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角的動物都不是食肉動物?

2021-02-14 深圳野生動物園

都說「長角的動物都不是食肉動物」。那這句話準不準確呢?在給出答案之前,我們還是先來了解一下,「角」是什麼。

角為某些哺乳類動物的表皮與部分真皮特化的產物,在生殖、防衛、進攻中有重要作用。角的種類有以下四種:

洞角又稱牛角,中空不分叉,終生不脫換,是表皮和真皮共同的衍生物,如牛、羊的角。

山羊


犛牛

實角又稱鹿角,為分叉的骨心質角,由真皮骨化後穿出皮膚而成,為真皮衍生物,往往雄獸比雌獸發達。鹿角每年要脫換1次,剛長出來的鹿角,尚未骨化,外面包有豐富的血管和帶茸毛的皮膚,稱為鹿茸。

梅花鹿:雌性梅花鹿是不長角的

黇鹿:同樣只有雄性黇鹿長有角,與梅花鹿樹枝狀的角不同,黇鹿的角上部扁平或呈掌狀。

犀牛的角是由表皮產生的角質纖維交織而成,沒有骨心,固著在鼻骨的短結上,不脫換,一旦脫落也能長出新角。

白犀牛

長頸鹿的角叫瘤角,不分叉,不脫落,在骨心外終生有活的皮膚,是一種特殊結構的角。


長頸鹿:你們敢說不是來蹭我的wifi?

如此看來,那一句話雖是經驗之談,說不定也是正確的呢!如果您有不同的看法,歡迎寫留言,暢所欲言。

【地鐵】地鐵7號線終點站「西麗湖站」B出口直達深圳野生動物園;

【公交】36路、49路、66路、101路、104路、226路、M203路、M460路、M492路、B736路、B796路、B797路等多路公交車直達「動物園」站臺;B736、M369等公交車直達「西麗湖地鐵站」站臺。

