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小朋友打我」,是時候教會孩子「打架」了!

2021-02-09 科學家庭育兒

有個鄰居向科大大吐槽,說自己家的閨女在幼兒園被小朋友打了,故意抓了她的臉。

我當時心裡特別不是滋味,想起來很早之前某論壇上的一個帖子,特別贊同那位家長的處理方式。

於是,我用類似的方法,叫來了鄰居家的小朋友,問她:打回去了嗎,她低下了頭。

知道她沒敢還手,我拍了拍她的後背,說叔叔知道你難過、委屈,但是以後在外面受欺負,記住要還手,打不打和打不贏是兩回事。打輸了,我想你檢討,但不能退縮。只要別人不動手打你,咱也不動手,她特別認真地跟我說好。

我之所以要求孩子打回去,是因為我知道雖然安全感可以來自家庭的庇護、謀生技能,值得信賴的朋友等,但讓人感到安全的最基本能力,還是學會保護自己的身體。一個懦弱、忍氣吞聲的孩子是無法在弱肉強食的社會中立足的。

也有一些朋友跟我持反對意見,說我教孩子以暴制暴,等同於用一個野蠻行為回擊另一個野蠻行為,孩子以後變壞怎麼辦?

難道不打回去,忍著就沒有變壞的可能了嗎?有多少「乖孩子」忍耐到極限又「黑化」的?

孩子生下來,自己都捨不得打一下,如今在外面被欺負,誰能忍?說到孩子被欺負,心情就像最近流行的那句「藍天白雲突然暴風雨」。

我也知道,現在住在一個不錯的環境裡,可以很好地保護孩子,但這不會一輩子奏效。孩子,尤其是男孩,遲早會和其他人有衝突,如果他不知道怎樣「打架」,他就會退縮。

「打架」或許是可怕野蠻的,但面對被打只會退縮,會更糟糕,就像某些在退縮中長大的成人,從來不敢約自己喜歡的人,從來不敢要求升職加薪,小時候也不敢去商店獨自買玩具。

況且,在兒童教育專家馮德全看來,打架有助於孩子逐漸適應集體活動。在和小朋友的對打中,學會如何避免激怒對方、降低痛苦、調節情緒、互相原諒。

有前提地教會孩子「打架」,可以避免她「學壞」,又可以避免被欺負時只會退縮。

以下是我用的方法:

首先,讓孩子知道手不是用來打人的,避免她學壞

告訴孩子手是用來問好的,還可以玩遊戲,創造音樂,學習,數數,還能幫助人以及做其他更多的事。

《手不是用來打人的》

美國國家育兒中心專業認證

適讀年齡:3-5歲親子共讀,6歲+自讀

側重點:引導孩子積極友好地和他人相處

這本溫和、鼓舞人的書告訴孩子們,暴力永遠是錯誤的,他們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緒,能夠有積極友好的表現,不會主動欺負人,也懂得別人打自己是不對的。

其次,讓孩子知道被欺負不是自己沒用,每個人都會遇到欺負人的壞小孩,爸爸媽媽理解你的心情,幫助孩子走出自我否定的低落情緒。

同時告訴孩子,雖然手不是用來打人的,但在被打時,可以用來保護自己,要大膽地用回擊行為告訴壞孩子「別想欺負我」。

《別想欺負我》

公安大學教授、青少年安全專家王大偉推薦

適讀年齡:2-4歲親子共讀,5歲+自讀

側重點:避免傷害發生

「求求你們了,讓我過去吧!」吉姆很害怕,不敢往前走了。大個子雷奧和討厭鬼盧卡擋住了她的去路,還推她,威脅她交出新書包。他們倆看上去比吉姆高大很多,也強壯得多,而且他們是兩個人。

這樣的場景會真真實實地出現在生活裡,即使是萬分之一的可能性,也會對孩子帶來不小的傷害。

看到吉姆變得越來越小,小得像只老鼠,她只想溜掉的時候,我跟女兒說,這時候打不過也要鼓起勇氣大聲呵斥他們,並告訴老師或爸媽。學學吉姆接下來的做法,變強大,強大得就連雷奧和盧卡都不敢再來招惹她。

