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丨一米市集 公眾號ID丨yimishiji
處於紐約很郊區的地方
用上海來比喻,可能快到崇明了
但每天爆滿,提前兩個月預約才能訂到
餐廳沒有任何菜單
每天早上廚師們會到農場摘菜然後決定晚餐做什麼在這吃飯,快的話也要4個多小時
吃鵝肝前,要先撫摸一隻死掉的鵝
聽一聽鵝肝的故事
/撫摸完的感覺是「很震撼」/
它叫藍山餐廳(Blue Hill),農場叫藍色山丘
是一個叫Dan Barber的廚師開的
歐巴馬夫婦現在是農場的忠實粉絲
這個不起眼的有機小農場
是如何變成美國上流社會的聚集地
如何在紐約偏遠郊區屹立16年不倒
2016年2月一米市集的夥伴前去拜訪
了解這個農場是如何做到這樣驚人的影響力
/左一Dan Barber,和一米市集的夥伴在交流/
他影響了整個美國的廚師與餐廳
Dan Barber,2009年被《時代》雜誌列為「年度100」世界最具影響力的人之一。
當他還是一個男孩時,在這個農場度過了無數的暑假,在農場與奶奶度過的時光啟讓他與土地的連結更深刻。他不是本科畢業「正統」派,也不屬於跑去法國念藍帶廚師學校的「時尚」派,但他影響了整個美國的廚師與餐廳。
Dan Barber是這個理念的始祖,他的餐廳現在很像學校的概念,太多廚師爭破頭想進去跟他學。
用餐的時候,恰巧是餐廳唯一的中國服務生服務我們,我們就問他是怎麼進來這個地方。他說自己之前的餐廳叫Alinea,是全美國第一名的餐廳,半年前剛過來,跟Dan Barber學做菜。
廚師在這個餐廳的工作,跟去其他米其林三星餐廳有很大不同。他們沒有菜單,每天早上要去農田裡,看胡蘿蔔是不是可以採摘了。食材採摘完,Dan Barber就跟年輕廚師討論今天可以做什麼菜,每天早上決定晚上做什麼,這非常難,廚師需要看天吃飯,因為不知道今天要做哪些菜,做出來好不好吃。
吃菜前,會先聽到故事
餐廳用當日農場採摘的東西,隨機做出二三十道,吃之前,餐廳的領班會講約1分鐘,告訴你這是什麼菜,建議的使用方式,是怎麼做出來的。如果有問題想問,他就會一直回答。
服務生會把鵝推來給你看,讓你摸,說這個鵝是等下會上的鵝肝,是怎麼在本地農場養出吃雜草也能肥美的鵝肝。
鵝肝另一有趣故事是,有一年,法國廚藝界的鵝肝醬第一名(這是食材的奧林匹克獎),竟然被西班牙一個不知名的小農得到。這件事引起很大震動,很多人不信。Dan Barber找到這個農場,問到底給鵝吃了什麼東西,小農說就是給鵝吃有機農場所有的東西,無花果、橄欖等,它就有了這樣的風味。
還有一道是胡蘿蔔和它完整的莖,我們平常只吃胡蘿蔔的紅色部分,但它莖也很好吃,沾著鹽,就別有風味,餐廳用這樣的方法告訴客人不要浪費這些東西,很多都可以拿來重新食用。
另一道特別的菜是,會帶大家去後面的廚房,完全透明給大家看,「我覺得這個很不一樣,廚師不是躲在後廚,而是走出來,講這道菜怎麼做的。全世界其他餐廳不會看到的。」
「我有意念,我比別人更愛地球」
「世界上最偉大的美食來自於困境..不管你的技術多麼好,你的食材不好,你就做不出好吃的食物。」Dan Barber致力於以最適宜的料理方式,展現食材原味,有些菜品看起來「簡單到不可思議」,然而實際上,每一道菜餚都蘊含極大心血,格外美味。
美味只是Dan Barber在意的一部分,呈現美食,更為了給顧客帶來教育意義。「這不僅僅是一個餐廳,是一個教育的體驗,用很輕鬆的方式,讓大家了解為什麼要推進可持續的農業生態環境。」他的烹飪中涉及生態保護、農民受益、可持續發展、生物多樣性探索等等。
我們吃了5個小時,整個過程是一場精心安排的體驗,從頭到尾可以從小細節感受到,他們想要傳遞從農田到餐桌的想法,吃的有機吃的健康,是一種時尚,一種生活方式。
