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研|大骨科市場支柱?百億美元運動醫學市場深度研究

2021-01-08 騰訊網

前言

運動醫學作為骨科創傷中的一個細分領域是近年大熱的朝陽行業。Global Market Insights的數據表明,全球運動醫學的市場規模在2025年將超過90億美元,年均增速接近8%,遠高於傳統骨科(2-3%)和骨科耗材(5%)水平。90億美元的市值預期佔2018年全球骨科市場380億美元的近1/4,且在預測期內運動醫學的市場增速遠高與傳統骨科市場增速和骨科耗材市場增速。運動醫學會否成為大骨科市場下一個支柱行業?

2021年中國運動醫學相關市場將達到人民幣39.1億元,年均增長速度超過22%。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全民健身運動成為一種時尚,越來越多的人將參與到體育鍛鍊中來。國務院公布的《全民健身計劃(2016-2020年)》預測2020年中國運動人口將達到4.35億,這其中運動損傷發病率將佔10-20%。此外,「吸金大戶」體育產業的蓬勃發展也將進一步推動選擇成為職業運動員的人群數量。而職業運動員中運動損傷發生率高達85%。運動醫學會否成為未來推動骨科領域發展的加速器?成為被國內外企業競相追逐的產業藍海?我們拭目以待。

一、什麼是運動醫學?

運動醫學源於骨科創傷學, 由於運動創傷處理的問題都與運動有關, 在發病規律、診斷和治療原則、預後等方面又與普通創傷骨科有所不同,為了更好的處理運動性損傷,才將運動醫學從骨科中分離出來。20世紀30年代運動醫學成為一門完整的有理論基礎的獨立學科。1928年成立了國際運動醫學聯合會。50年代以後,世界運動醫學發展較快,歐美一些國家建立了許多運動醫學中心和研究所,不少大學也開展了運動醫學的科學研究。中國運動醫學是50年代發展起來的。

運動醫學主要適用於關節、軟組織相關的損傷治療與康復。運動損傷主要包括勞損、扭傷、脊椎溶解、脊椎滑脫、刺痛、椎間盤損傷等等。根據受傷部位對運動損傷進行劃分包括:膝關節損傷、肩關節損傷、腳部和踝部損傷、背部和脊柱損傷、肘部和腕部損傷和其他。如膝關節:骨關節炎、半月板損傷、交叉韌帶損傷、游離體(滑膜軟骨瘤病)等;肩關節:凍結肩、肩袖損傷、肩峰撞擊徵、肩關節復發性脫位、肩關節SLAP損傷;肘關節:骨關節炎、踝關節撞擊症、踝關節不穩以及臀肌攣縮症、髖股撞擊症等。

思宇研究院經網絡公開來源整理

運動損傷不僅發生在專業運動員中,在普通百姓中也非常多見,這些損傷主要影響諸如筋膜,肌肉,韌帶,神經,腱等軟組織,且產生的急性損傷多於慢性損傷。其與其他創傷類、關節類、脊柱類等骨科疾病的對比可參照下表:

二、運動醫學宏觀市場分析

GlobalMarket Insights的數據表明,運動醫學市場規模在2018年的全球市場總值超過59億美元,其中美國佔據了全球運動醫學市場30%的份額。2025年全球運動醫學的市場將超過90億美元。預計2019年到2025年的年複合增長率為6.4%。Mordor intelligence研究數據對運動醫學市場的增速更樂觀,其預測2019-2025年運動醫學市場的年複合增長率達到8%,增長率高於傳統骨科(2-3%)以及整個骨科耗材(5%)水平。

Global Market Insights運動醫學市場分析

美國是運動醫學領域最大的市場,2018年佔全球運動醫學行業的區域份額超過30.0%。根據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NSC)的數據,2017年,美國有52.6萬人因鍛鍊和使用健身器材受傷,全年發生的運動損傷次數超過350萬次。其中,兒童和青少年也是美國參與體育運動的主要群體。根據最近的研究,美國有超過3000萬兒童和青少年參加某種形式的有組織的體育運動,兒童時期身體所受的損傷三分之一與運動損傷有關。

歐洲是運動醫學領域第二大市場。歐洲國家人口眾多,從事包括足球、籃球,攀巖、划船、自行車等各種體育運動非常頻繁。據估計每千名意外傷害中約有六種可歸因於運動,例如攀巖,水上運動或與馬術活動等。歐盟IDB(Injury datebase of European commission)發布的數據,每年約有450萬15歲及15歲以上的人因運動受傷而在醫院接受了治療。此外,歐盟國際開發銀行發布的《2016年青少年運動傷害統計》還表明,在醫院治療的所有與運動有關的傷害中,約40%是5-14歲的兒童。

