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傑出公民》是標杆,還是玩偶?

2021-03-02 語文匠

「這個故事始於一封信,一封邀請函,來自我的故鄉。我覺得我這輩子所做過的,最值得稱道的事情,就是逃離了那個地方,我書中的主人公,他們永遠無法離開,而我,也永遠無法回去。」

電影的製作拍攝,感官粗糙,開始的時候我是認定這是一部無聊至極的電影,鄉村、小鎮,荒誕喜劇的情節發展,大概就是講述了一個作家衣錦還鄉的故事,安逸的濾鏡,平和的敘述,重複的背景音樂,是真的很催眠。但越往後,不斷的矛盾,不斷的衝突,意料之外一次又一次的跌宕,給人的心靈震撼與衝擊卻意味深長,久久不散。

丹尼爾作為一個作家一身功成名就,靈感瓶頸,他決定回去離開幾十年的故鄉。故鄉,丹尼爾的書的背景題材,那個叫薩拉斯的小鎮。一個平凡偏壤的小鎮,如此一個大人物,各種奉承,各種擁戴,被邀請家中作客;作為評審,被要求為一個殘疾男孩買一臺輪椅;走馬觀花的上課聽眾。一切都看似向著衣錦還鄉在發展。他高高在上,他侃侃而談,他說除了我們都出生在薩拉斯,沒有任何共同點。他是小鎮的局外人。

衝突從丹尼爾淘汰一名博士的畫開始。從來被爭相稱呼的,是丹尼爾的名聲威威,關於作品是被冷然面對的,然而卻是這被冷然面對的,在衝突裡成了劍鋒的轉折,莫名其妙的被代入,被抨擊,輿論在小鎮裡爆炸,風光盡毀,丹尼爾成了眾之矢之,成了叛徒。他依然高高在上,然後倉皇而逃。

終於,故事不可避免地走向了結局。

還記得故事的開始,丹尼爾站在消防車上,揮手致意,向著每一道敬仰崇視的目光,故事的結尾,他站在安東尼奧的車上,不寒而慄,避開每一刀仇視與敵意,像是接受審判遊街示眾的犯人。車子駛向荒野,狩獵開始,紅色的準星一槍一槍的瞄準,是整座小鎮向這個叛徒施以的最終刑罰。

丹尼爾在深色的夜幕裡,仰面倒地。

一切都變得平整有序,我的名字將會永垂不朽。

一黑到底。

丹尼爾帶著自己的新書出現在媒體面前,新書叫做《傑出公民》。沒有頹廢,整個人顯得神採奕奕。他說,這個世界上沒有真相,所謂真相,只是一種用來左右他人的詮釋而已

小鎮裡的人用一種看似屈辱的方式,自以為是的給了丹尼爾一個落魄諷刺的下場,他們以為,這是他們得到的最終勝利,像是如釋負重,其實,這不過是他們對自己內心所有的不平衡,自卑與渺小,粗鄙與不堪的慰藉。而丹尼爾,這個異鄉人,這個叛徒,似乎自始至終都在做一個看戲的人,為自己的一身榮光,驕傲與優越謀了在窮鄉小鎮這樣的一局。演給自己的虛榮。

影片開頭諾貝爾獎的頒獎現場,丹尼爾那特寫的一笑,與影片最後新書發布會那慢鏡頭的笑容如出一轍,像是在告示著自己的引以為豪,像是在告示著自己的落落寡合,是他自己所直言的,創作,有三樣東西不能少:紙、筆還有虛榮心。

在丹尼爾念自己書中一段的時候,鏡頭切得是一隻倒在雜塘裡的火烈鳥。

習性結群而居的鳥,獨零零的寂亡野鄉。

再沒有人說的清,其中波折或是為什麼。

華麗而又荒誕的悲歌

——觀《傑出公民》有感

拒絕華麗的燕尾服,拒絕向國王與王后行禮,憑藉自身標新立異的演講辭,以一個不知名小鎮居民的身份奪得了諾貝爾文學獎,引起一片譁然,掌聲雷動。

電影的開始,主人公丹尼爾以諾文爾文學獎得主的身份映入眼帘。盛大的頒獎典禮,眾多位高權重人物雲集,而他,僅是一個被刻上烙印的薩拉斯小鎮居民,他這個卑微的身份,無論以何種方式,都不會被抹去。越是表現的雲淡風輕,毫不在意,越是能體現他的自卑與怯弱。拒絕一系列繁忙的日程,卻毅然決然回到自己的故鄉。也說不清,這究竟是對故鄉的惦念與感恩,還是充斥著炫耀,渴望衣錦還鄉,名利加身的虛榮心在做祟,或是想最後一次消費自己的故鄉呢?

