuber的門檻越來越低,而在直播上,B站目前也在尋求這種新的方式能夠加強自己在直播領域的影響力。個人認為,直播是中國VTuber未來發展的一個很好的方式。

第二個問題:類似於初音的projects 全息投影的技術在虛擬偶像上是否可以實行?

2018年8月31日,VTuber「輝夜月」舉辦了一場別出心裁的演唱會。虛擬VR軟體cluster.為她設立的特別會場。用戶只需要購買門票,佩戴上VR設備即可參加這場LIVE活動。據日本媒體的體驗報導稱,這場約1個小時30分鐘的演唱會可以用「夢一樣的時間」來形容,體驗者可以走在自己喜歡的任意地方,體驗到現實世界中並不存在的事物。

不僅如此,在同一時間「輝夜月」還宣布將在日本全國14個電影院舉辦Live Viewing。這是否意味著「輝夜月」已經從VTuber的身份轉變為了虛擬偶像呢?

很多人將VTuber理解稱虛擬偶像,其實這樣的理解方式也沒有太大的問題。但我個人認為VTuber和虛擬偶像還是有一些細微區別的。就拿大家熟知的初音未來來講,初音其實最初只是一個語音合成軟體的擬人化形象,後通過平面圖畫、CG、動畫等表現形式逐漸演變成了虛擬偶像。再比如超時空要塞裡的林明美,在平面人物形象建立之後,配合上聲優的表演成為了虛擬歌星。

大名鼎鼎的傑尼斯事務所也開展了虛擬偶像活動

但通過VTuber的名字就可以知道,VTuber這種出演形式誕生於Youtube、網際網路。VTuber的背景是動作捕捉等技術。而且在內容表現形式上,VTuber一般都會進行雜談、遊戲實況等內容,更加貼合一般的二次元用戶。

當然,一些VTuber也是以唱歌為主要內容,比如說YuNi等等。不管如何,虛擬偶像和VTuber的目的都很簡單,積攢人氣、獲得粉絲、流量、從而變現。所以現在的虛擬偶像和VTuber經常會被混在一起。

那麼回歸到演唱會。一般人說起虛擬偶像唱歌,可能第一個就會想起初音未來的全息演唱會。在上文中,我們也提到「輝夜月」將在日本各地進行Live Viewing,那麼VTuber在今後是否也能夠像初音一樣舉辦這樣的大型演唱會?

我個人認為,既然技術上沒有問題,那麼剩下的問題就是VTuber自身的人氣問題。

這可以說是個很簡單的原因,也是個最致命的原因。初音未來在全球有著6億的用戶,並且它已經成為了日本動漫的代名詞。相信即使身邊的朋友並不太了解初音,但《甩蔥歌》之類的UGC歌曲肯定還是聽過的。這就讓初音未來在歌曲領域有著很大的發言權。廠商使用全息技術舉辦演唱會,也都可能是名利雙收的一件事情。

當然,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內容的數量。初音未來這種虛擬偶像的UGC內容十分豐富,但VTuber也需要相當數量的歌曲才可以。即使是企業級VTuber也還需要更多的努力。

問題三:VTuber純粹二次元風口,而且日本已經降維打擊了,本土並沒啥新路可以走。

說過了直播、演唱會。還有什麼樣的VTuber內容可以被發掘呢?在2018年的7月,株式會社エビリー曾對當時的VTuber內容做過一次整理,可以看到「自我介紹」佔據了35.5%的比例,「直播」則為19.2%。其他的幾項中包括「遊戲實況」、「唱見」、「講座」等等。可以看到,這幾項內容還是比較常見的。除此之外,VTuber的其他一下內容形式又如何呢?

