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瑩:人工智慧與國際安全治理

2020-12-28 觀察者網

導讀

2020年12月18日,清華大學人工智慧國際治理研究院名譽院長傅瑩在當天舉辦的首屆清華大學人工智慧合作與治理國際論壇上發表講話。

她呼籲在人工智慧領域建設包容性強的國際治理委員會,共同去研究、探討、吸納各方面好的建議和意見,形成共同的國際規範。以下為講話全文。

傅瑩:

尊敬的主持人,各位嘉賓,大家好!感謝主持人的介紹,上午大家談到宏觀的看法和主張。 我特別想呼應一下許多人談到的,尤其是聯合國副秘書長法布裡齊奧·霍奇爾德、外交部國際經濟司司長王小龍和科技部戰略規劃司司長許倞他們談到的,關於構建人工智慧國際治理體系和機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希望能在人工智慧領域建立包容性很強的國際治理委員會通過共同探討、研究、吸納好的意見和建議,形成共同的國際規範,這是非常必要且緊迫的。

下面我主要從最近中美學者「人工智慧與國際安全治理」合作項目的角度,談談這個問題。論壇開始之前發布了我和美方項目牽頭人John Allen介紹研究成果的文章,今晚9點在關於《人工智慧與國際安全:挑戰與機遇》的第三個分論壇上,中方團隊的李彬老師會作更詳細的介紹,歡迎大家去聽。

中國在人工智慧治理問題上向國際社會釋放了清晰的合作信號。今年11月,習近平主席在G20峰會上強調,中方支持圍繞人工智慧加強對話,倡議適時召開專題會議,推動落實G20人工智慧原則,引領全球人工智慧的健康發展。我理解,今天這個論壇也是依據這個精神召開的。

今年9月,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提出《全球數據安全倡議》,表示希望國際社會在普遍參與的基礎上就人工智慧的安全問題達成國際協議,支持通過雙邊或多邊協議的形式確認倡議中的承諾。他提出有效應對數據安全風險應遵循的三項原則,包括秉持多邊主義、兼顧安全發展和堅守公平正義。

確實,技術革命往往伴隨不可預知的安全挑戰,在這方面,國際關注的焦點之一是智能武器的道德和技術風險。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與多家國際機構圍繞這個問題開展了研討,包括與美國布魯金斯學會的專家學者進行的三輪系列研討,結合國際軍控經驗,尋找管控智能武器風險和國際安全治理的路徑。

專家們梳理了智能武器可能帶來的風險。一是由於人工智慧技術不完善,智能武器可能導致更大的連帶傷害。二是智能武器的訓練需要大量數據,數據的汙染和形成的偏見可能導致嚴重後果。三是人機協同的挑戰,機器在可解釋性、學習性、常識性等方面的不足有可能放大發生衝突的風險,等等。

那麼,既然人工智慧武器化不可避免,專家們研究的方向是尋找合適的治理路徑。大家都認為,人類必須汲取歷史教訓,例如對核武器的治理共識就發生的太晚,導致人類曾經面臨巨大威脅,網際網路的治理也沒有能夠在早期實現。大家希望這次對人工智慧,尤其是智能武器的治理,人類能走在技術變革的前面,充分認識其風險,早些達成治理共識。

大家提出,需要採取軍事克制態度,限制智能武器的損害範圍,這一點也需要反映在公共教育當中。在路徑方面,最重要的是如何使智能武器的發展和使用與現行國際法基本原則保持一致,包括《聯合國憲章》和武裝衝突法裡面的相關原則,都是討論的重要依據。有中方學者主張建構關於人工智慧軍事行動的國際規範,切實保證人在智能武器使用中的決定性作用等等。

誠然,這都是學術層面的探討,參加項目的專家們都撰寫了專題論文,可以提供給決策部門參考,這些路徑是否可行,還需要經過大量的政策研究和論證。

這兩年中美關係出現緊張狀況,但是這個項目的研討並沒有受到大的影響,充分顯示了兩國學界的專業精神和對人類共同命運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專家們認識到,現階段是構建人工智慧國際安全規範的關鍵窗口期,希望兩國抓住這一難得的歷史性時機,制定人工智慧通用規範。

中國對人工智慧的發展、應用乃至治理都是高度重視的。2017-2018年間,中央政治局分別圍繞大數據和人工智慧進行了兩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加強人工智慧發展的潛在風險研判和防範」,要「確保人工智慧安全、可靠、可控。」

中國在治理和立法方面也邁出實際步伐。例如,2018年中國國家標準化委員會發布《人工智慧標準化白皮書》;2019年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治理委員會發布了8條治理原則;2019年國務院頒布了《兒童個人信息網絡保護規定》,加強對未成年人的信息保護;2020年經全國人大通過頒布的《民法典》中對保護個人隱私做出明確規定,要求不得洩露、出售或非法向他人提供個人信息等。

