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催逼一個孩子長大,整個社會就會舒緩下來
1971年,兒童史學家熊秉真進入臺灣大學歷史系就讀。在這個師資條件還算過硬的科系,在藏書豐厚的圖書館內,她竟然找不到中國兒童生活過的歷史痕跡。出於對「生命傳遞」的好奇,以及對「社會文化史並不會讓所有曾經活過的人留下痕跡」的困惑,她決定填補這段兒童歷史書寫的空白。
-
【兒童學經典作品選讀之一】熊秉真 |《童年憶往:中國孩子的歷史》
另一方面,更讓人憂喜交雜的是一旦大家逐漸「發現兒童」以後,整個近代社會在態度上反而對孩子生出不少要不得的關注與約束,而這些「經營管理之道」可能比原來的模式或誤解更糟糕,因為特殊的重視與認定反而常是另一些破壞性措置的啟端。這個例子說明,史學可以從許多角度觸及「兒童問題」,心態史不過是其中之一。社會史是另一個明顯的例子。
-
熊秉真 歷史之幻與文字之真一一折照晚清與晚明
熊秉真,美國布朗大學歷史學博士、哈佛大學理學碩士。
-
日本近世身份制度瓦解:階層流動增強,促進公民意識的形成
義大利的近代讓人想起絢爛的文藝復興,英國的近代伴隨著霧都的陰霾,中國的近代有西洋槍炮的迴響,日本的近代背後是野心勃勃的明治天皇…… 但「近世」又與近代不盡相同。簡單地說,「近世」這一概念首創於日本學者。內藤虎次郎研究中國歷史,別出心裁地提出了「唐宋變革論」、「宋代近世說」。
-
復旦新書《危機應對與社會治理》探討「應急之策」與「長遠之方」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上海12月23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魏其濛)今天下午,復旦大學出版社《危機應對與社會治理》新書首發式暨復旦大學人文社科跨學科對話活動舉行。據該書主編尹晨和沈可介紹,全書分為「公共危機應對」「基層社區參與」「社會治理體系建設」三個板塊,從社會學、人口學、公共政策、社會工作、心理學、人類學等多學科視角,圍繞人口流動性管制、心理援助體系構建、養老服務業發展、超大城市治理、網絡治理等議題,深度剖析公共危機應對過程中的社會治理特點,總結提煉中國應對重大公共危機的社會治理經驗,探討全周期、全主體、全過程、全方位參與的社會治理模式創新之道
-
「新書推薦」長安街讀書會第20201207期幹部學習新書書單
本書以「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為破題之詞,著力闡釋在這一背景下黨和國家的戰略眼光、時局把握和外交方略,向世人展現「大國遠見」之「遠」,並嘗試提出解局之道、術、策。 本書收錄了金燦榮教授自2017年以來公開發表的文章、演講稿等二十餘篇。
-
《治道》新書發布及研討會在北京舉行
會議場景12月19日,由北京大學中國戰略研究中心、國家治理研究院、國家治理研究中心聯合主辦的《治道》新書發布及研討會在京舉行。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首席專家、北京大學中國戰略研究中心名譽理事長方立,北京大學國家治理研究院院長、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王浦劬,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王正毅等出席新書發布及研討會。北京大學中國戰略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清華大學教授王宏廣主持新書發布活動。
-
鳳凰藝術 視頻 | 陳文令:寓言不絕綿延,依然迷戀邊緣
▲ 從左至右:藝術家王明賢, 藝術家魯虹, 中央美院院長、中國美協主席範迪安, 藝術家、中國美協黨組書記徐裡在開幕式現場▲ 藝術家隋建國在展覽現場, 圖源: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陳文令的本次大型個展「綿延的寓言
-
新書速遞!一個大陸青年眼中的臺灣
我的新書《我在臺灣的130天》正在熱賣中,噹噹、淘寶、京東、亞馬遜及全國各大書店有售。電影《翻滾吧!阿信》編劇 王莉雯 臺灣單車環島協會創始人 黃進寶臺灣《旺報》資深主筆 李文輝 電影《尋物少女》 導演 莊景燊聯袂推薦新書上架不到一周即登上當當網旅遊隨筆類新書熱賣榜
-
《月餅的綿延》——雅禮中學 1909班 李一凡
從前,中國民間要舉行賞月、祭月、吃月餅祝福團圓等活動;而吃月餅的習俗流傳至今。【材料2】蘇軾有詩《留別廉守》云:「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默品其滋味,相思淚沾巾。」【材料3】今年的月餅有些奪人眼球。不再是往年的豪華大禮包,興起了「節儉風」。各種花式月餅上線,高校似乎引領創意新潮。