在今年一月的時候,一部名為《バーチャルさんはみている》的動畫在TOKYO MX開始播放。動畫中共有30名VTuber登場,甚至請到了絆愛演唱主題曲。那麼效果如何呢?在Amazon上,這部動畫獲得了62%的一星評價,5星評價僅為13%。許多人說到,這簡直就是VTuber的黑歷史。

還有VTuber作為公眾人物的例子。去年8月份,日本茨城縣正式啟用VTuber「茨ひより」以提升茨城縣的人氣。在之前,茨城縣已經連續六年在都道府縣人氣排行中墊底。雖然目前來看效果很棒,但個人認為這種做法在中國很難施行。畢竟能夠接受這種文化的人群還在少數。

除此之外,在去年4月絆愛手辦化,緊接著9月超人氣Vtuber「輝夜月」手辦開始預定,11月人氣電腦少女Siro被手辦化。各種VTuber的形象陸續被手辦化,意味著VTuber周邊產業也在持續增長。

這樣總結下來,現階段VTuber在日本本土還是可以有一些新路可以走的。

不過反觀中國的VTuber內容,目前只能複製日本的內容。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也討論過,目前中國的VTuber內容相比於日本的來說略顯不專業。在技術已經相對成熟的現在,中國的一些VTuber僅在內容表現上(比如說對話的演出等等)讓觀眾覺得沒有經過一些訓練。

但B站目前已經針對VTuber有著很多引進的計劃,多家公司也開始招聘相關人員。在B站這樣公司的帶領下,中國VTuber市場將會聚合更好的資源,為新生的VTuber提供更多的平臺和經驗。

2018年10月,GREE與BiliBili達成戰略合作

正如我在上篇文章中所說的,個人認為整個行業還處於萌芽階段,還需要大量的時間。但從長遠來看,在直播等方面VTuber還是有著不小的潛力,VTuber的視頻節目也將變得越來越好。接下來,就需要各方一起努力才可以發光了。



更多閱讀:

► AR眼鏡將成為手機廠商新的盈利點?

