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小學的教育,竟已經這麼牛!這一部紀錄片,爸媽營手工贊!

2020-11-19 爸媽營育兒

前段時間,爸媽營的編輯團隊看到了一部紀錄片,話題很有意義:

你覺得未來的教育會是什麼樣子?

我們想通過一部紀錄片《你好,未來人類》,來和各位爸媽一起探討這個問題。

《你好,未來人類》紀錄片的最開始,有一句話是這樣的:我們正在用19世紀的體制,20世紀的知識,來培養21世紀的人才。

那麼今天的孩子,到底能不能應對未來的挑戰?

或許看完今天這篇文章,爸媽們能找到一個答案。

爸媽擔心孩子沉迷電子產品

孩子:這是我唯一的樂趣

《你好,未來人類》的導演陳一佳,是路透社北美地區唯一華人財經女主播,是央視欽點的海外連線節目特約財經評論員,是著名雙語主持人、財經專欄作家。

但是同樣,她也是一位新手媽媽。

手機對現代人必不可缺,但作為一個母親,陳一佳很清楚,電子設備對孩子的危害。所以,她只能做一個「雙標」的母親——「禁止兒子接觸任何手機和平板」。

在中國,很多個和陳一佳一樣,有著同樣的煩惱的爸媽。

中國的一項調查顯示,82%的受訪家長都表示,自己的孩子在3歲或者更早的時候就開始接觸 iPad。

每一個爸媽,提起自家娃的電子產品「上癮」都有一大堆故事要講:

「是拿起手機就放不下的那種瘋狂。」

「沉迷在裡面無法自拔。」

「她真的可以無止境的看下去。。」

7歲的小男孩王銘麒的媽媽講了一個故事,晚上睡覺,都已經給孩子關燈了,結果等了一會卻發現:孩子在被窩裡偷偷的玩iPad。

但是,在鏡頭的另一邊面對,小男孩說:「但我只有iPad,這是我唯一的樂趣。」

5歲半的小女孩奧莉薇婭的媽媽,形容自己的女兒看手機痴迷,覺得這「可能是上癮」。

而實際上,在2013年,真的有一個4歲的英國小女孩,在禁止她玩 iPad 之後出現了一系列興奮、失眠、流淚、流涕等戒斷症狀,醫生斷定這個小女孩患上了「科技成癮」症。

家長需要支付1.6萬英鎊,藉助心理治療幫助女孩戒除網癮。

其實對於很多爸媽來說,他們對於電子產品的觀感極為負面,這些讓人上癮的「電子海洛因」,不僅對孩子的身體健康造成損害,還會帶來情感和文化上的缺失。

對於電子產品,除了抵制,似乎無路可走。

直到紀錄片,將鏡頭挪到了英國,在這個為兒童使用電子產品爭論了十多年的國家,似乎有不一樣的答案。

英國某學校:沒有iPad,不讓入學?

在英國,5到16歲的孩子中,使用網絡的比例達到了94%;8到11歲的孩子中,65%都有手機。

有的孩子,「8個月大的時候就開始用(手機)了」。

*安全提示:圖片為紀錄片內容,爸媽營建議2歲以下孩子不要接觸電子產品

甚至在某個英國學校,「人手一個iPad,才能入學!」

在英國的學校裡,科技與教育之間的聯繫特別密切,紀錄片的鏡頭忠實的記錄了,5歲半的中國女孩奧莉薇婭在英國威爾斯聖朱利安小學的一天。

在這所「電子示範先鋒學校」裡,孩子們的心願都和電子設備密切相關。

學習視頻製作、學習定格動畫、甚至電子教學系統......這些都是孩子們超級想要學習的內容。

在這所英國的創新概念小學裡,從學前班開始,孩子們的每一節課都在使用電子產品。

電腦、平板、虛擬眼鏡、智能手環,3D印表機......這些都成了名副其實的教育工具。

所有的教學理念和教學設備,都讓拒絕一切科技產品的中國媽媽陳一佳感到非常不安。。。

但當她參觀體驗了一天這裡的課程之後,一切的想法發生了改變——

1)生活課:現場連線農場主

這堂課的主題是「農場」,小朋友們圍坐在一起,老師帶他們一起現場連線當地的農場主。

孩子們爭先恐後的提出問題:「小豬吃什麼?」「雞蛋是怎麼孵出來的?

