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甘正傳是一部名留青史的優秀電影,而對於主人公阿甘的分析與讚美不絕於耳,(本人的短評便是圍繞阿甘而言的)但這部電影中的其他人物也是個性鮮明,而在這裡,我就依我所見,對電影中的三個次要人物:阿甘母親、珍妮和丹中尉進行解讀。
阿甘的家庭並不是完整的,他的父親去向不明,我們在片中也無法得知,但好在他們擁有一套好的房產,能夠供給母子二人的生活與收入。同時,阿甘母親為了能讓有缺陷的阿甘像正常人一樣生活,她早早的就為阿甘找了醫生治療腿部,想方設法,犧牲自己讓阿甘進入了正常的學校,從小就給阿甘灌輸人人生而平等的理念,用阿甘能聽懂的語言表達來給他講述人生的道理。同時,阿甘也是爭氣的,靠自己跑步的天分進入大學並拿到文憑,參軍加入越戰並立下大功得到總統親授的榮譽勳章,這些場景中阿甘的母親都被鏡頭所特寫,喜極而泣。最後,在她得了癌症的將死之際,她給阿甘上了她生命中所能給予的最後一節課。
按她的話說,她只是盡力去做了自己應做的事情,而「盡力去做自己該做的事情」,不也就是阿甘以及我們整個人類社會實現自身價值的最簡潔,最易理解的方式嗎?每個人命運如何,我們不得而知,究竟是註定的還是偶然的,或許像阿甘所言,兩者同時存在,但在我們看來,正如阿甘母親所言,你永遠不知道人生的下一顆巧克力口味如何,我們所能做的便只是盡人事,聽天命。
她是個心地善良的女孩,阿甘第一次上校車時,她肯與他分享座位,在他受欺負時,盡力去幫他,面對智商低於正常水平的阿甘,她將兩人的友誼堅持了下去,從而使阿甘對她產生了感情,但她的家庭不盡如人意,她的父親對她的猥褻,她的家庭的破碎,使得她從小就只得擁有一個被玷汙的肉體,也正是這個原因,她在後來追求自己的夢想時,對於肉體上的犧牲並不是特別介意。她是善良的好人這個是毋庸置疑的,但由於從小的家庭原因才使得自己並沒有做到潔身自好,她為了追求自己的音樂事業,以自己的肉體作為籌碼,這個可能在其他人看來是為了自己的夢想而毫無原則,但對她來說,常人眼中的原則在她小時候就已經被踐踏到她自己已經不再在意。再看步入社會後她與阿甘的關係,阿甘多次來找她,但每次都恰好看見了她被男友欺負的場面,愛著珍妮的阿甘每次都挺身而出揍了欺負珍妮的人,而珍妮每次都說自己沒事,還帶著些許責備的說阿甘壞了她的好事,可見她在外打拼也是受盡折磨,但每次面對阿甘,都是珍妮自己審視自己的時候。她變了,她認為自己不再配得上阿甘,或者更準確的說,他們的人生道路不同,阿甘擅長於聽從命令,循規蹈矩,而珍妮更想追求自己所喜愛的東西,儘管堅持這條道路需要她犧牲自己的很多東西,但她並不介意,只要能繼續自己的音樂夢,她無所顧忌,這也是她從小被影響的產物,她在逃離所謂的家之後,絕不可能再回去,而她寧願在外受苦,也絕不淪落到無家可歸的地步,這極大的降低了她的底線,但同時,阿甘越來越優秀,珍妮看在眼裡,喜在心中,她與阿甘青梅竹馬,對他的感情才是真正的純粹的愛,但正如上文所說,兩人人生道路不同,這也使得他們這真正的愛沒有過早表現出來,直到阿甘賺了足夠多的錢,珍妮才結束了自己燈紅酒綠的漂泊生涯,回到了阿甘身邊。為什麼珍妮會在這時回來呢?之前的多次機會,珍妮都沒有跟著阿甘,而是繼續自己的漂泊生涯,在我看來,原因有二。首先,珍妮後來說過阿甘不會想娶她,可見她還是介意自己後來的經歷,不想連累阿甘創造自己的輝煌。其次,當時的珍妮還年輕,可能認為的夢想還是自己當時所追求的最大生命意義。到了後來,珍妮改變了人生觀,更想安定下來過平常的生活,她沒有了任何依靠,只剩阿甘。可能很多人看來這個行為很渣,但阿甘是愛她的,而且從他們經過那一夜後珍妮果斷離開的選擇,可見她不為阿甘的錢,也不憑藉阿甘對她的感情而對他盡情玩弄,她的善良在阿甘身上從未改變。再後來的事情就都知道了,珍妮生下了阿甘的孩子,憑藉一己之力將他撫養的很好,阿甘則在失去珍妮後開始了在當時的人們眼中看來十分有意義而偉大的跑步行為。但在他看來,他只是想跑,想通過這種發洩方式放下珍妮。
