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食肉動物選擇捕獵食草動物,而不是其他食肉動物?

2020-12-22 科學獵奇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從本質上說無論是什麼食性的動物對於食肉動物來說都是肉,這並沒有什麼區別。但是,在自然界中,食肉動物通常只選擇捕殺食草動物,而不是食肉動物,儘管體型有很大優勢的食肉動物,也很少出於食物的目的去捕獵其他食肉動物。這究竟是為什麼呢?我們來探討一下原因。

食肉動物為什麼選擇捕殺食草動物,而不是食肉動物?

這個問題的答案很簡單,主要有四個方面的原因導致了食肉動物的偏向選擇:

第一,數量

食肉動物的食物就是肉,雖然不同的食肉動物在體型有一定的差別,但是體型的差異只是決定了它們獵物的大小,相比較而言它們進食的比例幾乎是相同的,比如老虎每天要吃到10-15公斤的肉,而花豹則每天僅需要5-10公斤的肉就足夠了。

但是,無論是哪一種食肉動物,在其生境中的動物數量佔比都是極小的,比如一頭老虎的領地範圍大概是50-100平方公裡,在其領地範圍內,除了它自己是大型食肉動物外,沒有其他的大型食肉動物。如果它們選擇吃其他的食肉動物的話,很可能面對的情況就是餓死。

但是,選擇食草動物就不會有這種情況了,在所有食肉動物的生境中,食草動物不管是種類還是數量都是很龐大的,如此龐大的基數就保證了食肉動物有著充足的食物來源。

因此,食草動物比食肉動物的種類和數量都要多很多,是食肉動物選擇它們作為食物的主要原因。

第二,風險

在整個食肉目下,所有的動物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它們都有尖利的犬齒和相對比較大的咬合力,而且雖然有些食肉動物的爪子不太鋒利,但相比較食草動物來說也有一定的殺傷力。而無論是尖牙還是利爪都是為了戰鬥而生的,這些食肉動物們捕獵食草動物的「武器」。

食肉動物的這些特徵除了能夠針對食草動物外,對其他的食肉動物也是一種威脅,相比較那些只有蹄子和適合吃草的牙齒的食草動物來說,顯然威脅性更大一些。我們舉個簡單的例子,「平頭哥」蜜獾雖然體重平均不足10公斤,但是它能夠讓一群獅子頭疼不已,原因就是它有著利爪和尖牙。還有老虎捕獵200公斤的野豬相對輕鬆,而野豬還是具有很強攻擊性的雜食性動物,但是如果換成200公斤的熊的話,即使雄性的東北虎都不敢輕易的與之交手。

並且食肉動物捕殺食草動物,最多就是放走對方,但是兩種食肉動物如果互相捕殺的話,受傷的概率會大大增加,而受傷對於食肉動物來說很可能就意味著死亡。

因此,從風險的角度看,食肉動物選擇食草動物也是情理之中的。

第三,食肉動物的「技能」

對於食草動物來說,它們雖然也有逃命的技能,但是在群居食肉動物的圍攻下,或者是獨居食肉動物的偷襲下,它們也只能束手就擒。但是,食肉動物就不同了,它們通常有敏銳的嗅覺和聽覺,所以無論是對於群居型的食肉動物形成圍攻之勢,還是對於獨居型的食肉動物偷襲都是極其不利的。

除了這個因素,不同生態位的食肉動物都有著自己的「技能」,除去老虎和獅子這種體型龐大的大型食肉動物外,其他的食肉動物體型中等的大都用群居的習性來彌補個體戰鬥力的不足,比如灰狼。體型更小的食肉動物則是用爬樹、或者遠離其他大型食肉動物來規避生存的風險。

相比較而言,食草動物會的也只有逃跑了,而且它們大都在陸地上,更沒有像食肉動物那樣敏銳的嗅覺和聽覺。

因此,從動物的「技能」角度看,顯然也是食草動物更容易捕殺。

第四,習性

食肉動物與食草動物都是經過漫長的演化而來的,在演化的過程中,食肉動物和食草動物的差異越來越明顯。當一種動物習慣了吃肉之後,如何獲取肉,就成為了一個問題,因此,它們也在不斷的嘗試捕獵其他動物,在捕獵的過程中,它們也會將獵物根據捕獵難易度劃分等級,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固有的習性。而這恰恰也是大多數食肉動物不吃其他食肉動物的原因,比如獅子、老虎等動物殺死花豹等食肉動物後,通常是扔到一邊不吃的。

當然,也有食肉動物吃其他食肉動物,比如鬣狗,但是這樣的動物並不多,而這個食性的形成也是長期累積的結果和自然選擇的原因。

因此,食肉動物根據食物獲取的難易度確定自己的獵物,一旦形成後很難更改,也是食肉動物選擇食草動物的原因。

有沒有不挑動物的食肉動物?

