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記憶】最經典的原汁原味粵語童謠64首!為下一代轉起!

2021-02-19 江門廣播電視臺



那些年我們唱的童謠還記得嗎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是溝通的橋梁。那些漸漸遠離現代社會的古老習俗風物又隱約浮現於腦海;那些早已在成長中磨滅掉的的下。我們邊畫邊唱,重回了頑童年代。

月光光照地堂

月光光,照地堂,

年卅晚,摘檳榔,

檳榔香,摘子姜,

子姜辣,買菩達,

菩達苦,買豬肚,

豬肚肥,買牛皮,

牛皮薄,買菱角,

菱角尖,買馬鞭,

馬鞭長,起屋梁,

屋梁高,買張刀,

刀切菜,買籮蓋,

籮蓋圓,買只船,

船浸底,

浸親兩個番鬼仔!

一個浮頭(一個摸慈姑),

一個沉底(一個摸馬蹄)。

月光光照地堂

月光光,照地堂,

蝦仔你乖乖瞓落床,

聽朝阿媽要趕插秧咯,

阿爺睇牛佢上山岡。

蝦仔你快高長大 ,

幫手阿爺去睇牛羊。

月光光,照地堂,

蝦仔你乖乖瞓落床,

聽朝阿爸要捕魚蝦 !

阿嫲織網要織到天光。

蝦仔你快高長大 ,

划艇撒網就更在行。

月光光,照地堂,

年卅晚,摘檳榔,

五穀豐登堆滿倉 ,

老老嫩嫩喜洋洋啊,

蝦仔你快啲眯埋眼 ,

一覺瞓到大天光啊。

落雨大,水浸街

落雨大,水浸街,

阿哥擔柴上街賣,

阿嫂出街著花鞋。

花鞋花襪花腰帶,

珍珠蝴蝶兩邊排。

排排都有十二粒,

粒粒圓亮冇疵瑕。

氹氹轉,菊花園

氹氹轉,菊花園,

炒米餅,糯米圓。

阿媽帶我睇龍船。

我唔睇,睇雞仔。

雞仔大,捉去賣。

賣得幾多錢?