通過網絡連線,農場主親自回答了孩子們的問題。

2)天文課:用虛擬眼鏡看宇宙

在一節神奇的天文課 ,孩子們帶上了虛擬實境眼鏡,他們看見了「又大又圓」的地球,還看見了宇宙中的月亮。

接著,他們又通過虛擬實境技術,驚喜地看著同學手中黑色的方塊變成屏幕中的太陽系模型。宇宙在孩子的手掌上躍然呈現,課程太有趣了,孩子們盯著視頻都看呆了。

3)人體健康課:藉助科技看消化系統

人體健康課上,小女孩被穿上了一件特殊的T恤衫,藉助科技投影,人體骨架出現在大屏幕上。

老師通過投影講解食物如何被消化,還和孩子們一起觀察心臟的跳動。

妥妥的高科技教學啊!

4)體育課:用編程自製計步器

到了體育課,六年級的學生們通過編程自製了一個計步器,將它綁在腿上一直跳躍,就可以計算一共跳了多少下!

孩子們一起去操場進行了實驗,戶外運動和電子產品相結合,課堂的參與感特別強。

5)歷史課:3D列印還原二戰防空洞

歷史老師讓學生們自己設計的小屋,然後藉助3D列印技術打出來,這並不是普通的小屋,而是還原二戰時使用的防空洞。

冷冰冰的歷史課因此生動有趣,孩子們在想像中動手實操,通過3D列印復原真實的歷史!

現在的小孩也太幸福了!

6)讀寫課:如何避免網絡霸凌?

讀寫課上,孩子們自拍視頻,發表對「該不該每天上體育課」的看法,然後分享到網絡,大家相互評價,這樣的教學場景不就是成年人用微博的交流模式嘛!

課程老師說,這其實是網絡安全中的很重要的一課:「我們怎麼在網上回應別人,才能避免網絡霸凌。」

這樣不僅考察了學生的寫作、思維模式,也是讓他們熟悉社交網絡的交流模式。

7)網絡安全大會

這是一個網絡安全主題的大會,學校裡的孩子們匯聚在一起討論:「在使用電子網絡的時候,什麼是你最不應該放在網絡上的?」

浸潤在這樣隨時隨地的科技教育中,這些未滿12歲的孩子們很容易得到答案:「你的住址,因為人們會通過這個找到你」。

如何才能不當鍵盤俠?怎樣才能防止網絡霸凌?這群小學生早就了解的清清楚楚!

在中國媽媽陳一佳的腦海裡,

給孩子用iPad = 遊戲 + 動畫片 + 網課

讓科技融入課堂 = 增加編程課

所以她擔心讓孩子用電子產品,害怕孩子的視野被限制在小小的屏幕上,也害怕孩子被網絡紛雜的信息幹擾。

但是,她忽然發現,科技竟然能讓孩子的課堂延展的這樣廣闊,它可以小到我們身體裡,可以回顧那些觸不可及的歷史;也可以到遙遠的農場、到太陽系……

「科技融入課堂,不是做加法,也不是做乘法,而是把它變成每個環節的一部分。」

中國媽媽陳一佳覺得自己最害怕的是,一旦自己放開孩子使用電子產品,就不能控制網絡世界對孩子的影響。

但是,她忽然發現:「我擔心的事情這個學校在做,去教育孩子們如何面對社交新時代。」

想像力和眼界因此被開闊,風險性和危機被提前告知。

孩子們有更多的途徑去發掘知識的邊界,讓他們成為一個21世紀數字公民,應該有的樣子。

反過來我們再來思考一下,到底是什麼讓爸媽們對電子產品深惡痛絕?