運動醫學市場發展增速

上圖顯示了全球各地區運動醫學市場的增速水平,包括中國,日本和印度在內的亞太地區是全球運動醫學市場增速最快的區域。2018年中國整個骨科市場的總值為262億元人民幣,其中創傷骨科、關節、和脊柱骨科是規模最大的三個細分領域,市場規模均在70億元人民幣以上。中國2018年運動醫學市場規模為21.2億元,相較創傷、脊柱等骨科傳統領域,我國運動醫學的規模還較小,細分領域市場份額也尚少,但CAGR達24.3%,位居增速第一。

中國骨科細分市場規模(資料來源:南方醫藥研究所,公開資料整理)

根據南方醫藥所對中國運動醫學市場2015-2021年的市場規模預測,預測期內年均增長率超過22%。預計到2021年中國運動醫學相關市場將達到人民幣39.1億元。隨著經濟條件的改善,人們參與體育運動熱情日益升高,將會誕生大量的參與體育運動鍛鍊的人群,並進一步帶動中國運動醫學市場的發展。國務院的《全民健身計劃(2016-2020年)》預測2020年中國運動人口將達到4.35億。上海市體育科學研究所曾在閔行區做過一項社區調查,發現運動人群達到38%,這意味1000萬人當中就有380萬人參與運動,據此按照10%的運動傷害發病率來計算,每1000萬人中就有38萬人會發生運動損傷。

中國運動醫學市場規模預測(經公開資料思宇研究院統計)

此外,體育產業的蓬勃發展也會成為中國運動醫學市場發展的助推器。下圖顯示了幾個主要發達國家的軍事事業發展與體育產業的密切關係(圓形面積大小代表體育產業規模),中國處於紅線的左側遠處,這說明中國體育產業的發展還有巨大的增長空間。

體育產業作為吸金大戶,近年賺足了資本市場和普通民眾的眼球。體育產業的巨大經濟價值將推升中國體育職業化運動的發展,將會產生大批以職業運動員為就業導向的年輕人群。《2009-2014健身行業產值規模》就指出經常運動的人運動損傷率達到85%以上,將會產生大量的運動醫學市場需求以及對更複雜運動損傷疾病診療技術的需求。

三、運動醫學類主要臨床病症

1、 前交叉韌帶撕裂(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

前十字韌帶,又稱前交叉韌帶,位於膝關節內,連接股骨與脛骨,主要作用是限制脛骨向前過度移位,它與膝關節內其他結構共同作用,來維持膝關節的穩定性,使人體能完成各種複雜和高難度的下肢動作。ACL損傷嚴重影響了膝關節的穩定性,治療不當將引起膝關節功能嚴重障礙。前十字韌帶斷裂的主要原因是運動損傷,約佔70%以上。患病人數最多的項目是籃球和足球。非運動損傷,包括交通傷,生產生活意外傷,約佔27%。

膝關節前交叉韌帶損傷是最常見而嚴重的運動創傷之一。根據數據統計,膝蓋受傷約佔所有運動損傷的40%,2018年佔整個運動醫學超過18.5%的市場份額。其中一大部分歸因於ACL損傷的治療,十字韌帶重建術營收達到19億美金,佔據最大比重。據NCBI稱,在美國,每年大約有100,000至200,000例ACL破裂,每年的發病率約為3500分之一,大約5億美元的醫療保健費用來自ACL受傷。中國膝關節前交叉韌帶重建治療方面,2017年的數據顯示ACL重建年手術量達到10萬例。

美國運動醫學軟組織修復市場規模(按不同受傷部位劃分)

前十字韌帶完全斷裂的最佳治療方案是手術重建前十字韌帶,在關節鏡輔助下開展。目前重建前十字韌帶的手術方式包括:單束重建,雙束重建等;兩種手術臨床效果沒有明顯差異。重建前十字韌帶可以選用的移植物材料包括:自體材料,如膕繩肌腱、自體髕腱等,效果最佳。如果多根韌帶同時損傷可以考慮加用異體肌腱或人工韌帶等;重建前十字韌帶需要用到的固定材料包括:金屬界面螺釘、可吸收界面螺釘,EndoButton,Introfix等;

2、半月板損傷

半月板損傷也是膝蓋部位常見的運動損傷之一。膝蓋中有2個軟骨環作為減震器,稱為內側和外側半月板,分別位於脛骨內和外側髁上。內側半月板呈「C形」,外側半月板呈「O形」,對股骨和脛骨起到緩衝和保護作用,並負責均勻地傳遞力量。

