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MG34通用機槍不是一天煉成的,看看在它之前的兩款前輩

2020-12-20 丹書戰史

MG34和MG42兩款通用機槍在整個二戰中都是盟軍步兵最頭疼的存在,一位訓練有素的機槍手能夠靠他們控制大片區域,曾經有媒體誇張的報導諾曼第登陸中一位德軍士兵用一挺機槍射殺了一個團的盟軍,實際上對於此事該槍手本人也承認被誇大了,但是側面印證了通用機槍的作戰威力。

MG30機槍

如此優秀的兩款機槍當然不是憑空出現的,在他們之前還有兩款類似的槍型,為它們打下了技術基礎,這就是MG30和MG13。

MG30機槍

MG30機槍的開發具有一定的實驗意義,這跟上世紀2、30年代德軍的步兵班戰術探索有關。雖然一戰期間就已經有了一些氣冷式機槍,20年代出現的ZB26捷克式輕機槍也證明是很好的班用機槍火力,但是氣冷式機槍能否成為德軍理想中連、排級的有力支援火力,尚待證明。

MG30機槍

因為《凡爾賽條約》的限制,當時德國還不能在本國大張旗鼓進行機槍的研究,和其他項目一樣,德國把機槍項目偷偷的在瑞士進行,1930年定型,因此被稱為MG30機槍。實際生產則授權給蘇羅通公司和斯泰爾公司,只少量生產。

MG30機槍採用風冷式槍管,全槍重12千克,發射7.92×57毫米毛瑟彈,射速600~800發每分鐘,採用左側30發彈匣供彈,扳機護圈前有一個活動的提把。匈牙利曾購入約2500挺,子彈口徑改為8毫米,供彈具改為25發子彈。

使用三腳架的MG30機槍

MG30機槍已經有了三腳架,初步有了通用機槍的樣子,不過火力持續性較差,後來改成雙彈鼓供彈的模式,提高了射速,當成航空機槍使用了,這就是MG17。

德軍並沒有正式大規模裝備MG30機槍,應該是用它來進行相關技術和戰術的探索,因為30年代德軍已經確定了以機槍為核心的班組火力構成框架。

使用MG30機槍的士兵

MG13機槍

MG13機槍本質上是對當時德軍手中的M1918水冷式重機槍的改進型號,除了取消水冷套筒,供彈等結構改動較大。它原本比MG30出現得稍晚,命名為MG13的目的是為了迷惑其他國家,讓他們誤以為是一種老舊的型號。

MG13機槍

該槍的槍管結構和MG30很相似,採用短後座原理,雙臂杆式閉鎖機構,口徑7.92毫米,早期採用左側25發弧形彈匣供彈,後來改成75發的鞍形彈鼓供彈,子彈初速度838米每秒。它最大的特點就是槍管已經具備快速更換的能力,在激烈的戰鬥中尤其重要。

作為德軍第一種大量服役的氣冷式機槍,該槍主要用於早期的一號、二號坦克,或者其他的裝甲車等,步兵班的使用不是很多。

攜帶MG13機槍的德軍步兵班

當德軍的MG34機槍服役後,從步兵手中替換下來的MG13開始出售賺取外匯,其中西班牙和葡萄牙購買了一些。當時我國通過購買德軍的一號坦克和其他型號的裝甲車等也隨車獲得了一些,在抗日戰爭中發揮了一定的作用。

結語

整體上來說MG30和MG13兩款機槍不如後出現的正式通用機槍,但是它們倆一個為技術的發展打好了基礎,一個為實戰訓練打好了基礎,對於德軍來說是不可缺少的兩款武器裝備。

坦克

但從作戰性能上來看,它們倆和當時的布倫輕機槍等區別不大,唯一的優勢就是換裝75發彈鼓後火力持續性提升。一號坦克之所以選擇MG13機槍也是出於無奈,畢竟在坦克問世的時候德國手中沒有一款合適的機槍來擔任這一要職。