更多精彩請關注

↓↓↓

相關焦點

  • 為什麼食肉動物選擇捕獵食草動物,而不是其他食肉動物?
    從本質上說無論是什麼食性的動物對於食肉動物來說都是肉,這並沒有什麼區別。但是,在自然界中,食肉動物通常只選擇捕殺食草動物,而不是食肉動物,儘管體型有很大優勢的食肉動物,也很少出於食物的目的去捕獵其他食肉動物。這究竟是為什麼呢?我們來探討一下原因。食肉動物為什麼選擇捕殺食草動物,而不是食肉動物?
  • 動物狂想曲:食草動物與食肉動物的戀愛靠譜嗎?
    動漫概況食草動物與食肉動物共存的世界,在這裡,食肉可是重罪,但是某一天,一位食草動物被咬殺致死。學院裡其他的食草動物人心惶惶,開始懷疑身邊的食肉動物,並且出現了敵對的情況。,紛紛看向周邊的食肉動物,艾路絲反駁說還不確定是不是同學呢?
  • 動物世界中的「致命誘惑」:大型食肉動物經常用肉吸引小型動物
    他們的「致命吸引」理論發現,較小的掠食者被剩餘的殘渣吸引到大型掠食者的捕殺地點,如果大型食肉動物躲在附近,這些小型掠食者可能會被捕殺。這項研究於3月18日發表在《生態學快報》雜誌上,是第一次在世界各地的幾十處景觀中,研究食肉動物的捕殺和清除活動。作者說,從他們的分析中得出的模式可以用來對全球大型食肉動物做出重要的管理決策。
  • 動物印象|小型食肉動物新家大揭秘
    上一期的動物新獸舍文章發布後,引起了小夥伴們的強烈反響~~~很多小夥們都紛紛留言——大概是這樣的 ↓↓ ↓↓ ↓↓為北動打call還有這種操作厲害了我的北動霸氣另外兩種何時入住
  • 為什麼人類不吃食肉動物,卻很愛吃食草動物的肉?
    天上飛的是正常操作,而水中遊的就是普通的,地上走的更是頓頓都有。可以說,只要味道到位,就沒有不能吃的。可就算是這樣,也有許多的動物並不在人類的餐桌上。比如說,獵殺者獅子、老虎、豹子等。這到底是怎麼回事?首先,人類吃的食肉動物,大部分是海洋生物和鳥類。而遠古時期,人類還是氏族狀態的時候,基本是抓到什麼吃什麼,一頓能吃飽就是好的。
  • 同為食肉動物,為什麼犬科動物的吻部比貓科要長?
    在食肉目下,貓科和犬科是最具代表性兩大類動物,而且貓科和犬科都有突出的吻部,但是貓科動物的吻部突出沒有犬科長而已。我們先來看一下「吻部」的概念。吻部簡單來說就是動物向前突出的嘴部。那麼,為什麼貓科比犬科的吻部要短呢?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 為什麼人類主要吃食草動物,食肉動物卻很少碰?看完你就明白了
    從生物鏈的等級制度來看,人類之下的任何生物都能夠成為我們的食物,可是在人類漫長的生活歲月裡,我們卻可以發現這樣一個事實:人類的食物基本是以食草動物為主,很少會去吃食肉動物。於是有人產生了這樣一個疑問:為什麼人類主要吃食草動物,食肉動物卻很少碰?可能有人會說了,那是因為自然界的食肉動物比較少,無法滿足人類的生活需求。事實真的如此嗎?
  • 食草動物看到食肉動物,為何不反抗而是逃跑?看看美國黃石公園!
    食草動物看到食肉動物,為何不反抗而是逃跑?看看美國黃石公園!自然界是一個弱肉強食的環境,只有你足夠強大,才可以在惡劣的環境當中生存下來,否則你面臨的只能是淘汰,這就是達爾文曾經說到過的優勝劣汰,在動物當中分為食肉性動物和食草性動物,食肉動物體型非常的強大,並且異常兇猛,而食草性動物體型相對比較小,性格也會更溫順一些,這些食肉動物是以食草動物為食的,我們也發現了一個比較奇怪的現象,在看到食肉動物之後,食草動物的第一反應就是趕緊逃跑
  • 杜月笙善於識人,可是他的名言「有角的全是食草動物」明顯是錯的
    不過在杜月笙諸多話語中,有一句話卻是帶有明顯錯誤的,這句話便是「長角的動物都不是食肉動物,一群人中最安靜的人往往最有實力」。這句話的意思很明顯,用一句糙一點的話來解釋,便是「咬人的狗不露齒」。不過如果非要較真的話,杜月笙的前半句話的確值得推敲,長角的動物果真都不是食肉動物嗎?我們倒不如研究一下。如果從普遍意義上來講,大多數長角的動物的確都是草食性動物,這一點無可厚非。
  • 大熊貓:表面上吃素的食肉動物?
    圖片來源:MIKE BLAKE, REUTERS大熊貓是不折不扣的食草動物,但它卻屬於哺乳動物中的食肉目(Carnivora),此稱謂之下的幾乎所有動物——狗、 貓、鬣狗、鼬鼠、貓鼬、浣熊等等——都吃肉。然而大熊貓除了竹子之外幾乎不吃別的,這使它成為了食草動物。至少表面上看如此。