來這裡吃飯的人,認同他的價值觀,希望他越做越好,帶有一些信仰的性質,「我相信這個人,相信他帶給我的生活方式,這是Dan Barber最厲害的地方,他後面有數十萬相信他、認同這種生活方式的人,我可能沒有辦法每天吃有機,沒有辦法每天做的很環保,但是起碼當我想要做點好事的時候,Dan Barber的餐廳會變成選擇之一。」
他把有機變成時尚文化,把環保主義跟美食結合在一起。支持他的農場的人會有一種「我有意念,我比別人更重視地球」的自豪感。
這樣的互相認同,來源於Dan Barber通過各種方法,持續地鼓勵人們在「吃」食物時,不只是單純地關心口味的好壞,而是真正了解自己所吃之物是什麼,以及它的來源,和它背後的故事。
試著記住他,Dan Barber
然後多了解他一點
Dan Barber是令我們非常敬仰的理念先行家,他認為農夫不僅是生產者,還是關係專家和味道專家。
聽他的公關夥伴講,在紐約中央廣場的農夫市集,很多廚師會去那裡買當季的菜,Dan Barber每個禮拜還是會擺2-3天的農夫市集,帶上老婆和自己的大女兒,賣自己農場的東西。
另一件讓我們非常訝異的事情是,我們以為他現在這麼知名,可能不會待在餐廳後面吧,但他的確是很少數的仍然堅持每天待在廚房帶著廚師做菜,他希望每個到店的人都能有獨特的體驗。
在他的經歷裡,還有幾件值得一提的很cool的事情。
2011年他與全球幾個很知名的主廚合寫了 「給未來廚師的一封信」;他幫聯合國作了一個food waste漢堡菜單,幫歐巴馬夫人設計許多兒童肥胖症治療的菜單跟募款餐會;他創了一個非營利組織wastED ,呼籲廚師開始用廚餘設計菜單,教育消費者,2015年3月,曾經搞了一個月的廚餘菜單,整個菜單全部是紐約餐廳丟掉的東西和廚餘做出來的
以下資料,先收藏,有時間可以看
▼
1) Netflix 紀錄片《Chef's Table》主廚的餐桌,第一季第二集是拍他,國內視頻網站都有,會看到流眼淚。記得要去看看。
2)網易公開課有他的演講,《Dan Barber:我如何愛上一條魚》,《Dan Barber:出人意料的肥鵝肝寓言》
3) 他出了一本書《The Third Plate》, 還沒有出中譯,被美國媒體譽為繼Michael Pollan 《雜食者的兩難》之後最牛的書籍,有點厚,英文好的同學可以先買來看。
重要提示
文中用到的視頻截圖
來源於紀錄片《Chef's Table》
此篇文章為上海線上農夫市集
一米市集團隊赴美國拜訪Dan Barber的體驗記錄
知學學院將於9月18-25日開啟[臺灣休閒農業體驗創新之旅]第二季,帶您走進臺灣。
【此次考察,我們有何不同?】
◆ 多種休閒農業形式深度體驗-休閒農場、觀光工廠、農產品品牌營銷、民宿推動區域發展、社區營造經典項目等產業鏈的結合如何推動臺灣休閒農業的發展
◆ 三場專業講座交流-由臺灣休閒農業發展協會、臺灣民宿協會、宜蘭休閒農業發展協會針對市場策略、核心價值、民宿推動鄉村旅遊發展、農業的體驗活動設計等方面全面了解
◆ 十場經典農場案例分享 - 香格裡拉休閒農場、薰衣草森林、臺一生態農場、飛牛牧場、桃米社區、花露農場,掌聲穀粒、豐味果品、橘之鄉、勝洋水草……
◆ 參與者均來自房地產開發、休閒農業等各個行業,既相互關聯又各有側重,豐富的結構讓每一次的交流座談都充滿新鮮
◆ 特別安排入住-蔣介石行宮改建的禪風風格之涵碧樓;充滿書卷氣息的誠品行旅;陶藝創作家經營的劦陶宛民宿.
◆ 特別安排品嘗-臺灣最具禪意懷石料理之食養山房、重現魚市場暢快活力的新意消費形態之上引水產,日式百年老屋改建而來的樂埔町、青田七六.
多場重磅的專業講座交流
經典休閒農場深度考察+案例教學
從案例出發,看農場內在文化
考察城市:臺北、宜蘭、臺中、南投、苗慄
報名聯繫人(手機&微信):
劉巍 13810074185 / zhixue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