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槍劍戟,斧鉞鉤叉,冷兵器向來都是中華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天就來聊聊人類歷史上具有非凡意義的一種兵器——環首刀!
環首刀誕生我國漢代時期,是由鋼經過反覆摺疊鍛打和淬火後製作出來的直刃長刀,是當時世界上最為先進、殺傷力最強的近身冷兵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環首刀將匈奴打敗,並間接促成了當時的歐亞民族大遷徙。因此,將其稱之為對於人類歷史具有非凡意義的兵器一點也不為過。
雖說環首刀貫穿整個中華冷兵器史,從商代就出現環首短刀一直到抗日戰爭中依然活躍的環首抗戰大刀。各個朝代中刀型都有不同的演化,但是標誌性的環首一直沒變。不過說起環首刀,最有代表性的無疑是漢代環首刀。
春秋戰國時期武器以青銅劍為主,到了漢代,全面進入了鐵器時代,雖然早期依然用鐵劍,但青銅韌性略差,大力劈砍武器容易斷裂,註定只能以刺擊為主,刺擊的話,顯然兩面開刃的劍類刺得更深。但是鋼鐵的韌性更好,完全可以承受大力劈砍,於是在實戰中,雙刃的劍類開始被單刃更適合劈砍的環首刀所取代,從此以後部隊制式短兵幾乎很少能看到劍類的身影。
東漢持環首刀武士畫像石
漢代環首刀除了極少部分柄較長可以雙手握持的雙手刀以外,基本都為單手刀,刀柄較短,環首刀依據長度可分為長刀、短刀、中等刀。全長超過100cm的為長刀;全長在35~60cm之間的為短刀,全長在60~100cm之間的為中等刀。目前出土最長的刀為146釐米,系1987年出土的三國時期刀。一般我們所說的漢環首刀特指漢代被稱作「大刀」的長度漢制三尺、四尺、五尺及以上的刀。(註:漢代一尺大約為今23.1釐米。)
環首刀名稱來源於刀柄上的環,在古代刀柄末端被稱為刀首,上面加個環自然就是環首,環首刀因此得名。
環首的作用
環首的意義在於兩方面。
一、就實用層面而言,環首可以起到平衡配重和連繩套掛手穩定握持效果,從而讓刀在使用的時候不容易脫手,畢竟當年騎兵作戰都是砍劈為主,戰馬馳騁很容易脫落,因此在上戰場殺敵時,將環上繩索套在手腕可有效防止劈砍導致兵器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