膝關節半月板的損傷主要是間接暴力引起的。突然的動作發力及骨頭間的研磨力量是半月板損傷的主要原因。在膝關節伸曲過程中如果同時出現膝的扭轉內外翻動作,半月板本身就出現了方向不一致的活動,此時容易造成半月板的損傷。半月板損傷主要是指半月板撕裂,常見的有橫向撕裂、縱向撕裂、水平狀撕裂、斜向撕裂等情況。半月板損傷常常會伴有前交叉韌帶損傷等連帶性損傷。半月板損傷多見於青壯年,男性多於女性。多見於球類運動員及重體力勞動者如礦工、搬運工等。

關節鏡技術是最理想的半月板損傷的診斷與外科處理手段。但關節鏡不是半月板撕裂的常規檢查手段。只有初步診斷為半月板撕裂後,通過關節鏡證實診斷並同時進行手術處理,包括關節鏡下半月板修補術、關節鏡下半月板部分切除、關節鏡下次全切術、關節鏡下半月板全切術以及半月板移植術。

3、足踝關節損傷

踝關節扭傷是最常見的運動損傷疾病,扭傷後可以發生很多種傷情,包括韌帶損傷或斷裂、骨折脫位,關節軟骨損傷、肌腱損傷或斷裂等。踝關節扭傷約佔所有運動創傷的16%以上,每天約一萬人中就有一例踝關節扭傷。如此算來,美國有27000例患者,中國則會有約130000患者。美國足踝外科醫師學院(ACFAS)的研究也表明,踝關節扭傷佔急診科總受傷人數的近10%。目前踝關節扭傷方面以踝關節外側韌帶損傷為主,內側韌帶損傷較少見。

此外跟腱斷裂也是近年來較常出現的足踝部運動損傷疾病。跟腱是人體最強大的肌腱之一,能承受很大的張力,一般不會發生斷裂。近年來由於體育運動的廣泛開展,跟腱斷裂的發生有增多的趨勢,其中以運動員及武打演員更為多見。跟腱斷裂通高發於年齡在30~50歲的男性患者。其發病率在發達國家為每年每2~10/10萬人。跟腱治療的手術方式多樣,一般視術中探查所見跟腱損傷的具體情況而定,包括各種肌腱縫合術以及選擇鄰近其他腱性組織進行的增加肌腱強度的技術。除一些特殊情況,一般以手術治療為佳。

4、肩關節運動損傷

肩關節損傷指因肩部各組織包括肩袖、韌帶發生退行性改變,或因反覆過度使用、創傷等原因造成的肩關節周圍組織的損傷,表現為肩部疼痛。常見的肩關節損傷有肩峰下撞擊症、肩袖損傷、凍結肩、肱二頭肌長頭腱損傷、上盂唇從前到後撕裂(SLAP)損傷、肩關節不穩。中老年是肩關節疾病的好發人群。隨著年齡增大,肩部各組織包括肩袖、韌帶發生退行性改變,其組織彈性逐步喪失,變得僵硬,從而更易受傷;其中上盂唇從前到後撕裂(SLAP)主要是由參與體育運動造成的一種肩關節運動損傷。目前用於診斷SLAP損傷的體格檢查(O』Brien徵)及影像學MRI檢查的敏感性和特異性都不高。確診依靠關節鏡檢查,並採取關節鏡下SLAP損傷成形或修復術。

四、運動醫學主要產品及市場分析

運動醫學相關的醫療器械產品種類繁多,按照使用方式大致分為四類:有源手術類器械(主要指關節鏡系統,包括配套的刨削系統、射頻消融系統等)、無源手術器械(關節鏡下操作的配套器械)、植入類耗材和康復類用品。

1、關節鏡系統是運動醫學診療領域的基礎設備

關節鏡系統是運動醫學診療領域的基礎設備,可用於韌帶損傷、半月板撕裂、關節清理檢查等各種運動損傷類疾病。隨著關節鏡等技術手段的進步,在全關節鏡下或關節鏡輔助下醫生能夠開展各種關節損傷方面疾病的診斷與微創治療。運動傷病的治療由此邁上了新的臺階。

關節鏡是一種觀察關節內部結構的直徑5mm左右的棒狀光學器械,是用於醫師診治關節疾患的內窺鏡。醫生將關節鏡深入關節內,將探查到的圖像通過關節鏡後端的光纖傳到外部顯示器,再利用手術器械對關節檢查和治療。該器械從1970年開始推廣應用。

關節鏡系統主要包括,數位化攝像系統、氙燈冷光源系統、關節鏡、動力刨削系統、衝洗灌注系統、等離子射頻汽化儀、手術器械、圖像處理系統、手術支架系統等。其中,大關節關節鏡主要用於膝、肩、髖關節。小關節關節鏡主要用於肘、踝、指間關節等。目前,關節鏡可開展手術關節鏡檢查、清理術、關節半月板成形、部分切除或全切除術、半月板縫合術、關節僵硬關節內松解術 、關節內游離體摘除術、膝關節前、後交叉韌帶重建術等等。

