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損傷,了解髕骨骨折的術後康複方法

2021-01-20 康復醫學網

在膝關節的損傷中,韌帶和半月板的損傷很常見,特別是在足球、籃球運動愛好人群中,膝關節的交叉韌帶損傷和半月板損傷很常見。


但是最近接觸到一類患者,是因為髕骨骨折的問題而找到我們的,與往常不同的是,這些患者並非運動人群,而是不常運動的中年婦女。


髕骨是我們人體中最大的一塊籽骨,籽骨是什麼意思呢?籽骨其實是一種耐磨裝置,是韌帶骨化而來的,在一些受壓比較大的地方,為了保護韌帶不被過度磨損而生成的。


膝關節在活動過程中壓力增大,膝關節前的髕韌帶被拉長,和股骨間的摩擦就會增大,從而導致髕韌帶的損傷,所以可以把髕骨想像成一個滑車裝置,作用在於保護膝關節,增加肌肉的力臂。


髕骨骨折常見於30-50歲的成年人,兒童極少見。髕骨骨折多是由於外傷引起的,在運動人群中常見,但是同上文說到的一樣,除了運動人群,髕骨骨折在骨質疏鬆人群中也很常見。


髕骨骨折分為直接損傷和間接損傷。


直接損傷指的是外力直接作用在髕骨上造成的,間接損傷指的是人在膝關節屈曲位下摔倒時,由於髕骨下端的髕韌帶和髕骨上端的股四頭肌都拉得很緊,導致髕骨被兩端的張力作用而像被「掰斷」了一樣引起骨折。


比較常見的損傷模式是在屈膝狀態下突然跌倒,膝蓋磕到地面導致髕骨骨折的混合性損傷。還有一種不太常見的髕骨骨折類型是長期且劇烈的膝關節運動導致的疲勞性骨折。更年期後的女性屬於骨質疏鬆易發人群,更容易出現摔倒骨折。

不同種類的損傷原因,出現骨折的類型也不一樣。直接性損傷一般會引起髕骨的粉碎性骨折,就是說髕骨會分裂成三塊及以上,但移位程度不大;而間接性骨折一般會出現的是橫行骨折,把髕骨分成上下兩瓣,移位比較明顯;混合型骨折一般也為粉碎型骨折,伴隨移位。


膝關節髕骨骨折後有以下表現:


膝關節疼痛,無法屈伸膝,下肢乏力

膝關節腫脹,皮下出現淤血

移位大的骨折可在皮下觸摸到凹溝,髕骨形狀畸形,活動時有骨摩擦聲。

根據骨折後的不同類型,臨床治療的方法都不一樣。骨折移位不大、關節面完整光滑的患者,保守治療的較多,通過手法復位後,外固定可使關節恢復正常位置及伸膝功能。骨折移位大,手法復位無效,或者嚴重性粉碎骨折者,可遵循醫囑等進行手術治療。

但不管是保守治療還是手術治療,在傷後都需要進行康復訓練,但是在不同的階段,所需要進行的訓練也不一樣。我們進行康復的目的在於促進骨折的癒合,促進腫脹的消退,恢復膝關節的正常活動範圍和負重、行走的功能。


早期可選擇冰袋進行冰敷,緩解疼痛和促進消腫。後可選擇超聲波療法,治療膝關節損傷後的粘連,還可促進骨折的癒合。也可選擇電療法,一定的電療可以促進骨折的癒合,還可以刺激激活肌肉,保持肌肉的圍度,促進血液循環。

對於術後早期(4周內)的患者,可在輕微疼痛範圍內在床上進行屈曲練習,角度以小於90度為宜,在這個階段還不宜進行下地步行,但是可在助行架和固定支具的幫助下使足底接觸地面,進行本體感覺的反饋訓練。除此之外還可進行其他的訓練:


1)可以進行手法的治療,在膝關節上端往腹股溝處進行輕柔的握推,促進腫脹的消退。


2)還可在下肢墊高超過心臟位下進行踝關節的活動如踝泵,促進下肢血液循環。踝關節用力往腳背勾起5秒,再用力往腳底方向踩5秒,15次/組,每天多組。

3)進行股四頭肌和膕繩肌等長訓練。在膕窩下或腳踝下放一小枕頭,用腿的力量向下壓枕頭,15次/組,每天多組。

 


4)在術後4-8周可進行側方上樓梯或扶椅小幅度下蹲等訓練。



5)術後8-12周,可進行膝關節全活動範圍的訓練,各個肌力訓練也可進行,可完全下地行走。



6)術後12周後,可再次查看骨折癒合情況。



在做複查後,如骨折癒合良好後可進行柔韌性,靈活性和肌力等功能性的訓練,重返生活和運動。



合作/投稿 手機/微信/QQ/支付寶號:15313343001 (←長按複製)

