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出售的兩挺MG42機槍,都是二戰德國武器,為何價格相差十倍?

2020-12-24 騰訊網

眾所周知,二戰時期的德國以軍事實力強大而著稱,德軍打出了許多優秀戰績,而德式武器又以做工精良、性能優異而著稱,所以時至今日,二戰德國生產的武器依然被許多國外收藏家所追捧。

不過並非每一支德械都能賣出高價,哪怕是同款武器,價格也可能存在巨大差距。

MG42通用機槍,二戰德軍制式武器,總產量超過40萬挺。它被稱為「希特勒的電鋸」,憑藉1200發/分鐘的超高射速給盟軍帶來了巨大傷亡,可以說是當時世界上射速最高的機槍之一。

照片中是一挺正在美國某槍械網站出售的MG42,標價4000-7000美元(約2.83-4.96萬人民幣)。

有意思的是,就在同一家網站還有另一挺出售中的MG42,只不過這挺的標價高達40000-70000美元,價格相差足足十倍。

既然都是MG42,為何差距會如此之大呢?

其實說到底,還是兩挺MG42的保存狀況不同。先說便宜的,它的保存狀況比較差,很多零件都已損壞,全槍大概只有一半為原廠零件,而另一半都是後來換裝的現代零件了,比如槍管、握把、槍託、機匣蓋、三腳架等等。

這款三腳架配套的是MG53機槍(南斯拉夫生產的MG42仿製型),但也可以通用於MG42機槍。

貴的這一挺就比較厲害了,首先它是斯太爾生產的,二戰時期一共有四家兵工廠造過MG42,分別為斯太爾、毛瑟、古斯塔夫和Maget,其中斯太爾的產量最高,而且也被認為是最正統的一型。

其次賣家提供了一整套原廠零件包,包括槍託、握把、兩腳架、帆布帶、槍口裝置、槍機螺栓等等。換句話說,只要買家願意,隨時都可以讓這挺MG42恢復二戰時期的原始樣貌。

雖然兩挺武器都可以稱為MG42機槍,但一邊摻雜了大量現代零件,而另一邊則保留了完整的原廠零件,收藏價值高下立判。對於槍械收藏家來說,他們自然更願意收藏原廠武器,所以後者的價格會是前者的十倍。