由於運動醫學主要是通過關節鏡進行微創治療運動損傷,關節鏡系統的保有量和關節鏡手術量是決定整個相關器械市場的重要影響因素。近年來,各個醫院關節鏡系統保有量迅速增長,預計2019年將超過8000臺,CAGR達到20%。據統計2017年,關節鏡外科從業人員突破3000人,關節鏡手術量達70萬臺,其中僅在膝關節前交叉韌帶重建治療方面,年手術量達10萬例。雖然相較於美國市場還有較大差距,但在手術量增長速度上,美國僅有4.8%,而中國達到CAGR24.1%。

國內關節鏡保有量(單位:臺) 數據來源:IQIVA

關節鏡手術量(千例)(思域研究院經公開資料整理)

儘管關節鏡市場發展迅速,由於進口產品先入為主,中國運動醫學市場目前仍處於進口廠家壟斷的狀況。國產品牌發展緩慢,其原因主要是受限於技術壁壘,對市場認知不足,產品註冊周期長等因素。隨著國內醫保限價,和國家戰略大力發展國產醫療器械,骨科領域國產產品逐漸擠壓進口品牌市場,創傷領域國產的產品銷售份額已經實現反超,這也為國產運動醫學未來的發展給予充分的發展空間。

中國市場關節鏡主鏡品牌市場份額表

2、LARSTM 人工韌帶是中國主要應用產品

人工韌帶是前交叉韌帶(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損傷治療的核心植入材料。人類在最初探索外科治療 ACL 損傷時,便已嘗試以人工材料作為移植物修復受損的韌帶結構。1895 年,英國醫生 Robson AM 對受損 ACL 進行原位縫合,德國醫生 Lange F 利用「絲製人工韌帶」與自體膕繩肌腱(hamstring tendon,HT)重建 ACL。

人工韌帶產品圖

目前國際上至少有 3~4 種人工韌帶產品應用於 ACL 重建,包括日本和英國研發的Leeds-KeioTM人工韌帶產品,法國醫生研發的LARSTM人工韌帶產品,德國醫生研發的Trevira HochfestTM人工韌帶產品等。其中,Trevira HochfestTM人工韌帶和Internal Brace技術用於ACL重建的臨床療效有待研究證實;Leeds-KeioTM人工韌帶用於ACL重建的療效仍存在爭議;LARSTM 人工韌帶在中國應用最多,研究報導也多為積極肯定。傳統自體移植物如 BPTB、HT 相比,LARSTM人工韌帶重建ACL不僅在維持關節穩定性方面有更好的早中期療效,而且在重返運動方面優勢突出。但人工韌帶重建ACL仍存在一些不足,如韌帶本身缺乏黏彈性、聚酯纖維可能存在材料老化問題,這些因素對臨床療效的影響尚待進一步研究探討。

LARSTM人工韌帶在設計上模仿天然交叉韌帶,雙膝分開設計,分為骨道部和中央部;骨道部採用編織方法,中央部縱向走行的自由纖維並預先扭轉 90°。用於ACL重建的LARSTM人工韌帶根據纖維股數分為不同型號,以 AC120為例,其力學強度高達5500N,近乎3倍於正常成人ACL。

20世紀80年代是屬於人工韌帶的10年。這一時期多種人工韌帶產品相繼問世,如DacronTMGore-TexTM、Kennedy- LADTM(Ligament Augmentation Device)、ABCTM(Activated Biological Composite)。上述早期人工韌帶產品中,DacronTM、Gore-TexTM和Kennedy-LADTM均獲FDA批准用於 ACL 手術。

3、高值耗材領域掌握材料加工工藝是關鍵

對於其他運動醫學植入耗材的材料來說,既需要強度高、生物相容性好,又需要較強的可加工性。目前涉及的主要材料包括醫用鈦材、無機非金屬材料(羥基磷灰石等)、高分子材料(聚醚醚酮、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縫線用)和可吸收材料聚乳酸等。從材料的更新換代角度,在運動醫學領域經歷了鈦合金可吸收材料聚醚醚酮(PEEK)複合材料的變革,且替代過程仍在持續中。

圖:運動醫學植入器械主要涉及材料

醫用高值耗材多是植入人體的高風險醫療器械,優質的原材料能極大的提升植入產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因此對原材料要求較為嚴格。目前國內外的優質植入級原材料供應商數量相對較少。尤其是針對PEEK材料,目前能提供醫用級別的PEEK材料的供應商數量更是屈指可數。而且每個成型產品對材料用料量較少,造成特殊類型的PEEK單價極高,進口品牌普遍壟斷的格局。因此,在醫保耗材控費的大環境下,掌握材料加工工藝是保證未來產品價格空間的關鍵。