最後,想讓孩子學會保護自己的深厚內力,不是一次說教就能完成的。

除了內心變強大,身體素質也要跟上。日常生活中要有意識地鍛鍊孩子的身體,比如陪孩子玩打鬧遊戲,這件事情最好由爸爸來做,靠強健的身體和自信的膽識面對壞小孩,不會吃虧;出門在外靠朋友,有意識地提高孩子交朋友的能力,朋友多了,壞小孩也不會輕舉妄動。

科式建議:

如果孩子發生衝突,請寶爸寶媽別過度擔心,此時正是孩子學習正確交往的契機,

爸媽可以通過繪本學習這種親子陪讀的方式,正確引導孩子如何處理與同伴之間的小衝突,並教會他們如何解決問題,這樣才能讓娃在成長路上走得更平穩。

在日常生活中,與同伴發生衝突看似是小問題,實際上卻是影響孩子性格形成的重要因素。

現在,拿出你們想要保護孩子健康成長的心,帶上#孩子衝突巧解決#話題, 找準下面的好物圈戳進去, 找到適合你家寶貝的好方法,或是分享你解決小煩惱的經驗秘訣吧!

最用心的的分享者可獲得精美福袋哦!

相關焦點

  • 寶寶在遊樂場玩,遇到兩個小朋友打架,孩子奶奶在幹什麼
    今天帶寶寶去超市遊樂場玩,天冷了在室內玩的小朋友真多,時不時的傳出孩子的笑聲和哭喊聲,陪伴的家長們都在玩手機。只聽到一個小朋友在大聲喊他們在打架,遊樂場的服務員一個箭步衝上去阻止兩個小女孩。還是晚了一步,小的那個女孩子還是被撓傷了,臉上有兩條血痕,哭聲很大。可兩個孩子的家長都沒出現,服務員喊的時候孩子的奶奶還在看手機。
  • 孩子在幼兒園被別人打了,到底該怎麼處理?
    我頓時啞笑,朋友自己說完也笑得不行。最後,朋友跟幼兒園老師了解清楚了,原來孩子的確在幼兒園因為爭玩具被一個小朋友打過一次,從此再也忘不掉了,每天都念叨……從此,朋友就給他們家小哥哥報了跆拳道班,不為別的,就為被人欺負的時候可以自保。聽完朋友家孩子的遭遇,我在想,如果小野在幼兒園被別的小朋友欺負,我會怎麼辦?
  • 善良不等於懦弱,孩子被打該如何反抗?
    為什麼有孩子怎麼老是欺負別人,怎麼老是動手搶別人的東西?其實孩子之間的吵架和打架都是一種正常的現象,尤其是對於3-7歲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多多少少都會有吵架吵不過就動手,搶東西搶不過就動手,甚至不知道一個什麼理由,一言不合就動手的時候。簡直可以說是很少有孩子從來沒動過手,從來沒亂發過脾氣。
  • 打是親罵是愛?別再拿著愛孩子的名義,打孩子了,當心會「上癮」
    其實這是不合理的,而且很多家長為這種暴力行徑披上了「為你好」的糖衣,如果孩子反抗就會被冠以「不孝」的大帽子。事實上,有不少家長把打孩子視作理所當然的事情,甚至是自己的「家務事」。育兒圈裡有個媽媽坦言自己的寶寶快三歲了,最近很長一段時間脾氣大、扔東西、打人,在外面還會跟別的小朋友搶東西、打架。為了讓他聽話,起初媽媽批評嚇唬他還能有點效果,但是現在他完全不服「管」了,於是媽媽忍不住打了他。
  • 有人說,孩子打架有助於適應集體生活,你認可?
    在幼兒園,孩子在交往過程中難免遇到小矛盾和小衝突,很多時候甚至會「動手解決」。若家中的小寶寶被其他小朋友「暴力欺負」,家長,是教育孩子做「狼」主動攻擊,還是當「羊」默默忍受?爸爸媽媽們為此爭論不休。
  • 「別的小朋友都不喜歡我」,家長的言語,可能會影響孩子的社交