或許是因為在我們的家庭教育中,爸爸媽媽們覺得:

電子產品裡的負面信息太多電子產品會讓孩子上癮電子產品會導致近視

但實際上,一部分孩子的網絡成癮,是因為缺少陪伴、缺少自然接觸的機會。爸媽再將電子產品給孩子的時候缺少監管,所以,電子產品所具備的教育功能被弱化,以至於五花八門的遊戲佔據了主流。

其實,教育與科技之間,並不是勢不兩立的死敵,關鍵在於如何去引導和使用。

正如紀錄片裡,導演陳一佳的思考:「面對危險的世界,過分的保護,是不是反而會讓孩子,失去培養自我保護能力的機會。對我們家長來說,最大的功課可能不是如何保護,而是如何放手,何時放手。」

回到現實生活中,爸媽忙著工作、忙著刷手機,孩子們缺少陪伴、缺少交流格外孤獨。這個時候他們吵吵鬧鬧想要博得關注,卻被爸媽扔過來一個iPad。

於是,電子產品開始蠶食孩子的時間,直到吃飯、玩耍、閱讀……所有的空閒時間都抵不上一句:「我要玩iPad!」

爸媽這才意識到危機,開始訓斥、抵制電子產品的「入侵」,卻發現簡直太難了。。。

但是,長此以往孩子會想:「為什么爸爸媽媽可以玩手機,我不可以?」

或許與其抵制電子產品的「入侵」,不如想想怎麼帶著孩子一起去使用它,怎麼教會他們在自我探索中保護自己,怎麼把我虛擬與現實的界限與尺度。

美國著名哲學家、教育家、心理學家約翰·杜威說:「以昨日之法,教育今天的孩子,將使他們失去明天。」

《你好,未來人類》這部紀錄片

通過追蹤5國教育現狀的觀察、記錄和討論,呈現了教育更多的樣子。

由於篇幅問題,今天我們只介紹了第一集英國篇,這部紀錄片的其他幾集也很有意思:

比如,在諾貝爾獎輩出的以色列,培養科學家的秘訣竟然是從2歲開始「雞娃」;

比如,在「快樂教育」出名的美國想要進名校,4歲就要開始天天刷題。。。

比如,沒電腦沒WiFi的肯亞,為了竭盡全力跟上世界的腳步,科技教育也一樣得做。。。

最後一集回到了中國教育,導演發現,竟然全球父母都向中國「虎媽」看齊。。。

爸媽營今天給大家推薦這部紀錄片,一方面是想讓爸媽們一起思考,如何在當下的科技時代,找到適合孩子的教育方式和行為準則。

另一方面,其實是想告訴大家,對於教育孩子,全世界的爸媽都有著一樣的煩惱,可是教育從來沒有一個「放之四海皆準」的通關秘籍,只有一代又一代辛苦付出的爸媽們「上下而求索」、用愛探索出的最適合自家孩子的成長階梯!

請別太焦慮,加油吧,我們一起學著當爸媽!

作者:爸媽營(bamaying)