相關焦點

  • 世界通用機槍之祖,德國的「死亡收割機」,MG42通用機槍
    這許多的輕重機槍就是步兵作戰時的中流砥柱,步兵的進攻全靠這些機槍提供掩護火力。然而德國卻開了一條不一樣的路線,輕機槍和重機槍都是一挺,我們後世所熟知的通用機槍,就是由此而生。 一.通用機槍的誕生 一戰中戰敗的德國,根據《凡爾賽條約》的規定,他們的軍隊不能製造水冷式重機槍 ,裝備低劣,慘不忍睹,更別提現在軍隊就十萬人了。 不過,德國人發揮了自己的聰明才智,將自己的軍備研發轉入了地下,悄然的研製自己的新式武器。
  • 罕見MG34通用機槍現身美國,槍管完好度99%,出廠之後一槍都沒打過
    前段時間,一挺MG34通用機槍出現在美國某槍店內,引起了不少槍迷的關注。MG34的大名相信不少人都聽說過,它是世界上第一款通用機槍,在二戰期間被德軍大量裝備,理論最高射速1000發/分鐘,不過因為美國法律的限制,民間禁止出售全自動武器,所以這挺MG34已經被改成了半自動,
  • 二戰十大差評武器,德國日本最多
    有句說得好「想像是美好的但事實是殘酷的」,二戰中很多武器在設計之初想的很好但實際使用之後卻與最初設計大相逕庭,下面我們就列舉十樣二戰比較「廢材」的武器看一看都有什麼武器榜上有名。
  • 二戰德軍機槍發展及戰術運用
    由於《凡爾賽條約》的限制,德軍不能裝備重機槍,二戰中德軍步兵分隊的機槍主要是MG 34、MG 42和MG 26(t)(即捷克生產的ZB-26)這三種中型機槍,其中,MG 34與MG 42機槍具備了通用機槍的特性,在德軍步兵分隊中使用最為廣泛。隨著武器裝備的發展,德軍步兵班的編制和武器裝備也在不斷變化。
  • 二戰時期,德國的MG42機槍真的有那麼強,難道它就沒有不足之處?
    MG-42通用機槍絕對是二戰最優秀的輕武器之一,甚至是各國機槍裡最優秀的,這一點從它高達42.4萬挺的產量少就能看出來,是德軍最重要的步兵武器。MG-42當作輕機槍使用的話,不會使用300發一組的彈鏈供彈,而是使用75發裝彈鼓,此時它的射速不會爆發到極限水平,受過訓練的射手會保持在500—800發/分鐘的水平,甚至以十幾發一次的點射開火,這是因為二戰不是一戰,大規模集群衝鋒不復存在,機槍射手一般不會連續射擊,恰恰是在打擊個別目標的點射中射速至關重要,因為機槍射出的子彈散布非常明顯,點射打出去的子彈過少
  • 德國MG34通用機槍不是一天煉成的,看看在它之前的兩款前輩
    MG34和MG42兩款通用機槍在整個二戰中都是盟軍步兵最頭疼的存在,一位訓練有素的機槍手能夠靠他們控制大片區域,曾經有媒體誇張的報導諾曼第登陸中一位德軍士兵用一挺機槍射殺了一個團的盟軍,實際上對於此事該槍手本人也承認被誇大了,但是側面印證了通用機槍的作戰威力。
  • 二戰時的機槍,真有那麼厲害?名機槍一覽
    同時各國為了適應戰爭需求,第二次世界大戰也促進了人類科技的快速發展,特別是武器的發展,如原子彈這一大殺器便是在二戰時被發明出來,並終結了第二次世界大戰。說到武器,今天我們不妨來聊一聊二戰時的機槍,說一說那個時期的機槍首先,實際上除了MG-34/42通用機槍外,美軍的M-1919a6、日軍92型重機槍及其他各種火力強勁的重機槍外,大多數國家一般情況這配備給步兵班排連的輕機槍一類的裝備都很差。
  • 德國MG42機槍老樹開花,裝上戰術導軌,也能變得如此時髦
    二戰著名的MG42通用機槍已經無需介紹,我們今天來看看他的血脈延續下來的後輩,是怎麼被德國人玩出花樣的。 1956年,兩德徹底分家,各自組建了自己的武裝,西德這邊稱為聯邦德國國防軍。可是尷尬的是,被打殘的德國此時竟然拿不出像樣的輕武器來裝備他們,最終在1958年決定,步槍選用HK公司生產的G3自動步槍,機槍則乾脆拿MG42開刀,將7.92毫米口徑改為北約7.62X51毫米口徑,這款新機槍被命名為MG3。
  • 德國軍工有多先進?二戰時期製造的一款機槍,至今仍在使用
    二戰德軍被認為是近代史上最優秀的軍隊之一,它擁有一支高素質軍官團,在基層軍官的組織下構成一支軍紀嚴明、作戰素養極高的現代軍隊,無論武器裝備、後勤補給、軍令政令甚至是軍服設計在今天都有值得借鑑之處,尤其是它的武器裝備和火力配置,更讓二戰軍迷們津津樂道。那麼,二戰德軍武器有多先進呢?MG-42機槍足以說明。
  • 能當機槍使用的步槍,德國傘兵的專屬武器——FG-42傘兵步槍
    而在二戰中,誕生了許許多多具有劃時代的武器。這些武器的神話直到現在也在軍迷口中流傳至今。其中的一件著名武器,就是我們今天的主角,也是許多軍迷所喜愛的「攻堅利器」——FG42傘兵步槍,它的設計也被後世認為是最具前衛的武器之一。