    01老師稱孩子在幼兒園沉默寡言,回家媽媽質問寶寶玲玲雖然上幼兒園已經有半年多了,但在學校還是沒有什麼朋友,說來也奇怪,本來孩子在家的時候還是挺歡脫的,怎麼上學之後反倒退步了呢?孩子媽媽想著玲玲能夠逐漸地進步,可玲玲卻一點長進都沒有,最近玲玲媽還被老師約談來著。老師和自己說孩子狀態很不好,在幼兒園根本就不怎麼說話,也不願意和大家一起玩,一下課就蜷縮在角落裡,看著還挺讓人心疼的。老師讓自己回去好好開導開導孩子,找到問題的根源進行有效地解決,沒想到媽媽回家之後就氣不打一處來地開始質問孩子起來。
  • 孩子吵架、打架怎麼辦?家長要耐心溝通,不能過度插手孩子間的事
    當孩子成長到了一定的年齡階段,就要出去與其他的小朋友交流和玩耍。在這過程中。孩子難免會因為與其他小朋友意見不合產生分歧,從而打架。在打架的時候,多數的家長們,為了顯示自身的公平,往往會不問前因後果,先對自己的孩子指責一番。
  • 孩子總發脾氣不聽勸,讀這些繪本!用心理學教會孩子情緒管理
    今天呢,我就專門挑選了幾本幫助大家教會孩子認知和管理情緒的繪本推薦給大家。第一本:《我的情緒小怪獸》【西班牙】著名作家:安娜·耶納斯 適合2~6歲兒童這是她創作的第一本繪本也是最知名的一本繪本。在這本繪本裡,小朋友的情緒被比作了一隻小怪獸,在最開始的時候,這隻小怪獸情緒非常混亂,這是不是和我們的小寶貝一樣呢,常常說不清也道不明自己怎麼了。之後啊,我們就要對這些情緒分類啦,不同的情緒有不同的顏色表示。
  • 兒子在幼兒園被打了,我該怎麼辦?
    可沒過多久,小然就發現自己女兒臉上有傷,再次詢問後,女兒哭著說:媽媽,我把玩具搶過來,他就打我,我打不過他。小然突然意識到,小朋友本就是喜歡欺負弱者,雖然妞妞將玩具搶回,但在欺負妞妞的小朋友眼中,妞妞仍是個膽小的小女孩。
  • 孩子在幼兒園被小朋友「打頭」,家長應該怎麼做?3招遠離欺凌
    這個時候家長們就會有點擔心了,如果小朋友在幼兒園發生什麼意外的事情怎麼辦?家長這種擔心其實還是有道理的,之前一家幼兒園就發生了類似的事情。小萌的女兒今年四歲,剛剛上幼兒園。小萌本來就特別擔心孩子的情況,但是孩子已經到了上幼兒園的年紀了,就還是得把孩子送到學校去。可是沒過幾天,小萌擔心的事情就發生了,當時小萌在家裡看到女兒的頭上有傷,有點淤青。
  • 打架不還手就是包子嗎?小孩子打架家長怎麼辦?
    搶我的玩具嗎?啪啪,一掌打過來;我的零食沒允許你就吃嗎?小拳頭揮起就往對方身上狠狠一錘。小朋友之間吵架打架都是常事,來得快也去得快。只不過,很多時候是小孩打架,家長「受傷」。看著自家孩子明明沒錯,但卻被打得哇哇大哭,小心臟瞬間就碎成面面了。為什麼受欺負的是我家孩子,這熊孩子長大了還得了?遇到暴脾氣的,大人間友誼的小船也是說翻就翻的節奏啊!
  • 教會孩子「不必善良」才是最好保護,委曲求全只會讓娃活得很累
    「媽媽,如果有人打我,我該怎麼辦?」面對兒子的詢問,張姐狠狠心告訴他說:「天天,如果有人打你,你就也打他。」但是情況並沒有因此改變,這讓張姐很是鬱悶。天天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一方面跟他本身就柔弱的性格有關係,另一方面跟天天爸爸的觀點也脫不了關係。孩子懦弱性格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在於父母的教導。
  • 小朋友總惦記別人的玩具,家長別尷尬,學會這幾招讓孩子懂事!
