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辣辣的夏天,不少不想在家做飯的街坊們會選擇在外面吃飯,韓國菜、日本料理、東南亞美食等都是大家的備選項。今天就跟街坊們來聊聊在日式料理店裡都非常搶手的三文魚!
吃壽司或是刺身,不少人都說沾點芥末就可以殺死病菌,然而,事實卻不是這樣的!吃魚生刺身一般會有哪些潛在威脅?接下來食安君有一堆話要說!
1、異尖線蟲
我們在吃刺身時,常有沾芥末的習慣,芥末雖然對提升口感、祛除腥味有積極作用,但不能依靠芥末來殺死魚生的病菌。實驗證明,短時間的芥末液浸泡是不足以殺滅異尖線蟲的。
根據2001年延邊大學醫學院發表的《簡單異尖線蟲幼蟲對調味品、抗蠕蟲藥和中藥的耐受試驗》結果來看,異尖線蟲可以在食醋中存活105小時;在高濃度白酒中存活24分鐘;蒜泥汁中存活7小時;生薑汁中存活10小時;
根據2006年寧波市疾控中心發布的《東海魚類異尖線蟲感染調查及其幼蟲對青芥辣的耐受研究》顯示,在芥末夜中浸泡55分鐘才能殺死異尖線蟲。
但是!在零下20度以下冷凍24小時後,異尖線蟲的幼蟲也會滅絕,所以冷凍後的魚類也可放心食用。海魚一般是在屠宰後進行冰鮮運輸,一般在宿主的死亡和長時間冷凍的情況下,沒有寄生蟲存活。
高溫或冷凍是殺死異尖線蟲的有效方法。而為了保持魚肉的食用價值,仍然以冷凍法為主。一些國家的環保和衛生部門出臺了針對性的食品安全法規,如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規定魚肉必須在零下35℃冷凍15個小時,或零下20℃冷凍7天後才能食用;歐盟的標準則是在零下20℃冷凍超過24小時。
所以正規的餐館的生魚片還是可以放心食用的!
2、細菌-副溶血性弧菌
細菌-副溶血性弧菌 ( 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 自1950 年以來,一直是世界範圍內一種重要的食源性病原菌。VP 最常出現在溫帶海域的水產品中,海水魚、甲殼類海產品是 VP 感染的重要食物汙染源,生食或食入未煮熟的受到汙染的海產品或交叉汙染是其主要感染途徑。
三文魚雖然是生長在高緯度地區的冷水魚類,其本身帶 VP 的情況並不多見,但由於三文魚常與其他海水魚放在一起加工、銷售,汙染 VP 的情況也時有發生,由於人們喜歡生食三文魚片,這就給發生食物中毒埋下了隱患。
VP可引起急性胃腸炎症狀的食物中毒,以 8—9 月為高峰期,發病初期主要為腹部不適,尤其是上腹部陣發性絞痛,繼之噁心、嘔吐、腹瀉。
3、重金屬汙染和生物毒素
重金屬汙染由魚類生長的水質決定,而生物毒素由水體中的一些藻類和真菌產生。它們由魚的來源決定,後續加工處理的影響不大,生吃熟吃也就沒有多大差別。所以,避免這兩方面的風險,只能通過魚的正規來源來保證。
現在大大小小的日式料理店裡都有賣三文魚壽司或刺身,但你知道你吃的是真正的三文魚嗎?是的,你沒看錯!三文魚也有假冒的!!
現在市面上有種魚,叫虹鱒。它跟三文魚長得很像,經常被用於冒充三文魚,虹鱒魚是淡水魚,營養價值不如三文魚,自帶的寄生蟲也多很多。所以價格僅僅是三文魚的一半。
三文魚一般都在1米以上;而虹鱒魚只有三文魚的一半長,身體上的斑點更多更深,尾巴上也有斑點,比較突出的特點是虹鱒魚身上有一條紅線。切開後的魚肉比較難分辨,三文魚的顏色都是呈現比較顯眼的橘紅色、或者深紅色,而虹鱒魚的肉色比較淡,只能靠經驗了。
街坊們要是真的喜歡吃三文魚,記得切勿貪小便宜,一定要選擇有信譽的商家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