相關焦點

  • 世界通用機槍之祖,德國的「死亡收割機」,MG42通用機槍
    這許多的輕重機槍就是步兵作戰時的中流砥柱,步兵的進攻全靠這些機槍提供掩護火力。然而德國卻開了一條不一樣的路線,輕機槍和重機槍都是一挺,我們後世所熟知的通用機槍,就是由此而生。 所謂通用機槍其實很簡單,如果你使用兩腳架,配備75發彈鼓,那麼它就是輕機槍,可以跟隨班排這樣的單位作戰。 但如果你為它配備三腳架,用彈鏈供彈。那麼此刻它就是一挺重機槍,能夠為營連級單位提供火力支援。如果放到車上,那麼它就是車載機槍,成為盟國步兵的夢魘。
  • 罕見MG34通用機槍現身美國,槍管完好度99%,出廠之後一槍都沒打過
    前段時間,一挺MG34通用機槍出現在美國某槍店內,引起了不少槍迷的關注。MG34的大名相信不少人都聽說過,它是世界上第一款通用機槍,在二戰期間被德軍大量裝備,理論最高射速1000發/分鐘,不過因為美國法律的限制,民間禁止出售全自動武器,所以這挺MG34已經被改成了半自動,
  • 美國二手槍店的重量級商品「德國電鋸」MG34通用機槍被當成步槍賣
    只有全自動射擊的才叫機槍,像這樣外形像機槍,卻只能半自動射擊的就是步槍。能夠全自動射擊的,哪怕是一支格洛克18,那也是機槍。這是美國法律的規定,千萬不要混淆。這支MG34步槍(好彆扭),品相完美,還有對空射擊瞄準具。根據二手槍店的評價,品相達到98%,這就意味著只有極少的磨損。看來都集中在受彈機構上。
  • 美國出售的兩挺MG42機槍,都是二戰德國武器,為何價格相差十倍?
    眾所周知,二戰時期的德國以軍事實力強大而著稱,德軍打出了許多優秀戰績,而德式武器又以做工精良、性能優異而著稱,所以時至今日,二戰德國生產的武器依然被許多國外收藏家所追捧。
  • 德國軍工有多先進?二戰時期製造的一款機槍,至今仍在使用
    二戰德軍被認為是近代史上最優秀的軍隊之一,它擁有一支高素質軍官團,在基層軍官的組織下構成一支軍紀嚴明、作戰素養極高的現代軍隊,無論武器裝備、後勤補給、軍令政令甚至是軍服設計在今天都有值得借鑑之處,尤其是它的武器裝備和火力配置,更讓二戰軍迷們津津樂道。那麼,二戰德軍武器有多先進呢?MG-42機槍足以說明。
  • 二戰時期,德國的MG42機槍真的有那麼強,難道它就沒有不足之處?
    MG-42通用機槍絕對是二戰最優秀的輕武器之一,甚至是各國機槍裡最優秀的,這一點從它高達42.4萬挺的產量少就能看出來,是德軍最重要的步兵武器。尤其值得說明的是,MG-42高達1200發/分鐘的射速不算什麼毛病,大多數人不知道,想要降低機槍的射速是很容易地,提高射速反而更加困難,如果它的射速是個麻煩德軍沒有理由不去改變。
  • 德國傘兵實戰演習,MG5通用機槍成為班組壓制火力,MG3光榮退休
    11月12日,德國陸軍第26傘兵團進行了一場實戰演習活動。 早在二戰期間,傘兵就是德國軍隊中的特殊兵種,享受到更好的資源與待遇,所以才會有FG42這樣的專屬傘兵步槍出現。
  • 良工鍛鍊凡幾年,鑄得寶劍名龍泉——歷久彌香的MG3通用機槍
    戰爭結束之時,這款機槍的先進設計理念並沒有隨著納粹德國的滅亡而消失,各國在戰後的機槍研發上面或多或少都借鑑了MG42的先進經驗,甚至在上世紀末MG42已經在德國退役三十多年後,還有一些歐洲國家的軍隊裝備著其原型版本。
  • 德國MG42機槍老樹開花,裝上戰術導軌,也能變得如此時髦
    二戰著名的MG42通用機槍已經無需介紹,我們今天來看看他的血脈延續下來的後輩,是怎麼被德國人玩出花樣的。 1956年,兩德徹底分家,各自組建了自己的武裝,西德這邊稱為聯邦德國國防軍。可是尷尬的是,被打殘的德國此時竟然拿不出像樣的輕武器來裝備他們,最終在1958年決定,步槍選用HK公司生產的G3自動步槍,機槍則乾脆拿MG42開刀,將7.92毫米口徑改為北約7.62X51毫米口徑,這款新機槍被命名為MG3。
  • 能當機槍使用的步槍,德國傘兵的專屬武器——FG-42傘兵步槍