    自己家的孩子和別的小朋友一起玩,如果孩子看上了別的小朋友的玩具,家長應該怎麼做呢。生活中經常看到小孩子搶別的孩子的玩具,在幼兒園裡也是,和其他小朋友一起愉快的玩耍,有時候孩子之間會出現矛盾,甚至把其中一方弄哭,孩子自己有很多玩具了,還總是搶被人的玩具,家長真是愁壞了。
  • 那個曾經幫我打架的兄弟,今天終於被我打了,這是他自找的!
    和多年前的兄弟相遇,本來應該打個招呼,互相關心一下這些年過得怎麼樣,況且他還是曾經幫我打架的兄弟,我們應該找個飯館,或者奶茶吧坐下來,好好敘敘兄弟情的……可是我為什麼要這樣子?為什麼這樣對待曾經的兄弟?
  • 孩子「自我迷失」?教會孩子拒絕,比培養一個聽話的孩子更重要
    全文字數:約1680字閱讀時長:約5分鐘謙讓是一種中華傳統美德,但過分的謙讓,很可能會讓孩子成為「討好型」人格,從小就不懂得拒絕別人的孩子,並不是乖巧懂事,而是會漸漸沒有底線,失去自我。要知道,教會孩子說「不」,比培養一個乖孩子更重要。案例小花是個靦腆安靜的孩子,平日裡很聽話乖巧,可最近她的父母卻陷入了惆悵。
  • 幼兒園孩子打架,引起家長衝突咬斷手指!事發監控曝光!
    在醫院裡,記者注意到黃女士的身邊睡著一個孩子。黃女士說,那天的事情之後,孩子就不願意去上學了。本來是孩子間的小摩擦,卻鬧成了大人間大打出手,雙方都造成不同程度的受傷。那到底事發時的情況是什麼樣的呢?爐橋鎮幼兒園小(3)班班主任黃老師告訴記者,徐姓小朋友有打人的習慣,不光打這一個小朋友,之前黃老師也已經跟園長報告過這件事情,而當時正好園長外出學習,準備回來之後再處理。 黃老師告訴記者,當天雙方父母是去幼兒園協商處理小朋友打架的事,不料就發生了衝突。
  • 【森林密碼】我教會女兒自保,你什麼時候教會兒子尊重!
    而等到她和朋友吃飯的時候,那個小男孩又跑了過來,竟想伸手往朋友裙子下面摸,兩個人氣到爆炸,去質問男孩的母親,結果男孩的母親卻完全不當回事,還表示兩個大人和孩子計較什麼。「有這樣的母親,這個孩子以後變成怎樣糟糕的人,我都不會覺得奇怪。」姑娘最後這樣說道,「難道年紀小,就能成為不尊重人的理由嗎?」
  • 孩子動手打人,父母不要破口大罵,這種做法非常不妥
    爭端可能是孩子在社交中很可能遇到的一個問題,但是他們不具備妥善處理這些分歧的能力,因此總是以「打架」這樣方式收場。很多家長因此非常頭疼,不知怎麼辦才好!」妹妹回答:「他在家經常有這樣朝著別人抬手的動作啊,真得打到怎麼辦!」聽到這,這位網友才算聽明白了。她批評了妹妹,並教會妹妹怎麼處理這些事情。
  • 當你問我孩子該不該打?辣媽只能說:看情況!
    對此我只有一個評價:這媽就是神經病。(媒體也是亂來,明明打了多次,怎麼還能叫「失手」呢?) 有的家長是一碰到孩子做錯,就馬上下手的。那孩子也不傻,為了避免皮肉之苦,肯定是能瞞則瞞,騙一次賺一次,惡性循環造成他們養成說話的習慣; 不僅如此,還會變得越來越固執。雖然他們不敢跟家長正面剛,但是他們會用:打架、逃學、離家出走等方式與家人對抗。
  • 當奧特曼被怪獸打,小朋友表情亮了,孩子:一生治癒這一分鐘
    80後的童年有孫悟空、90後的童年有奧特曼、00後的童年則有蜘蛛俠、美國隊長…… 這些超級英雄擁有著飛天遁地的超能力,他們永遠能戰勝邪惡並獲得最後的勝利,但如果你的超級英雄有一天被人打了,你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