  • 為什麼野生食肉動物可以吃生肉,它們不怕寄生蟲嗎?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寄生蟲都很「友好」,有一些寄生蟲,比如蛔蟲,會導致宿主的身體出現各種疾病,因此,對於我們人類來說,吃熟食就是一種規避寄生蟲的方式之一。但是,人類可以烹飪食物,對於自然界中的食肉動物來說,它們只能吃生肉,而生肉中就會有寄生蟲。那麼它們就不怕寄生蟲嗎?我們簡單地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寄生關係在自然界中,無論是食肉動物還是食草動物都無法擺脫寄生蟲的困擾。
  • 大熊貓已不再「瀕危」,但保護區內大型食肉動物快撐不住了
    ,大型食肉動物正在消亡的現實。//// 正在消失的大型食肉動物 研究發現,從上世紀 60 年代以來,保護區內大型食肉動物數量就在快速減少。但李晟也強調,這四類大型食肉動物數量減少,並不是保護熊貓造成的,而是一個全國性的問題。「如果拿大熊貓保護區和我國其他地方,比如華中、華東、華南地區相比,在同樣的時間段裡,這些地方的這些大型食肉動物已經完全徹底消失了。」 大型食肉動物種群下降還有一個大的節點,從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開始,大型食肉動物種群數量大量下降。
  • 食肉牛龍:我老牛可不是吃素的,「白堊紀獵豹」的頭銜,你懂的
    現在的非洲大草原上,每個食肉動物都扮演著不同的角色,稱霸一方的獅子,獅口奪食的鬣狗,水面伏擊的鱷魚,還有速度取勝的獵豹,它們依靠著自己的優勢,在自然界爭取著一席之地。在白堊紀時期,南美洲大陸也被一群食肉動物統治著,戰力超群的魁紂龍,成群捕食的阿貝力龍,體格強壯的馬普龍,當然還有今天介紹的主角,以速度見長的食肉牛龍。
  • 是不是吃草的動物,都比吃肉的動物繁殖率高?為什麼?
    為什麼食肉動物繁殖率都很低,食草動物繁殖率這麼高?豬是雜食性動物,牛是食草動物,北極狐是食肉動物。簡單來說,某種動物到底是什麼食性,我們主要是根據它的食物類型來進行劃分,比如,上面已經對其繁殖進行簡要說明的這兩種食肉動物和食草動物。其次,從兩種不同食性動物的存在數量來說,食草動物的確比食肉動物的群體數量更龐大。但事實上,並不是所有吃草動物的繁殖率都比食肉動物的繁殖率更高。
  • 很多人認為野生食肉動物不害怕寄生蟲,然而真相出乎我們的意料!
    那麼在自然界中,其它野生的肉食性動物,根本不具備像人類這樣使用火和用火燒煮食物的能力,對於肉食,吃下肚都是生的,那麼為何感覺它們不害怕寄生蟲呢?當然這只是我們的感覺,野生動物即使感染了寄生蟲,我們也很難看到,當然更看不到它們被寄生蟲所感染的痛苦。
  • 動圖大揭秘,食肉動物有哪些瘋狂的領地標記行為?
    在大自然中的野生動物們是如何標記自己的地盤的呢?
  • 北極熊是陸地上最兇猛的食肉動物嗎?大數據分析告訴你答案
    北極熊屬於熊科熊屬動物,它是世界上最大的陸地食肉動物,北極熊又被稱為白熊,生活在北極地區,是食物鏈最頂端的存在,頂級的掠殺者,基本沒有天敵,尤其是在北極嚴酷的環境中,更是造就了北極熊出色的捕獵技巧,北極熊體型龐大,兇猛,爆發力驚人,就算是地球上其他的猛獸也基本不是北極熊的對手。
  • 吃竹子使得基因改變,明明是食肉動物的大熊貓,到底為了啥?
    可以說,大熊貓在長期的演化中掌握了獨特的「生存密碼」,如果回到數百萬年前,大概很少有人會對著揮舞利爪、張開大嘴、啃咬獵物的它,喊出「萌萌噠」三個字,畢竟那時的大熊貓,還是個實打實的食肉動物。大熊貓的祖先祿豐始熊貓,生活在大約800萬年前,那個時候的生活環境與現在大不相同,基本上以溫暖潮溼的雨林和沼澤地帶為主,食物資源相當豐富。
  • 監測結果顯示:青藏高原是目前世界上大型食肉動物種類最多的地區
    文/張添福 圖/曲麻綠色江源雪豹監測隊中新社西寧3月9日電 (記者 羅雲鵬)山水自然保護中心三江源項目主任趙翔9日介紹,從近年監測到幾十萬張紅外相機照片和幾萬條視頻中分析得出結論,三江源地區是世界上食物鏈最完整的地區之一,同時青藏高原是目前世界上大型食肉動物種類最多的地區。
  • 頭上長角的恐龍,你知道嗎?
    頭上長角的恐龍,你知道嗎?頭上長角的恐龍和犀牛一樣,頭上長著大大的角,可以防禦食肉恐龍的進攻。下面,和本期主題團一起看看頭上長角的恐龍有哪些吧?鼻上長有一支前端稍稍彎曲的長角,可以刺穿掠食者的皮肉。五角龍具有五根角五角龍的身長約8米,體重估計約為5500公斤,地質年代為晚白堊紀,約7500萬年前到7300萬年前。五根角除了兩根額角與一根鼻角以外,還有眼睛下側的尖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