  • 二戰英國貝莎機槍,機槍很好,士兵們卻不喜歡
    貝莎機槍是英國在二戰前投入部隊服役的一款機槍,該槍與英國傳統的7.7毫米口徑不一樣,它採用德式的7.92毫米口徑,完全是一個新的機槍體系。那麼為何英國會大膽地採用一款全新的機槍,這款機槍的性能又到底怎麼樣呢?
  • 二戰德軍步兵連實戰時的戰術實施全部圍繞著幾挺MG42機槍展開戰鬥
    英國人平均五個人犧牲才能擊斃一名德軍,美國人平均三名美國大兵的戰死,一百發炮彈上千發子彈才能幹死一名德軍士兵,東線就更不用講了明斯克戰役,基輔戰役,莫斯科戰役,史達林格勒戰役,列寧格勒戰役,勒熱夫三次進攻戰役,哈爾科夫戰役等等,這些戰役在二戰初期的東線戰場蘇聯與德軍戰損比基本達到1比10,1比8,1比6等等。
  • 二戰時美國有哪些機槍
    1918年美國軍方決定採用這種槍為制式武器,定名為「M1918式白朗寧自動步槍」(簡稱BAR),由美軍士兵作為自動步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首次使用,在惡劣環境下的可靠性使該槍獲得了很高的聲譽。該槍是白朗寧輕機槍的原型。 1937年,美國軍方對M1918式自動步槍進行改進,改進後的M1918式定為M1918A1式。
  • 33人的突擊排,3挺通用機槍、25支自動步槍,二戰德軍才是火力狂魔
    從實際戰績來看,暴風突擊隊的作用確實非常強大,德國人也對這種突擊戰術極為推崇,因此在二戰後期,德軍試圖建立一支類似部隊來扭轉戰局,這就有了「Sturmzug(風暴突擊排)」的誕生。
  • 二戰武器:德軍MP38/40衝鋒鎗
    在軍閥混戰的年代,交戰雙方大都沒有太多重武器,擁有火力兇猛的輕武器就能贏得戰鬥,於是這種能連發射擊的「手提機槍」自然被青睞,而且還有了不少新名字,最常見就是「花機關」,而川軍稱其「虼蚤籠」,粵軍則叫它「豬籠機」,其實都是描述其表面遍布散熱孔的外形。由於它長得跟後來二戰中的英國司登衝鋒鎗很像,常有「抗日神劇」將二者搞混,各位軍迷小夥伴們可不要犯這種錯誤。
  • 二戰德國Bf110戰鬥機,為何是英國轟炸機的最佳殺手?
    二戰時期,英國遠程轟炸機也是比較先進的,尤其是二戰後期,英國也有與B-17和B-24的轟炸機相媲美的「蘭凱斯特」重型轟炸機,並且參與對德國的轟炸,德國防空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每次需要派出很多的戰鬥機來攔截英國的轟炸機,德國的Bf 110戰鬥機是一款比較好用的戰機,在戰爭期間,總計擊落了2700多架的英軍轟炸機。
  • 二戰經典武器,德軍MP38/40衝鋒鎗
    在軍閥混戰的年代,交戰雙方大都沒有太多重武器,擁有火力兇猛的輕武器就能贏得戰鬥,於是這種能連發射擊的「手提機槍」自然被青睞,而且還有了不少新名字,最常見就是「花機關」,而川軍稱其「虼蚤籠」,粵軍則叫它「豬籠機」,其實都是描述其表面遍布散熱孔的外形。由於它長得跟後來二戰中的英國司登衝鋒鎗很像,常有「抗日神劇」將二者搞混,各位軍迷小夥伴們可不要犯這種錯誤。
  • 二戰時期!蘇聯火力超猛的高射機槍,堪稱低空戰機的噩夢
    DSHK德什卡12.7毫米機槍原本是蘇聯研發應用的高射防空機槍,在二戰中蘇軍就將其應用於平射在二戰蘇軍輕武器體系中還有兩款特殊的武器,就是DSHK德什卡12.7毫米高射機槍和ZPU系列14.5毫米高射機槍。
  • 二戰中日本唯一靠譜的武器是什麼?靠彈板供彈的九二式重機槍
    在二戰中的日本,一向被認為是陸軍裝備最為落後的國家,某個角度上尚且不及義大利軍隊的輕武器。但是也有個別武器,還算是不錯。起碼從戰前一直用到戰爭結束,甚至可能用了數十年。而日本的九二式重機槍,這款影視作品裡出鏡最高的武器,無疑是較為優秀的重機槍,那麼到底這款機槍有什麼可取之處呢?
  • 抗戰初期我軍急需兩萬挺機槍,英美皆冷眼旁觀,捷克總統:送全套機槍...
    鮮為人知的是,當時校長下令死守四行倉庫,目的之一就是為了「爭取友邦同情」,請求歐美諸國出售軍火給我們。 前線部隊作戰的基本需求是步槍,輕機槍和重機槍。1937年10月。當時的國民黨軍政部制定了《增購械彈計劃》,分析出當時中國維持抗戰最急需的外國軍火是兩萬挺輕機槍,4500挺重機槍與11億發槍彈。而當時中國賴以建立德系部隊的中德易貨協定,卻發不上力。抗戰爆發時,德國自身正在全力擴軍,準備吞噬整個歐洲,因此絕對不可能將現成的機槍與槍彈授與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