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有不法團夥打著「專業保險維權」名義,煽動消費者委託其代理「全額退保」事宜,開展保險「惡意投訴全額退保代理」業務,並向消費者牟取高額手續費。今年以來,此類事件呈現出高發趨勢。「事實上,不法分子是打著維權的幌子,行詐騙之實。他們不僅從中牟取高額佣金,還損害消費者切身利益,使消費者面臨錯失原有保險合同,甚至可能被拒保等風險。」業內人士表示。
據悉,這些不法分子先是通過社交平臺、電話簡訊等渠道,向消費者發布「可在全國任意地區任意保險公司辦理任何險種的全額退保業務,100%退保成功,安全快速」的誘導信息;然後,撥通電話向消費者承諾,只要向保險監管部門進行投訴,便能幫其維權,辦理「全額退保」,最後向消費者收取高額手續費。甚至有不法分子會誘導消費者退保後購買「高收益」理財產品,而這很可能涉嫌非法集資。
近期,「代理退保」的黑色產業鏈已由傳統人身保險產品,延伸至個人借款保證保險方面。個人借款保證保險,是投保人即借款人向保險公司購買的一種保險產品,用於其不能按照貸款合同約定的期限還款時,由保險公司向放款機構賠付借款本息餘額。不法分子通過慫恿消費者以「捆綁銷售」等理由投訴,並提出協助「全額退保」,達到索取高價代理費的目的。其實,消費者一旦退保個人借款保證保險,就很可能無法獲得增信支持。
對此,多地銀保監局發布風險提示,投保個人借款保證保險後,如產生糾紛,應通過正規渠道解決。對於在非法機構誘導下進行虛構事實、偽造證據資料等行為,要及時向有關部門反映,避免法律風險。
銀保監會也提醒消費者,要警惕「代理退保」風險。消費者應根據自身風險保障需求,謹慎衡量是否有必要終止保險合同,樹立科學理性的消費觀念,防止上當受騙。與此同時,消費者要注意保護個人重要信息,以免被非法使用,蒙受損失;如果對保險產品有相關服務需求,可直接通過官方維權熱線或服務渠道反映訴求;也可以通過撥打12378銀行保險消費者投訴維權熱線等方式向監管部門反映。
(文章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