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自珍——學富五車的官三代,仕途卻是異常坎坷

2021-01-08 黑雲卷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龔自珍的命運,就像他所寫的這首詩。

去年是農曆乙亥年,讀完龔自珍的《乙亥雜詩》,我準備去瞻仰一下離我十公裡的龔自珍紀念館。到了位於居民樓裡的紀念館,發現正在裝修,等再次成行已是幾個月之後了。

位於杭州城站附近的龔自珍紀念館古色古香,典雅清幽,園中假山怪石,小橋流水,是一座清代風格的兩層樓房,原是龔自珍的故居。

龔自珍字璱人,號定庵,是清代著名思想家、文學家,詩人。出身於世代官宦學者家庭,在文字、訓詁、經史百家等領域都深有造詣。尤其是他在180年前寫的《乙亥雜詩》,像是一把火,照亮了晚清的文化天空。梁啓超更是奉他為精神導師。梁啓超說:「舉國都沉醉於太平盛世,而龔自珍卻能規劃天下大計,實我輩導師。」

01幸福的童年

1792年龔自珍出生於乾隆時期,杭州西子湖畔的馬坡巷,祖父龔禔身、父親龔麗正當時都是京官,雖官位不算太高,卻也仕途順暢。他母親段訓號,當時的江南才女,亦有詩文傳世。其外祖父是戴震的大弟子,還仕返學,所著的《說文解字注》思大而精,足領一時風氣。

關於童年生活,他後來有段自述:

童時居湖上,有小樓在六橋幽窈之際。嘗於春夜梳雙丫髻,衣淡黃衫,倚闌吹笛,歌東坡《洞仙歌》詞,觀者豔之。

在這樣的家庭長大,龔自珍的人生便贏在起跑線上。他出生之時,清朝正處於開國以來的巔峰盛世。在他母親這位啟蒙老師的引導下,從小研讀《經史》和《大學》,喜歡寫作,13歲的時候就寫了《知覺辨》,15歲的時候就開始寫詩集。

這樣的年輕人,自然是承載了家族的希望,如果他循規蹈矩,以他的才華,他的人生順序是走入仕途,治理天下,飛黃騰達。但是才識俱佳的龔自珍,命運卻給他開了一個大大的玩笑,他的科考之路充滿了艱辛坎坷。

02曲折的科舉之路

1810年,19歲的龔自珍首次參加順天鄉試,考中副榜第二十八名,從此他踏上了科舉仕途這條崎嶇不平的道路。

1818年,龔自珍參加浙江舉辦的鄉試,中式第四名舉人,之後,從1819年開始,龔自珍開始了會試,以後的八年間,他參加了四次考試都落地了。龔自珍越來越感受到科舉這條路著實不好走。

1829年,已經38歲的龔自珍第6次參加會試,終於高中進士,人生的光明終於要來了,但在殿試時卻出了問題。

他在策對中效仿北宋的改革家王安石,撰寫了《御試安邊撫遠疏》,議論新疆平定準格爾叛亂後的善後治理,洋洋灑灑千餘言,直陳政策利弊,言辭尺度很大。但是當時主持殿試的大學士曹振鏞,將龔自珍置於三甲第十九名,不得入翰林,理由是「楷法不中程」,也就是說楷書寫得不好。

就這樣,因為字寫得不好,龔自珍不能進入培養高級官員的翰林院,自然是被擠出了權力的核心圈,大好前程止步於此。

他的理想是成為像王安石一樣的宰相,實行變法。乾嘉時期的清王朝,表面太平盛世,其實暗流洶湧,王朝已逐漸走向衰退。

現實中龔自珍一直做著一個禮部的小主事,他沒有放棄理想,屢屢針砭時弊,提出改革建議,但各朝廷大員卻把他當作一個不切實際的書生,不懂事的憤青加以排擠。所以也就得不到升遷,政治上難有作為。在大部分人都昏昏欲睡時,只有龔自珍是個清醒者。

清初實施文字獄,到乾隆時更是到達頂峰,文字獄造成的後果非常嚴重,不僅禁錮思想,還造成政治上和學術上沉寂窒息的局面。所以龔自珍仍發出「避席畏聞文字獄,著書都為稻粱謀」和「萬馬齊喑究可哀」的嘆息。

龔自珍48歲時,因為諫言惹怒了上司,被扣了一年的薪俸。加上叔父做了他的上司,按規矩,他必須迴避。早就對官場失望的龔自珍趁機遞上一紙辭呈,踏上了南下回鄉之路,雖然已經對清王朝的幻想破滅了,但仍然不願放棄。他向統治者發出呼籲:不拘一格降人才。但是沒人願意聽他的建議。

