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恐怖?臺灣警方以「恐嚇陳時中」為由約談兩名陸生

2020-12-25 海峽導報

網傳有人以「刀架陳時中脖子上」等留言,恐嚇臺當局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引發島內輿論關注。臺「刑事局」追查源頭,發現是在臺灣念書的大陸學生所為,昨通知其中兩名陸生到案說明,涉及轉貼恐嚇言論部分將移送檢方偵辦。

臺「刑事局」偵九大隊調查稱,在「巴哈姆特論壇」有人轉貼「刀架陳時中脖子上」、「真想把陳時中按到地板上摩擦」、「我希望臺灣疫情大爆發,出於人道主義, 我希望中招的都是『臺獨』」等截圖,來源疑似陸生常用的微信群。

警方先找到轉貼的臺籍男生,男大生表示他是在Dcard看到,覺得誇張,才在「巴哈姆特論壇」開框擔任樓主要大家公評,警方又循線找到在Dcard貼文的許姓陸生。

就讀臺北市某私立大學的許生到案稱,相關截圖資料來源,是另一名也在臺北市某大學就讀的周姓陸生所提供;警方再通知周生說明,周生到案時不承認是他所PO文,僅稱是在群組看到,才轉貼給許生,他為表清白,還馬上提供出帳號「南京-碩-清華隔壁那個大學-hsing」等相關資料,指另名陸生友人才是始作俑者,警方持續溯源偵辦中。

島內警方宣稱,仍將持續約詢涉案關係人員到案說明,民眾如接獲任何網絡訊息,切勿未經查證即任意轉傳,如涉恐嚇言論、假疫情訊息等貼文,經轉傳,即如同自身言論,如轉傳內容涉及不法,仍須對所轉傳散布之不法內容擔負相應罪責。