總之,目前中美兩國是人工智慧技術研究和應用發展最快的國家,兩國需要也有條件加強協調與合作。近年其他許多國家學界也表現出對人工智慧應用的安全擔憂,說明這是人類共同的難題,不是一國兩國能夠解決的。中美開展對話與合作至關重要,將能夠為全球合作貢獻智慧。我希望和相信這不是一場「零和遊戲」,人工智慧最終應使得全人類受益。

相關焦點

  • 傅瑩:在人工智慧領域建設包容性強的國際治理委員會
    中國網12月20日訊 (記者李智)12月18日至19日,首屆清華大學人工智慧合作與治理國際論壇在北京召開。論壇聚焦人工智慧技術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分享人工智慧合作與治理見解,交流國際治理智慧,提出未來人工智慧治理研究議題。
  • 聚焦AI治理|是否該制定全球AI治理準則?傅瑩答澎湃
    傅瑩12月18日,清華大學人工智慧國際治理研究院名譽院長傅瑩參加首屆清華大學人工智慧合作與治理國際論壇時,在線回答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提問:「我們是否應該制定全球性的人工智慧治理準則?制定這一準則最關鍵的因素是什麼?」
  • 傅瑩:中國在AI治理問題上向國際社會釋放了清晰的合作信號
    2020年12月18日,清華大學人工智慧國際治理研究院名譽院長傅瑩在首屆清華大學人工智慧合作與治理國際論壇上發表以「人工智慧與國際安全治理」為題的講話。她表示,中國在人工智慧治理問題上向國際社會釋放了清晰的合作信號。中國對人工智慧的發展、應用乃至治理都是高度重視的,在治理和立法方面也邁出實際步伐。
  • 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成功承辦「人工智慧與國際安全:挑戰與...
    2020年12月18日晚上九點,在首屆清華大學人工智慧合作與治理國際論壇上舉行了「人工智慧與國際安全:挑戰與機遇」分論壇,由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以下簡稱中心)承辦。此次分論壇重點公布和通報了中心與布魯金斯學會聯合研究項目「人工智慧與國際安全」的初步成果,這個項目得到博古睿研究院和明德路基金會的共同支持。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主任、人工智慧國際治理研究院名譽院長傅瑩和布魯金斯學會主席約翰·艾倫(John Allen)圍繞會議主題做主旨發言。
  • 67歲的傅瑩再挑重擔
    近日,清華大學人工智慧國際治理研究院成立,外交部原副部長傅瑩出任名譽院長。長安街知事注意到,她之前曾多次發文或發言,探討人工智慧對於國際格局可能產生的影響。傅瑩在成立當天的致辭中表示,作為在人工智慧技術和應用方面發展較快的國家,中國不能缺席國際社會關於人工智慧的治理和規則方面的討論。她期待清華大學人工智慧國際治理研究院在學校的支持下,成為中國參與人工智慧國際治理的中堅力量。
  • 清華大學AI治理國際論壇召開 後疫情時代的數據治理受重視
    2020年12月18日至19日,為期兩天的首屆清華大學人工智慧合作與治理國際論壇成功舉辦。  此外來自國際組織、政府、高校、研究機構、企業、媒體等領域60多家機構的70位嘉賓應邀出席會議,共同探討,超過200位嘉賓應邀在線聽會並參與互動。各國嘉賓就AI治理、AI可持續發展、國際協作、數據安全與數據治理等多個重要議題進行了深入討論,以期在達成更多國際共識的前提下,共同探索AI向善之路。
  • AI、數據治理等需建立共識 清華大學首屆AI治理國際論壇成功舉辦
    來源:新浪證券2020年12月18日至19日,為期兩天的首屆清華大學人工智慧合作與治理國際論壇成功舉辦。此外來自國際組織、政府、高校、研究機構、企業、媒體等領域60多家機構的70位嘉賓應邀出席會議,共同探討,超過200位嘉賓應邀在線聽會並參與互動。各國嘉賓就AI治理、AI可持續發展、國際協作、數據安全與數據治理等多個重要議題進行了深入討論,以期在達成更多國際共識的前提下,共同探索AI向善之路。
  • 全球AI專家齊聚清華 暢談後疫情時代的AI國際合作與治理
    12月18日,由清華大學人工智慧國際治理研究院(I-AIIG)和聯合國開發計劃署(NUDP)共同舉辦的首屆人工智慧國際合作與治理高峰論壇拉開帷幕。此次論壇以「後疫情時代的人工智慧國際合作與治理」為主題,邀請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工智慧頂級專家、學者和企業代表,聚焦人工智慧技術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分享國際智慧,共同探討人工智慧的研究議題與可持續發展之道。
  • 全球共話AI治理 曠視出席清華大學人工智慧合作與治理國際論壇
    聚焦AI治理,2020年12月18日至19日,由清華大學人工智慧國際治理研究院(I-AIIG)主辦、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作為國際支持機構的首屆《清華大學人工智慧合作與治理國際論壇》拉開帷幕。論壇匯聚了AI領域近70位領軍人物和60多家機構,共同探討人工智慧技術帶來的機遇和挑戰,交流國際治理智慧。
  • 傅瑩慕安會上駁「中國威脅論」 馬蒂斯為美對華政策定位辯護