相關焦點

  • 紀錄片《他鄉的童年》展現英國精英教育的本質
    最近的教育圈被一部紀錄片刷屏了——《他鄉的童年》,在這部豆瓣9.2分的6集紀錄片中,周軼君以一個中國母親的視角,走訪芬蘭、日本、印度、以色列及英國等五個國家,探尋各地不同的教育之道。
  • 朱茵女兒曝光,竟然這麼暖!爸媽相愛,才是最好的家庭教育爸媽營
    爸媽營團隊的小夥伴都很愛這個小姑娘,爸媽營團隊認為,朱茵的一句話其實已經道破天機了,她在機場跟女兒分別的時候,對著鏡頭說在所有這些陪伴場景裡,有一個讓爸媽營團隊特別感動就是朱茵被拍到帶著孩子參加小學面試。
  • 10部博物達人珍藏的紀錄片,你和孩子值得擁有!
  • 這部教育紀錄片:每集都戳中了當代父母的神經
    在全世界,教育改革的浪潮已經在悄悄發生,無論你是否關注教育,這部2020年最新出品的教育紀錄片肯亞、中國這五個全球最具代表性的國家,在多樣的文化背景下探索了家長們最關心的大問題:孩子沉迷手機怎麼辦?
  • 英國真的要COPY中國的教育模式了,中國教育到底好在哪?
    但是,這就說明中國教育方式更好嗎?中國教育真的要逆天了?英國教育部長Nick Gibb的評價是:「這更像是個娛樂節目,不是一項科學研究。」作為一枚看了N多真人秀的天朝人民,小愛也覺得這部戲有點假。沒有猜中的是,英國教育部坐不住了,打算出手拯救「數學差」的英國孩子,他們要把中國的數學教學模式COPY到英國去。
  • 爸媽用戶1000萬,獲多輪融資的爸媽營親子社區平臺如何打造私域閉環?
    爸媽營是親子社區分享平臺,裡面集聚了很多爸媽用戶,他們每天在平臺上分享教育、旅行、購物和生活等領域的內容。2017年它推出了官方小程序「爸媽營—親子教育童書旅行動畫」,是面向年輕中產家庭的頭部親子生活綜合服務平臺,目前爸媽營的小程序用戶突破了100萬,總覆蓋用戶達到了1000萬。截至去年3月份,爸媽營已經先後獲得新浪、華映資本、寶寶樹等多輪戰略投資。
  • 爸媽營社區小程序用戶破百萬,從公號轉向社區,給我們的啟示是?
    整個網際網路差不多到了一個時間節點,需要這麼一個專門給爸爸媽媽用的垂直親子生活社區了。在這之前有母嬰社區和K12教育等家長討論應試的社區,但就是缺少一個爸爸媽媽專門用來分享親子碎片化生活的一個社區,而他們確實是有這方面需求的,尤其在孩子大了點之後。
  • 爸媽營:孩子在線學英語練口語和聽力 魔力耳朵少兒英語值得推薦
    疫情期間的暑假教育大戰,爸媽營推薦了很多少兒英語課,不過有家長問孩子在線學英語練口語和聽力,哪些外教直播課比較好?今天就來說說魔力耳朵少兒英語,爸媽營評測過性價比很好的在線少兒英語教育品牌。
  • 「爸媽營」
    但這都不是關鍵,關鍵是當你想要培養出一個能被查特豪斯錄取的孩子,你在孩子9年級之前(英國的9年級是中國的13歲)所花的錢、時間和心血,才是更為可觀的教育投資。英國學校由於其嚴謹的教學、和男校、女校寄宿制的管理方式,確實吸引了很多中國的爸媽,畢竟不用去陪讀,不用夫妻兩地分居,很多中國的精英階層爸媽在小學四年級時間就開始給孩子準備英國私校和公學的申請。有些英國私校公學申請機構的輔導費,都動輒幾十萬/年。這就是今天的中國,爸媽們努力賺錢,為的是孩子能接受真正優質的教育。
  • 【爸媽營分齡影音庫】
    ,胡迪簡直已經不像個玩具了,而像個操心的老媽子。這不僅僅是孩子會感動的一部電影,哪怕1995年看過第一部的孩子長大了再看這部,都可能看哭。家長從中也能學到,接受孩子的獨立成長這條道路是艱辛的,放手也是一種愛。推薦全家一起看。下面是爸媽營社區裡,一位4歲孩子的媽媽分享的孩子觀後感,很溫暖。
  • 教育資源|30部教育者和父母必看的教育類紀錄片!(附觀看連結)
    《小人國》是一部經典的兒童紀錄片,片中真實地記錄了一群2-6歲孩子在幼兒園的生活,讓我們看到什麼是尊重孩子,會帶給我們對兒童教育的思考。《鏡子》這部紀錄片主要圍繞三個問題少年的父母,將孩子送到一個訓練營,幫助他們解決孩子的問題。讓我們看到孩子就是家庭的一面鏡子,孩子出現的問題都和父母有關,給我們帶來震撼和反思。
