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就這麼讓「德雲鬥笑社」陪伴了兩個多月了!轉眼間,到了「壓軸」大戲,果然是先把場面給做足了!老郭還是一如既往的「任性」,為了多和兒子多呆一會,索性,「團綜」就直接擱到兒子工作的地方,愛子之心,溢於言表!這樣,都不耽誤!咱們大傢伙兒,看著也過癮不是。這開場猛一看來,還真有點《遠大前程》的意思!
「平胸而論」,本期的遊戲環節應該算是自「鬥笑社」開播以來,競爭性最為強烈的。美中不足的是,對於道具的選擇上,明顯有些準備不足。好在,團綜的特點就在於此,一幫師兄弟們玩兒啥不是玩兒?「鬥」的「嗨」了,趣味性就出來了。在本期這種「較勁兒」的遊戲環節裡,「燒餅」的優勢確實太過明顯,這讓我突然想起,在幾年前第一次看到「跑男」的時候,李晨給我的感覺。當然,「燒餅」的優勢似乎要更大一些。然而,是兄弟之間那那種「單純」的情感和相互照顧,依舊是貫穿整個「團綜」的主旋律!
真的是因為已經極其適應了,嶽雲鵬口中「挺綜藝」的張鶴倫,終於成為了整個遊戲環節中最具「綜藝味」的人,堅持貫徹的將「慘」字的「人設」進行到底,承擔了大多的笑點!從這點來看,「小白」的進步雖然「賤」走偏鋒,但也算顯而易見了。可怎麼說呢,以我個人的看法,在本期「鬥笑社」中採用這類過於依靠個人力量的項目,對於這樣一個以「笑」為主的「團綜」而言,並不算太合適。因為原本這就是一幫鬼精鬼精的「憑嘴皮子吃飯」的傢伙,讓他們「棄文從武」,雖說場面上看著熱鬧,但特點沒了,笑點也少了許多。
當然了,綜藝真人秀嘛,這種常見的「追逐」場面,也算是個收視保障,再說,要真用了一些再別的節目中很經典的形式,比如——「撕名牌」,儘管效果可能會更好些,但或許還真容易讓觀眾們產生點聯想吧。說真的,老秦和九良摔得那兩下,還真讓人挺提心弔膽的。
還是慣例把重點放在節目最後的「活」吧。歷經了上期非常出彩的「趕場」演出,本期的競演給我的感覺就是,大家確實有點「累著了」。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在我看來,一方面當然是本期過於「消耗體力」的遊戲環節,讓大傢伙興奮過度。更重要的是,本期的「命題作文」從難度上來說,應該算是九期以來相對比較低的。然而,也正是因為這種突然「消失」的壓力,讓大家感覺一下子「放鬆」了不少,整體質量上似乎也有些許下降。
當然,從節目裡看到是一周一次,但在錄製中的時間間隔更短,相聲的創作是需要有一個過程與周期的,在這種環境下,連續九期都要有「創新」,這些小角兒們確實也已經到了極致。作為德雲鐵粉,我自然不會吹毛求疵,依舊是純粹以我個人的觀點,來聊一聊這四段作品給我的感覺吧。沒有好壞,只有看法而已。
開場的「燒餅」和「小四」,用了一段當真算得上倆人的老段子《買賣論》。從理論上來講,這對於已經搭檔十餘年的二人來說,這種熟悉的「活」理應是手拿把攥的才對。在去年的「郭德綱從藝30周年」的系列演出中北展的專場上,開場的節目正是兩人合說的《買賣論》,且效果還不錯。可也許是因為太久沒有「正經」使活的緣故,從一上臺開始,曹鶴陽就處於了一個過於「亢奮」的狀態,原本「燒餅」的節奏感尚可,幾個回合之後,就被曹鶴陽帶回了那個曾經「熟悉」的軌道。似乎也確實受了搭檔「帶節奏」的影響,本身嘴皮子上就不太「硬」的「燒餅」,在節目未過半就連續出現了兩個「螺絲」。整體的節目質量,雖然完整性尚可,但確實也受了不小的影響。
熟悉的朋友們也都了解,作為「鶴」字科的大師兄,曹鶴陽可以說是德雲社中「帶藝投師」的代表人物,而且,他的語言功底紮實,對於包袱的理解和對舞臺的感覺都算「鶴」字科中的佼佼者。但或許也正因如此,曹鶴陽的捧哏總是給人一種「搶話」的感覺,其實也就是把兩人的對話壓縮的過於緊湊。原本「燒餅」的風格就有些「咋咋呼呼」,這樣一來,兩人的節目總是會給人一種「燥」的味道。本場的競演中,給我的感覺確實如此了。所以這個開場,也不能說誰拖累誰,就以我個人的看法,按評分的話,應該是得分偏低的一個節目。最終「小四」被淘汰,也可以說意料之中!
到這我也想閒扯兩句,在之前的文章中,我有幾次都對「燒餅」的作品,以純個人的角度出發評價都不高。這也被一些朋友指出我是不是有些「偏見」,甚至還有朋友私信我。其實,作為可能是在網絡上最早關注德雲社的一批「老鋼絲」,對於那些「雲」字科的角兒們可以說是見一個愛一個!對於朱雲峰而言,從真正「燒餅臉」小胖子的時候到現在的「肌肉型男」,十幾年過去了,又怎麼會有可能有什麼偏見?只是純粹個人看法和觀點罷了。一切,也都是源於喜歡!