在自然界中,有一些食肉動物對食物沒有任何的挑剔,它們既吃食草動物也吃食肉動物,比如我們上面說的鬣狗就是代表動物,這一類動物被稱為「機會主義者」。

除了鬣狗外,鱷魚也是典型的不挑動物的食肉動物,只要是能夠捕獵的,它們向來是來者不拒的。不過,這兩種動物都屬於機會主義者,它們的主要獵物還是食草動物。

不過,在貓科動物中,有一種大型的動物,在它的食譜中,食肉和雜食性動物的比例超過了食草動物,它就是南美洲食物鏈最頂端的動物-美洲虎。

在南美的熱帶雨林中,動物的種類非常的多,而且食草動物也很多,但是美洲豹對水裡和水邊的動物卻情有獨鍾。在美洲豹的食譜中,除了水豚、鹿也樹懶是食草動物外,其他的獵物要麼是雜食性動物,比如野豬、靈長類動物等,要麼是鱷魚、龜類以及食蟻獸。

當然,以上只是說了一些食肉目下的動物,在動物界許多昆蟲綱下有許多食肉動物對食物也不挑剔,比如螳螂,螳螂是一位危險的「殺手」,在它們面前只要是小於等於自身體型的昆蟲都是它的獵物,對於獵物它從不去區分目標是吃素的還是吃肉的,甚至餓了,它們連自己的「丈夫」都不會放過。

總結

從整體上看,食肉目下的動物大都以食草動物為食,這是因為捕獵食草動物的風險性較低,而且食草動物的數量和種類較多導致的。因此,在食肉動物的生境中如果有足夠的食草動物儲備,它們是很少去捕獵其他食肉動物,但是如果食肉動物的生境中,它的生態位最高,而恰好生境中的食肉動物較多,那麼它們也是會對食肉動物下手的,比如美洲豹。