然而,隨著電影的推進,越來越發覺,人們似乎只是為了利用丹尼爾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身份的噱頭,來獲取一定的利益。並沒有人發自內心的在意他,小鎮居民都只是為了利用其榮譽與名利。從最初的市長派人來接他,沒有舒適的高級轎車,沒有專員等候迎接,甚至中途汽車拋錨也無人發覺,其敷衍程度可見一斑。眾人給予丹尼爾「傑出公民」的勳號,但丹尼爾卻將其掛在鏡子中間,可見他還是很珍惜這份榮譽的。諾貝爾文學獎的傲視,與傑出公民身份的珍視,兩者形成了鮮明對比,更凸顯出丹尼爾內心自卑的矛盾與糾結。原本不接受親吻,擁抱,拍照,但他卻都一一破例為居民們著想,也許只有在自己的家鄉,他才能永遠以一個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身份獲得一定的社會地位。這也是他可憐的自尊心的守護。但最後換來的又是什麼?被驅逐出境?成為過街喊打的老鼠?

或許與艾琳的結束是丹尼爾愛情奠期的開端。艾琳在與安東尼奧結婚後的三年,仍堅持購買丹尼爾的書,試圖一直追隨他的腳步。我想,艾琳也曾赤誠的愛過丹尼爾。但這份感情,也由於丹尼爾的不辭而別而被迫告一段落。丹尼爾是殘忍的,無情的。而艾琳的丈夫,安東尼奧同樣也是這段不倫不類的愛情的受害者之一。作為一個男人,安東尼奧只能佔有妻子的肉體卻無法深入她的內心,這令他羞恥難當。而作為一個已婚女人,在湖畔的車裡仍不拒絕與丹尼爾接吻,這是不貞。而丹尼爾,渴望以自己的方式重新回到闊別四十年之久的薩拉斯,即使他與這祥和的小鎮有些生分。一個作家,不願意接受現實,只沉浸於臆想世界,也難說這是否是創作的靈感來源。但在故事的結尾,他似乎決定去面對現實。遵循一個作家的本分。繼續寫書。他變作一個剃掉鬍子的、笑裡藏刀的老手。坐在新書發布會的現場。從一個一開始只被人們引為利益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到最後被迫出境,他明白了太多太多。人性一開始並不是單純的善良。是那把獵槍打死了他。打碎了他衣錦還鄉的美夢。拋卻一切頭銜,他仍是一個頂平凡的普通人。

人的本質,就是極度的惡意,加之一定自制力的調控。名譽並不能改變什麼。當別人無法理解甚至曲解你時,你就要看看是否你的給予方式有問題,或是你與他人的世界觀是否存在矛盾面。切記,不要輕易被別人利用,也不要違背倫理。堅持本心,依然是最重要的,哪怕別人不理解或是誤解。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於心。

作者: 浙江省蘭谿市第一中學高二(11)班   方郅瑋

《傑出公民》這部片子,在我看來是一黑到底的。所有角色無一倖免,都成為了諷刺的對象。沒有人能夠站在光明處俯視黑暗,相反,所有人都站在了灰色地帶,表演著人性的弱點。然而這部電影中並沒有壓抑,一點也沒有。因為影片始終以自嘲的姿態在自我解構。而自嘲的本質是:「我知道自己的德行,卻無力改變」。

整個故事幾乎都是在主人公的家鄉發生,將近兩個小時的時間內,每個人物都鮮活的立了起來,心懷鬼胎的接近者,口是心非的奉承者,愚蠢麻木的仰慕者,嫉妒成瘋的破壞者……

這座小鎮似乎是一所人性之惡的大熔爐,遊走一圈,神也變鬼,而主人公是一面鏡子,因為他的出現,才把這些汙穢反射得清清楚楚。

主人公通過諾貝爾文學獎變成了一個任人擺布的雕塑,戴著面具生活了三十年。我們作為普通人,往往是傑出公民四處遊走稍作停留時坐在臺下的仰慕者,這部片子把傑出公民的生活撕開,向我們展示出,名譽,地位怎樣成就了一個創作者的異化,也以他為線索,向我們展示了人性的百態。