  • 【免費下載】BBC紀錄片《地球脈動Planet Earth》高清帶字幕!
    爸媽營說《地球脈動》(英文:Planet Earth)是英國廣播公司(BBC)自然紀錄片製作的經典之作,由《藍色星球》製作團隊操刀打造,由探索頻道、日本放送協會、加拿大廣播公司聯合拍攝,歷時5年製作才告完成。
  • 只需一部豆瓣9.2分紀錄片《他鄉的童年》,全面解釋了英國教育
    最近,一部豆瓣評分9.2的紀錄片——《他鄉的童年》在網上引起熱議讓我們跟隨小編一起來探索英國精英教育的精髓揭開它神秘優雅的面紗~對於英國私立學校來說,體育是非常重要的課程。精英教育不僅僅是培養外在的禮儀,身著燕尾服,禮貌地打招呼,更多的是一種內在的禮儀。
  • 薦 | 央視紀錄片《零零後》,一部值得我們觀看00後成長紀錄片!
    在這樣一部持續拍攝十年的紀錄片中,00後的孩子是什麼樣?00後的父母是怎樣教育孩子的?老師、家長們又能從紀錄片中獲得哪些教育啟示呢?用10年記錄一群「零零後」從2006年開始,北京師範大學紀錄片中心,從一所幼兒園開始跟蹤記錄十多位00後孩子,從幼兒園到小學再到中學,持續10年時間,最後打磨出了五集紀錄片《零零後》。
  • 曾經少年|爸媽營技術總監劉宇:把一件事做成,把每件事做好
    這次疫情,也應證了網際網路的巨大優勢,爸媽營不但沒有受到疫情的影響,反而線上的用戶更加活躍了。Q:過去十年你最重要的決定是什麼?A:留在上海而不是回省會發展,是過去10年我做得最重要的決定,這裡有良好的醫療與教育資源。同時,我也希望把自己放在一個充滿競爭的環境裡,迫使自己不斷成長。
  • 英國紳士教育在骨不在皮,喬治王子愛正裝也愛跳芭蕾
    每到暑假,國內很多爸媽都把孩子送到英國的夏令營,就為了讓孩子感受不一樣的精英教育,增長見識,花十萬、八萬也不在話下……在紀錄片《他鄉的童年》中,導演周軼君採訪了幾個中國家長,談到為什麼選擇帶孩子去英國體驗,他們紛紛表示,喜歡英國的氛圍和紳士文化,當然還有那一口純正的英倫腔。
  • 爸媽營小記者誕生!
    每個孩子對爸媽來說都是獨一無二的,可是對別人來說都是無緣無故的。爸媽營不想我們的活動變成一個刷票活動。4)按照我們原定的規則,只有一個孩子可以獲得免費3周的美國遊學,而其他9個孩子可能會很失落,還需要被80萬的爸媽們評頭論足,這對孩子們來說並不是一個很好的經歷。這也不是爸媽營的價值觀。
  • 《你好,未來人類》,一部顛覆你對電子產品入侵焦慮的紀錄片
    如片中所說——沒人教我們如何做爸媽,但這是我們最想做好的事。在未來的科技時代,我們到底應該如何培養孩子?電子產品到底是 蜜糖 or 砒霜 ?一代人與一代人最大的差距,體現在教育方式上。——這甚至是英國某些學校的硬性規定。紀錄片的鏡頭,忠實記錄下了陳一佳和5歲半的中國女孩奧莉薇婭,一起在英國威爾斯聖朱利安小學度過的一天。在這所英國的創新概念小學裡,教育與科技聯繫密切,電腦、平板、虛擬眼鏡、智能手環、3D印表機......一應俱全,並且都是名副其實的教育工具。
  • 什麼是好的教育,怎樣才叫會學習,這15部紀錄片會告訴中國家長答案
    原創 精英說編輯部 精英說當今時代,育兒焦慮已經成為世界範圍內普遍話題。圍繞著孩子的教育問題,每個國家的原則和理念都大不相同,也由此衍生出迥然相異的教育模式。那麼,怎樣才是最好的教育?誰才是最會學習的人?
  • 紀錄片《世界歷史》39 英國工業革命
    所謂工業革命,簡單地說,是以機器生產取代手工勞動,以工廠製取代家庭作坊和手工工場的過程。工業革命不僅使社會生產力飛躍發展,而且有力地促進了社會變革。十八世紀六十年代,工業革命首先在英國發生,然後在歐洲其他國家和北美擴散開來。1. 英國工業革命起源——英國棉紡織業英國工業革命是從棉紡織業的機器發明與使用開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