五、運動醫學主要公司

參照下圖,當前運動醫學市場中幾乎沒有壟斷巨頭,各公司競爭機會均等。

全球運動醫學公司競爭分析

其中核心產品關節鏡系統(包括主鏡系統和動力刨削系統等)、重建系統(界面釘、帶袢板)和修復類(半月板修復系統等)主要集中在Smith&Nephew(施樂輝-英國)、Wolf(狼牌-德國)、KARLSTORZ(史託斯-德國),Stryker(史塞克-美國)等國外企業中。該領域國內企業起步較晚,涉足該產品的國內運動醫學企業較少。

提供運動醫學植入產品的主要企業有Arthrex(銳適醫療-美國)、Medtronic(美敦力-美國)、Smith&Nephew(施樂輝-英國)、Depuy Synthes(強生旗下公司-美國)、Stryker(史塞克-美國)、Conmed(康美-美國)等。五家全球市場份額超過90%。隨著中國運動醫學植入物材料技術水平的提高,一些新公司也正在滲透市場。代表性企業有德美醫療、天星博邁迪醫療、瑞健馬斯汀、利格泰等,以及上市公司中在運動醫學有所布局的大博醫療、威高骨科等。

國外企業:

1、Smith and Nephew

施樂輝公司成立於1856年,目前在骨科關節重建、先進傷口管理、運動醫學和創傷四大領域處於世界領先地位,佔據運動醫學領域全球第一。總部位於英國倫敦,在32個國家設有辦事處,現擁有約1.5萬名員工,產品市場分布於全球100多個國家,先後分別在倫敦交易所和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Smith + Nephew的運動醫學業務主要聚焦在關節修復,為外科醫生提供了進行關節的微創手術所需的各種器械、技術和植入物,包括修復軟組織損傷和膝蓋、臀部和肩膀的退化性疾病。Smith + Nephew在運動醫學業務中代表性產品有手術成像系統、解剖ACL引導系統、髖關節縫合錨等。Smith + Nephew於2014年以17億美元現金收購美國運動醫學產品製造商ArthroCare Corp(Nasdaq: ARTC),以加強其運動醫學業務。2018年主營業務收入49億美元,其中運動醫學收入6.97億美元,全球運動醫學市場份額佔比26%。其他骨科業務收入14.5億美元(膝關節、髖關節、創傷類)。

2、Arthrex

銳適(Arthrex)成立於1981年,位於美國佛羅裡達州那不勒斯市。Arthrex是一家擁有家族企業文化的私有公司,是骨科新產品開發和醫學教育的領導者。憑藉幫助外科醫生更好地治療患者的企業使命,Arthrex引領了關節鏡檢查領域,公司已在關節鏡和手術設備領域開發了7500多種產品。Arthrex專注於人工生物學和關節置換術,以及用於治療關節炎的產品。每年會開發1000多種創新產品和程序。Arthrex還在骨生物和關節成形術領域處於領先地位,並在關節炎的治療方面取得了突破。Arthrex90%以上的產品都是在美國製造的,現已出口到全球100多個國家。Arthrex的產品按照部位分成了肩、膝蓋、肘、手腕、腳踝、臀部、骨科和影像學及切除。銳適在2017年全球骨科行業排名第五,銷售收入21.3億美元。

3、Depuy Synthes

DePuy Synthes 是強生的子公司。DePuy Synthes 在關節重建、創傷、脊柱、運動醫學、顱頜面、電動工具和生物材料領域提供全球最全面的骨科產品和服務組合之一。DePuy Synthes 在60個國家/地區擁有約18,000名員工,年銷售額達100億美元。DePuy Synthes 每年在全球支持近一百萬種骨科手術。2015年DePuy Synthes 收購了Olive Medical,獲得了其可視化系統,延長了DePuy的產品線,推動DePuy進入了關節鏡可視化市場,為患者的肩關節,膝關節,髖關節,小關節疼痛或受傷帶來治療服務。

4、Stryker

Stryker是全球領先的醫療器械公司之一。Stryker的運動醫學業務提供多種創新的運動醫學植入物、儀器、手術和生物解決方案。Stryker的解決方案著重於對肩膀、膝蓋、髖部和小關節的微創和開放性治療。Styker提供全面和創新的產品和業務解決方案組合。為了加強其運動醫學手術組合,Stryker在2019年年初收購了以色列的OrthoSpace。OrthoSpace專門為整形外科市場開發和推廣簡單的可植入、可生物降解的球囊系統。這起收購鞏固了Stryker在全球骨科領域的MedSurge細分市場。該部門已包括手術設備,手術導航系統,內窺鏡和通信系統,患者處理和緊急醫療設備,以及再加工和再製造醫療設備。除此之外,該部分包括用於各種醫學專業的醫療器械產品。