相關焦點

  • 為什麼人類不吃食肉動物,卻很愛吃食草動物的肉?
    可就算是這樣,也有許多的動物並不在人類的餐桌上。比如說,獵殺者獅子、老虎、豹子等。這到底是怎麼回事?首先,人類吃的食肉動物,大部分是海洋生物和鳥類。而遠古時期,人類還是氏族狀態的時候,基本是抓到什麼吃什麼,一頓能吃飽就是好的。而且大多數不能填飽肚子的時候,也會選擇諸如野果之類的東西,可以說吃飯看天,看運氣,就是不看你到底想吃什麼。
  • 動物狂想曲:食草動物與食肉動物的戀愛靠譜嗎?
    動漫概況食草動物與食肉動物共存的世界,在這裡,食肉可是重罪,但是某一天,一位食草動物被咬殺致死。學院裡其他的食草動物人心惶惶,開始懷疑身邊的食肉動物,並且出現了敵對的情況。某天晚上,出於食肉動物的本能,抓傷了一隻兔子,幸好有一隻動物找他有事,那一刻理智戰勝了本能,兔子逃脫了,因為迎新的需要,要去園藝社找玫瑰花,在那裡,雷格西再一次遇到昨天晚上被他襲擊的兔子,小巧玲瓏的兔子打動了雷格西的心,這究竟是出於捕獵者的本能還是愛情呢?最終他(她)會有什麼樣的結局呢?
  • 為什麼人類主要吃食草動物,食肉動物卻很少碰?看完你就明白了
    從生物鏈的等級制度來看,人類之下的任何生物都能夠成為我們的食物,可是在人類漫長的生活歲月裡,我們卻可以發現這樣一個事實:人類的食物基本是以食草動物為主,很少會去吃食肉動物。於是有人產生了這樣一個疑問:為什麼人類主要吃食草動物,食肉動物卻很少碰?可能有人會說了,那是因為自然界的食肉動物比較少,無法滿足人類的生活需求。事實真的如此嗎?
  • 食草動物看到食肉動物,為何不反抗而是逃跑?看看美國黃石公園!
    食草動物看到食肉動物,為何不反抗而是逃跑?看看美國黃石公園!自然界是一個弱肉強食的環境,只有你足夠強大,才可以在惡劣的環境當中生存下來,否則你面臨的只能是淘汰,這就是達爾文曾經說到過的優勝劣汰,在動物當中分為食肉性動物和食草性動物,食肉動物體型非常的強大,並且異常兇猛,而食草性動物體型相對比較小,性格也會更溫順一些,這些食肉動物是以食草動物為食的,我們也發現了一個比較奇怪的現象,在看到食肉動物之後,食草動物的第一反應就是趕緊逃跑
  • 同為食肉動物,為什麼犬科動物的吻部比貓科要長?
    在食肉目下,貓科和犬科是最具代表性兩大類動物,而且貓科和犬科都有突出的吻部,但是貓科動物的吻部突出沒有犬科長而已。我們先來看一下「吻部」的概念。吻部簡單來說就是動物向前突出的嘴部。那麼,為什麼貓科比犬科的吻部要短呢?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 動物世界中的「致命誘惑」:大型食肉動物經常用肉吸引小型動物
    如果沒有像狼和灰熊這樣的頂級捕食者,那麼像郊狼和狐狸這樣的小型食肉動物,或者像鹿和麋鹿這樣的食草動物,它們的數量會急劇膨脹,不受控制。這會引發生態不平衡。華盛頓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大型捕食者在控制小型捕食者和鹿方面扮演著關鍵但卻出人意料的角色。
  • 食草動物見到科莫多龍真的不逃跑嗎?為什麼?
    在一些野生動物紀錄片中,我們經常能夠看到科莫多龍捕獵野鹿、水牛等大型動物的場景,而且奇怪的是,在科莫多龍捕獵時,這些動物甚至連跑都沒跑就被它咬住了,這究竟是為什麼呢?是不是嚇破了膽呢?我們簡單的來聊一下這個問題。
  • 大熊貓:表面上吃素的食肉動物?
    圖片來源:MIKE BLAKE, REUTERS大熊貓是不折不扣的食草動物,但它卻屬於哺乳動物中的食肉目(Carnivora),此稱謂之下的幾乎所有動物——狗、 貓、鬣狗、鼬鼠、貓鼬、浣熊等等——都吃肉。然而大熊貓除了竹子之外幾乎不吃別的,這使它成為了食草動物。至少表面上看如此。
  • 同樣是貓科動物,為什麼獅子是群居?而老虎是獨居的?
    首先說明一點,群居和獨居的習性並不是判斷物種科屬劃分的標準。比如犬科動物大都是群居的,但是狐狸則更喜歡獨居一些,而獅子也是如此。獅子為什麼選擇群居?獅子之所以會選擇群居,有三個主要的原因。01 棲息環境現存的獅子一共有2種7個亞種,這7個亞種並不是均分的,而是非洲獅6個亞種,亞洲獅僅此一種。
  • 人類只吃食草動物,比如羊豬牛,真的是這樣嗎?
    其實,人類只吃陸地上的食草動物,海洋中的魚類很多都是食肉動物,比如:鱖魚、三文魚等,但陸地上的食肉動物,人類幾乎不吃,這是為什麼呢?人類為什麼不吃食肉動物的肉?其實,人類之所以不吃食肉動物的肉,是因為捕食食肉動物具有一定的危險性。
  • 是不是吃草的動物,都比吃肉的動物繁殖率高?為什麼?