關注 康復醫學網微信號:cnkfyx

商城 直播 課堂 培訓 招聘 特價

▼點擊閱讀原文購買

相關焦點

  • 乾貨9:意外損傷,了解髕骨骨折的術後康複方法
    在膝關節的損傷中,韌帶和半月板的損傷很常見,特別是在足球、籃球運動愛好人群中,膝關節的交叉韌帶損傷和半月板損傷很常見。但是最近接觸到一類患者,是因為髕骨骨折的問題而找到我們的,與往常不同的是,這些患者並非運動人群,而是不常運動的中年婦女。
  • 髕骨骨折術後康復指導
    髕骨骨折是較常見的損傷,多見於撞傷或摔傷。治療方法通常有保守治療石膏外固定或者手術切開復位內固定。對新鮮髕骨骨折的治療,應最大限度地恢復關節面的平滑,給予較牢固內固定,早期活動膝關節,防止創傷性關節炎的發生。
  • 髕骨骨折的治療
    髕骨骨折約佔全身骨折的 1%。雖然保守治療是髕骨骨折的一種治療方法,但是切開復位內固定和 / 或部分髕骨切除術為髕骨骨折治療的首選。在近期的 Orthop Clin North Am 雜誌上,美國辛辛那提醫學中心的 Kakazu 教授就髕骨骨折的治療進行了詳細論述。髕骨骨折的治療主要由骨折類型決定。其治療目的主要包含兩點:恢復伸膝裝置的完整和恢復關節面的平整。
  • 髕骨骨折
    下極骨折可見於年輕運動員損傷,常與急性髕骨脫位同時出現,故應對這些患者同時評估髕骨骨折和髕骨不穩定的情況。病因髕骨骨折多是外傷所致,暴力直接作用於髕骨或股四頭肌猛烈收縮導致髕骨完整性喪失,發生骨折。此病情好發於20~50歲男性以及骨質疏鬆患者,可由運動和交通事故受傷誘發。
  • 髕骨骨折的診治面面觀
    鋼板內固定對於粉碎性的髕骨骨折,小型鋼板可以放置在髕骨前側從而提供額外的穩定作用(圖 2)。Taylor 等人近期報導了髕骨骨折鋼板內固定的技巧和療效。他們在 8 例髕骨骨折或者骨折不癒合的病例中採用骨塊間螺釘固定結合鋼板固定的方法。所有的患者在術後平均 3.2 個月的時候取得了骨折癒合,膝關節的平均活動度為 129°。
  • 骨折術後康復,了解一下
    骨折術後康復,了解一下 2021-01-05 12: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脊髓損傷康復訓練方法
    生活有很多的意外,但是意外的驚喜是我們喜歡的,但是意外的驚悚是我們可怕的事情,脊髓損傷一般是因為外界因素導致脊髓受傷的,嚴重的損害到階段的運動感覺和肌肉功能障礙
  • 股骨頸骨折術後康復訓練
    早期進行康復訓練可以儘快恢復其力學機能。 手術是較有效的治療手段,但由於老年人常伴有其他疾病,且機體臟器功能低下,手術的危險性很高,術後併發症多。併發症輕者延長住院時間,增加住院費用,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重者危及生命。因此,加強老年人股骨頸骨折患者的健康教育,特別是對其術後康復應進行指導。
  • 髕骨骨折的治療技巧,了解一下?
    髕骨骨折是較常見的損傷,以髕骨局部腫脹、疼痛、膝關節不能自主伸直,常有皮下瘀斑以及膝部皮膚擦傷為主要表現的骨折。髕骨骨折為直接暴力和間接暴力所致。1、直接暴力:多因外力直接打擊在髕骨上,如撞傷、踢傷等,骨折多為粉碎性,其髕前腱膜及髕兩側腱膜和關節囊多保持完好,亦可為橫斷型骨折。
  • 手指再造術後如何正確進行康復訓練?
    這種雙重創傷的打擊,很影響術後的恢復。而手指再造要進行很嚴密的血管神經縫合,離斷的指體能否完全成活,術後的注意事項不可忽視,需要患者的配合。早期的功能鍛鍊是術後感覺與運動功能恢復的關鍵。手部組織結構極其精細,且位置相對人體其他部位表淺、精密,容易損傷。手術只能對損傷進行相對修復,是達到滿意治療效果的第一步,後面的康復治療同樣極其重要。只有配合完整的康復治療,才會使受傷部位達到最佳治療效果。
  • 髕骨骨折用髕骨爪固定,多久能正常走路?