賣得三百六十五個仙。

排排坐,食粉果

排排坐,食粉果,

豬拉柴,狗燒火,

貓兒擔凳姑婆坐,

坐爛個屎窟唔好賴我,

賴翻隔籬個二叔婆。

大笨象,揸支槍

大笨象,

揸支槍(臭松香),

去打仗(揸支竹仔去打仗)。

打完仗,

返嚟食碗辣椒醬,

隔籬屋企燒炮仗,

問你響唔響,

唔響升你兩巴掌。

又喊又笑

又喊又笑,

烏蠅打醮,

蠄蟧瀨尿,

老鼠行橋,

行到西門口,

畀人打囉柚。

落雨溦溦

落雨溦溦,

水浸田基。

田基有條蛇,

嚇親大老爺。

大老爺揸支槍,

嚇親個纏腳娘。

賣羊賣咩

賣羊賣咩,

賣到老鼠擔遮。

狗仔忙住去拉蛇,

蛇擺尾,似風車,

風車氹氹轉,

番鬼扒龍船。

扒得快,好世界,

扒得摩,無鼻哥。

肥佬肥揗揗

肥佬肥揗揗,

買舊豬肉去拜神,

行到半路屎窟痕,

返到屋企瓜老襯。

拍大髀,唱山歌

拍大髀,唱山歌。

人人都欺我冇老婆,

嘀起個心肝娶幾個。

有錢娶個嬌嬌女,

無錢娶個痘皮婆。

痘皮婆,

食飯食得多,

屙屎屙幾籮,

屙尿衝大海囉,

屙屁打銅鑼。

蘿蔔頭

蘿蔔頭,點豉油,

點得多,鹹過頭,

點得少,淡茂茂。

河邊有隻羊

河邊有隻羊,

羊邊有隻象,

象邊有隻馬騮仔,

好似你咁樣。

豬婆婆

豬婆婆,

賣菠蘿,

賣畀地主做老婆。

地主唔要佢,

一腳將佢踢落河。

執翻上嚟暈酡酡。

點蟲蟲

點蟲蟲,

蟲蟲飛。

飛到荔枝基。

荔枝熟,

摘滿屋,

屋滿紅,

伴住個細蚊公。

猜呈尋

呈尋剪,呈尋包,

呈尋糯米叉燒包。

老鼠唔食炸藥包,

執到糧票買麵包。

伏匿匿

一就預備,

二就匿埋,

三就開盤,

四就嚟到,

砰到算數。

點指兵兵

點指兵兵,

點著誰人做大兵,

點指賊賊,

點著誰人做大賊。

麻鷹飛

摺紙機,

麻鷹飛,

飄嚟飄去唔落地,

麻鷹有條尾。

煮飯仔仔

煮飯仔仔先落米,

風爐透火柴對齊,

千祈唔好咁拿西,

我哋唔系細蚊仔。

噯姑乖,噯姑大

噯姑乖,噯姑大,

噯大個姑仔嫁后街。

后街有鮮魚鮮肉賣,

又有紅皮屐仔繡花鞋。

又有鮮花戴,

戴又戴唔曬,

丟落床頭畀老鼠拉。

一拉拉到大新街。

大人執到笑眯眯,

細路執到當銀牌。

鞥咕咕,淋慈姑

鞥咕咕,

擔水淋慈姑,

淋得慈姑瓜咁大,

人人都話阿姑乖。

五更鼓

初更鼓,響叮噹,

叮叮叮咚叮叮噹。

入繡房。

繡房有隻乜嘢叫?

有隻蚊公叫。

蚊公點樣叫?

嗡嗡嗡嗡嗡嗡叫。

二更鼓,響叮噹,

叮叮叮咚叮叮噹。

入繡房。

繡房有隻乜嘢叫?

有隻老鼠叫。

老鼠點樣叫?

吱吱吱吱吱吱叫。

三更鼓,響叮噹,

叮叮叮咚叮叮噹。

入繡房。

繡房有隻乜嘢叫?

有隻貓仔叫。

貓仔點樣叫?

喵喵喵喵喵喵叫。

四更鼓,響叮噹,

叮叮叮咚叮叮噹。

入繡房。

繡房有隻乜嘢叫?

有隻狗仔叫。

狗仔點樣叫?

汪汪汪汪汪汪叫。

五更鼓,響叮噹,

叮叮叮咚叮叮噹。

入繡房。

繡房有隻乜嘢叫?

有隻雞公叫。

雞公點樣叫?

喔喔喔喔喔喔叫。

三更燈火五更雞

三更燈火五更雞,

正是男兒用功時。

少年不知勤學早,

老來方恨讀書遲。

姑丈擔凳

姑丈擔凳孩兒坐,

孩兒坐落就劏雞。

雞會劏門前喔喔啼,

不如劏只鴨;

鴨又嫌鴨毛多,

不如劏只鵝;

鵝又嫌鵝頸長,

不如劏只羊;

羊又嫌羊腳叉,

不如劏只馬;

馬會送君出埗頭,

不如劏只牛;

牛會耕田養人口,

不如劏只狗;

狗會東西方有人嚟都知,

不如劏只大貓兒;

貓兒又會捉老鼠,

不如劏只大肥豬;

肥豬會食主人三鬥祿,

主人食佢三舊肥豬肉。

打開蚊帳

打開蚊帳,

打開蚊帳,

有隻蚊,

有隻蚊,

快啲攞把扇嚟,

快啲攞把扇嚟,

潑走佢,

潑走佢。

打開蚊帳,

打開蚊帳,

有隻貓,

有隻貓,

快啲攞支竹嚟,

快啲攞支竹嚟,

嚇走佢,

嚇走佢。

初一人拜神

初一人拜神,

初二人拜人,

初三是赤口,

初四人乞米,

初五初六正是年,

初七遊花地,

初八八不歸,

初九九頭空,

初十打春去。

十一打仔回,

十二搭燈棚,

十三人開燈,

十四燈火明,

十五祈完燈,

採青走百病。

賣懶

(一)

賣懶,賣懶,

賣到年卅晚,

人懶我唔懶。

(二)

賣懶,賣懶,賣到年卅晚;

賣窮,賣窮,賣畀豬婆龍;