綜合臺媒報導

相關焦點

  • 臺灣警方約談黃智賢,邱毅怒批「殺雞儆猴」
    編輯:晨星臺灣媒體人黃智賢因為質疑陳時中,被臺灣的警察約談,所以邱毅教授,您認為黃智賢有說錯了的地方嗎?如果她說的是對的,那麼民進黨又憑什麼打壓她??邱毅教授:一直以來,民進黨都在限制言論自由,這一點跟以前的文字獄很相同,這已經是眾所周知的事情了。
  • 臺灣醫生多次反「萊豬」被約談?告發人竟然是「他」
    針對這一政策,臺灣民眾及島內專家都非常反對。要知道,食用「萊豬」對民眾的身體健康可是有一定危害性的。對此,臺灣民眾極力反抗,希望能藉此改變民進黨當局的「心意」。「萊豬」危害要知道,民進黨當局宣布進口的「萊豬」可是含瘦肉精的豬肉,這種含瘦肉精的肉製品可是不少國家和地區明令禁止進口的。此前,臺灣地區也是如此。
  • 《臺灣新聞臉》:誰是陳時中?
    《臺灣新聞臉》新晉嘉賓葉耀鵬說,來自於醫界的陳時中跟民進黨淵源頗深,這不足為怪——因為臺灣醫界一直有反國民黨的傳統。但陳時中能冒出頭來,與他的個性以及對民進黨人脈的經營有極大關係。這要說起來,裡面故事可不少。
  • 臺灣陸生沒有小確幸
    唯一讓人擔憂的是1名患者的死亡。死亡病例的出現讓女朋友緊張。她想要讓我留在臺灣陪她。她是南洋僑生,春節要留在公司值班,家人都不在身邊。女朋友打電話給出入境機構,詢問是否可以讓我免於出境,但收到的答覆依然是「不行」。一個臺灣朋友開玩笑說,應該要講得嚴重點,說讓我離境會有「人道危機」。我一笑置之。
  • 臺灣放寬入境政策 部分在臺就讀陸生得以返校
    圖源:臺灣《中時電子報》據臺灣媒體消息,臺灣教育部門政務負責人劉孟奇22日下午宣布,即日起將開放所有國家/地區應屆畢業生申請入境,陸生也包括在內,但必須依規定在防疫場所進行14天居家檢疫,應屆畢業陸生約有3千人。
  • 港媒:疫情受控,臺灣應正視陸生返校權益
    由在臺求學陸生組成的「陸生返臺推動組」 基於「科學防疫」和「學生權益」,日前第二度致函「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衛福部長」陳時中,提出三點呼籲:第一,信息公開,請「指揮中心」明確並公布中國大陸的疫情感染風險等級,讓陸生清楚了解入境的前置條件及評判標準,不必陷入遙遙無期的等待;第二,應屆畢業生入境的前置條件和短期商務人員一致:既然低和中低感染風險國家/地區的短期商務人士可以入境,那麼低和中低感染風險國家
  • 臺媒:懼防疫神話不保 「以陸生換噤聲」是「巧合」?
    令人意外的,則是一直被排除來臺的陸生,則在同日由臺灣教育主管部門宣布開放可以入學。島內媒體《聯合報》發表評論稱,其中轉折,是否有「以陸生換噤聲」的「巧合」,殊堪玩味。陳時中。(圖片來自臺媒)據臺媒報導,彰化篩檢出無症狀少年確診案例,和臺大公衛院在彰化進行的萬人血清調查,在陳時中啟動政風調查後,葉彥伯立即停止篩檢行動,臺大公衛院也隨即見風轉舵取消發布血清調查報告。臺大公衛院縮手的原因,無論是行政作業不及,或其他政治力量介入,都可看出政治大刀已經發威,製造了噤聲效果。
  • 臺灣警方「查水錶」辯稱是「保護民眾」,挨轟「綠色恐怖」
    臺灣「秋鬥」遊行前夕,傳出雲林縣警方向養豬戶關切,引發「查水錶」爭議。對此國民黨副秘書長李彥秀今天在節目表示,民進黨「在野」時,連查戶口都說是「白色恐怖」,現在竟可接受警察關切民眾是否參加遊行,痛批民進黨是兩套標準,比過去的國民黨還「威權」,現在是「綠色恐怖」。
  • 失去陸生後,臺灣教育界發生了巨大震動
    (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4月9日,教育部發布《暫停2020年陸生赴臺就讀試點工作》引發兩岸熱議,十幾天過去了,新聞熱度在大陸早已褪去。然而,對於臺灣尤其是臺灣教育界來說,震動才剛剛開始。招生難、少子化、人才流失、經營困難……巨大壓力擺在臺灣教育界面前。「陸生還會回來嗎?成為當下他們迫切想要得到的答案。
  • 嚴控官員大陸轉機 蔡英文要復闢兩蔣時「警總」?
    限制陸生、陸客等來臺,限制臺商、將官等來陸,現在連臺灣公務員在大陸轉機都需要事先申請許可或報準。初看起來,很多人都不禁懷疑蔡英文為何在兩岸關係中表現得如此「不自信」?2015年,蔡英文在參選臺灣地區領導人時曾以《找回自信點亮臺灣》為題演講,現在看來蔡英文似乎離「自信」越來越遠,臺灣倒是被點亮,只不過是在臺灣點火的亮光,綠色的鬼火。