四十年沒有回過家鄉,一再聲稱自己的逃離是最好的選擇,與此同時,自身作品中的主人公卻從未踏出家鄉。足以見得,主人公對家鄉的複雜情緒——脫胎於它卻又極力逃避,精神世界卻無一不停留在原地。

眾所周知,童年對一個藝術創作者具有決定性影響,一個人一生的創作題材都可能取材於自己的十四五歲時的經歷。主人公出生的地方,在四十年之後,似乎依然是沒有什麼變化。這個小鎮與主人公生活四十年的歐洲,在某種程度上是野蠻與文明的對立。主人公脫胎於野蠻,在離開野蠻走向文明中卻從來不曾停止吸食野蠻,也正因此,讓他在文學上功成名就。

主人公身上攜帶了野蠻的先天的根與文明的後天習性,片子看似對落後的野蠻進行了批判,一張張嫉妒的,無知的面孔,荒唐瘋狂的行為,傷害了丹尼爾,卻又再次成就了他,而我們作為旁觀者也目睹了這次經歷——最終,包括小鎮的居民,丹尼爾與觀眾,這是導演或者說這個世界,對所有人的諷刺。

要看清人性,你可能只需身邊有一個丹尼爾。

相關焦點

  • 《傑出公民》通過詆毀來傑出,還是通過批評來喚醒呢?
    《傑出公民》蘊含的內容之多,踮起腳尖都只能觸摸一二。  它用冰山的冷意戳刺著每一顆想要解讀的頭腦,又在我們思慮過後給予善意的擁抱。  作家丹尼爾在諾貝爾文學獎的頒獎典禮上,沒有同意向女王鞠躬。  在他眼裡平等才是這個現代世界的主旋律。
  • 「傑出公民」的故鄉
    《傑出公民》海報  電影《傑出公民》講述的是一個接近夢魘的故事,當然也是一個主旨令人頗費思量的故事。男主角丹尼爾·曼託瓦尼是一位成名已久的作家,很年輕的時候就逃離了故鄉小鎮薩拉斯,移居國外。在此以後的幾十年裡,他以故鄉薩拉斯為創作素材和靈感,創作了他的全部作品,直到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 《傑出公民》千萬不要衣錦還鄉
    現在,趕緊扔下手機,找《傑出公民》去看。你看這個海報上的獲獎情況,一串串看完了?我們聊聊。如果這個世界上能做這樣的片子多一些,比如一個月能找到一部,我這個號應該就是幹這個的,為你們找到類似這樣的片。可惜太少了,一年有一次不容易了,上次是《蠻荒故事》,這次還是阿根廷人的貢獻《傑出公民》。
  • 《傑出公民》,這部電影的水很深
    略帶著倦意看完了《傑出公民》,發現有些上當了縱觀《傑出公民》,這部電影從頭到尾都瀰漫著精神毒藥,每個故事都耐人尋味,它是一部毫無疑問的傑作。首先,這個雙胞胎兄弟的故事,就能影射絕大多數劇裡劇外的人,有人想成為那個沒有鬍子的雙胞胎,還有人是想要滅掉沒有鬍子雙胞胎的黑衣人。
  • 《傑出公民》一部好片子
    本片講述了男主在獲得諾貝文學獎後,受邀重返久別40年的故鄉薩拉斯,阿根廷的一個小鎮,在那裡短短三天,男主從一個小鎮受人追捧的傑出公民成為了眾人排斥的「狼狽公民」,甚至險些喪命。影片的開場就是男主的諾貝爾頒獎典禮,男主深深地低著頭用手遮擋著臉,坐在空曠的房間裡等待上臺發表獲獎感言,即使沒有表情,我們也能感受到男主深深地無奈和疲憊,旁邊站著面無表情的禮儀小姐和保安。
  • 《傑出公民》:回不去的叫作故鄉
    從2009年的奧斯卡最佳外語片《謎一樣的雙眼》,到2015年的《蠻荒故事》,再到2016年的《傑出公民》,西班牙語電影以知微見著的獨特切入點,用一個個荒誕諷刺卻精彩絕倫的故事反應出深層次的社會問題。這些充滿著黑色幽默的影片也讓我們明白了喜劇的至高境界,不是裝瘋賣傻、哈哈大笑,而是自黑式的詼諧和內涵深刻的思考意圖齊頭並進所製造出的那種啼笑皆非、笑中有淚。
  • 夢旅人電影沙龍第101期:《傑出公民》
