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書,一個由文字組成的情味深細的世界,讓心如花瓣上映著的晨光,明亮起來,一切是那麼曼妙美麗。愛著的時光,總是過得太急。
「我行過很多地方的橋,看過許多次數的雲,喝過許多種類的酒,卻只愛過一個正當最好年齡的人。」
這是沈從文寫給愛人張兆和情書中最經典的一句話。沈從文的每一封情書,像湘西的河水一樣清新、清澈,與其說是情書,不如說是一篇篇精美散文。
情書之美,美在空間的阻隔,美在情深意篤,字斟句酌,飽醮情感之墨抒寫而成。
「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書與汝永別矣!吾作此書時,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書時,吾已成為陰間一鬼。吾作此書,淚珠和筆墨齊下,不能竟書而欲擱筆,又恐汝不察吾衷,謂吾忍舍汝而死,謂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為汝言之。」1911年4月24日的晚上,林覺民在香港,住在臨江的小樓上,給妻子陳意映寫信。情真意切,字字泣,纏綿悱惻而又凜然正義,撼人魂魄,因而流芳後世。
上圖為沈從文、張兆和,下圖為林覺民、陳意映
隨著現代生活的節奏加快,愛情也在多少對人兒之間速成化了,少了過程的曼妙,寫情書也成了奢談,十指輕點,情感也鍵盤化。白紙黑字的情書年代,已漸走漸遠。
情書的美麗,是「人生只若初見」的狀態,一切是朦朧、喜悅而未知的,沒有「淚眼問花花不語」,沒有「等閒變卻故人心」,也沒有「愁緒難解是往昔」。正所謂暗香浮動,恰好。
多年前一個如水的月夜,暖春,櫻瘦成行。她讀著他寄來的情書,遙遠的風情都寫在紙箋上了,字裡行間滿是深深的思念,感覺如他溫厚的掌心溫柔撫摸著自己的臉頰。他是個出色的男人,寫得一手好字。
那時的她清麗脫俗,永遠是黑白兩色的衣裙,素淡,簡約,優雅。她對他的愛深情、率真、堅定,如花香縈繞心間。而有時候人與人之間似只隔了一叢花、一株柳,隱約相望,偏偏不能再接近一點。愛,好像天上人間自影自憐的落寞舞蹈;後來,還是走散了,只留風景如畫的記憶,和一疊泛黃的舊情書。
情書,一個由文字組成的情味深細的世界,讓心如花瓣上映著的晨光,明亮起來,一切是那麼曼妙美麗。愛著的時光,總是過得太急。
明神宗寵妃劉秀媛召妹妹劉秀華入宮,不料劉秀華被皇帝看中,從此深鎖宮中,再無自由。劉秀華在給意中人的信中寫道:「回憶花前鬥草,月下聯吟,一種相親相愛之情,雖菡萏之並蒂,比翼之雙飛,未足方其情誼也。追昔感今,不勝悵悵;思母念弟,曷任依依!雖宮闈邃密,殿宇深沉,而新愁耿耿,幽恨茫茫,斷非重門深鎖所能限也。」(《答任芝卿書》)深深皇宮,鎖得住人,鎖不住心。人一旦愛了,一顆心千轉百回,穿越時空來相逢。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
「自去秋以來,常忽忽如有所失,於喧譁之下,或勉為笑語;閒宵自處,無不淚零。乃至夢寐之間,亦多感離憂之思。綢繆遣綣,暫若尋常,幽會未終,驚魂已斷。雖半衾如暖,而思之甚遙。」這些話語流淌自《西廂記》裡崔鶯鶯的情書《答元微之書》,據考證張生似是唐代詩人元稹自託,殆出自真情非偽作。其實不管作者如何隱藏,故事總是自己的。就像弗洛伊德所說:人的每一個舉動,不會無端地做出來。對你的思念如碧綠的春水,漲滿空蕩江,如霜,鋪了一地,思念那樣重,重得光陰載不動。
清代諸人獲所撰的《堅瓠集》裡說,有一女子思念久別不歸的丈夫,就寫了一封信,信中情深意切巧妙地嵌入十二味中藥名,可謂用心良苦。《寄夫信》:檳榔一去,已過半夏,豈不當歸耶?誰使君子,效寄生纏繞他枝,令故園芍藥花無主矣。妾仰望天南星,下視忍冬藤,盼不見白芷書,茹不盡黃連苦!古詩云:「豆蔻不消心上恨,丁香空結雨中愁。」這女子便是著名的南宋詞人辛棄疾之妻,新婚後,辛棄疾赴前線抗金殺敵,信中表達了妻子綿綿的思夫之情。這是怎樣深長的思念啊,孤燈照壁,冷雨敲窗,一夜又一夜輾轉反側。
「雲中誰寄錦書來。」那份欣喜帶著溼潤,有愛不覺天涯遠,有夢不覺人生寒。純真的愛情是永恆的,由此,也難怪情書的魅力,不會隨著歲月的風塵而淡去,而以不同情狀,在人生戲臺上演繹了一出,又一出。
( 本微信公眾號與上觀APP朝花時文專稿 )
點擊下面連結,可讀「朝花時文」上月熱讀文章:
喻軍:李叔同,「十分像人,十分少有」
安諒:阿婆黃魚面
何柏青:黴乾菜㸆肉
離開胡適的日子:曹誠英的復旦歲月l 讀史老張
石毅: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
孫麗麗:秋蟲咬碎一地月光,人間一味清歡
陳連官:新場前世,為浦東打開「歷史大片」
鄭憲:北加州,北加州
這是「朝花時文」第1347期。請直接點右下角「寫評論」發表對這篇文章的高見。投稿郵箱wbb037@jfdaily.com。 投稿類型:散文隨筆,尤喜有思想有觀點有乾貨不無病呻吟;當下熱點文化現象、熱門影視劇評論、熱門舞臺演出評論、熱門長篇小說評論,尤喜針對熱點、切中時弊、抓住創作傾向趨勢者;請特別注意:不接受詩歌投稿。也許你可以在這裡見到有你自己出現的一期,特優者也有可能被選入全新上線的上海觀察「朝花時文」欄目或解放日報「朝花」版。來稿請務必註明地址郵編身份證號。
「朝花時文」上可查詢曾為解放日報「朝花」寫作的從80歲到八零後的200多位作家、評論家、藝術家和媒體名作者的力作,猜猜他們是誰,把你想要的姓名回復在首頁對話框,如果我們已建這位作者目錄,你就可靜待發送過來該作者為本副刊或微信撰寫的文章。你也可回到上頁,看屏幕下方的三個子目錄,閱讀近期力作。
蘋果用戶請長按並識別二維碼,向編輯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