賣衰,賣衰,賣畀大頭龜。

我有幾文雞

我有幾文雞,

過年買只雞。

只雞好好食,

夾畀阿媽食。

阿媽話我乖,

帶我行花街。

食嘢唔做嘢

食嘢唔做嘢,

做嘢打爛嘢。

醜醜醜

醜醜醜,醜醜醜,

醜甩耳仔餸燒酒。

肥婆跳舞頂第一

一二三,三二一,

肥婆跳舞頂第一。

本微信號發表的原創文章及視頻,版權屬江門廣播電視臺所有,歡迎大家分享交流,但謝絕未經授權的商業轉載行為。江門廣播電視臺萌妹子小編的微信號要公告天下了jmtvxb(長按可複製) ,不僅可以來調戲小編,還可以第一時間知道各種猛料資訊!火速來加小編私人微信吧,mua!


相關焦點

  • 粵語童謠串燒 ︱ 那些年陪我們長大的粵語童謠,每一首都是童年的記憶 (尤克裡裡彈唱教學+譜)
    aloha~各位童心未泯的琴友們六一快樂今天沙拉老師送上超經典的粵語童謠帶大家提前快樂過節~當你聽到這些熟悉的旋律的時候有沒有想起小時候那些年最美好的回憶你最記得的兒時童謠又是什麼1、何家公雞何家猜2、氹氹轉3、打開蚊帳4、有隻雀仔跌落水5、排排坐6、落雨大7、月光光
  • 最經典的粵語童謠64首首發 點擊閱讀原文即可收聽
    導讀對很多老廣而言,廣府童謠意味著歡樂與懷舊,因為時至今日,今天孩子們仍朗朗上口的廣府童謠可能只有《月光光》、《落雨大》、《雞公仔》幾首,但大部分的廣府童謠近乎湮沒。為了搶救這一珍貴的文化遺存,越秀區文聯花了近一年時間進行搜集整理,與「大話國」一幫年輕人合編了一本《老廣新遊之廣府童謠》,書中的童謠不但是最原汁原味的粵語,更配上生動活潑的插圖,並按照「最經典」、「最鬼馬」、「最好玩」、「最家常」、「最特色」、「最簡短」六個部分對廣府童謠進行歸納。昨日該書在越秀區圖書館舉行首發式。
  • 「粵語童謠之父」韋然來了!
    這些由經典粵語童謠改編而來的兒歌已成為不少70後、80後揮之不去的記憶。可能在很多人印象中,這些歌曲都是祖上傳下來的,但其實不然,他們都有著同一個作者——被外界稱為「粵語童謠之父」韋然。「在人生裡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元素就是愛和關懷。我覺得愛最重要的是要和人分享,而且兒歌是可以一代一代地和別人分享的。
  • 粵語童謠你仲識唔識唱?
    童謠徵文比賽昨揭曉 《佛山好》《滴滴答》等上榜本報訊 (記者廖銀潔 通訊員湯紅旺)「月光光,照地堂……」有多少人還記得這首熟悉的童謠呢?那單純的旋律,輕柔的歌聲,恬靜而悠遠,帶人走進童年的美好時光。昨日,由佛山市文聯等單位舉辦的「佛山童謠、童話徵文活動」公布得獎名單。《佛山好》、《滴滴答》等一首首具有童年氣息的童謠獲得獎項。佛山不少70、80後網友也在ttx等論壇上發帖感嘆,童謠評選勾起了他們不少快樂的童年回憶,尤其是粵語童謠《月光光》等,更是勾起了他們無數美好記憶。不過記者採訪發現,新一代的「00後」對這些童謠非常陌生。
  • 我們的童年丨回憶經典童謠系列
    「烏卒卒好似好似一隻黑蟋蟀烏卒卒隨時施法術」陳松伶姐姐唱的這首《烏卒卒》可謂經典「心中的牽掛悠悠講給天空知每一串夢兒埋藏我的心事」唐韋琪演唱的這首《夢中天使》是動畫片《長腿叔叔》的主題曲「學生哥,好溫功課,
  • 「粵語童謠之父」韋然欲把唐詩歌謠化