    主人公接過了世界頂級的文學獎,也接下了小鎮送上的「傑出公民」獎項。這個故事,便是本周夢旅人電影沙龍要放映的影片《傑出公民》。主人公在故事的開始就獲得了領域內的最高獎項——諾貝爾文學獎,「傑出公民」則是故鄉小鎮給主人公所頒發的獎項。電影以《傑出公民》為名,講述的也是主角獲得大獎後回到故鄉小鎮所發生的死亡和重生的故事。
  • 《傑出公民》| 被誤解是表達者的宿命
    這時,故鄉薩拉斯的來信吸引了他,信中邀他領取當地的「傑出公民」獎。薩拉斯是丹尼爾創作靈感的源泉,然而他半生旅居歐洲,40年間從未重返故土。似乎是聽從了某種召喚,他決定在花甲之年,獨自踏上回鄉的旅程。薩拉斯小鎮距離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車程七小時。旅程之初,丹尼爾就遭遇了尷尬的一幕——派來接他的汽車在中途拋了錨。
  • 《傑出公民》:諷刺幽默隱藏悲觀 搔你癢讓你痛
    阿根廷影片《傑出公民》亮相威尼斯眾主創出席《傑出公民》威尼斯記者會  (文/幗傑)今年威尼斯競賽單元質量著實過硬,開幕片就讓人為之一振,日程還未過半就已經有《夜行動物》《弗朗茲》等好幾部口碑作品出爐。今天亮相的阿根廷影片《傑出公民》更是一份驚喜大禮。  《傑出公民》由加斯頓-杜帕拉特和馬裡亞諾-科恩聯合執導,這兩位導演在英文網頁上幾乎搜索不到資料,只知道兩人從2000年就開始合作,一起拍過電視劇集,一起做過編劇。而本片的編劇則是導演之一杜帕拉特的建築師兄弟。
  • 《傑出公民》:被誤解是表達者的宿命
    《傑出公民》就為你展示了衣錦榮歸的全過程。它是這樣一部影片:一開場那些沉悶的對話、細碎的故事,幾乎隨時讓注意力游離到劇情之外,隨後漸入佳境,最後讓人情不自禁回味它的黑色幽默,和藏在細節裡的絕妙諷刺。影片上映於2016年,由阿根廷、西班牙聯合製片,加斯頓·杜普拉特、馬裡亞諾·寇恩執導,奧斯卡·馬丁內茲憑藉影片榮膺第73屆威尼斯電影節影帝。
  • 《傑出公民》:被誤解是表達者的宿命
    《傑出公民》就為你展示了衣錦榮歸的全過程。它是這樣一部影片:一開場那些沉悶的對話、細碎的故事,幾乎隨時讓注意力游離到劇情之外,隨後漸入佳境,最後讓人情不自禁回味它的黑色幽默,和藏在細節裡的絕妙諷刺。這時,故鄉薩拉斯的來信吸引了他,信中邀他領取當地的「傑出公民」獎。薩拉斯是丹尼爾創作靈感的源泉,然而他半生旅居歐洲,40年間從未重返故土。似乎是聽從了某種召喚,他決定在花甲之年,獨自踏上回鄉的旅程。薩拉斯小鎮距離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車程七小時。旅程之初,丹尼爾就遭遇了尷尬的一幕——派來接他的汽車在中途拋了錨。
  • 推薦電影《傑出公民》
    今天推薦電影《傑出公民概念似乎是同一概念,但內涵與外延差別很大——「人民」屬於行政化概念;「公民」則屬於法治化概念。 用在網上,不知道「公民」是否規於當今的敏感詞,如果是,隨時可能被屏蔽掉。也許改成「gong民」比較保險,卻不倫不類了。 看運氣吧。 該片講述的是一位諾獎得主丹尼爾重回故鄉的故事。 故鄉應該是固鄉吧?
  • 新片《傑出公民》:難辨虛實的荒誕經歷
    通俗點說就是嘴角自然上揚完還能帶動有效的腦部活動,這並非易事,一個得放得開(不要有所顧慮),也不能刻意過了頭,另外就是能掌握好嚴肅和笑果間的和諧發展和互補平衡,新片《傑出公民》就是個好榜樣。這片不講究拍攝技巧和手法,導演沒有花多餘的心思放在養眼的攝影或是悅耳的配樂上,而是將重點認真的放在了故事本身的構思上,很平鋪直敘,以章節體的小說形式敘述,沒有半點花裡胡哨的旁枝末節。