「罡風力大簸春魂,虎豹沈沈臥九閽。終是落花心緒好,平生默感玉皇恩。」離開時並沒有怨天尤人,而是心存感激。

1841年,龔自珍開始在江蘇的丹陽雲陽書院教書,對他而言,傳道授業亦是實現自己理想的一種方式。當時鴉片戰爭已經爆發,同年夏天,龔自珍打算辭職去上海參加反抗外國侵略的戰鬥,沒想到9月26日,龔自珍突然暴病去世,年僅50虛歲。

03、盛年陷入緋聞

龔自珍盛年突然去世,引起各方對死因的猜測。其中流傳最廣的一種說法是他與貝勒爺奕繪的遺孀顧太清之間的緋聞所引起的。

奕繪是乾隆皇帝第五子永琪的孫子,年輕時是一個風流倜儻的貴族公子。在某次宴會上,奕繪結識了一位清麗俊美的年輕姑娘,還能吟詩作詞,讓他不由地心動,這個姑娘就是顧太清。成婚後夫妻二人與京城裡許多文人墨客多有結交,龔自珍也是其中的座上賓。

顧太清與丈夫共同生活9年後,奕繪就病逝了。就在她守寡的第二年,因為題詩的事得罪了文人陳文述,不成想卻因為這件事埋下了禍端。

龔自珍在《己亥雜詩》的詩後注釋中提到了宣武門太平湖中的丁香花,正巧奕繪的府邸與太平湖之間就有一片丁香花叢。陳文述看到這首詩後,就起了壞心思,他以詩中「丁香花」為由頭,把詩中「縞衣人」說成顧太清,而顧太清又名「春」。

陳文述這樣生拉硬扯,將憶丁香花詩和記夢的詞妙巧地聯繫起來,再稍加注釋,就製成了龔自珍與顧太清緋聞的實錘。陳文述四處傳播這一消息,炮製出一場無中生有的「丁香花公案」,最後成了當時京城最火爆的八卦新聞。

這其中的真相讓人無法琢磨。龔自珍的離京返鄉,使傳聞成為既成事實。兩年後離世,據說是被奕繪與前妻所生兒子毒死。

古人不像現代人通訊這麼發達,一部手機可以搞定一切。倆人如果真有私情,必定繞不開傭人丫環的環節,貝勒府人多嘴雜,事情早就大白於天下。當代的文化學者馬未都先生曾說過:歷史沒有真相,只殘存一個道理。相比於正常死亡,人們更喜歡聽到一些風流韻事,來調節無聊的生活。

04、思想及成果

因為害怕文字獄,不少學者精於訓詁考據,但對社會現實關注不夠,所以造成學術脫離實際的情況。龔自珍獨樹一幟,不但提倡經世致用,"治天地東西南北之學"。還身體力行,研究領域涉及算學、地理學、兵學、經學、農學等。但他最有價值的卻是政論。

他批判拘泥祖宗之法的中庸之臣,倡議改革;他還曾提出移民西北屯墾,並要在新疆設省;「 古今雄偉非常之端,往往創於書生憂患之所得」。龔自珍提議將西域置行省於道光朝,而卒大設施於今日。在他離世後數十年,這一設想最終被清政府採納,可見他的先見之明。

為學術和政治相互統一,彼此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從而提出「通經致用」的思想;他對當時的封建統治進行諷刺,揭露其弊端,並滿含希望地提出相應意見試圖挽救;他提倡改革,在政治上建議皇上應該合理調節君臣關係,在國家安全上建議鞏固西北及東南邊防,並且堅決抵制鴉片貿易及反抗外國資本主義侵略,在經濟上建議改革白銀納稅的方法,以實現國家的穩定向前發展。

他還非常關心清朝現實社會中巨大的社會問題,指出要根據現實情況來發揮傳統經史的作用,並建議皇上要穩固邊防,抵抗外國資本主義的侵略,保衛國家安寧,雖然其改革的主要目標並不明確,但他是主張改革腐朽封建主義、近代改良主義的啟蒙思想家。

結語:

龔自珍一生愛國,他與魏源是至交,與林則徐是志同道合之人,但是,命運總是很喜歡捉弄人,窮其一生,他未能如願做到高官,更談不上實現自己的救國救民的理想。

但是龔自珍的變法、革新思路,影響了晚清幾代人。直到光緒年間接受新學的思想家、改革家,基本都崇拜過龔自珍。這為國報效的精神,是龔自珍身上最耀眼的光芒。

相關焦點

  • 學富五車的副省級官員童道馳「翻車」落馬
    周末打虎成了一種不成文的慣例,而這次打的是學富五車的大老虎。由此可見,不是學識越高,就不會貪腐,高學識犯罪反而變得更狡猾。綜觀近年來落馬的貪官,不是研究生,就是博士。高學歷成為普遍現象。當然,不少貪官的高學歷都是在職獲得的,在職學習,學歷大多存在水分。而童道馳卻是真正學富五車的人才,他是我至今看到的學習研究時間最長的一位省部級官員。
  • 龔自珍能千古流芳的命卻被自己生生葬送,狂字一把刀,傷人也傷己
    但大部分人都不知道,這些詩句其實都出自清朝道光年間的詩人——龔自珍。 龔自珍曾被柳亞子稱讚為"三百年來第一流",是當之無愧的文壇奇才。 然而翻開歷史,為什麼龔自珍有如此大才,卻命運坎坷,不但最終蹭蹬官場,死因不詳,而且為當時人所詬病,以致最終在後世民間亦聲名不顯呢?
  • 官二代晏幾道,為什麼會仕途不順
    但是要說到仕途,兩個人的差別還是挺大的。晏殊年幼成名,十四歲就被皇帝賜予了同進士出身,後來還當上了宰相,政治地位極高。那為什麼身為官二代的晏幾道仕途會如此不順呢?這就不得不談到他的為人。晏幾道性格較為孤傲,他的朋友屈指可數,莫過於黃庭堅、鄭俠等人。黃庭堅在《小山詞序》中就正面評價過晏幾道,說他「不受世之輕重」,所以不少人對他是敬而遠之的。
  • 龔自珍的一首減字木蘭花,言辭委婉,情感悲切,值得細讀
    下面介紹龔自珍的一首減字木蘭花,言辭委婉,情感悲切,值得細讀。減字木蘭花·偶檢叢紙中清代:龔自珍人天無據,被儂留得香魂住。如夢如煙,枝上花開又十年!十年千裡,風痕雨點斕斑裡。莫怪憐他,身世依然是落花。龔自珍是清代著名文學家,他的散文反映了作者的啟蒙思想,並對近代反封建運動產生了深遠影響。他的詩歌也集敘事、抒情和議論為一體,頗能矯拔頹風,更展現了詩人在夾縫中求生存的苦悶與彷徨。詞人於17歲那年,在北京憫忠寺收集了一包海棠花瓣。十年之後他寓居外地,卻從書本裡發現了它,詞人感觸很深,便寫成這首詞。
  • 追求普度眾生、以佛法利益蒼生──「論龔自珍之佛學思想」
    道光九年(1829),再度考獲進士,任內閣中書,直至官拜補主客司主事,道光十九年辭官,時四十有八,後突患病卒於江蘇丹陽雲陽書院,享年五十歲。(三)學佛因緣龔自珍的信佛因緣實有跡可尋。社會環境:清康雍幹三代君主信奉佛教,康熙編纂佛經、雍正設藏經館、乾隆出版《大藏經》,在家出家的信徒與日俱增,不乏名士貴族,使他不由自主地對佛教產生了共鳴。家庭背景:龔自珍出生於顯貴之家,雙親尊佛,樂善好施,世代書香,常與名仕從遊,在這樣祥和的家庭氣氛,而居所周圍古剎林立,僧侶往來,耳濡目染下促使他幼信輪迴,為龔自珍提供一個良好的學佛環境。
  • 龔自珍的一首絕句,開篇就飽含哲理,後兩句更令人回味
    其實世間本沒有什麼十全十美,清代一位才子就深知這一點,下面介紹龔自珍的一首絕句,開篇就飽含哲理,後兩句更令人回味。己亥雜詩清代:龔自珍未濟終焉心縹緲,百事翻從缺陷好。吟道夕陽山外山,古今誰免餘情繞。龔自珍是清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學家,他15歲就有了詩集,22歲就撰文抨擊封建君權制度。他才思敏捷,文採斐然,而清代腐朽落後的科舉制度,卻讓他接二連三地落榜,後來只以舉人身份,挑選為內閣中書。直到他第六次會考,終於進士及第,卻因為言辭犀利,被主考大人判定不得入翰林,龔自珍依舊還是一位不起眼的內閣中書。
  •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龔自珍離愁中的正能量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這兩句詩出自晚晴龔自珍的《已亥雜詩·其五》。這一個已亥年對於龔自珍來說是不大友好的,他已經四十八歲了,原本文名滿京華,卻因為「丁香花公案」被驅逐出了京城名流圈。混跡下僚,一事無成,甚至生活都陷入拮据。「丁香花公案」是指龔自珍與明善堂側福晉顧太清的緋聞。
  • 龔自珍很著名的一首詩,「美人如玉劍如虹」出處,14字道破人生
    【臨其詩境】這一句詩的原作者是清代的著名詩人龔自珍,最早知道龔自珍當然是課本上他的「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寫作「美人如玉劍如虹」之時,龔自珍的仕途並不順利,當著一個小官,第四次會試落榜,曾經的劍膽琴心被無情的現實擊碎,在一個獨坐的夜晚,萬千種思緒在腦海之中混戰,最終成就了這兩首意象奇崛,語意鏗鏘的《夜坐》,一起來欣賞一下吧。
  •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從龔自珍到林則徐與陸遊
