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首刀,兵刃之祖

2021-02-13 萬寶藝術品

刀槍劍戟,斧鉞鉤叉,冷兵器向來都是中華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天就來聊聊人類歷史上具有非凡意義的一種兵器——環首刀

環首刀誕生我國漢代時期,是由鋼經過反覆摺疊鍛打和淬火後製作出來的直刃長刀,是當時世界上最為先進、殺傷力最強的近身冷兵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環首刀將匈奴打敗,並間接促成了當時的歐亞民族大遷徙。因此,將其稱之為對於人類歷史具有非凡意義的兵器一點也不為過。

雖說環首刀貫穿整個中華冷兵器史,從商代就出現環首短刀一直到抗日戰爭中依然活躍的環首抗戰大刀。各個朝代中刀型都有不同的演化,但是標誌性的環首一直沒變。不過說起環首刀,最有代表性的無疑是漢代環首刀。


春秋戰國時期武器以青銅劍為主,到了漢代,全面進入了鐵器時代,雖然早期依然用鐵劍,但青銅韌性略差,大力劈砍武器容易斷裂,註定只能以刺擊為主,刺擊的話,顯然兩面開刃的劍類刺得更深。但是鋼鐵的韌性更好,完全可以承受大力劈砍,於是在實戰中,雙刃的劍類開始被單刃更適合劈砍的環首刀所取代,從此以後部隊制式短兵幾乎很少能看到劍類的身影。

東漢持環首刀武士畫像石

漢代環首刀除了極少部分柄較長可以雙手握持的雙手刀以外,基本都為單手刀,刀柄較短,環首刀依據長度可分為長刀、短刀、中等刀。全長超過100cm的為長刀;全長在35~60cm之間的為短刀,全長在60~100cm之間的為中等刀。目前出土最長的刀為146釐米,系1987年出土的三國時期刀。一般我們所說的漢環首刀特指漢代被稱作「大刀」的長度漢制三尺、四尺、五尺及以上的刀。(註:漢代一尺大約為今23.1釐米。)

環首刀名稱來源於刀柄上的環,在古代刀柄末端被稱為刀首,上面加個環自然就是環首,環首刀因此得名。


環首的作用

環首的意義在於兩方面。

一、就實用層面而言,環首可以起到平衡配重和連繩套掛手穩定握持效果,從而讓刀在使用的時候不容易脫手,畢竟當年騎兵作戰都是砍劈為主,戰馬馳騁很容易脫落,因此在上戰場殺敵時,將環上繩索套在手腕可有效防止劈砍導致兵器脫手。


二、就審美層面而言,環首可以墜掛飾物和刀穗裝飾,當時的環首大都是採用另造錘鍛或者是焊接在刀莖上,也有使用刀莖環首一體鍛造或者是全刀一體鍛造的方式製作環首,側面也反映出中國古代熱處理技術已經非常成熟了。漢代之前的固體滲碳鋼技術是把塊煉鐵直接放在灼熱的木炭中長期加熱,進行表面滲碳。但由於滲碳層的厚度有限,所以需要反覆摺疊鍛打,使滲碳層與非滲碳層交替,這樣才能形成較為均勻的鋼鐵結構。西漢後期發明了「炒鋼技術」,即將高爐中煉出的優質生鐵在空氣中加熱,使之熔化或半熔化,並不斷進行攪拌,增加氧氣和鐵的接觸面積,使鐵液中的碳氧化,從而可以獲得較為純淨的鋼或熟鐵。到東漢時期出現了「百鍊鋼技術」,其夾雜質越來越少。後期更使出現了嵌鋼技術,河南南陽市出土的一把東漢鐵刀,在刀身上有一道平行於刃部的鍛接線,其刃部由高碳優質炒鋼鍛接在熟鐵刀脊上。即有堅硬的刃部,還有堅韌的刀背,在戰鬥中不易折斷。點擊了解『大夏龍雀環首刀』西漢時期,刀匠們就發明了局部淬火技術,劉勝墓出土的佩劍,刃部硬度達到了HRC67~71。當代一位收藏大師曾經將一把環首刀進行研磨,發現該刀各段硬度不同,中段硬度最高,為HRC58;前段硬度為HRC55,後段硬度為HRC50,基本上符合長刀的最佳硬度規律。1974年山東蒼山出土的漢代「卅湅(煉)」環首刀的刃部也經過了局部淬火。環首刀這樣一個獨特的設計,沿用了上千年,實在是中國古兵器的一大特色。今天有很多人嘗試復原此兵器,不少鑄劍大師也鑄造出了精美的環首刀,為人驚嘆。