  • 《傑出公民》:人性與欲望,一場無止境的權衡
    影片《傑出公民》是一部飽含哲學視角的優秀作品,其憑藉長達118分鐘的精彩劇情,獲得了第73屆威尼斯電影節的極高讚譽。該作品圍繞著「名譽」與「成功」這兩個話題,演繹出了時代背後社會輿論看不見的極其功利的人性「消費」。
  • 阿根廷電影《傑出公民》諾貝爾文學獎遭遇
    《傑出公民》是一部由加斯頓·杜帕拉特、馬裡亞諾·寇恩執導,奧斯卡·馬丁內茲、DadyBrieva、AndreaFrigerio等主演的電影。影片講述了一位旅歐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時隔四十年後受邀重返故土的故事,於2016年9月8日在阿根廷上映。
  • 《傑出公民》故鄉兇猛
    無論是魯迅、老舍還是王蒙,都確實有諾貝爾文學獎的提名,但是這種提名每年有上千個,諾貝爾獎評委會會初步選出兩百多個,最後再精選出五個人來,這五個人才是候選人。所以魯迅和老舍的故事基本可以認定都是編的。老舍的故事更扯,因為老舍是1966年去世的,諾貝爾獎的頒獎原則是只頒給在世的作家,所以在1968年怎麼可能會提名老舍?不過,2012年,莫言奪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 新華公學-世界觀 觀少年,未來傑出公民培養計劃啟動儀式
    5月9日晚,新華公學「世界觀·觀少年」未來傑出公民培養計劃啟動儀式如期舉行。合肥教育局調研員費勇先生,新華公學校領導與師生共同參加了此次儀式。「世界觀·觀少年」未來傑出公民培養計劃,是新華公學順應教育改革發展的國際化趨勢,踐行新華公學的辦學使命,培養具有「尊重、責任、堅韌」的高品格和「自信、創新、淵博」的高學養的雙高人才,造就未來世界的傑出公民的一項重要舉措。
  • 熱搜上的大衣哥被踹門事件與電影《傑出公民》有異曲同工的畫風
    大衣哥朱之文 粉絲瘋狂的舉動著實讓人咂舌,今天可以踹門,明天是不是就可以翻牆揭瓦,人性的貪婪是沒有底線的,欲望總是無窮無盡的,這也和一部西班牙的電影《傑出公民電影《傑出公民》 電影《傑出公民》中的主人公也是在人生的前半場,功名利祿盡收於囊中
  • 獲得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影片提名的《傑出公民》,究竟有什麼魔力?
    電影《傑出公民》講述了一個相見不如懷念的黑色幽默,而相見和懷念的正是電影主人公的故鄉,一座默默無名的阿根廷小鎮。電影讓我們再度關注阿根廷這個被世界遺忘的「前發達國家」,除了足球這個國家似乎沒有任何值得世人關注的地方。電影中的主人公是一位著名的阿根廷作家,就像阿根廷球王梅西一樣他早早地便離開祖國前往歐洲打拼,一生中大部分時間都居住在西班牙最大的城市巴塞隆納。
  • 傑出公民:鄉村小夥逆襲後衣錦還鄉,卻被村民集體道德綁架
    《傑出公民》就是這樣一部順應社會發展的作品。人怕出名,豬怕壯男主丹尼爾是一名阿根廷作家,並此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他直言拿諾貝爾會對自己的創作生涯造成障礙。然而,他擺出一幅自傲著等待掌聲的姿態,並如願以償地獲得全場的掌聲。一次偶然,他收到故鄉的邀請,接受「傑出公民」的勳章,以感謝他給家鄉帶來的榮耀,並展開為期四天的活動。富貴不回鄉,猶如錦衣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