5、 Conmed

ConMed是一家專門從事外科和患者監護產品和服務的開發和銷售的全球醫療技術公司。ConMed在整形外科、腹腔鏡、機器人和開放外科、胃腸病學和肺病以及心臟病學和重症監護等專業領域均有布局,但很大一部業績來源於骨科產品的銷售。其運動醫學產品有電動切除儀器、關節鏡、重建系統、組織修復組、金屬和生物可吸收的移植物,以及拋棄式的醫療相關產品和液體管理系統等。

國內企業:

1、大博醫療

大博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04年,坐落於美麗的鷺島——廈門,是一家以骨科、神經外科、微創外科為主的綜合性醫療集團,是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也是國內具有競爭力的骨科植入物生產企業之一。目前也在骨科-運動醫學開始布局,但尚無產品上市。

2、德美醫療

德美醫療成立於2015年6月,是一家骨科手術器械及康復類醫療器械研發商。德美醫療旗下擁有醫品匯、德美運動醫學康復室、德美研發中心等項目,利用超聲波理療設備、肌筋膜鬆懈術、關節鬆動術、肌力和本體感受訓練等技術,為用戶提供退行性疾病、韌帶撕裂、習慣性扭傷以及頸腰椎疾病等術前、術後檢測設備及康複方案。德美製造是一家專業設計和製造運動醫學手術器械、術中耗材和康復產品的廠商,自2015年成立以來致力於關節鏡手術和運動康復產品的研發生產,借鑑國際先進的技術理念。

3、天星博邁迪醫療

成立於2017年6月,與具有數十年運動醫學產品製造經驗的廣州天鷹精密儀器有限公司形成戰略合作夥伴,共同成立天星公司,專注致力在膝關節、肩關節、踝關節、肘關節、髖關節六大關節領域為運動醫學、創傷骨科醫生提供整體的臨床解決方案。天星公司主要產品有刨削動力系統、射頻消融系統、影像系統、水泵、PEEK界面釘、可吸收界面釘、金屬錨釘、PEEk錨釘、可吸收錨釘、高強度縫合線、門型釘、人工韌帶、微創手術器械等全方位有源器械、無源植入物、手術工具,力爭成為集研發、生產、銷售、醫學康復為一體的運動醫學領域的民族企業領導者。公司坐落於北京亦莊經濟開發區,現擁有高精尖的技術人員數十名,均為有多年國內外運動醫學產品開發經驗的高級工程師,具有國際化的視野和強烈的創新意識。

4、運怡醫療

成立於2015年7月,專注於PEEK等高性能聚合物在運動醫學、數位化齒科修復材料和個性化人體植入器材應用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公司具備運動醫學高值耗材全產品線研發能力,擁有國內首個自主開發的無線結帶線錨釘系統、界面螺釘產品族、帶袢鈦板懸吊系統等產品,未來公司將加大自主PEEK絲材製造個性化植入器材開發,成為全球醫用PEEK 3D列印技術領導者。運怡掌握了國際領先的醫療級PEEK造粒成型+超微注塑+3D列印+編織技術,具有強大的研發能力、豐富的研發管線和技術儲備,其自主的運動醫學配套手術工具開發生產能力使其在市場上更具有競爭力。

5、杭州銳健醫療股份有限公司

杭州銳健馬斯汀醫療器材有限公司(簡稱Rejoin)成立於2013年,是高端骨科專用器械、切削工具、塑料工具和植入器件的一站式系統方案供應商。專注於人工關節,脊柱,創傷及運動醫學領域。REJOIN通過了解客戶需求並持續擴展增值服務和解決方案,依靠在骨科領域的工程技術經驗、精密機加工能力、後處理能力以及經確認的特殊過程等系統性資源,支持OEM客戶不斷克服在行業發展中遇到的挑戰。同時運用最新的技術打造醫學教育平臺,與醫療機構合作成立多種形式的培訓中心。

結語

未來幾年中,運動損傷的發生率還會大大增加。運動醫學市場發展較充分的發達國家目前因運動造成的運動損傷比率已經非常高;發展不充分的如中國、印度等具有大量潛在運動人群的發展中國家,隨著社會生活的改善,人民參與運動鍛鍊的熱情升高,運動損傷率也會隨之上升。運動損傷率的提升將產生大量的運動醫學診療需求,預計將進一步推到全球運動醫學市場。運動損傷病例的增加也會提升整個運動醫學行業人員素質,改善運動損傷疾病治療的技術條件,越來越多地患者希望採用計算機輔助機器人手術和運動醫學產品以減少康復時間,住院時間並更快地恢復正常活動。目前,運動損傷的康復治療還處於較高的成本,專業醫療保健人員的素質水平還不高,在一定時間內會阻礙運動醫學行業的發展。但是,隨著可植入物材料技術,再生醫學技術,機器人手術及相關醫療設備技術的發展,未來運動醫學的市場規模將會呈現爆發性增長。