-
【新書速遞】《灸境》:溫暖的四時人生
身心醫學慢慢被這個時代關注,關於對身心因素相互影響的討論,中國古代重要的醫學典籍《黃帝內經》就有記載,尤以黃帝宦官少俞闡述最多,他還精通經絡和脈法,與身心醫學相近的討論,中醫稱之為「七情治病」,能夠將心理因素和身體機能並重分析,中醫早有其理論框架,在李老師經營的康德堂裡,我見到了完美的展現。
-
《中國的福文化》第13集(終):修福從五論之道開始
父母要施恩,子女要報恩,一施一報,孝道就行圓滿了。我們不是想求福、想積福嗎?孝道是最快的修福、積福的方法。這個道理,我們在前面一講已經講過,此處就不再重複了。 孝敬父母分孝身與孝心,讓父母衣食無缺,這是孝身。現在的老人差不多都有退休金,國家照顧得也好了,孝身已不是問題,重要的是不要讓父母操心、惦念,這是孝心。
-
《從長安到羅馬》第二季講述文明社會治國之道_娛樂頻道_中國青年網
該片通過品味東西、城市奇觀、時尚設計、美術雕塑、治國之道五個系列主題、每個系列十集的內容,以國際視野講述中國的西安與義大利的羅馬這兩座千年古都的前世今生,以及東西文明交融互鑑的傳奇故事,為中意兩國架起文化交流與民心相通的影視橋梁。其中,「治國之道」主題系列以長安和羅馬作為東西方世界領主的象徵,用平實的話語和獨特的視角,將那些大國崛起背後制度文明的秘密娓娓道來。
-
新書《忠孝家國情》出版︱活著的交代——王春來自序
>——習近平 【 2021新書自序 】 日記是記憶,當年憧憬的未來也已經成為過去。也許是造化的無意安排,我的父親是抗日英雄——那個年代參加抗戰的都是英雄——他身上有很多的中國男人的血性,母親受過私塾教育,身上有很多傳統文化的思維和行為方式,而我受到現代社會文化影響比較大,這本日記於無形中悄然地將紅色文化、傳統文化和當代的先進文化融合在了一起。我驚訝是怎麼回事兒?只能惶恐地解釋為歷史的「巧合」(使命),對個體而言也許就是命運。
-
中國哲學之道
道是中國哲學不懈追求真知和智慧的妙凝,是中國哲學理論思維的理性精神的呈現,是主體體貼、領悟、審察、反思天地萬物客體的覺解,是先聖先賢不斷問道、行道、識道、悟道、得道的升華。道在中國哲學歷史長河中始終流淌著,從不間斷。既貫穿於諸子百家、三教九流之中,又浸潤於四書五經、經史子集之間。
-
張立文:中國哲學之道
實際上,在中國的社會文明歷史長河中,哲學思想的主流是開放的、自由的,春秋戰國時期,哲學思想百家爭鳴,百花齊放,各是其是;漢唐儒、道、玄相互論爭,既有道教與佛教的互辯互學,又有玄佛的互納互用,無論是「六家七宗」,抑或佛教各宗派間的自由辯論,都相繼不斷。
-
《論語》中誠敬之道的當今社會意義
誠信有利於社會關係的改善和公民素質的提高,有利於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誠信,本身就是一個自我學習、踐行道德的過程。「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論語·學而》)一個人在與朋友的交往過程中做到言而有信,這本身就是在學習、踐行道德。
-
《從長安到羅馬》第二季講述文明社會治國之道
該片通過品味東西、城市奇觀、時尚設計、美術雕塑、治國之道五個系列主題、每個系列十集的內容,以國際視野講述中國的西安與義大利的羅馬這兩座千年古都的前世今生,以及東西文明交融互鑑的傳奇故事,為中意兩國架起文化交流與民心相通的影視橋梁。其中,「治國之道」主題系列以長安和羅馬作為東西方世界領主的象徵,用平實的話語和獨特的視角,將那些大國崛起背後制度文明的秘密娓娓道來。
-
《對話中國》《100個漢字裡的中國》英文版新書發布會
8月21日上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與麥格勞-希爾教育出版集團在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上舉行了《對話中國》《100個漢字裡的中國》英文版新書發布會暨「對話中國」系列合作備忘錄籤約儀式。
-
「爆炸頭」姐姐新書反思日本社會
脫離公司體制之後,沒有高薪、社會地位、退休金等大公司帶來各種福利的稻垣女士,以一個自由人的眼光重新看待生活與工作。從無夫、無子,她又成了無業。她開始嘗試不使用冰箱空調等電器、每月只花200日元電費的節電生活。生活中的所見所聞讓她開始思考「無業無夫無子的生活方式」「日本是公司型社會」「國家與公司體制下的個人生活消失化」等一系列日本社會的現實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