    可能在很多人印象中,這些歌曲都是祖上傳下來的,但其實不然,他們都有著同一個作者——被外界稱為「粵語童謠之父」的香港人韋然。    「在韋然之前,幾乎沒有能唱的粵語童謠。」本土知名音樂人鄧偉標告訴記者。而韋然本人也坦言,如果不是上個世紀70年代他「傻傻地」不計成本去從事童謠的收集、再創作工作,那些歷來只能誦讀的童謠可能已經不復記憶。
  • 失散嘅粵語童謠
    有乜講乜    □ 貓咪先生君    可能80後系最後一代真系重唱白話歌仔嘅一代人,而家嘅小朋友開口埋口已經唔系我哋細個時候唱嘅童謠了,對於我哋班「老餅」來講,粵語童謠真系陪住我哋長大嘅。
  • 《粵語童謠要維權》後續報導:讀者頗大反響
    讀者反響  重拾童謠,銘記創作人  「噢!原來是他」、「好親切呀」、「好經典!80後的童年記憶」、「《氹氹轉》唱了N年,現在才知道原來作者還健在」……來自讀者的反響證明,童謠的確在許多人心中佔據過重要的席位。
  • 細數記憶中的粵語歌曲,經典永不落
    ,因其獨特的韻味聽來總是有種特別的感覺,而在我們曾經的記憶中,有很多很多的粵語歌曲更是陪伴著我們成長,給我們以精神上的鼓勵,情感上的慰藉。那些原汁原味的經典粵語老歌帶給了我們很多揮之不去的記憶與感動。大浪淘沙,只有經過時間洗禮才能堪稱經典,在這個秋季裡,讓我們一起回味那些曾經熟悉的旋律。
  • 經典英文童謠,為孩子磨出英語耳朵!
    用經典的英文童謠來磨耳朵、習語感、知韻律,就跟我們小時候背唐詩宋詞一樣,雖然當時並不理解它的背景和內涵,但隨著年齡的增長、知識的豐富,回過頭再去看時,自然能收穫「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喜悅!本版鵝媽媽童謠全書共收錄了82首童謠,延續了西爾維婭·隆一貫溫婉柔和的畫風。為了讓這本鵝媽媽童謠擁有獨一無二的氣質,西爾維婭·隆在圖書的編排上下了許多功夫。
  • 傳唱粵語童謠
    唔識唱系假嘅,《月光光》、《落雨大》、《何家公雞何家猜》呢啲熱門粵語童謠,應該點都識得哼兩句。但系,一班小朋友就冇乜興致。若然你再問佢哋識唔識唱《賣懶歌》、《大笨象揸支槍》呢啲「冷門」童謠,睇怕就更加冷場喇。莫講依家嘅小朋友,我諗佢哋嘅阿爸阿媽都可能未必識唱粵語童謠。有人話依家嘅幼兒園唔注重廣府文化教育,但唱兒歌呢樣嘢就真系同「家庭教育」有關。
  • 認真臉,不會說粵語的「我」,就是通過這些粵語歌曲學會的
    說個「秘密」,部分廣東人不會說粵語,但不少廣東人卻因為港劇港樂,因為他們,能聽會說廣東話。聽粵語歌學習粵語,粵語歌數不勝數,從何入手?為大家整理的這些經典,粵語愛好者速收藏。說起粵語歌曲不得不說一個人——許冠傑。許冠傑是現代粵語歌曲的開山鼻祖,是他打破了以粵語而非英文歌唱就是「低人一等」的觀念,對現代粵語歌的推行和發展起到了關鍵作用。
  • 香港兒歌之父韋然:粵語童謠要維權
    香港「神曲」、粵語兒歌《小明上廣州》自去年12月誕生至今,熱度仍在持續。最初被網友上傳至YouTube不足一周,就創下六十多萬的高點擊率,之後掀起惡搞狂潮,並衍生出各樣版本。歌曲唱至街知巷聞,更掀起一陣「論小明」熱潮,連香港特首曾蔭權在「香港青年領袖論壇2011」開場致辭中也不忘以該首兒歌作為引子。
  • 粵語童謠 粵唱粵流行
