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印象|小型食肉動物新家大揭秘

2021-02-19 北京動物園

上一期的動物新獸舍文章發布後,引起了小夥伴們的強烈反響~~~很多小夥們都紛紛留言——大概是這樣的 ↓↓ ↓↓ ↓↓

為北動打call還有這種操作厲害了我的北動霸氣另外兩種何時入住?黃金地段豪華公寓果斷參觀!林景房!!比心!筆芯~❤!其實我也想住進去……        我明天就去看!

那麼,這次就讓小編帶大家一起探究動物新家背後的故事,一起來看它們搬入後的狀態吧~!

公園為了讓遊客能夠更加直觀的對這些小型食肉動物有一個整體的認知,在熊山南側,同時也是遊客遊玩主要線路的黃金位置,建造了這座總佔地面積570平方米,場館面積258平方米的小型食肉動物區。

要知道,這些小型食肉動物本是來自地球上各個不同角落的,現在它們竟然在這裡新家成為了鄰居。比如赤狐在歐亞大陸都有分布,貉卻只分布在東亞,而黑背胡狼則來自非洲大陸。正因如此,新獸舍的每個房間中的丰容布置都是100%的個性化,而絕非千篇一律。在獸舍中,北京動物園用超過32種植被和其他器材為小動物們模擬出了森林、荒漠、溫帶草原、丘陵、熱帶雨林等八大類環境。

動物園還根據不同動物的不同特性與愛好,為動物們進一步量身打造了獸舍的裝修:沙狐喜歡挖掘,沙狐的獸舍中就專門採用了鬆軟的土地方便它們想挖就挖,黃喉貂喜歡攀爬,飼養員就在它的獸舍中安裝了鐵製的爬行通道方便它爬來爬去。

與此同時,不少獸舍中還都安裝了管狀取食器。取食器是在pvc管上打眼,讓麵包蟲等動物食物隨機落出來,模擬黑背胡狼等動物在野外覓食的場景。相比直接飼餵動物,將食物裝進管狀取食器中適當增加動物取食的難度,可以達到在有限的場地中儘可能激發動物的覓食興趣,模仿自然環境激發動物自然行為。

相比之前的場館,新建的小型食肉動物場館在丰容上下了大力氣、苦工夫,大大提高了環境豐富度,儘可能讓動物展現更多的自然行為。這既有效提升了動物福利,也使遊客的觀賞充滿了更多的趣味。

全部11種動物在「十一」之前都會完全搬到新家~另外,溫馨提示各位遊客朋友們,如果想來看看這些可愛的小動物,儘量選擇早上9-10點或者傍晚5-6點。因為這些小傢伙們往往在這兩個時間段精力更充沛。

還等什麼?快約上親朋好友,帶著一顆熱愛小動物們的心,來北京動物園參觀遊玩兒吧!