    另外一個,髕骨骨折以後使用髕骨爪或者使用其他的一些固定方式其實都是大同小異的。對於後期的一些康復訓練影響並不是很大。那麼髕骨骨折多久才能正常走路呢?其實「能走路」和「能正常走路」,是兩個不同的概念。首先,髕骨骨折多久才能正常走路這個問題要因人而異,取決於以下幾方面因素:第一,患者的體質是一個重要的因素,因為體質好的人一般骨頭的癒合與生長能力都要比那些體質差一點的人好,比如青年人骨頭的生長和癒合能力都要強於老年人。
  • 衛生部印發地震傷員常見損傷早期康復治療指導原則
    地震傷員常見損傷早期康復治療指導原則康復治療的早期介入對於提高地震傷員的整體救治水平、預防和減輕殘疾,促使傷員早日回歸社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為使醫務人員正確掌握地震傷員常見損傷早期康復治療的介入時機及標準、治療原則與方法,為傷員提供科學、規範的早期康復治療服務,特制定本指導原則。
  • 骨折術後要靜養?請別忽略康復治療!
    「讓自己快點好起來」是每一位患者的心聲,那你知道骨折術後錯過康復的黃金期,會最終留下了不可逆的後遺症嗎?今天顧連專家就為大家分享骨折術後康復的常識,記得收藏。 骨折術後 骨折術後什麼時候開始進行康復?骨折術後康復分期一般分為4期。
  • 損傷後如何康復?
    >増加腿部肌肉離心收縮緩衝能力綜合減少半月板所受衝擊力最終延長半月板的壽命減小半月板受傷機率半月板損傷後如何康復90°)然後可進行直腿抬高運動訓練和膝關節屈曲運動訓練術後2~4周首先被動和主動的全範圍活動膝關節其次等長收縮腿部肌肉
  • 脛骨平臺骨折術後的康復治療
    原創 陳恩超、李錦 上海新華醫院康復醫學科喜歡就關注我吧,訂閱更多最新消息新華科普脛骨平臺骨折術後的康復治療膝關節由股骨下端、脛骨上端和髕骨構成脛骨平臺骨折是膝關節最常見的骨折之一,可由間接暴力或直接暴力引起,膝關節遭受撞擊或高處墜落等高能量損傷可導致脛骨平臺骨折,對於老年患者來說,摔倒等低能量損傷也可導致脛骨平臺骨折。由於脛骨平臺骨折是典型的關節內骨折且波及負重關節面,並且常常伴有關節軟骨、膝關節韌帶或者半月板的損傷,其處理與預後將對膝關節功能產生很大的影響。脛骨平臺骨折分型:脛骨平臺骨折損傷類型很多。
  • 前交叉韌帶重建術後康復,7個階段歷時1整年!
    膝關節前交叉韌帶損傷是運動系統常見損傷之一,傷後關節疼痛、穩定性差、自然修復困難,嚴重影響患者的正常功能活動,並且使骨關節炎的發生率增加。圖片來源:Pixabay膝關節前交叉韌帶斷裂後關節不穩,通常依賴外科手術重建前交叉韌帶才能根本解決。關節鏡下前交叉韌帶重建術已是非常成熟的手術治療方法,被公認為是目前最佳的治療手段。
  • 重磅推薦:前交叉韌帶損傷的治療和康復
    從上述四點,結合術後的不同階段,來說說前叉術後的康復。    康複方案用的是日本的方案,國內還沒有統一的前叉康復指南,日本同屬東亞,應該可以借鑑。          這是術後1-2周功能康復的一些具體化的數據。     本來想結合視頻說的,結果公眾號一篇文章只能上傳3個視頻。
  • 把握康復黃金期,重症顱腦損傷男孩有望恢復
    大河健康報記者 王嘉譯 吳文可顱腦損傷是指各種原因造成的顱腦部位的損傷,包括頭皮損傷、顱骨損傷和腦組織損傷,三者可複合存在。其中,重度腦損傷患者傷情複雜、死亡率高,即便是經積極手術治療倖存下來的患者,也可能會留下一些認知、運動、情感方面的後遺症。
  • 2020最新版:半月板損傷術後康復四個階段
    半月板撕裂後進行手術的病人,在進行術後康復運動之前,最重要的就是先分辨是屬於哪種半月板撕裂,撕裂的大小,半月板修補時組織的強韌度如何,才可以推估康復所需要的時間長短。
  • 脛腓骨骨折術後康復科普指南
    術後康復怎麼做呢?都說傷筋動骨一百天,這一百天可不是讓你休息靜養一百天,而是通過積極的功能康復,在這三個月儘量恢復各項功能,減少併發症和功能障礙。脛腓骨的骨痂雖然長的慢,但不代表我們不能做康復。積極的康復除了避免形成功能障礙和併發症,還可以促進骨痂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