    「落雨大,水浸街,阿哥擔柴上街賣,阿嫂出街著花鞋……」稚嫩童聲唱出了老廣州的童年回憶,一些觀眾不由自主地跟著節拍輕輕哼唱。前天,「愛國愛家鄉,做文化越秀人———粵語童謠,粵唱粵流行」小學雛鷹小隊擂臺賽,在越秀區少年宮火熱進行。今年的雛鷹小隊擂臺賽與往年有所不同,今年每個小隊以主題式的演繹來體現隊員傳承與探究廣府文化的過程。比賽現場各支隊伍盡顯風採,文德路小學的月光story小隊,在《月光光》的童謠裡創新地加入詩歌《古朗月行》和關於月亮變化的小歌謠,使原童謠的意境更加豐滿。
  • 濃濃經典港式風格!《歐洲攻略》首曝粵語版片段
       《歐洲攻略》粵語片段上映後,電影經典的港式風格,受到大批南方觀眾的關注和喜愛,尤其是在華南地區上映的粵語原聲版,展現出原汁原味的港片魅力,俘獲了大批港片迷的心,「不管是動作場面還是劇情中的笑點梗,都能看出對港片黃金年代的致敬」。  為展現電影的港片氣質,電影也於今日發布了一支粵語版正片片段,首次曝光梁朝偉、吳亦凡和唐嫣的粵語原聲對話。
  • 童年的迴響 音樂會完美落幕,快手x音樂人小河拯救「消逝」童謠
    3月14日,快手直播間上演了一場主題為「唱首童謠給今天的自己」的「童年的迴響」音樂會。當經典的旋律在直播間響起時,一首首熟悉的童謠歌曲瞬間將觀眾「帶回到」那個純真的童年時代。
  • 任何一首粵語歌到這首歌面前不敢稱為經典,beyond也曾翻唱過
    回憶裡的歌詞描繪的場景很有兒時即視感,詞和曲都能勾起兒時的回憶畫面,我想對於廣以粵語為主要語言的地區來說,非常能引起共鳴。《月光光》又名《月光光照地堂》,在廣東地區尤其是廣州地區耳熟能詳是廣東粵語地區尤其是廣州市區內代代相傳的童謠,《月光光照地堂》和另一首嶺南童謠《落雨大》都是廣東珠三角地區幾代兒童們必唱的兒歌,小時候媽媽或奶奶都會教牙牙學語的小朋友唱這兩首歌,不同的是,《月光光照地堂》描繪的是農村生活,而《落雨大》則是對廣州市老城區--西關地區在下雨天時,水淹街道場景的描繪,歌詞從一個兒童的眼睛看這個場景
  • 黑膠•賞析 ▎廣東粵語經典兒歌《月光光》兒童節特別錄製!
    因為這首歌脫胎於客家童謠,後經過改編而形成。據聞,早在清末民初時,西關地區街頭巷尾便流傳此歌,已經成為幾代廣州人的童年回憶,至今一直傳唱。其實家駒也有一首輕快節奏的《兒歌》一直未完成,Demo在BEYOND35週年展會上有播出過。今日兒童節再次上傳試聽。
  • 5首最經典的粵語歌曲,《沉默是金》上榜,最後一首滿滿都是回憶
    5首經典的粵語歌曲,《沉默是金》上榜,最後一首滿滿都是回憶以前香港樂壇的黃金時期出過了很多優秀的粵語歌曲,相信很多90後都是聽著粵語歌曲長大了,雖然有些人並不懂得粵語,更不知道歌曲唱的是什麼,但這並不妨礙聽眾對粵語歌曲的喜愛。
  • 已經邊緣化的粵語兒歌。心疼粵語
    難怪這首粵語兒歌那麼的好聽,耐聽。原來是出自名師之手。懂粵語的知道歌詞就是我們這代小朋友童年所過的生活。可想而知以前七八十年代的音樂人連兒歌也多麼的嚴謹。 我不知道還有多少粵語童謠是出自大師之手。普通話的能稱得上經典的就那麼幾首《送別》《讓我們蕩起雙槳》《魯冰花》《世上只有媽媽好》《媽媽的吻》《娃哈哈》《賣報歌》《小燕子》《大海呀故鄉》等等記得2016年,在廣州小蠻腰裡舉辦了一次兒童音樂大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