相關焦點

  • 動物世界中的「致命誘惑」:大型食肉動物經常用肉吸引小型動物
    如果沒有像狼和灰熊這樣的頂級捕食者,那麼像郊狼和狐狸這樣的小型食肉動物,或者像鹿和麋鹿這樣的食草動物,它們的數量會急劇膨脹,不受控制。這會引發生態不平衡。華盛頓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大型捕食者在控制小型捕食者和鹿方面扮演著關鍵但卻出人意料的角色。
  • 為什麼食肉動物選擇捕獵食草動物,而不是其他食肉動物?
    從本質上說無論是什麼食性的動物對於食肉動物來說都是肉,這並沒有什麼區別。但是,在自然界中,食肉動物通常只選擇捕殺食草動物,而不是食肉動物,儘管體型有很大優勢的食肉動物,也很少出於食物的目的去捕獵其他食肉動物。這究竟是為什麼呢?我們來探討一下原因。食肉動物為什麼選擇捕殺食草動物,而不是食肉動物?
  • 動物狂想曲:食草動物與食肉動物的戀愛靠譜嗎?
    動漫概況食草動物與食肉動物共存的世界,在這裡,食肉可是重罪,但是某一天,一位食草動物被咬殺致死。學院裡其他的食草動物人心惶惶,開始懷疑身邊的食肉動物,並且出現了敵對的情況。某天晚上,出於食肉動物的本能,抓傷了一隻兔子,幸好有一隻動物找他有事,那一刻理智戰勝了本能,兔子逃脫了,因為迎新的需要,要去園藝社找玫瑰花,在那裡,雷格西再一次遇到昨天晚上被他襲擊的兔子,小巧玲瓏的兔子打動了雷格西的心,這究竟是出於捕獵者的本能還是愛情呢?最終他(她)會有什麼樣的結局呢?
  • 動圖大揭秘,食肉動物有哪些瘋狂的領地標記行為?
    在大自然中的野生動物們是如何標記自己的地盤的呢?
  • 同為食肉動物,為什麼犬科動物的吻部比貓科要長?
    在食肉目下,貓科和犬科是最具代表性兩大類動物,而且貓科和犬科都有突出的吻部,但是貓科動物的吻部突出沒有犬科長而已。我們先來看一下「吻部」的概念。吻部簡單來說就是動物向前突出的嘴部。那麼,為什麼貓科比犬科的吻部要短呢?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 為什麼人類不吃食肉動物,卻很愛吃食草動物的肉?
    可就算是這樣,也有許多的動物並不在人類的餐桌上。比如說,獵殺者獅子、老虎、豹子等。這到底是怎麼回事?首先,人類吃的食肉動物,大部分是海洋生物和鳥類。而遠古時期,人類還是氏族狀態的時候,基本是抓到什麼吃什麼,一頓能吃飽就是好的。而且大多數不能填飽肚子的時候,也會選擇諸如野果之類的東西,可以說吃飯看天,看運氣,就是不看你到底想吃什麼。
  • 長角的動物都不是食肉動物?
    都說「長角的動物都不是食肉動物」。那這句話準不準確呢?在給出答案之前,我們還是先來了解一下,「角」是什麼。
  • 食草動物看到食肉動物,為何不反抗而是逃跑?看看美國黃石公園!
    食草動物看到食肉動物,為何不反抗而是逃跑?看看美國黃石公園!自然界是一個弱肉強食的環境,只有你足夠強大,才可以在惡劣的環境當中生存下來,否則你面臨的只能是淘汰,這就是達爾文曾經說到過的優勝劣汰,在動物當中分為食肉性動物和食草性動物,食肉動物體型非常的強大,並且異常兇猛,而食草性動物體型相對比較小,性格也會更溫順一些,這些食肉動物是以食草動物為食的,我們也發現了一個比較奇怪的現象,在看到食肉動物之後,食草動物的第一反應就是趕緊逃跑
  • 為什麼人類主要吃食草動物,食肉動物卻很少碰?看完你就明白了
    從生物鏈的等級制度來看,人類之下的任何生物都能夠成為我們的食物,可是在人類漫長的生活歲月裡,我們卻可以發現這樣一個事實:人類的食物基本是以食草動物為主,很少會去吃食肉動物。於是有人產生了這樣一個疑問:為什麼人類主要吃食草動物,食肉動物卻很少碰?可能有人會說了,那是因為自然界的食肉動物比較少,無法滿足人類的生活需求。事實真的如此嗎?
  • 大熊貓:表面上吃素的食肉動物?
    歸根結底,就營養成分而言,吃素和不吃素的人在飲食上其實沒有那麼大的差別。」這一點對一身黑白的中國大熊貓也成立。此發現解釋了一些熊貓在生物學上的耐人尋味之處。熊貓的祖先在200多萬年以前將飲食習慣改為了吃素。當時,熊貓進化出了更強勁的下頜,以便嚼碎堅硬的、粗纖維的食物,而它的腕骨裡也有一根變為了假指頭,便於抓住竹子的主幹。
  • 為什麼野生食肉動物可以吃生肉,它們不怕寄生蟲嗎?
    ▲上圖為被鐵線蟲寄生的螳螂,當鐵線蟲離開螳螂時,也就意味著螳螂的生命終結食肉動物是如何接觸寄生蟲的?疾病從來就是野生動物最大的殺手之一,而導致疾病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寄生蟲是一大主要的因素。而對於食肉動物來說也是如此,根據科學家們對野生動物屍體的解刨看許多野生動物體內都是有寄生蟲的。一般情況下,食肉動物感染寄生蟲主要有兩個途徑:進食和皮膚。