但他後來還是收到了珍妮的來信,並毫不猶豫的來找珍妮,珍妮寫這封信的目的很明顯,就是自己得了不治之症,無法繼續撫養阿甘的兒子,現在再看,如果珍妮沒有得病呢?她可能真的會獨自撫養小阿甘,從而體現對阿甘的愛與對自己之前的浪蕩生活的救贖,但造化弄人,她剛想好好生活,就得面臨死亡。我們試想珍妮死前的心理究竟如何?可能會有對自己之前燈紅酒綠的生活的悔恨,但也可能對自己當時堅持自己的夢想而感到感激,但至少對阿甘,她沒有任何遺憾,她成為了阿甘的妻子,為阿甘生下了後代,把自己真正的愛情給了阿甘,這是珍妮最後的底線,她也成功守住了這條底線。
丹中尉的家族是個軍隊家族,他的多代父輩都戰死沙場,而他的家族也以此為榮,這毫無疑問的使得丹中尉從小就有參軍夢,能戰死沙場獲得榮譽也是他所追求的。在越南戰爭中,他們小對遭遇伏擊,傷亡慘重,丹中尉也在戰場裡呼叫空襲,準備與敵人同歸於盡,但是,他的隊伍中有阿甘。阿甘在用自己超人的跑步天賦跑到安全地後,又回頭,想救自己的朋友,在這途中,他發現了多位戰友,並把他們救到了安全地方,這其中就有丹中尉。當時的丹中尉是不情願的,他認為這是他繼承家族遺志,獲得至高榮譽的最佳機會,但美好的計劃被阿甘破壞了,面對自己的救命恩人,丹中尉剛開始毫無感激之情,在戰場上失去了雙腿,他不可能再次回到戰場建立功勳,他的人生意義就此徹底破滅。再後來,看到阿甘由於拯救戰友的優異表現,而被總統頒發榮譽徽章,丹中尉可以說是徹底絕望了,怨恨之心日漸濃鬱,但自己是中尉,是軍人世家的產物,所以他是有原則的,責怪歸責怪,他還是沒有對阿甘做出我一直擔心的事情。但事已至此,失去了生命意義的他最後絕望,用酒精與女色填充自己的餘生,但他對阿甘的看法與感覺還是發生了改變,在他們再次相遇後,面對別人對阿甘的侮辱,丹中尉無法忍受,以犧牲自己的新年之夜的代價,幫助阿甘挽回尊嚴。這裡原本的解釋是丹中尉不想阿甘被侮辱,因為他也不想被稱為殘廢,這已經體現了他對阿甘的態度的轉變,他是自己與小隊的救命恩人,儘管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毀掉了自己的願景,但救命恩人就是救命恩人,他的地位是無法取代的。
後來,阿甘說自己要買捕蝦船,丹中尉表示不願相信,並說到時候回去當他的大副作為嘲諷籌碼。他不相信一個智商低於正常水平的人會為了戰場上的一個承諾而改變餘生,也不相信他會成功,但最後,阿甘真正做到了。這時的丹中尉究竟是何想法呢?在我看來,這是他徹底改變的契機之一。自己原來篤定相信的東西,被阿甘打破,所以他以前認為自己已經成為了社會的廢人的想法也就此改變,他開始接受自己的現實,而且開始打破自己之前對自己的想法,他不是廢人。所以,他出現在了阿甘的船上,對命運的不公而對上帝心存怨言,儘管如此,在大風暴來臨的時候,他在船桅上向上帝宣戰,他不願繼續沉淪,他要對抗自己的命運,而且最終成功了,他和阿甘再次創造奇蹟,瞬間暴富,成功的丹中尉最後還是對阿甘說出了自己的感謝,這不僅是對阿甘拯救自己生命的感謝,更是對阿甘幫助他找回自我,打破家族傳統所定義的生命意義的感謝。
最後,丹中尉出現在了阿甘的婚禮上,身邊是自己的未婚妻,自己的人生發生改變,自己的家族也就此發生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