相關焦點

  • 王者之刃———揭開中國第一漢環首刀的神秘面紗
    毫無疑問,它就是中華第一刀­——漢代鋼鐵複合環首刀。在尚無馬鐙的騎兵眼中,環首刀那粗狂有餘細緻不足的直窄刀身蘊含了前所未見的凌厲殺氣,厚實的刀背叫輕易承受住猛烈揮砍的應力,使他們化身為撲襲的獵鷹。同時,作為一種榮耀從西漢起佩戴一把精工裝飾的環首刀也逐漸成為了繼佩劍之後,文武百官的又一種尚武尊崇。環首刀作為一個經典和傳奇,一直在演繹著它的神秘,使無數人為之魂牽夢縈!
  • 環首刀?唐刀?直刀?到底什麼刀?
    看過《狄仁傑之神都龍王》的朋友們應該對馮紹峰飾演的大理寺卿尉遲真金有深刻的印象。表面嚴肅,本質逗比。當然也會注意到他手中的武器,他用的就是唐刀。刀柄帶環的刀,被叫做「環首刀」或「環柄刀」。因其刀刃(刀身部分)不彎翹,所以按形狀把這種刀分類為直刀。從西漢到南宋,這種刀,作為一種上好的短兵器而被廣泛使用著。
  • 從環首刀到抗戰大刀,作為戰場上的殺伐利刃,刀究竟經歷了怎樣的發展?
    刀作為武器的一種,是十八般兵器裡邊的九短之首。 最早的刀類武器可以追溯到上古時期,幾乎是有人的時候就有了這把可以用來防身和捕獵的利器。 原始人類的刀具多以石頭,獸骨打造,相比於普通的鈍器,刀的出現可以說成是一種成長文化的誕生。
  • 海盜的兵刃鑄成了秦檜夫婦
    · 秦檜夫婦 ·早期海盜的兵刃還是冷兵器,晚近才有較為充足的火器。有了火器之後,冷兵器仍是火器之外的補充。在船頭走動著巡邏的海盜,手裡雖有了火銃,腰間還是掛著刀,操控著炮臺的炮手們,也在背後斜背著刀劍,遠處用火器,近處則用白刃。船被攻破之後,官船攻上來,只能以白刃格鬥,古老的武功在這裡派上了用場。
  • 十大名刀中蚩尤的兵器,日本刀的祖先 網友:為啥中國刀不出名
    既然有十大名劍,肯定有與之對應的十大名刀,今天小編要說的是位列十大名刀的一把,是日本刀的祖先。它就是古苗刀,位列十大名刀之二,傳說是蚩尤的兵器,這把武器是所有苗刀的祖先,稱為「苗刀之祖。」根據史料記載 現在貴州黔南黔東南苗族地區遺存的苗刀紋飾就有傳說中和蚩尤之「苗刀之祖」描述一至,即 「兩側有血槽及紋波形指甲印花紋」。
  • 古代大環刀有多厲害?鐵匠:看到九個環的,你就繞道走
    一直以來,中國就有「十八般兵器」之說,因為時代不同,各個歷史時期的十八般兵器也有所不同。而在紛繁複雜的十八般兵器中,有一種武器是絕對少不了的,那就是刀。大刀乃百兵之帥,單刀乃百兵之膽,所以練單刀要「勇猛有力,靈活便利。」而除了大刀和單刀外,刀還有很多的形制,比如三尖兩刃刀、青龍偃月刀、環首刀、唐刀、斬馬刀、九環刀等等。
  • 漢制環首長刀的種類及特點你知道麼?
    刀與鐵長度、重量適宜,硬度、韌度優越,自然成為了首選。這個時期出現的環首刀,也稱漢刀,成為了鋼鐵刀早期的形制,並被流傳。漢制鋼鐵刀主要的特徵是環首直韌,與春秋戰國時期的青銅削刀的外形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狹刃直身,刃與莖一體鍛造,環狀刀首。部分刀身略向內彎,可能受到了當時北方的少數遊牧民族和中亞細亞刀劍的影響。
  • 刀是什麼樣的刀?金絲大環刀為什麼只存在於影視劇,不用於實戰?
    還有一種說法是便於收刀,刀的重量一般來說比劍要沉,柄大刃厚。所以在砍中人身體後,很有可能嵌入太深而導致刀拔不出來,尤其是在和人血拼的時候,這是非常致命的。所以這些鐵環可以幫助使用者在刀身上建立一個施力點,當刀身拔不出來的時候,用手扯環遠比只拽刀柄效率高。但是如果我們較較真去查一下大環刀的歷史的話,我們會發現,古籍文獻中對於環刀的描述非常少。官方軍隊編制中根本就沒有這種刀,所以我們看到的大環刀基本都是民間私造的武器。
  • 中國雙手刀的歷史與發展
    雙手刀的特點是其長度較其他的刀要長,並且其重量較單手刀重,一般為步戰用兵器。漢代最為著名的就是漢環首直刀,環刀種類較多,有環首削刀(匕刀)一般長度在30cm左右;再就是環首短刀和環首長刀,環首短刀長度通常在30-50cm,便於切割和劈砍,亦可刺擊,兼具工具和武器功能。
  • 九環刀上的環有什麼作用 主要用途是什麼?
    九環刀上的環有什麼作用鐵環大刀是確實存在,而且很多,非常多,尤其是民間私兵上。是為了增加劈砍效果的。按照三國那個用九孔大環刀的傢伙的說法,有力氣的時候用九個環,沒力氣的時候用六個環,老的不行了用三個環。當刀豎起時,各個金屬環下垂,這時刀的重心會向手的方向偏移,這樣,便於控刀。而劈砍時,金屬環會隨著慣性的作用,向前甩出,這時,刀的重心會向著刀頭的方向偏移,以增加劈砍殺傷力。所以無論是九環刀七環刀也好,都比較重,所以用這個小手法來控制重心的偏移。