  • 大熊貓已不再「瀕危」,但保護區內大型食肉動物快撐不住了
    ,大型食肉動物正在消亡的現實。//// 正在消失的大型食肉動物 研究發現,從上世紀 60 年代以來,保護區內大型食肉動物數量就在快速減少。但李晟也強調,這四類大型食肉動物數量減少,並不是保護熊貓造成的,而是一個全國性的問題。「如果拿大熊貓保護區和我國其他地方,比如華中、華東、華南地區相比,在同樣的時間段裡,這些地方的這些大型食肉動物已經完全徹底消失了。」 大型食肉動物種群下降還有一個大的節點,從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開始,大型食肉動物種群數量大量下降。
  • B站新霸《動物狂想曲》是成人版的《瘋狂動物城》?
    在政治討論越發火熱的今天,《瘋狂動物城》所探討的少數族裔、平等與刻板印象問題並沒有因為電影做得好而有所改善,反而因為動畫結局的過於理想化,將"瘋狂動物城"變得像是一個"白左"人士的空中花園。社會學家們或許可以等待時間慢慢的流動,直到可以總結出一個公認的答案:但生活在這個動物世界的芸芸眾生不可以。生活每一分、每一秒都在繼續,動物只要活著,就須吃飯,就須戀愛,就鬚生存,在最迫切也最樸實的生活中,一切社會學的道理都大而空泛。"即便搭建了一個絕妙無比的世界,其中的生靈照樣按照現實的原狀來生活著。"這也是為什麼比起《瘋狂動物城》,我更青睞於《動物狂想曲》的理由。
  • 北極熊是陸地上最兇猛的食肉動物嗎?大數據分析告訴你答案
    北極熊屬於熊科熊屬動物,它是世界上最大的陸地食肉動物,北極熊又被稱為白熊,生活在北極地區,是食物鏈最頂端的存在,頂級的掠殺者,基本沒有天敵,尤其是在北極嚴酷的環境中,更是造就了北極熊出色的捕獵技巧,北極熊體型龐大,兇猛,爆發力驚人,就算是地球上其他的猛獸也基本不是北極熊的對手。
  • 外來大母狼成為西頓學園最強的食肉動物,其實,她只是一個妹控
    西頓學園》動畫版,第4集,西頓學園迎來強大的外敵,她是一頭巨大的母狼,帶著一群公狼,浩浩蕩蕩地接近西頓學園,所過之處遇到的食肉動物被她打進牆裡。西頓學園中的學生們議論紛紛,懷疑大母狼是來爭奪王者之位的。其實,大母狼只是一個妹控,她是來看妹妹的。
  • 很多人認為野生食肉動物不害怕寄生蟲,然而真相出乎我們的意料!
    無論人類,還是野生肉食性動物,沒有一種動物是不害怕寄生蟲的,只是在長期的適應環境過程中,通過行為模式和身體相應器官的調節,來最大程度地減少寄生蟲對身體的影響。而這種規避成功率不可能達到百分百。因吃生肉引發寄生蟲病、甚至長期被過多寄生蟲所折磨而死亡的個體,也大有存在。即使我們在野外或者視頻中看到食肉動物的屍體,我們也辨別不出來它們的死亡原因。
  • 神奇的動物在哪裡:白堊紀的北極霸王——白熊龍!
    後來,古生物學家認為新發現的這種恐龍是白堊紀時期北極圈內的頂級掠食者,就像今天生活在北極圈內的北極熊一樣,所以古生物學家將這種恐龍命名為白熊龍,意思是「和北極熊一樣的大蜥蜴」。霸王龍的小表親正是依靠寥寥幾塊殘存的化石,古生物學家確定了白熊龍屬於暴龍家族,與霸王龍有著很近的親緣關係。
  • 野生動物討厭冬天嗎?它們如何過冬?
    雪被不僅妨礙動物行走,還妨礙它們從地面上獲取食物,但同時雪被也是良好隔熱層,能保護雪下植物、昆蟲和土壤動物安全越冬。前蘇聯動物學家把動物分為喜雪動物和嫌雪動物,前者營雪下生活,後者營雪上生活。喜雪動物營雪下生活,它們在雪下的地面有四通八達的跑道,巢穴在雪下,取食也在雪下。雪下一些植物能保持綠色,為喜雪動物提供了豐富的食物來源。
  • 吃竹子使得基因改變,明明是食肉動物的大熊貓,到底為了啥?
    大熊貓,哺乳綱食肉目熊科動物,如今卻天天在動物園裡啃竹子,上了樹下不來,下了樹就臥倒。然而正是因為它又憨又圓,贏得了不少人的喜歡,對著一個圓滾滾大呼「可愛」。可以說,大熊貓在長期的演化中掌握了獨特的「生存密碼」,如果回到數百萬年前,大概很少有人會對著揮舞利爪、張開大嘴、啃咬獵物的它,喊出「萌萌噠」三個字,畢竟那時的大熊貓,還是個實打實的食肉動物。大熊貓的祖先祿豐始熊貓,生活在大約800萬年前,那個時候的生活環境與現在大不相同,基本上以溫暖潮溼的雨林和沼澤地帶為主,食物資源相當豐富。
  • 監測結果顯示:青藏高原是目前世界上大型食肉動物種類最多的地區
    文/張添福 圖/曲麻綠色江源雪豹監測隊中新社西寧3月9日電 (記者 羅雲鵬)山水自然保護中心三江源項目主任趙翔9日介紹,從近年監測到幾十萬張紅外相機照片和幾萬條視頻中分析得出結論,三江源地區是世界上食物鏈最完整的地區之一,同時青藏高原是目前世界上大型食肉動物種類最多的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