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良愛將,犧牲後被誣衊成逃跑將軍,四十年後才被平反!

2021-01-18 涯讀涯史

在十三陵長陵後,層巒疊峰的天壽山山坡上,有一座新添的墳墓,愛國將領吳克仁將軍墓。墓基座用石頭砌成,大理石鋪就,潔白的漢白玉墓碑上,精心鐫刻著張學良親筆書寫的蒼勁的碑文:殉國將領吳克仁將軍之墓。

吳克仁將軍生於1894年,原是張學良的部下,後來擔任67軍軍長。1937年吳淞口戰役中,吳克仁將軍不畏強敵,力戰而死,壯烈犧牲,年僅43歲。

但因為張學良的原因,原來的部下都得不到公正的對待。在被人流言刻意中傷之下,張學良成了不抵抗將軍,戰場上力戰而死的吳克仁也被誣衊成「在逃跑時」被打死,製造了一起冤假錯案,烈士的英名被歷史的塵埃掩埋。

將軍蒙冤,將軍的親屬更是含辱。吳夫人任毓周因思念失蹤的丈夫,積憂成疾,於1942年含恨去世。吳將軍的女兒吳為琳在承受大學生活物質困難的同時,更要承受父母雙亡,特別是有叛徒之嫌的父親的精神痛苦。

歷史是無情的,但歷史是有義的。1980年,與吳克仁同守松江,並肩戰鬥的王公嶼將軍發文為吳克仁平反。王公嶼極為翔實地記述了與吳克嶼戰鬥的經過,為吳克仁平反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王公嶼認為當年吳克仁將軍圓滿完成任務後不幸殉難,「其殉難確情,不為人所盡知」,且有不明事實,妄加揣測者,這是不能容忍的,反過來說,對於國家民族能盡精忠,守大節的事跡,不容抹殺。

王公嶼的文章登出後,引起了社會的同情,有關部門也將吳克仁平反的事情提上了議程。在諸多愛國人士的努力之下,吳克仁將軍被正式平反,並被追認為革命烈士。

張學良對這位曾經的愛將也非常的關注,在吳克仁將軍被平反以後,張學良一直關心建墓問題。1990年,吳克仁將軍的兒子去臺灣探親,張學良在視力極度惡化的情況下,用籤字筆十分困難又十分認真地為墓碑寫了碑文,字裡行間流溢著對將軍的懷念之情。