  • 「刀是什麼樣的刀?金絲大環刀」,古人為什麼要給刀上環呢?
    70後、80後的朋友想必非常熟悉古裝武俠劇《白眉大俠》,當然也就念念不忘那句鏗鏘有力的主題曲:刀,(孩子)是什麼樣的刀?(老人)金絲大環刀!劍,(孩子)是什麼樣的劍?(老人)閉月羞光劍!金絲大環刀呢?金絲大環刀偏向寫實,也就是大刀上真的有幾個大環。為什麼要搞幾個大環呢?有人說,是為了裝飾美觀,刀背上掛了幾個大環,立刻增加了不少氣勢。更不要說是金色的大環了?有人說,可以彰顯殺傷力,大環可以增加刀的配重,在劈砍之間更有威勢。
  • 大環刀上的環究竟有何用處?為什么正規軍和正史中鮮有它的記錄?
    他用的就是一把金絲大環刀。在現實中確實也有不少大環刀的存世實物。大環刀因為造型奇特,很容易讓人留下印象,於是大家紛紛產生一個疑問:大環刀的刀背上鑲嵌的環是幹什麼用的?有什麼功能嗎?是過去的人畫蛇添足?還是有實際用途?
  • 看手工帝如何手工打造一把最迷你「金絲大環刀」!
    仿製作品為藍色火焰的九環刀(金絲大環刀)材料:3鉻13不鏽鋼,紫光檀,黃銅,304不鏽鋼絲!
  • 古日本刀的工藝進步是靠撿蒙古人玩剩下的?
    ▲現藏於日本正倉院的隋代丙子椒林劍中國在漢唐之際,主要使用一種直刀,直刀長似劍,有尖卻只有一邊有斜面鋒口,多數的直刀柄端有圓形大鐵環,冷兵器專家稱為環首大刀或唐刀等。這與中國古代的歷史戲劇裡面用的尖寬腰細的樸刀有很大的不同;日本天皇的丙子椒林劍,就是中國不折不扣的唐代環首大刀。
  • 刀是什麼樣的刀,金絲大環刀!
    什麼刀都有,什麼刀好使,試了才知道。提起刀,有人會想到刀光劍影的戰爭場面,其實在中國,刀也是人們隨身攜帶的文房重寶之一。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有「君子武備」的說法,茶刀、裁紙刀、拆信刀、書刀,一刀一江湖,這便是中國文人獨有的情趣!
  • 刀中有拳之真意!知刀,方能練刀!耕耘者說刀
    說到兵器,當以十八般兵器為代表,而十八般兵器裡面,刀,槍,劍,棍,排在前面,而刀排在第一位,是百兵之首。 我們徒手對打訓練,一般都不會太緊張,因為拳腳威力有限,一般不會致命。但如果手裡有兵器,或刀或劍,對打訓練的時候就要提起十二分小心,集中注意力,因為兵器傷人,根本不用多大力量。
  • 棍為百兵之祖:《西遊記》中用棍的角色多達十位
    常言道:「劍為百兵之首,刀為百兵之王,棍為百兵之祖」,《西遊記》中的神仙妖怪使用的各類兵器五花八門數不勝數,但知名人物使用最多的兵器仍舊是棍,這裡的說的棍棒不包括狼牙棒、蟠龍拐之類的兵器。本文不做兵器以及人物的排名,純粹以出場為順序排列。
  • 鐵匠:遇見刀上有九個環的,趕緊遠離
    綜合來看刀應該是適用範圍最廣的兵器,雖說易學難精,但是經過簡單的訓練之後就可以上戰場殺敵。可能正是這個原因,刀被認為是十八般兵器中的九短兵器之首,百兵之帥。 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刀開始被軍隊使用,到了兩漢的時候成為了軍隊使用的制式武器。不只是軍隊,在民間也有很多練刀的武者。在人們印象中絕世刀客手中刀的刀背上都有一些鐵環,這些鐵環有什麼作用呢?難道只是為了讓刀看上去比較好看?
  • 說說庖丁解牛的那把刀為何能唱歌?
    先說原文:「庖丁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響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於桑林之舞,乃中經首之會。」其中有兩個細節:一是伴隨解牛動作,刀發出了特殊聲響,二是動作和聲響居然和音樂合拍。
  • 聞名世界的6大名刀,每把大有來頭,第一個就被驚豔!
    刀是我國最早出現的兵器之一,原始人用它切、砍,劃、刮,或割獸皮之用。殷商的銅刀就脫胎於原始的石刀,並出現了大型的戰刀。周代所用的環首長刀,不僅漢代亦用,而且傳至日本、朝鮮。苗刀是中國優秀的冷兵器代表作品,其形制起源自考證應為漢代環首刀,再經魏晉御刀、隋唐儀刀(刀身開始出現弧度)。因長期為御林軍所佩,別名又有「細刀」、「千牛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