- END -

作者劉稷軒| 編輯 劉稷軒 | 排版 Elsa

本文為思宇醫械觀察原創,轉載請在文末留言,文章需註明出處和作者。

關注並星標「思宇醫械觀察」

相關焦點

  • 百億美元運動醫學市場,春立醫療(01858)等本土企業迎來契機?
    要聞 百億美元運動醫學市場,春立醫療(01858)等本土企業迎來契機? 2020年6月11日 08:30:22 智通財經網本文來自 微信公眾號「思宇醫械觀察」。前言運動醫學作為大骨科的重要細分領域,近年來發展迅速。
  • 運動醫學-未來骨科增長最快的領域?國產廠家突破之路?
    我國的運動醫學始於上世紀50年代,1959年北京醫學院率先建立了運動醫學研究所,隨後全國各地也相繼成立了運動醫學研究機構。1978年中國運動醫學會成立,並於1980年加入國際運動醫學聯合會。全球運動醫學市場持續增長,增長率超傳統骨科,中國市場矚目目前運動醫學市場已經覆蓋39個國家,日益增長的運動損傷將驅動其增長速度,2018年全球關節鏡(包括植入物和設備)市值接近60億美元,同比增長8%,高於傳統骨科市場增速(5%左右),按此年複合增長率,預計2024年全球運動醫學市場將超過90億美元
  • 百億美元市場的誘惑,保健食品企業搶灘個性化營養產業
    2020年12月25日,艾蘭得健康控股有限公司(下稱「艾蘭得」)宣布獲得Affinity Equity Partners等投資機構的1.27億美元融資,其中之一是支持公司在個性化營養領域的投入,從而助推公司在全球營養健康服務領域實現彎道超車。
  • 特斯拉市值一度衝破6000億美元 新能源汽車市場被引燃?
    截至美東時間12月17日收盤,特斯拉(TSLA)股價增幅為5.32%,報收655.9美元/股。據了解,特斯拉曾在美東時間12月7日收盤,股價漲逾7%,總市值首次登上6000億美元的高位。事實上,除了特斯拉,美股市場的蔚來汽車(NIO)、小鵬汽車(XPEV)和理想汽車(LI),甚至是A、H股的長城汽車(601633.SH)、比亞迪(002594.SZ)等整車汽車股和產業鏈個股也在不斷刷新各企業市值的新高。
  • 長篇研報連載 「泡沫併購時代」:中國集成電路行業機會研究(一)
    億元收購以色列牽牛星半導體公司,Qorvo收購GreenPeakTechnologie,ARM310億美元委身軟銀,賽普拉斯半導體5.5億美元收購博通無線物聯網部門,英飛凌8.5億美元收購Wolfspeed、西數160億美元吞下sandick閃迪,高通400億美元併購NXP等等在十年前都無法想像的併購案。
  • 疫情影響下的膳食補充劑市場趨勢預測
    全球免疫類膳食補充劑市場預計在2020年達到151億美元,預計2027年將達到225億美元,在2020-2027年複合年增長率達到5.8%。其中,維生素市場預計將達到6.1%的複合年增長率,在2027年預計達到81億美元。
  • 瑞朗泰科完成億元A輪融資,在運動醫學領域「進口替代」大潮中迅速...
    據了解,本輪融得資金將主要用於產品研發和加速產品商業化的進程,深入布局運動醫學行業。  瑞朗泰科是一家專注於運動醫學領域、布局國內高端市場的創新型醫療器械公司。董事長王仲然先生深耕骨科領域23年,曾帶領國際知名運動醫學品牌連續17年取得國內第一的市場份額,遙遙領先競爭對手,一度佔據國內運動醫學70%的市場份額。
  • 臨床需求「催熟」大Panel基因檢測市場 貝瑞基因搶佔腫瘤精準治療...
    「未來進行精準的醫學是現代醫學向未來發展的一個主要的方向,精準醫學的目的實際上是通過現有的技術手段把患者從當年的一個病分成真正的不同群體,為每一個群體的合適的患者找到合適的治療。」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胸外科副主任楊帆教授向記者介紹,隨著腫瘤基因組研究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腫瘤驅動基因被揭示,藥物靶點也越來越多,臨床對大Panel基因檢測的需求也越來越迫切。
  • 康復醫療市場解讀:美國物理治療市場超300億美元,社區診所為主要...
    Athletico的專家團隊包括物理治療師和職業治療師,以及經過認證的運動訓練師,私人健身教練,力量和訓練專家以及按摩治療師等。Athletico同時向工人提供功能評估及改善等服務。 此外,Athletico還為150多個附屬機構提供運動訓練,物理和職業治療以及健身服務,這些機構包括高中、大學和芝加哥的許多專業運動隊。
  • 第三季度中國雲市場超50億美元,BATH佔八成市場份額
    文/楊劍勇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雲市場,佔全球支出的14%,且繼續保持強勁的增長勢頭。來自權威調研機構Canalys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第三季度中國雲基礎設施支出猛增65%,超50億美元,相比2019年第三季度增加了近20億美元。
