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音樂之聲》在1965年上映,1966年它成為了歷史票房第一的影片。
大致故事就是來自修道院的家庭教師瑪麗亞把音樂帶入一個失去母親的七個孩子的家庭。由於和孩子父親相愛,她成了七個孩子的新的母親。後來納粹吞併奧地利,愛國的父親帶領全家逃離了奧地利。
是真實的故事麼?
結構基本是的,但是細節有很大出入。電影基本是根據1959年的音樂劇改編的,而音樂劇的故事來源於瑪麗亞寫的自傳《特拉普家族歌手的故事》。
那麼真實的故事是怎樣的呢?
真實的瑪麗亞
瑪麗亞(Maria Augusta von Trapp)1905年1月26日出生在去往維也納的火車上,很小的時候就父母雙亡。她在無神論的叔叔家長大,上大學的時候被宗教吸引。大學畢業以後,她以實習修女的身份進入農恩貝格本篤會修道院。
瑪麗亞去做家庭教師時,並不是所有孩子的家庭教師。她是給因為患猩紅熱無法上學的三女兒瑪麗亞做家庭教師的。
瑪麗亞愛孩子,也非常關心他們,但並不溫柔,相反,她性格很強勢而且脾氣暴躁。真實的瑪麗亞曾經覺得扮演她的朱莉·安德魯斯太溫柔了。
瑪麗亞與上尉的婚姻
瑪麗亞並不是因為與馮·特拉普上尉相愛結婚的。按她的話說,更多的是因為她愛孩子們,她是嫁給了孩子們。
瑪麗亞是1927年與馮·特拉普上尉結婚,後來他們從奧地利逃離是1938年,中間相距10年,在這10年間他們又生了兩個孩子。離開薩爾茨堡時,瑪麗亞還懷著他們最小的男孩。
孩子們
特拉普上尉與亡妻確實有七個孩子,不過名字與電影不同,順序也有差別。七個孩子按照年齡排序,分別是魯珀特,阿加特,瑪麗亞,沃納,海德薇,約翰娜,瑪蒂娜。
特拉普上尉
與電影不同,特拉普上尉並不是一個嚴厲的父親。吹哨子,給孩子們穿水手服是事實,但特拉普上尉是個很溫柔熱情的父親,與孩子們非常親密。
特拉普原先是奧匈帝國的海軍軍官,在1900年參與過八國聯軍鎮壓中國義和團。在一戰時,他因為指揮潛艇戰績輝煌,戰後成為奧地利人的英雄。
音樂與家庭
並不是瑪麗亞把音樂帶到這個家的,特拉普上尉的亡妻本來就很熱愛音樂,孩子們都學了不少樂器。瑪麗亞教會孩子們的只是民間的約德爾唱法。
《雪絨花》
《雪絨花》並不是奧地利民歌,甚至不是根據奧地利民歌改編的,它是為1959年百老匯上演的音樂劇《音樂之聲》所作的。它也是羅傑斯和哈默斯坦二世一起寫的最後一首歌。
上尉的亡妻
另外,電影中沒提到的還有,上尉的亡妻是阿加莎·懷特黑德,現代魚雷發明者的孫女和繼承人。在1911年,她與上尉一見鍾情後結婚。1921年,她由於猩紅熱去世。
特拉普家庭合唱團
上世紀30年代,大蕭條使得特拉普家庭的財政陷入困境,上尉亡妻留下的財產因為銀行倒閉損失了大半。特拉普家庭不得不招攬房客,而唱歌已經不僅僅是愛好,而是職業了。1936年,在一位偶然聽到他們歌聲的女高音的建議下,他們正式組建了特拉普家庭合唱團,參加了薩爾茨堡音樂節,並獲得第一名。
逃出薩爾茨堡
特拉普一家並不是徒步爬山逃到瑞士的。瑪麗亞抱怨說:「好萊塢的人不懂地理麼?薩爾茨堡和瑞士根本不接壤。」實際上一家人是在邊境封鎖前一天坐火車離開奧地利,到了義大利。當時他們因為拒絕在希特勒生日宴會演唱,決定逃離。
後來的故事
特拉普一家從歐洲移民美國,瑪麗亞和女孩們直接申請了入籍,而大的兩個男孩是到二戰參軍後入籍,上尉終生沒有改變國籍。作為特拉普家庭合唱團,他們一直活躍到1956年。1947年,他們成立了特拉普家庭奧地利救濟公司以幫助戰後的奧地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