    因為根據他們的要求,不能夠攜帶過多過重的武器裝備,而且還要經常遠離補給點進行戰鬥,因此根據以上要求和本次戰役的慘痛教訓,德國大本營要求本國軍工企業生產一種能夠有限代替栓動步槍、衝鋒鎗和機槍的通用傘兵武器。當時的德國陸軍和黨衛隊正在測試最新的G41半自動步槍,並準備將其全面部署到德國部隊,成為制式步槍。
  • 《使命召喚戰區》輕機槍MG34怎麼配裝 輕機槍MG34配裝建議
    導 讀 使命召喚戰區輕機槍MG34槍械數據與配裝推薦 使命召喚戰區MG34是遊戲中的一把輕機槍,MG34
  • 想要認識機槍?看這篇就夠了!認識下各種類型機槍|輕武專欄
    那就讓重機槍變輕。彈鏈太長拿著不方便,就用彈匣;大型的三腳架搬起來太麻煩就換成兩腳架,槍管太沉就用把它變薄變輕,於是乎輕機槍就這麼出現了。一個步兵班中一般配備一至兩挺。供彈方式有彈匣、彈鼓或彈鏈,彈藥一般與步兵班中的步槍共通。亦有些國家採用重槍管的自動步槍作為輕機槍。在有些國家被定為為「班用機槍」。
  • 冷門輕武器【80式通用機槍】
    除仿製成功並裝備部隊的79式狙擊步槍外,我國還仿製成功了1980年式7.62毫米通用機槍,簡稱80式機槍。 通用機槍指槍身用兩腳架支撐可作輕機槍使用,用槍架支撐可作重機槍使用的機槍,亦稱輕重兩用機槍。由於通用機槍可做輕、重機槍使用,同一槍身同一彈藥,機動性好且具有足夠的威力,在第二次 世界大戰中,率先裝備MG42通用機槍的德軍讓盟軍吃了不少苦頭,在《兄弟連》影片中可以經常看到這樣的場景。
  • 【軍武漫畫】機槍的殺戮傳奇
    不過馬克沁也有許多不足:第一,馬克沁機槍對水的依賴極為嚴重,如果沒有水作為冷卻,無法保證它的正常運作。第二,馬克沁機槍的帆布子彈帶受潮後會變形,影響供彈(所以後來子彈帶改成了金屬制)。第三,早期馬克沁機槍的四足雪橇式的腳架不方便運輸。所以後來中國金陵兵工廠仿製德國MG08的民24馬克沁機槍改用了三足腳架系統,使得馬克沁機槍可以快速的裝配和拆解,並可以加裝高射杆和瞄準環作為防空機槍。
  • 兩種機槍的百年鬥爭,最終氣冷機槍打敗水冷機槍,成為設計首選
    而馬克沁重機槍把水冷方式申請了專利,而法國另外一個槍械設計師哈奇開斯為避免侵犯專利,所以它採用了風冷設計,就是用其他金屬緊貼槍管,增大散熱面積。而這兩種散熱方式幾乎就是槍管的唯二方式,貌似還沒有第三種散熱方式。而馬克沁的水冷冷卻方式只適用於重機槍,而為便於機動的輕機槍和通用機槍都算採用風冷,也就是自然冷卻的方式給槍管散熱。
  • 二戰時的機槍,真有那麼厲害?名機槍一覽
    說到武器,今天我們不妨來聊一聊二戰時的機槍,說一說那個時期的機槍首先,實際上除了MG-34/42通用機槍外,美軍的M-1919a6、日軍92型重機槍及其他各種火力強勁的重機槍外,大多數國家一般情況這配備給步兵班排連的輕機槍一類的裝備都很差。
  • 二戰德軍機槍發展及戰術運用
    入侵波蘭時,德軍前線作戰部隊的步兵班普遍裝備了MG 34機槍。該槍取自瑞士的設計, 德國於1936年引進,在西班牙內戰中運用於實戰,自那之後,德軍的步兵連戰鬥手冊就顯得有些落伍了。MG 34機槍客觀來講,MG 34通用機槍是一流的面殺傷武器,它的出現對於戰術的發展具有革命性意義。該槍質量相對較輕,只有12 千克多一點,使用彈鏈或彈鼓供彈。
  • 被稱為「死神收割機」的馬克沁機槍,也是真正意義上全自動機槍
    戰爭不僅令家庭破碎,也會催生很多軍事裝備,所以戰爭終究是殘忍的,隨著戰火紛飛,於是就出現各種世界第一軍事裝備,例如在一戰中,就出現了世界上第一種真正成功的以火藥燃氣為能源的自動武器——馬克沁重機槍,這款馬克沁機槍結構複雜,採用水冷槍管較為笨重,帆布彈帶受潮後可靠性變差,但在近代戰爭中曾被普遍使用
  • 牆內開花牆外香—80式通用機槍,未能列裝我軍卻大量出口廣受歡迎
    中國80式7.62毫米通用機槍是仿製前蘇聯PKM式7.62毫米通用機槍,在對越自衛反擊戰中,我國繳獲了越南軍隊裝備的PKM通用機槍,並決定仿製,而且只用了一年的時間就仿製成功,最終成果就是80式通用機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