相關焦點

  • 他是張學良部下的部下,54年後,張學良說:我知道,你叫地老鼠
    1991年5月,87歲的呂正操將軍,受到鄧穎超的委託,終於奔赴美國,在紐約拜訪了張學良將軍。這兩位老人,從1937年分別後,時隔54年再相見。見面那一刻,少帥張學良拉著呂正操的手說:「必之(呂正操的字)呀,我現在迷信了,信上帝。」呂正操將軍隨口回答:「我也迷信了。」張學良不解地問:「你迷信什麼?」呂正操將軍回答:「我迷信老百姓。」
  • 抗戰一線犧牲的中將軍長,被蔣介石汙為「漢奸」,五十年後還清白
    有一位抗戰一線犧牲的中將軍長,被蔣介石汙為「漢奸」,五十年後才被還清白。此人的名字叫吳克仁,出生於1894年,吉林省寧安縣三道灣人,國民革命軍陸軍第67軍軍長,1915年考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炮兵科,畢業後入皖系邊防軍,後轉投奉軍,逐漸成長為東北軍的一員將領。
  • 李家鈺將軍犧牲後入忠烈祠,將軍犧牲後,他的子孫又將何去何從?
    我的英勇的中華兒女,在全面抗戰爆發後,為了拯救國家民族的危亡,仍然捨生忘死,與日寇進行了殊死的鬥爭,其中正面戰場上,以國軍為主體的國軍將士為抗戰付出了巨大的犧牲,其中國軍高級將領犧牲數不清,據不完全統計,國軍高級將領陣亡人數超過200人,其中包括比較有名的張自忠、郝夢齡、李家鈺等人
  • 毛主席「第一愛將」在列!
    孫立人去世後,遺體上覆蓋了兩面校旗,一面是清華大學校旗,另一面是維吉尼亞軍校校旗。毫無疑問,孫立人將軍是清華出身的最優秀的抗日名將。除了孫立人,清華大學還出了一位重要人物,即熊向暉。1940年12月,馮仲雲在蘇聯參加整訓工作,培養抗日遊擊隊的軍政幹部,朝鮮領導人金日成當時就是他的學生,對他極為尊敬。清華大學出了三位抗日名將,其實北京大學也絲毫不遜色。首先,自然是跟孫立人相媲美的張靈甫將軍。
  • 熱河戰役後張學良決心改頭換面,揭秘張少帥的戒毒風雲
    就像張學良將軍晚年時說的,「我的事情是到36歲,以後就沒有了」,張學良將軍其實說的是被36歲被蔣介石軟禁後沒了自由。但是在這短短的36年裡,少帥因為一件事有了很大的改變,那就是發生在1933年的戒毒事件。
  • 張學良將軍的第二任妻子—— 谷瑞玉
    1904年2月出生於天津附近楊柳青一大戶人家。在兩次奉直戰中她曾是張學良的第二位夫人。可惜的是,這一段姻緣最後以離異而告終。  初識津門墮愛河  谷氏乃經商世家,但是,到谷瑞玉出生時已呈沒落之勢。谷瑞玉的二姐嫁於東北軍一位與張作霖共同起家發跡的將軍齊某為妻,常有奉軍一層人物與之往來,故少年穀瑞玉便對東北軍將士頗有好感;三姐與張學良麾下的一位副官結成伉儷。
  • 張學良堂弟張學成當過東北自衛軍司令,成漢奸後被張學良大義滅親
    俗話說,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靠著二哥張作孚沒日沒夜地幹活,日子才慢慢有了起色。所以張作霖永遠忘不了二哥的恩情,即使他日後出息了。1919年,張學成與張學良一起就讀於東北講武堂第一期。東北講武堂是東北地區歷史最久,培養幹部最多的軍事機構,與雲南講武堂、保定陸軍軍官學校、黃埔軍校並列為中國四大軍官學校。這麼看來,這所學校還是相當好的,就跟現在的985差不多。
  • 他是國軍著名抗日將領,壯烈犧牲後,卻為何被國民黨污衊為漢奸?
    這個人國軍將領可以說真的是打出了中國軍隊的威風,一度將日軍徹底擊潰,但是最後還是戰死了沙場,但是就是這麼一個抗日將領,卻在英勇犧牲後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被國民黨蔣介石污衊為漢奸,而他陣亡官兵的家屬,甚至最後連撫恤金都拿不到,實在是令人極其的憤怒!
  • 他是知名的「逃跑將軍」,活了103歲生下一子成家喻戶曉的人物
    不過其父頗有爭議性,有人說他是抗日英雄,也有人說他是逃跑將軍。孫元良生於1904年,他的父親孫廷榮是晚清的知縣,67歲才生下這個兒子。所以在他年少時期,父親便已去世,但遵從父親遺訓,勤奮讀書,成績很是優異。
  • 毛岸英14歲被張學良送往蘇聯,28歲犧牲朝鮮,毛澤東勸劉思齊改嫁
    1936年,因為此前,董健吾曾經在與張學良的交談中,提及,想讓張學良幫忙把毛岸英兄弟送往蘇聯,當時只是隨口說說而已,不料,到了6月,張學良突然打電話給董健吾,說是要與他面談。張學良說,自己有個部下李杜將軍要經法國去蘇聯,正好借這個機會帶毛岸英等人去蘇聯。