  • 《健身環大冒險》國行預售賣斷貨 2020中國遊戲市場現狀和前景分析
    騰訊引進的《健身環大冒險》包含 遊戲兌換卡 + 實體配件,需配合國行 Nintendo Switch 主機使用。其中,遊戲兌換卡是可以兌換《健身環大冒險》的附有 16 位兌換數字的卡片。 根據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0-2025年體感遊戲機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發展策略研究報告》顯示: 健身體感遊戲在運動領域掀起了一股熱潮。伴隨著任天堂公司推出的爆款遊戲《健身環大冒險》,「宅健身」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青睞,也成為越來越熱門的話題。
  • 屠光紹:資本市場立起來、立得穩、行得遠需要依靠三大支柱
    中證網訊(記者 倪銘婭)中國證券報記者12月22日獲悉,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理事長、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執行理事屠光紹日前在和訊網主辦的「財經中國2020年會暨第十八屆財經風雲榜」上表示,資本市場立起來、立得穩、行得遠需要依靠三大支柱。 第一支柱是大力加強資本市場基礎制度建設。第二支柱是切實提升資本市場服務體系能力。
  • 【六院新聞】我院成立創傷骨科臨床醫學中心 打造世界一流「大骨科」
    【六院新聞】我院成立創傷骨科臨床醫學中心 打造世界一流「大骨科」 2020-05-31 03: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020上半年全球手遊遊戲營收前十排行 2020全球手遊市場規模分析...
    > Roblox(機器磚塊) Coin Master(金幣大師) Candy Crush Saga(糖果傳奇) AFK Arena(劍與遠徵) Gardenscapes(夢幻花園) Fate/Grand Order(命運-冠位指定) Pokemon Go (精靈寶可夢 Go ) 根據中研普華研究報告
  • 燃石醫學成功登陸納斯達克:開盤大漲50%,市值超25億美元
    不出所料,燃石醫學刷屏了。國內腫瘤NGS企業把IPO目標瞄準納斯達克,燃石醫學並不是第一家,但最終還是燃石率先掛了牌,順利成為中國腫瘤NGS赴美第一股。6月12日,燃石醫學正式在納斯達克掛牌上市,股票代碼為「BNR」。發行價為每股16.5美元,開盤價報22.8美元,較發行價漲38%,隨後迅速走高。
  • 三季度中國遊戲海外市場銷售達38億美元,上海發起「千帆計劃」助力...
    來自中國音數協遊戲工委與中國遊戲產業研究院的最新數據:2020年第三季度中國自主研發遊戲海外市場實際銷售收入達到38.75億美元;2020年上半年(1至6月)該數據達到75.89億美元。在疫情常態化防控下,數字文化成中國文化出海新載體,遊戲產業是主力。
  • 耐克中國市場營收破20億美元 仍不能放鬆警惕
    中國商報/中國商網(記者 頡宇星)2021財年第二季度耐克業績表現不俗,最亮眼的是,該公司在中國市場單季度營收首次突破20億美元大關。不過,面對露露樂蒙(lululemon)等在細分領域業績增長較快的品牌,耐克仍需要提高警惕。  財報顯示,耐克2021財年第二季度營收為112.43億美元,同比增長9%;淨利潤增長12%至12.51億美元。
  • 生於中國興於歐美:一根電子菸如何點燃全球百億美元市場?
    根據WHO(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在過去十幾年間,全球抽菸人數在緩慢但穩定地減少,從2000年的大約11.4億菸民到現在的11億菸民。 2017年4月,在英國醫學雜誌The Lavet上刊登的研究論文說到,全球範圍內每天吸菸者的比例在25年裡急劇減少。
  • 瞄準百億美元在線健身應用市場?美國在線健身平臺「Trainiac」籌集...
    據外媒 Trainiac報導,美國 Trainiac 籌集220萬美元種子輪融資,由 veteran Seattle technology 的負責人 Andrew Wright、Pioneer Square Labs 的創始人 Geoff Entres、ex-Socrata 的執行長 Kevin
  • 爭奪百億美元的印度母嬰市場?「MamaEarth」籌集 180 萬美元 A 輪...
    據外媒 IndianWeb2報導,印度 MamaEarth 完成13億盧比(相當於180萬美元)A輪融資,由 Sequoia Capital India 領投,現有投資者 Fireside Ventures、Stellaris Venture Partners 和 Sharp Ventu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