    參考消息網2月20日報導 臺媒稱,大陸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主任委員傅瑩日前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指摘美國不應拿中國作為調整自身核態勢的藉口;美防長馬蒂斯則在回國途中說,中國在南海的軍事部署,讓美國視其為戰略競爭對手。
  • 傅瑩在《紐約時報》發文:重新激活中美關係
    【俠客島按】今天,《紐約時報》刊發了一篇中國資深外交官傅瑩的文章,題為《中美構建合作-競爭關係是可能的》。而就在當地時間11月23日,美國總務管理局通知拜登,川普政府準備啟動過渡進程。拜登同日公布了首批國家安全和外交事務重要官員。
  • 傅瑩:若中美因誤判走向衝突,將是歷史悲劇
    據「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公眾號11月13日消息,2020年11月13日,應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邀請,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傅瑩以線上形式出席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辦、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承辦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0年會」,並在經濟峰會「後 2020 時代的中美關係」
  • 拜登交接之際,傅瑩在《紐約時報》發文
    來源:中國基金報日前,《紐約時報》刊發了一篇中國資深外交官傅瑩的文章,題為《中美構建合作-競爭關係是可能的》。而就在當地時間11月23日,美國總務管理局通知拜登,川普政府準備啟動過渡進程。拜登同日公布了首批國家安全和外交事務重要官員。
  • 傅瑩:中美之間有可能展開合作性競爭
    導讀《紐約時報》11月24日刊登傅瑩署名文章,文章談了中美兩個主要大國未來發展關係面臨的問題和應對的思路,認為兩國構建合作-競爭關係是可能的。以下是傅瑩文章的中文版。 正所謂大國政治無邊界。未來美國政策的方向成為許多中國人熱議的話題。
  • 傅瑩對話基辛格:中美最大分歧點究竟是什麼?
    在中國的政治制度下,每一代人都有責任爭取把一個更好、更安全的國家交給下一代。中國國內問題很多也很嚴峻,但總體上是可預測和有方案的,而在國際層面上,新問題也不斷出現,這對中國政府和人民來說是更大的挑戰。當前中美是否共同面臨一個重要抉擇,是要將21世紀引向和平還是衝突?我們有沒有能力保持和平?從有了國際關係歷史以來,還沒有哪個世紀擺脫過戰爭的困擾。
  • 高奇琦|人工智慧治理與區塊鏈革命|探索薦書
    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治理專委會委員。主要社會職務包括:中國通信學會網絡空間安全戰略與法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上海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上海市大數據社會科學應用研究會副會長、上海市法學會人工智慧法治研究會副會長。創立和主持具有國內外聲譽的三大指數項目:全球治理指數(SPIGG)、國家治理指數(NGI)、中國企業社會責任指數(CICSR)。
  • 汪洋:探索構建符合中國國情的人工智慧治理框架
    他強調,要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推動人工智慧健康發展的重要論述,牢牢把握人工智慧對建設科技強國和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大機遇,歷史、辯證、全面看待人工智慧發展中的科技倫理與法律問題,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的原則,探索構建符合中國國情的人工智慧治理框架,維護人民利益和國家安全。十三屆全國政協第45次雙周協商座談會23日在京召開。
  • 全球AI抗疫後的一場大討論 清華AI國際合作與治理論壇落幕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2020年18日至19日,由清華大學人工智慧國際治理研究院(I-AIIG)主辦、聯合國開發計劃部署(UNDP)作為國際支持機構的首屆《清華大學人工智慧與治理國際論壇》拉開帷幕。
  • 傅瑩今天這樣見招拆招
    【南海島礁】美國派軍艦到南沙島礁炫耀武力刺激中國人的情緒記者:國際社會認為中國擴建南海島礁將對威脅南海和平穩定,您怎麼看?傅瑩:在南海進進出出先進飛機、軍艦最多的,是美國。傅瑩:人大常委會去年對老年人權益保障法進行了執法檢查,也發現不少問題。比如「空巢」、「失能」老人的照顧問題,比如跨省醫療、異地結算還面臨一些困難,尤其是大量農村老人的養老問題,都提上日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