  • 蔣家嫡系宋楚瑜之父曾是張學良部下,服役東北軍航母
    宋楚瑜的父親宋達是兩蔣都十分器重的親信將領,曾任臺灣「國防部」聯合勤務副總司令,陸軍中將,退役後任國民黨「退輔會」秘書長,他的履歷中明確說明其畢業於中央軍校(即黃埔軍校)第九期交通科,老先生的大名是列入黃埔軍校同學會的,這是正牌子的國民黨嫡系標誌啊,他怎麼會成了張學良的部下呢?
  • 張學良逝世後,已經100多歲的宋美齡送來輓聯,上面寫了什麼?
    通常這樣的人,才是最懂自己,最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的人,這是一種穩固的情感,比戀人還要純潔,純淨而溫暖,和他們交流,讓人很放鬆,可以好好的做自己。 一、年輕時候的宋美齡和張學良的''友情'' 張學良和宋美齡就是一對知己,張學良是宋美齡的藍顏,宋美齡是張學良的紅顏,可能張學良將軍在我們心中是一個紈絝子弟,是玩世不恭的形象,比較花心,喜歡去風月場合。
  • 少帥張學良「易幟」前夕的軼聞
    交談中宋伯伯向我們講起了當年他父親受孫中山先生「南北統一」大業的委派與張學良將軍的有關「東北易幟」的往事:不幸,孫中山先生在1925年3月病逝,宋大章先生繼續在東北,為實現孫中山先生「南北統一」遺願勤奮竭忠。時值1928年6月,當時的「東北王」張作霖在皇姑屯遭日寇炸成重傷不久去世。6個月後,少帥張學良當上了「東北軍保安總司令」,並痛下決心,要對抗日本,雪國恥、報父仇,並希望早日結束北洋軍閥的割據時代,及早實現孫中山先生「南北統一」的遺願。
  • 國軍著名「逃跑將軍」,活到103歲,兒子更是家喻戶曉的明星
    當人們為為士兵們的不畏犧牲感動的熱淚盈眶時,卻不知在這次的事件中除了謝晉元外,還有另一位領導人物的參與。不過與電影中的正面形象不同,這位領導人物在歷史事件中的出場都伴隨著人們的爭議,在四行倉庫這件事上也不例外,他就是被稱為「逃跑將軍」的孫元良。
  • 張學良副官離開東北軍抗日中創造地雷戰,官至副國級活了106歲
    這位將軍整整一個世紀的生命中,書寫了無數的傳奇。他當過東北軍,和張學良是同鄉,當過張學良的副官,考入了東北講武堂。抗日戰場上,在冀中地區領導的地雷戰和地道戰戰法給日軍以沉重打擊。他在鐵道戰線上幹了17年,文化革命中,對打他的造反派予以還擊,導致自己被打掉了十多顆牙齒。 這位傳奇戰將就是呂正操。
  • 楊虎城嫡孫楊瀚,探望百歲張學良,為何張學良只顫抖吐出四個字
    引言楊瀚曾兩次去到夏威夷拜訪張學良,年進百歲的張學良聽說是楊虎城的後人來看望他,感到非常震驚,甚至身體都微微顫抖,對楊瀚說了四個字。楊虎城將軍想必大家略有耳聞,他的所做可以說直接改變了歷史的進程,稱得上是一位風流人物。
  • 九一八後張學良在上海期間受杜月笙保護,其實兩人早有交集
    張學良是東北的少帥,東北保安軍總司令,杜月笙是上海青幫大佬,有數萬門徒。這兩個人一南一北,能有什麼交集?事實上,兩個人之間的交集瓜葛卻很多,最出名的一次就是九一八事變後杜月笙負責保護張學良在上海的人身安全。
  • 張學良100歲時,楊虎城的後人去看他,少帥顫抖後,只說了四個字
    我先後兩次在夏威夷面見張學良老人。當時,他將近百歲。他老人家聽說楊虎城的後人前來探望時,表現得有些震驚,身子不禁顫抖了一下,只說了四個字。我面前的張學良確實是老了。說上述這番話的人名叫楊瀚,他是楊虎城將軍之孫。楊瀚的父親是楊拯民,楊拯民是楊虎城將軍的長子。
  • 在蔣介石的葬禮上,張學良送出16字輓聯,蔣經國看後臉色蒼白
    來者不是別人,正是同楊虎城將軍一起發動了「西安事變」的少帥張學良。張學良的來到立刻在現場引發了不小的轟動。隨後,大家的目光都聚集到了他送來的輓聯上。在蔣介石的葬禮上,張學良送出16字輓聯,蔣經國看後臉色蒼白。
  • 這兩位都是中野虎將,一位是陳錫聯的愛將,還有一位是陳賡的愛將
    陳錫聯與陳賡將軍都是屬於中野名將。一位曾經擔任第三兵團司令員,一位曾經擔任過第四兵團司令員,都是屬於劉司令員麾下最倚重的將領。與此同時,在中野虎將中,還有兩位虎將還是陳錫聯與陳賡將軍的愛將。能夠得到這兩位將軍的青睞,可見,這兩位中野虎將,作戰能力十分勇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