    大家都知道出自的龔自珍《己亥雜詩》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一、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在清朝的道光十九年(1839)春末,屢次抨擊時政、觸動時忌的龔自珍辭官南歸。
  • 蘇東坡、王陽明、龔自珍的前世今生
    蘇東坡、王陽明、龔自珍的前世,均是佛門中人。
  • 古詩詞鑑賞(清): 龔自珍 · 己亥雜詩 · 其二百二十
    胡婷婷唱古文::龔自珍·己亥雜詩·其一二五己亥雜詩龔自珍·清    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己亥雜詩龔自珍·清九州生氣恃風雷,只有狂雷炸響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國大地發出勃勃生機,✦九州:中國。
  • 落紅不是無情物:龔自珍詩詞中的落花意象
    落紅不是無情物:龔自珍詩詞中的落花意象 王鎮遠 2020-05-31 10:17 來源:《亦狂亦俠亦溫文:龔自珍的詩文與時代
  • 晚清時期的龔自珍 為何說清朝「萬馬齊喑究可哀」?
    提起晚清詩壇的健將,龔自珍的知名度數得上前三。龔自珍一生中留下了數百首詩歌,系統地收錄在了詩集《己亥雜詩》之中。其中最膾炙人口的一首詩,莫過於下面這四句:「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 龔自珍的兒子龔半倫竟是漢奸?據說是他帶八國聯軍攻擊圓明園
    我們知道龔自珍,大多還是因為他的詩歌。像是「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 「美人如玉劍如虹」真的不是瓊瑤寫的,作者是龔自珍,原詩很美
    龔自珍的大名相信大家都很熟悉,清代有名的詩人不多,龔自珍算是一個。大家在上學期間也曾學過他的「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自己年輕的時候墮入通脫狂狼、不拘禮法之風,誰料到了壯年卻只謀得一個國史館校對官的小小官職。這顯然不是作者所求,也不是作者的理想所在,同時也距離作者理想甚遠。
  • 「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暗究可哀」——龔自珍《己亥雜詩》
    《己亥雜詩》·龔自珍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暗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撤,不拘一格降人材。龔自珍(1792-1841),字攝人,號定庵,浙江仁和(今杭州)人。道光九年進土,曾官宗人府及禮部主事,後於道光十九年辭歸。著有《龔自珍全集》。龔自珍是大詩人,又是著名思想家。
  • 解讀龔自珍《浩蕩離愁白日斜》: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龔自珍一直是一個有爭議的人物。一說他是清末著名的哲學家、思想家、文學家,柳亞子先生說他是「三百年來第一流」,老人家曾經完整引用他的一首詩來給文件作為批語,「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 龔自珍的兒子龔半倫:「你罵我是漢奸,我卻看你是國賊!」
    導語:龔自珍的兒子龔半倫,給英法聯軍帶路攻破北京城,然後又做英國公使的翻譯,代表英國和恭親王談判,百般刁難,恭王怒道:「你等世受國恩,卻為虎作倀甘做漢奸!」     龔半倫曰:「我們本是良民,上進之路被爾等堵死,還被貪官盤剝衣食不全,只得乞食外邦,今你罵我是漢奸,我卻看你是國賊。」       龔自珍   「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
  • 《校園全能高手》:頂級官三代搭配超強金手指,作者「親兒子」
    華國頂級官三代,搭配作者給裝備的金手指,真的是直接升級羅馬之主了。作者為了顯得主角身世坎坷,前面還故意設置了主角失散,從小艱難度日的情節,但是和後面的開掛一對比,這苦難也太好了吧,老書蟲夢裡有過這場景。《校園全能高手》這本小說真的是幫你解析了為官之道的基本原則呀,那傢伙,關係網往出一撒,一根線上的螞蚱一個比一個著急。主角那可真是作者的「親兒子」呀!
  • 【命理】明朝大才子楊慎,官運為何坎坷?
    坎坷人生,從八字看出來嗎?楊慎(1488—1559年)是正德六年(1511年)辛未科狀元,與解縉、徐渭合稱「明代三才子」。他祖籍廬凌,徙居四川新都,父親是大學士楊廷和。楊慎自幼警敏,能詩能文又能據理論說,有「神童」的讚譽。他十一歲能詩,十二歲擬作《古戰場文》、《過秦論》、賦《黃葉詩》,深得「文壇七子」首領李東陽賞識,被收為門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