    為什麼食肉動物繁殖率都很低,食草動物繁殖率這麼高?豬是雜食性動物,牛是食草動物,北極狐是食肉動物。簡單來說,某種動物到底是什麼食性,我們主要是根據它的食物類型來進行劃分,比如,上面已經對其繁殖進行簡要說明的這兩種食肉動物和食草動物。其次,從兩種不同食性動物的存在數量來說,食草動物的確比食肉動物的群體數量更龐大。但事實上,並不是所有吃草動物的繁殖率都比食肉動物的繁殖率更高。
  • 為何人類只吃食草動物的肉,不吃食肉動物呢?哈哈哈評論才是亮點
    01.我非常好奇,為什麼我們人類只吃食草動物的肉,卻不吃食肉動物的肉呢?哈哈哈哈……網友們的評論才是真正的亮點啊~02.小哥哥,被小姐姐這麼撩一下,是不是有了一種心動的感覺呀?04.剛剛在收銀臺交了錢,現在立馬又要花錢維修……05.小朋友,看來你經常去動物園啊,居然把這些動物的習性摸得這麼清楚06.時間過去6年之久~但是兄弟,你怎和女朋友之間的距離卻越來越遠了07.我勒個去~這也是一道菜嗎?這怎麼吃呀?
  • 大熊貓已不再「瀕危」,但保護區內大型食肉動物快撐不住了
    ,大型食肉動物正在消亡的現實。與此同時,在生態學上來看,大熊貓也是著名的傘護種,即熊貓作為實際上的植食性動物,生存需求和其他許多動植物有很多重合的部分,而成立熊貓保護區以後,也可以使得保護區內的其他動植物得到保護。 為了保護大熊貓,中國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和資源進行保護和研究。從上世紀 60 年代開始,中國就開始建設大熊貓自然保護區,通過幾十年在保護區中的努力,野生大熊貓的數量開始逐漸增多。
  • 動物印象|小型食肉動物新家大揭秘
    那麼,這次就讓小編帶大家一起探究動物新家背後的故事,一起來看它們搬入後的狀態吧~!公園為了讓遊客能夠更加直觀的對這些小型食肉動物有一個整體的認知,在熊山南側,同時也是遊客遊玩主要線路的黃金位置,建造了這座總佔地面積570平方米,場館面積258平方米的小型食肉動物區。
  • 長角的動物都不是食肉動物?
    都說「長角的動物都不是食肉動物」。那這句話準不準確呢?在給出答案之前,我們還是先來了解一下,「角」是什麼。
  • 杜月笙善於識人,可是他的名言「有角的全是食草動物」明顯是錯的
    不過在杜月笙諸多話語中,有一句話卻是帶有明顯錯誤的,這句話便是「長角的動物都不是食肉動物,一群人中最安靜的人往往最有實力」。這句話的意思很明顯,用一句糙一點的話來解釋,便是「咬人的狗不露齒」。不過如果非要較真的話,杜月笙的前半句話的確值得推敲,長角的動物果真都不是食肉動物嗎?我們倒不如研究一下。如果從普遍意義上來講,大多數長角的動物的確都是草食性動物,這一點無可厚非。
  • 有些飢餓的食草動物會吃自己糞便,為什麼食肉動物的狗有時也吃?
    共食在食草動物中更普遍存在動物吃糞便無疑是個重口味話題,但這樣的場景的確有不少人都親眼見過,尤其是動物界的一些食草動物似乎都有這個「癖好」。那麼,那些轉身吃掉自己糞便的動物都具有怎麼的特徵?既然絕大多數習慣吃自己糞便的動物都是食草性動物,那肉食動物的狗為什麼偶爾也會有這樣的行為?難道它們吃這些食物排洩物對身體無害嗎?
  • 為什麼貓不是群居動物?關於貓的秘密
    從小小的昆蟲,再到鳥類、魚類和野獸,到處都遍布著群居動物。除了食草動物外,食肉動物也常常會一起捕獵,貓的近親獅子也是群居動物。對於食草動物來說,群居可以減少自己被捕殺的機率,也可以提高自己找到食物的機率。因此,大部分食草動物都趨向於群居。對於許多動物來說,群居生活還有一個好處:更有利於生殖。群居的動物更好尋找伴侶,而獨居的動物卻要花很多時間尋找伴侶。
  • 北極熊是陸地上最兇猛的食肉動物嗎?大數據分析告訴你答案
    北極熊屬於熊科熊屬動物,它是世界上最大的陸地食肉動物,北極熊又被稱為白熊,生活在北極地區,是食物鏈最頂端的存在,頂級的掠殺者,基本沒有天敵,尤其是在北極嚴酷的環境中,更是造就了北極熊出色的捕獵技巧,北極熊體型龐大,兇猛,爆發力驚人,就算是地球上其他的猛獸也基本不是北極熊的對手。
  • 為什麼野生食肉動物可以吃生肉,它們不怕寄生蟲嗎?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寄生蟲都很「友好」,有一些寄生蟲,比如蛔蟲,會導致宿主的身體出現各種疾病,因此,對於我們人類來說,吃熟食就是一種規避寄生蟲的方式之一。但是,人類可以烹飪食物,對於自然界中的食肉動物來說,它們只能吃生肉,而生肉中就會有寄生蟲。那麼它們就不怕寄生蟲嗎?我們簡單地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寄生關係在自然界中,無論是食肉動物還是食草動物都無法擺脫寄生蟲的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