  • 「陸生共諜案」沒那麼簡單
    特別是在臺灣島內「臺獨」勢力不斷打壓兩岸交流之際,這一事件似乎並沒有那麼簡單。事件據臺媒《中時電子報》3月10日報導,就讀政治大學企管研究所的陸生周泓旭,涉嫌利用陸生身份赴臺當「共諜」,從事發展組織,向多個「中央機關」刺探公務機密,涉嫌違反「國家安全法」。臺媒《聯合報》報導,臺灣「調查局」還聲稱已掌握情報。
  • 臺北地檢署稱臺大遴委感謝約談 被嗆「睜眼說瞎話」
    中國臺灣網5月24日訊 臺北地檢署偵辦臺大校長當選人管中閔被控到大陸兼課等案,近日在未書面通知、僅致電情況下,約談五位臺大校長遴選委員,包括三名「教育部」官派代表、臺大前校長陳維昭及請辭的沈冠伶。訊後均請回,為釐清案情,不排除後續還有下波約談行動。
  • 請給小明、小紅、陸配和陸生一個友善的環境
    新冠肺炎疫情在過了大半個年頭裡,臺灣因為具天然海島的優勢進行了鎖島,因此有效的遏制了疫情的境外輸入和本土病例的出現,但也就在這半年裡兩岸關係急凍,民進黨的雙標操作、互推皮球,導致了有一群人在兩岸間裡外不是人,他們本是兩岸之間和平的橋梁,他們可能是你我周遭的愛人、親戚、好友,因為臺灣社會輿論對他們貼上一個大大的標籤,其中不少人因為身份問題而無法入境臺灣
  • — 臺媒:臺灣進入「綠色恐怖元年」
    文 | 臺海網2020元旦,臺灣民眾一覺醒來,發現自己已經來到蔡英文親手打造的「綠色恐怖元年」。
  • 臺灣開放2歲以下「小明」回臺,何時能解禁陸生?
    其實是新冠疫情爆發後,臺灣有關官員在解釋回臺政策時用「小明」舉例,才有了這個統一的稱呼。「小明」主要包括兩類人:一是臺灣人與大陸人的婚姻在大陸地區生的孩子,第二類是大陸配偶之前婚姻所生的大陸籍子女。據陸委會公布的數字,至今滯留在大陸的「小明」有2000多人。
  • 陳時中語塞坦承「應該是我」告發蘇偉碩
    臺衛福部門告發醫生蘇偉碩違反「食品衛生管理法」,踩了言論自由紅線惹議,除檢警約談急喊卡,「食藥署」態度也趨軟。臺當局衛福部門主管陳時中昨日語塞坦承,是「食藥署」建議提告。(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資料照片)    【華夏經緯網綜合報導】臺灣醫生蘇偉碩因多次發表反萊豬言論,遭民進黨當局「查水錶」,臺衛福部門依違反「食安法」告發。21日,臺當局衛福部門主管陳時中赴臺灣立法機構備詢時,面對國民黨「立委」蔣萬安不斷追問,終於坦承告發蘇偉碩是他的決定。
  • 臺灣9所大學共81名法律系教授遭恐嚇 嫌犯落網
    據臺灣媒體報導,島內北部多所大學法學院院長和教授,日前接到恐嚇電子郵件,內容寫下「江湖救急、2萬(新臺幣,下同)就好,不給錢殺你全家」等威脅字眼。島內警方獲知後介入偵辦發現,9所大學共81名法律系教授集體遭到恐嚇。
  • 二手 陸生蔡博藝:在臺灣參加競選的日子
    蔡博藝的臉書被臺灣的網民「洗版」,「你要選怎麼不回大陸選?」面對這樣情緒化的提問,蔡博藝甚至覺得有些好笑。「我在這裡念書,當然在這裡選。」臉書上出現了名為「無限期反對陸生蔡博藝參選」的專頁,專頁的頭像是一個紅色的叉,打在蔡博藝的臉上。還有人給她送來兩副輓聯,上面重重寫著:「痛失英楷」。蔡博藝回憶起來卻很平靜,只是帶著臺灣腔說:「他們好幼稚哦。」
  • 臺灣家長難接受
    對於苦等當局鬆口的臺灣家長們,這個答案,明顯不能讓他們滿意。 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疫情指揮中心」負責人陳時中15日下午宣布,自7月16日零時起,開放臺灣民眾之2歲(含)以下持居留證的陸籍子女申請入境,並得由父母親陪同,入境後須依規定完成14天居家檢疫。 2歲以下的「小明」才有資格回臺?
  • 讓小明和陸生返臺返校 國民黨持續努力
    華夏經緯網8月2日訊:據香港「中評社」報導,中國國民黨不分區「立委」李德維7月31日召開「小明和陸生返(來)臺路迢迢」聽證會,國民黨認為,蔡當局讓骨肉分離是非常殘忍的行為。臺灣「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沒派參贊決策官員,臺「衛福部」也未派社會及家庭署官員出席讓人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