相關焦點

  • 虛擬偶像直播有市場嗎
    全網追蹤】在之前,我曾經寫過一篇名為《虛擬主播在中國真的會「火」嗎》的文章。有興趣的可以點擊右邊的連結看一下。虛擬主播在中國真的會「火」嗎第一個問題:國內「最近發現國內也有一些公司在嘗試這方面技術,從國內市場環境來看,直播平臺,直播技術,受眾人群方面分析一下?」就在上篇文章截稿的幾天之中,B站關於VTuber又有了一些新動作。
  • 虛擬偶像發展史:虛擬偶像,會有光明的未來嗎?
    二次元選秀綜藝列隊而來,虛擬偶像直播層出不窮,大眾看的是新奇與熱鬧。而對於虛擬偶像業內的人來說,更多的是思考,未來發展的重點是什麼?國內有實力有技術的大廠阿里、百度、B站、虛谷未來科技紛紛進場。 2020年,虛擬偶像圈層耕耘多年的生態已臻成熟,早有全面爆發之勢。隨著短視頻、電商直播的火熱,虛擬偶像面臨更廣闊的大眾舞臺,在探索商業變現的無線可能中,也面臨新的挑戰。當下「虛擬偶像的江湖」仍在繼續,且故事遠比大眾想像的精彩。
  • 虛擬偶像直播帶貨動畫IP衍生品,能成國漫市場流行趨勢嗎?
    在直播過程中,楚天歌一直有「人設」在,對產品銷售的主要責任落在真人女主播上,他更像一個直播間裡的明星嘉賓,偶爾對產品發表自己的看法,和粉絲互動。「由楚天歌來參與直播帶貨也有人設的考量,因為葉峰性格比較酷,楚天歌比他更擅長表達。」李早透露,未來,整個Open樂隊都會推出虛擬偶像產品,他們會按照各自人設特點接「通告」,包括綜藝、演唱會等。
  • 【西南傳媒】次世代專題研究—虛擬偶像市場
    初創期(1962-2003):1962年,貝爾實驗室研製出第一臺會唱歌的計算機—IBM 7094,為最早的虛擬偶像概念;1984年,日本動畫製作方以《超時空要塞》中女主角林明美的形象製作專輯並發售,形成首位虛擬偶像;2001年,國內誕生首位虛擬少女形象青娜,後續由於成本高企,項目終止。
  • 虛擬偶像進軍綜藝市場,虛擬造星時代已來?
    隨著節目的播出,該節目收穫了國內眾多媒體和用戶的廣泛關注,影響力更是輻射海外市場。截至12月1日,《跨次元新星》在微博的話題閱讀量為9.9億,討論量達827.5萬,並且在愛奇藝平臺的單集熱度仍然在不斷上升。作為國內首檔虛擬偶像選秀節目,《跨次元新星》的出現是對國內虛擬偶像的一次熱度曝光,也是虛擬偶像綜藝的一次試水。
  • 從不斷進化的日本VTuber看虛擬偶像市場
    那麼,問世不到5年的日本VTuber界走到今天,是經歷了怎樣的發展,遇到了怎樣的困難,又帶來了怎樣的啟示呢?▲ NIJISANJI EN公開使用英語的三位新Vtuber。圖片:bilibiliVTuber初期:做到極致的短視頻2017-2018年前後可以說是日本Vtuber的草創期。
  • 陳根:虛擬偶像進軍綜藝市場,虛擬造星時代已來
    以「林明美」為代表的虛擬偶像之後,伴隨著計算機合成技術和3D技術的誕生,世界首位虛擬人MaxHeadroom和首位3DCG技術創作的虛擬偶像「伊達杏子」相繼誕生,真正打開了以計算機技術為支撐的虛擬偶像市場。
  • 虛擬偶像也直播帶貨了,李佳琦薇婭們怎麼辦?
    在實際應用中,虛擬偶像的出場時間和涉及領域都不會受到太大的限制,有像天津電視臺這樣拿虛擬偶像做主持人的,也有像索尼Xperia這樣讓初音未來做商業代言的,還有像YouTube上的絆愛這樣做遊戲解說的。同一個偶像還可以同時出現在各種場所,不會有傳統偶像檔期難約的問題,更不會耍大牌,可以全天24小時為觀眾服務。
  • 電商直播風暴來了,AI虛擬偶像徹底革命李佳琦、薇婭?
    另有消息爆料,「一禪小和尚」、「狗哥傑克蘇」正在籌備直播帶貨,預示AI虛擬偶像直播帶貨的浪潮即將到來。屆時,AI虛擬偶像市場或將再次引起資本關注,又迎來一場「你爭我奪」的惡戰。AI虛擬偶像直播帶貨火了?
  • 虛擬偶像是藝人資本化的最終形態嗎?
    虛擬偶像在國內市場培育已完成,現在進入市場收割期現代意義上的虛擬偶像其實在20世紀80年代就已經誕生了,且一開始就是衝著割韭菜來的。儘管今5月作為首位帶貨的虛擬歌手,洛天依直播受到了廣泛關注:在線觀看人數270萬,近200萬人進行打賞互動。騰訊旗下的虛擬IP葉修也出現在美特斯邦威的淘寶直播間中,為品牌推出的20款新品帶貨,累計觀看人數70萬餘次。但幾個月之後便再無新的直播代言活動也說明了,目前虛擬偶像帶貨僅僅是一種獵奇,離商用還差得遠。
  • 從演出到直播帶貨 誰在買單虛擬偶像
