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NGA-org30h
最近吐槽自己被系統針對,連勝之後碰到導致遊戲內勝率被強行調整為50%的自爆帖有點多,特意單開一帖聊一聊:
1. 我連勝過後即有連敗,是不是系統在故意針對我?
2. 為什麼你會覺得自己被針對了?
3. 50%勝率是結果還是原因?
4. 泥潭自爆貼這麼多的一個原因
1. 為什麼會有連勝連敗
首先寫了個小程序做個模擬,如果你天然是50%勝率,100盤一般會出現多少連勝,循環跑100次模擬100名玩家取最長連勝連敗次數的結果如下:
100名玩家的100盤遊戲中最多會出現17連勝/連敗。注意,我每盤比賽的勝率都是獨立事件Roll的點,並不存在「連勝之後一定要用失敗來把勝率平衡回50%」的情況。
如果考慮到你有50%的概率分到天輝/夜魘,同時雙方勝率並不平衡(以天輝48%夜魘52%為例)的話,結果如下:
這個程序跑了10000個玩家,每人100盤內最長的連勝連敗分布如下,可以看到玩家出現8-10連勝/連敗的場景非常常見,甚至出現了水平於該分段但是23連敗的場景:
跑1w名玩家,每名玩家統計2000盤內最長連勝連敗分布如下:
跑10w名玩家,每名玩家統計2000盤內最長連勝連敗分布如下,超過20連勝的概率是70/100000,超過25連勝的概率是1/100000:
跑100w名玩家,每名玩家統計5000盤內最長連勝連敗分布如下,超過20連勝的概率是2500/100w,超過25連勝的概率是65/100w,超過30連勝的概率是百萬分之2:
所以很多人10連勝的時候就覺得自己水平提高了開始上分,連敗之後就哭訴自己上分被系統制裁了,但這個模擬表明100場內0-10盤連勝/連敗很正常,2000盤內的14-16連勝連敗也有大概十分之一的概率會發生。注意我每個人的每一盤比賽的勝率都是獨立事件Roll點所得,任意兩盤之間都不存在任何聯繫,所以「連勝之後必有連敗」這個現象無法證明系統在針對你強行50%。如果你認為自己被針對了,需要提出額外的證據。目前我見到的泥潭的吐槽50%勝率的帖子都沒有脫離連勝/連敗這個範疇,所以在有額外證據之前,根據 耳熟能詳到快要爛大街的 奧卡姆剃刀原理,不能說「系統強行把我的勝率壓在50%」。
2. 那為什麼你心理上覺得自己被針對了?
原因1:集群錯覺
集群錯覺(英語:clustering illusion)是人類的一種錯覺,指的是人類會傾向將小樣本中隨機出現的集群或者條紋認為是非隨機的。這種錯覺是由於人們低估隨機或半隨機數據小樣本中的變異量所致。比如如下這張逐漸上升到10000個點的隨機生成器,裡面看起來似乎充滿了集群,但實際上所謂的「集群」是不存在的。
這個概念在Dota2這款遊戲中的表現就是:你的勝率沒有超出這個分段,但由於前面所述小樣本(即25盤左右遊戲的連勝連敗)的影響,所以你認為自己水平提高後被系統「針對」了,包括但不限於認為連勝系統在給你連敗,連續排到勝率較低的天輝方等等,但這些只是你的集群錯覺罷了。事實上Dota2的天梯匹配是保證兩邊的天梯分近似相等,不考慮捕魚和買號這種情況,這種小規模的「集群」效應自然而然地就會存在,而由於人類自身認知的局限性,你身處其中的時候也自然會覺得被針對了(然而並沒有)。
原因2:鄧寧-克魯格效應
鄧寧-克魯格效應(英語:Dunning-Kruger effect),或簡稱達克效應(DK effect),是一種認知偏差,能力欠缺的人有一種虛幻的自我優越感,錯誤地認為自己比真實情況更加優秀。簡言之即:庸人容易因欠缺自知之明而自我膨脹。美國康乃爾大學的社會心理學家大衛·鄧寧和賈斯汀·克魯格將其歸咎於元認知上的缺陷,能力欠缺的人無法認識到自身的無能,不能準確評估自身的能力。他們的研究還表明,反之,非常能幹的人會低估自己的能力,錯誤地假定他們自己能夠很容易完成的任務,別人也能夠很容易地完成。
如果你認為自己比同分段的隊友更加優秀但被系統針對就是上不去分,那請考慮以下事實:
由於你已經佔據了己方的一個位置,假設你比當前分段水平高,那在你這邊的概率永遠小於在對面的概率,同時己方坑逼比對面多的概率也不會>50%,所以你獲勝的機率是穩定大於50%的,不可能在一個長期的過程(比如200+盤)中始終上不去分。
所以這種總在你這邊的解釋說不通,只能是前提假設出了問題,即上不去分的原因是你不比這個分段的其他人更優秀。你當前只是無法認知/理解自己菜的事實罷了,等你有朝一日上到了其他分段再回來看自己今日的比賽Rep,絕對會認為自己當年是個菜逼。
題外話:在你這邊,你會認為他是傻逼,而在對面的時候你則會認為是自己厲害把對面打爆了。這是另一個典型的認知謬誤:防衛性歸因,即把自己的成功歸結於內在因素,如自己的能力、品質、努力等;把自己的失敗歸結於外在因素,如運氣壞、環境惡劣、任務困難等。
3. 50%勝率是結果還是原因?
當然是結果而非原因,理由也很簡單,鬥魚打單子/低分號的主播多了去了,如果50%勝率真是結果的話,那為什麼別人能上得去分,而你不能呢?