第二段,是一組遲來的「組合」——秦霄賢和欒雲平的傳統作品《八扇屏》。恐怕本期之後,已經有「欒懟懟」、、「總隊長」、「副總」等諸多頭銜的欒雲平,又要多上一個新的萌萌的稱號「攀攀」了。而曾經「勇敢作死」放棄與欒隊合作機會的老秦,也終於迎來了他實際上打心眼裡「又愛又怕」,可又最期望的搭檔。在幾期前,秦霄賢就曾明確的表示過很希望與欒雲平搭檔,可卻又「怕」的不行。看來,總隊長的威嚴,確實給一眾師弟們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壓力!
也看得出,對於這個深受大傢伙兒喜愛的「團寵」師弟「落在」自己手裡,從他演出前直言「緊張」就可見一斑,欒雲平還是很當回事兒的。確實,給秦霄賢這樣一個「還沒學會就紅了」的「網紅」師弟「量活」,所需要的就不僅是紮實的基本功,還要隨時隨地做好更「壞」、更「隨機」準備。這也就能充分理解向來穩當的「總隊長」,為什麼也會有如此「頂」的時候了。那種打心眼兒裡透漏出的關愛,攔都攔不住!暖和!
怎麼來評價這段《八扇屏·莽撞人》呢?我能想到的一個詞就是——勇敢!當真,這個段子理應算是一個傳統的基礎「活」,其中的亮點也就是在那最後的一大段「貫口」。最基礎的,也恰恰是最難的,是最見「功夫」的,這也是近年來並沒有特別多的演員願意觸碰這個節目的原因。像秦霄賢這樣擺明了「基功」不足的小師弟,敢於在這種場合挑戰這個節目,其勇氣確實可嘉!也讓師父、大爺和眾師兄們看到了他的努力與決心!但就這一點,就值得給老秦一個大大的贊!
當然了,贊歸贊,「活」歸「活」,就本段節目的整體質量來言,依我看算是墊底了。至於前面有些「驢唇馬嘴」的生湊「白字」,我覺得就不用多講,就單看這段「貫口」,只能說,老秦也就算是基本完整的給「背」了下來。而且,其間的節奏與氣口實在是有點「慘不忍睹」,就不具體評價了。好在,正如欒雲平所言,「頂」過這一次,過去就過去了!人的提升總歸是要有個艱難的過程!而這段節目,就是那個過程中重要的一個環節!老秦!加油努力吧!
第三段是張鶴倫、尚九熙和楊九郎的群口《舊曲新歌》。這三個人真可謂是「鬥笑社」中的「群口擔當」了。張鶴倫和楊九郎都已經第四次表演群口了,要知道九郎可是第四期才新晉補位來的,滿共站了6場,竟然有4段群活。更有趣的是,九郎來到「團綜」的第一個節目,正是這三個人合作的一段群口節目《三人轉》。
不知道是剪輯的問題還是現場的設計,原本三人在討論作品時設定自己組合名稱的段落,本身就是一個很有笑點的包袱,可惜在現場演出中並沒有甩出來。然而,九熙開場的「口誤」,卻陰差陽錯的「響」了一下,意外收穫呦。從這段群口的整體感覺上來說,還是個不錯的節目,每個人也都把自己的特點很好的展現了出來!當然,我認為整個節目中最出彩的點,還是張鶴倫那段「即興說唱」。原本我以為他是要來那段「成名已久」的「韭菜味的香水」,沒想到,卻當真是一段「即興」!
當然了,這段詞兒肯定是提前準備好的,但也很清楚地感受得到,這是一段新的創作!裡面不僅包含了當下正火的「姐姐」,還有對於自己定位與「人設」的自嘲,且不乏自勵!在我看來,這當然是一段非常優秀的創作!正如我始終強調的,越往後,「小白」在創作能力上優勢就會越加明顯!而在節目尾聲對於經典的傳承和傳統的回歸,也算是收了個正底!節目最末,老郭對於此段節目的點評中提到:如果收尾到張鶴倫撒花就結束,效果會更好。可在我看來,有這個「底」和沒有這個「底」,似乎節目的立意上就有很大的差異了。所以,就純以我的角度來看,現有的回歸傳統還是個很不錯的結尾了。
最後是孟鶴堂和周九良表演的一段《四郎探母》!儘管,這無疑是本期競演中,無論從節目的完整性、現場效果,還是節奏感上都屬最佳。但說實話在我看來,這對於兩人而言,只能算是「常規操作」罷了!如果熟悉「孟周公」的應該都有所了解,類似的「腿子活」,比如《汾河灣》、《反七口》尤其是還在「三寶專場」時期《黃鶴樓》,已經幾乎成為兩人搭檔的代表作!所以這種相同題材和技巧的節目,對於這對搭檔而言,是太擅長不過了。
話雖這樣說,但不可否認的是,孟鶴堂與周九良這二人的演出風格與作品,都已經算得上相當成熟了。尤其通過這九期的「鬥笑社」,已經能清楚的感受得到,兩人已經能夠成為在嶽雲鵬/孫越、郭麒麟/閻鶴祥之後,最有能力撐起「專場商演」的組合!在我看來,甚至要高於「二爺」與九郎和張鶴倫/郎鶴焱這兩對的表演更具延展性!當然,見仁見智,各有所愛!孟鶴堂和周九良,也確實是我在現階段德雲社中最為看好的一對搭檔!從節目最後郭德綱那明顯高出他人一塊的點評,就看得出來老郭對與二人的看好與期望!好好再讓師父再歸置歸置,不可限量呀!
單純!溫暖!簡單!勇敢!「鬥笑社」的壓軸大菜,值得細嚼慢咽!看過了「壓軸」,我想已經有太多的人都和我一樣更加期待下周「德雲鬥笑社」季終大高潮的到來!有趣!有趣!有趣!
過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