    然而,在虛擬偶像商業價值逐漸顯現的同時,市場反饋也出現了口碑高低不一的分化,警示著火熱的市場之下,理性規劃仍是入局者不可忽視的領域。正當虛擬偶像在綜藝節目市場中廣泛涉足之時,更多領域也出現了虛擬偶像的身影,並吸引著資本的關注。
  • 從演出到直播帶貨,誰在買單虛擬偶像
    近年來,我國虛擬偶像的浪潮吸引著更多資本相繼入局,藝人經紀公司、視頻平臺、遊戲公司、綜藝節目製作方,紛紛為虛擬偶像市場的發展添柴加火。然而,在虛擬偶像商業價值逐漸顯現的同時,市場反饋也出現了口碑高低不一的分化,警示著火熱的市場之下,理性規劃仍是入局者不可忽視的領域。
  • 樂華推首個虛擬女團A-SOUL:偶像經紀公司布局虛擬偶像的時機到了嗎?
    對這一階段的偶像經紀公司來說,vTuber等新虛擬偶像類型的出現,其中涉及到的中之人培養、直播交互等各環節,更有真人藝人經紀公司參與的空間。也就是說,真人藝人經紀公司在這一輪的虛擬偶像風口下,能夠將這一產品拉到自己更熟悉的泛娛樂領域,更充分地發揮自己的優勢。 事實上,正如本土二次元與海外vTuber的發展,本土企業勢虛擬偶像的崛起已是必然趨勢。
  • 虛擬偶像正在「野蠻生長」
    7月3日,彩虹社にじさんじ和B站合作製作的虛擬主播企劃VirtuaReal宣布,虛擬藝人菜菜子作為VirtuaReal Star的第三位成員加入。9日,這個自稱「治癒系小萌神」,手提燈籠的小蘿莉在B站進行了自己的出道後首次直播。當她一開口,所有觀看直播的觀眾老爺們都震驚了:「這不是蔡明老師嗎!」
  • 虛擬偶像會夢見電子羊嗎
    (右,來自萌娘百科) 因為個人還沒有詳細了解的原因以直播為主要營業方式的虛擬主播悄然走紅目前比較知名的虛擬主播社團有日本的NIJISANJI和hololive(儘管說是在經營偶像團體)國內比較成規模的是VirtuaReal(NIJISANJI和中國合作的虛擬主播企劃)除此之外還有大量個人勢或社團、工作室支持的虛擬主播在
  • 瞄準虛擬直播,推動聲優偶像養成,KilaKila的跨次元野心
    日本產生了一批走紅youtube的包括「絆愛」、「輝夜月luna」等在內的虛擬偶像。隨著這批虛擬偶像走紅國內,VTuber這個詞也為更多人所知,國內對虛擬UP主的嘗試也出現了井噴式的發展。如此情況下,爆紅的虛擬偶像和藏匿在背後的聲優兩者之間的關係,顯得有點無處安放,而作為深耕二次元社區的KilaKila在此時便瞄準了這一處的空白,開闢了一種特別的直播形式——虛擬直播,來平衡虛擬角色和聲優之間的落差。5月19日,KilaKila聯合知名國漫《靈契》舉辦了一場特別的「靈契過目藍忘」線上虛擬直播見面會。
  • 「永遠16歲」的虛擬偶像正在搶佔idol市場
    這一系列動作完成之後,能得到相應的應援值,應援較多的歌姬就能享受到更好的資源,比如有新歌可以唱,有新衣服可以穿等。這點類似《偶像練習生》和《創造101》,通過比賽等形式,最終選出幾名可以出道的偶像。在《戰鬥吧歌姬!》的規則設定裡,5位虛擬偶像中只有3位能夠「出道」。
  • 華凌空調成功開啟虛擬主播電商帶貨模式,虛擬偶像直播出道
    虛擬動力動捕設備的高精準動捕配合VDLive虛擬主播系統的低延時實時驅動效果。這讓凌魂少女可以在直播間內流暢地進行包含較多複雜動作的舞蹈表演,將華凌空調直播間氣氛推向高潮! 虛擬主播日常內容創作增加人氣曝光
  • 疫情之下的日本虛擬偶像
    但虛擬偶像行業似乎受到的衝擊有限,反倒「因禍得福」,呈現出逆風而上的態勢。居家時間變長讓人們有更多的時間上網觀看喜歡的VTuber直播,和主播互動、給主播打賞;虛擬偶像們的一些線下活動,比如個人演唱會等也紛紛移至線上,給不得不「居家自肅」的粉絲們帶來了心靈上的慰藉。虛擬偶像的開發和運營,被日本娛樂行業稱為獻給世界的「新娛樂」。
  • 虛擬偶像的「痛點」
    虛擬偶像這個源自日本的「舶來品」還在經歷艱難的適應階段。中日市場的差異讓它的成長異常艱難。 「從整個行業來看有一下幾個痛點吧,第一,傳統的二次元市場虛偶產品飽和度特別高,產品差異化不大,新的賽道類型需要教育市場提高認知,出圈成本高;第二,技術上目前還是有較大門檻的;第三,商業化環境目前絕大多數客戶還是對真人明星的流量十分依賴,對虛擬偶像的合作投入還在嘗試階段」,愛奇藝副總裁楊曉軒在採訪中說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