另一方面,找代練的人多了去了,為什麼他們代練分數上去了還會緩慢掉下來呢?如果50%勝率真是系統強制平衡的話,這些找過代練的人不應該待在代練過的分段掉不下來嗎?畢竟按照這種理論,他們只要連敗,系統就會強行把勝率糾正回50%對吧
4.泥潭自爆貼過多的一個原因:確認偏誤
確認偏誤(或稱確認偏差、證實偏差、肯證偏誤、驗證偏誤、驗證性偏見、我方偏見,英語:Confirmation bias)是個人選擇性地回憶、搜集有利細節,忽略不利或矛盾的資訊,來支持自己已有的想法或假設的趨勢,屬其中一類認知偏誤和歸納推理中的一個系統性錯誤。當人們選擇性收集或回憶信息時,又或帶有偏見地解讀信息時,他們便展現了確認偏誤。這種偏見尤其於帶有強烈情緒的問題和傳統觀念上。例如,人們面對情傷,大多難以割捨,會在反覆的情緒中來回擺蕩掙扎,過程中不斷回顧並對自己給予合理的解釋與交代,直到身心得到平衡安頓為止。
幫泥潭很多水友分析過Rep,也有很多人來刀區倒黑泥吐槽自己的隊友,我注意到的一個很明顯的趨勢就是人會美化自己的記憶:他們往往認為線上劣勢沒有自己的原因,我做到了自己能做到的全部,隊友TMD全不幹人事,結果最後我被他們拖累導致輸掉比賽,這種比賽Maybe過來懷疑都贏不了。還有之前有人說自己被虐泉了40多分鐘來泥潭吐槽,結果別人看了Rep才發現對面就是基地爆之前衝了一波泉,根本不存在虐40分鐘泉水這種事,只不過是他們被對面壓著打了30分鐘,為了強化自己的負面情緒,正當化自己輸的原因,發帖時的回憶與事實出現了極大偏差。
這些帖子大家經常能看見,我也就不了。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就是上面提到的確認偏差:你在打比賽當時以及之後都處於極度的負面情緒中,導致在回憶比賽細節上時本能地無視對自己不利的情節(比如自己線上漏刀,不運補給導致被擊殺,出裝有問題越打越窮等)而強化其他人的問題(對面捕魚過於厲害、醬油不幹事兒等),最終呈現在泥潭帖子裡面的就是一個充滿了負面能量和刻意無視部分細節的甩鍋貼。
在此我也請各位倒黑泥之前,先把自己的Rep下載下來看看,確認一下與你的回憶是否相符。相信絕大多數玩家用自己要求隊友的標準看過Rep之後,就會少很多自爆貼。
5. 一篇我覺得挺有意思的論文:標題為LOL中玩家們如何看待連勝/連敗,作者為普渡大學的Yubo Kou和UCI的Yao Li等。
作者從reddit和LOL的官方論壇上提取了773條玩家對於連勝連敗的抱怨貼,並進行了語義分析,得出以下結論:
1. 玩家用什麼來定義自己的連勝和連敗?
A: 連續的輸贏、近期的段位變化、連續幾天沒怎麼贏過。
2. 論壇其他人分析後認為這些樓主連勝/連敗的原因是什麼?
A:20%的帖子是認為樓主自身的表現過於差勁,45%的帖子歸因於心態失衡,12%是兩邊實力近似相等但隊友的本場的表現很差,剩下的被論壇內其他人歸單純的概率學(即之前提到的完美的50%勝率也會有大規模的連勝連敗)以及遊戲機制問題(排到捕魚的/兩邊實力不對等)。
6.我對連勝連敗中心態調整的看法
我分析過自己最近30盤左右的rep,感覺大概有30%的局會躺贏,30%的局會躺輸,只有之後剩下的40%左右的對局才是你的水平可以左右的。自己把心態放平和,碰到真正的(不論在己方還是對面),笑笑就過去了,把自己精力集中在那些真正你能主導的對局上。很多人也提到過手熱狀態好的時候多打打,一波連勝可以一直打到第一盤輸了就下播,第二天調整心態繼續來,不要頭鐵,你連敗的時候8成心態也會出問題,帶著這種悲觀的心態去打比賽結果一般都不會太好。
同時,賽後多看自己的Rep可以有效克服以上提到的各種認知偏差,並且從第三者的視角來看自己的比賽也能更好地幫自己認識到有哪些方面可以提高。
7. 第一部分中的結果還能說明什麼?
你遇到的近期連敗的隊友,不一定是買號的,可能只是某一時段連敗的你罷了。
在沒有其他證據輔助的前提下,請不要隨便根據某一盤的表現懷疑某人是買號的。每個人的水平都有波動,尤其是連敗的時候受心態影響更容易發揮失常。
第一部分的結果說明了超過18連勝/連敗的概率只有不到萬分之2,所以如果你看到隊友的歷史記錄在某一天有比如19、20連勝時,可以從概率的角度懷疑其使用了不正當手段上分。當然,你還要提供其他證據,比如鍵位或者隊友之類的,畢竟概率為0的事件也不是不可能發生。
8. 你說了這麼多那我為什麼連勝之後會存在自己KDA爆表但隊友不做人的失敗,以及連敗的時候會大腿帶我躺?
不為什麼,普普通通概率學和心理學。
你連勝的時候己方有五星圖拉滿的大腿你是沒感覺的,而連敗的時候但凡有一盤你非常努力但是依舊贏不了的局,你的印象會格外深刻。
不信自己回去翻翻比賽記錄,絕對存在自己連勝的局裡面有沒有大腿帶你躺,連敗的局裡面有沒有隊友KDA爆表但你就是贏不了的情況,只不過這種情況下你記不住罷了。這叫做怪異效應:怪異的事比尋常的事更容易記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