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鄰居向科大大吐槽,說自己家的閨女在幼兒園被小朋友打了,故意抓了她的臉。
我當時心裡特別不是滋味,想起來很早之前某論壇上的一個帖子,特別贊同那位家長的處理方式。
於是,我用類似的方法,叫來了鄰居家的小朋友,問她:你打回去了嗎,她低下了頭。
知道她沒敢還手,我拍了拍她的後背,說叔叔知道你難過、委屈,但是以後在外面受欺負,記住要還手,打不打和打不贏是兩回事。打輸了,我想你檢討,但不能退縮。只要別人不動手打你,咱也不動手,她特別認真地跟我說好。
我之所以要求孩子打回去,是因為我知道雖然安全感可以來自家庭的庇護、謀生技能,值得信賴的朋友等,但讓人感到安全的最基本能力,還是學會保護自己的身體。一個懦弱、忍氣吞聲的孩子是無法在弱肉強食的社會中立足的。
也有一些朋友跟我持反對意見,說我教孩子以暴制暴,等同於用一個野蠻行為回擊另一個野蠻行為,孩子以後變壞怎麼辦?
難道不打回去,忍著就沒有變壞的可能了嗎?有多少「乖孩子」忍耐到極限又「黑化」的?
孩子生下來,自己都捨不得打一下,如今在外面被欺負,誰能忍?說到孩子被欺負,心情就像最近流行的那句「藍天白雲突然暴風雨」。
我也知道,現在住在一個不錯的環境裡,可以很好地保護孩子,但這不會一輩子奏效。孩子,尤其是男孩,遲早會和其他人有衝突,如果他不知道怎樣「打架」,他就會退縮。
「打架」或許是可怕野蠻的,但面對被打只會退縮,會更糟糕,就像某些在退縮中長大的成人,從來不敢約自己喜歡的人,從來不敢要求升職加薪,小時候也不敢去商店獨自買玩具。
況且,在兒童教育專家馮德全看來,打架有助於孩子逐漸適應集體活動。在和小朋友的對打中,學會如何避免激怒對方、降低痛苦、調節情緒、互相原諒。
有前提地教會孩子「打架」,可以避免她「學壞」,又可以避免被欺負時只會退縮。
以下是我用的方法:
首先,讓孩子知道手不是用來打人的,避免她學壞。
告訴孩子手是用來問好的,還可以玩遊戲,創造音樂,學習,數數,還能幫助人以及做其他更多的事。
《手不是用來打人的》
美國國家育兒中心專業認證
適讀年齡:3-5歲親子共讀,6歲+自讀
側重點:引導孩子積極友好地和他人相處
這本溫和、鼓舞人的書告訴孩子們,暴力永遠是錯誤的,他們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緒,能夠有積極友好的表現,不會主動欺負人,也懂得別人打自己是不對的。
其次,讓孩子知道被欺負不是自己沒用,每個人都會遇到欺負人的壞小孩,爸爸媽媽理解你的心情,幫助孩子走出自我否定的低落情緒。
同時告訴孩子,雖然手不是用來打人的,但在被打時,可以用來保護自己,要大膽地用回擊行為告訴壞孩子「別想欺負我」。
《別想欺負我》
公安大學教授、青少年安全專家王大偉推薦
適讀年齡:2-4歲親子共讀,5歲+自讀
側重點:避免傷害發生
「求求你們了,讓我過去吧!」吉姆很害怕,不敢往前走了。大個子雷奧和討厭鬼盧卡擋住了她的去路,還推她,威脅她交出新書包。他們倆看上去比吉姆高大很多,也強壯得多,而且他們是兩個人。
這樣的場景會真真實實地出現在生活裡,即使是萬分之一的可能性,也會對孩子帶來不小的傷害。
看到吉姆變得越來越小,小得像只老鼠,她只想溜掉的時候,我跟女兒說,這時候打不過也要鼓起勇氣大聲呵斥他們,並告訴老師或爸媽。學學吉姆接下來的做法,變強大,強大得就連雷奧和盧卡都不敢再來招惹她。
最後,想讓孩子學會保護自己的深厚內力,不是一次說教就能完成的。
除了內心變強大,身體素質也要跟上。日常生活中要有意識地鍛鍊孩子的身體,比如陪孩子玩打鬧遊戲,這件事情最好由爸爸來做,靠強健的身體和自信的膽識面對壞小孩,不會吃虧;出門在外靠朋友,有意識地提高孩子交朋友的能力,朋友多了,壞小孩也不會輕舉妄動。
科式建議:
如果孩子發生衝突,請寶爸寶媽別過度擔心,此時正是孩子學習正確交往的契機,
爸媽可以通過繪本學習這種親子陪讀的方式,正確引導孩子如何處理與同伴之間的小衝突,並教會他們如何解決問題,這樣才能讓娃在成長路上走得更平穩。
在日常生活中,與同伴發生衝突看似是小問題,實際上卻是影響孩子性格形成的重要因素。
現在,拿出你們想要保護孩子健康成長的心,帶上#孩子衝突巧解決#話題, 找準下面的好物圈戳進去, 找到適合你家寶貝的好方法,或是分享你解決小煩惱的經驗秘訣吧!
最用心的的分享者可獲得精美福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