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存昕:我在臺上跟觀眾玩命,能不看我嗎?

2021-02-20 環球時報

「我們管這個叫裸戲」,在國家大劇院話劇《李爾王》的排練廳,65歲的濮存昕笑著對《環球時報》記者說,因為排練時演員們都穿著平時的衣服,沒有化妝,也沒有任何舞臺道具,看的就是表演本身。濮存昕說這話時正值中場休息,距離20日公演還有兩天。他穿件極家常的藍色休閒外套,滿頭稍顯凌亂的白髮和目測約3釐米長的白鬍子格外醒目。「這是染的,奶奶灰」他指著頭髮。鬍子則是為了角色特意蓄了一個月。

話劇《李爾王》排練現場,張妮攝

場下的他放鬆隨和,一上場,莎士比亞筆下的李爾王就附了身。傲慢、咆哮、哭泣、瘋癲、徹悟、死亡,舞臺上的李爾王經歷了一次生命的輪迴。「李爾王是西方演員渴求的最重要的角色。因為他太分裂了,太對立了。」濮存昕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專訪時說,「如果讓我20歲時演,我可能沒這個理解力,現在到這份上,應該有了。」

話劇《李爾王》劇照,王小京攝


     

環球時報:您為什麼不貼上假鬍子,而要蓄鬚一個月呢?

     

濮存昕:蓄鬚首先是演出需要。因為演出時會流汗,有面部動作時,假鬍鬚容易開,還是真的保險。另外,也是蓄鬚明志。我去年第一次演這部戲時壓力特別大,需要吃安眠藥和降壓藥。可是,如果沒有那個壓力,一個月能拿下來嗎?那麼多臺詞。我演弘一法師李叔同的時候需要減肥。我什麼減肥藥都不吃。就看著飯,給自己定一規矩:只吃一半。晚上不吃飯。真的能做到。餓得實在睡不著,就吃點酸奶或蘇打餅乾。只要胃裡不磨得難受,就可以睡覺。這就是信念,真的要相信信念的力量。搞藝術要有不顧一切的精神,不對自己狠一點不行。如果用宗教的說法,就是用出世精神做入世事業。這種類似宗教的狀態在藝術上能幫你建立起一種氣場。

 

   

環球時報:中國版李爾王有何不同之處?

    

濮存昕:我們這版《李爾王》是有底氣的。我們看過英國人的中規中矩、最純牌的英式莎士比亞劇。應該說有借鑑。但我們的戲不一樣。首先,樣式不一樣,舞臺設置、化妝等不一樣。更重要的是,我們有東方的東西。我們從自我出發,沒有演一個外國人、洋人,你自然是東方人、中國人,自然是濮存昕。從自我出發,這個我是怎麼產生的?首先是從文本中發現、感受、想像。當你重新通盤去想的時候,應該從理解出發,莎士比亞的本意是我們能猜到、能理解的,然後開始生發,這是一個藝術規律。


    

環球時報:這部劇有很多年輕演員,在表演方面您會給他們什麼建議?

    

濮存昕:我跟團裡的孩子們說,如果去年怎麼演今年還怎麼演,要問問自己對還是不對,重新來過你一定會發現新的問題。一些配角不用心演的話,就要批評他們。比如,他的臺詞和腳的位置完全不對。我們看打籃球,腳跟不上就會犯規。5次犯規你就被罰下去了。我喜歡看馬布裡打球,腳底的速度是別人的一倍兩倍,一晃人就過去了,把對手提前一個半拍堵住,讓他沒辦法發揮。腳趾頭和心是在一起的。

另外,臺詞要按標點符號說嗎?標點符號在我這兒沒有,在我這兒只有意思,只要把意思拿住了,今天這兒頓一下明天那兒斷一下都沒關係。我從來沒有正規地學過表演,這些問題是我看老演員、好演員演戲學來的。話劇演員如果想百尺竿頭得向戲曲學習,那才有中國自己的味兒。還得多看繪畫、聽音樂等,很多藝術的東西都是相通的。

環球時報:在您看來,表演的真諦是什麼?

    

濮存昕:很多人問我,你們演員演親吻、擁抱,真的假的?有感情嗎?我說有啊,此時此刻都是真的,是名義上的,她是我的夫人、女兒,你要堅決相信這個假定。這樣你就不覺得緊張,不覺得醜,不覺得不好意思,沒有髒念,很乾淨。燈滅了,幕落了,戲散了,我還演嗎?演員就是要在職業上進入、跳出,生活、藝術,藝術、生活。很多人戲演得不夠好是因為自我限制,不敢演,如果沒有限制呢?姜文說過一句黑話:演戲不就跟上床似的,穿衣服怎麼上床?表演就是這樣。演的時候,沒有那麼多裝,全是真的,在臺上肯定有氣場。我們在臺上跟觀眾玩命,他能不看我嗎?

京劇大師李少春老師說,別人使勁問他表演經驗,他說:我每次表演都是真的,排練的時候都不「湯」,不敷衍了事。每次演出前或者到一個新場子,他吊嗓子時,都要把每一個座位看一遍,手一顫的這個力度,觀眾能不能明白。他拼著命地用所有的東西給你演。

想當年,200個座位的場子算大的,現在上千了,這麼做挺難。所以很多劇團都戴麥克。不戴麥克就不會使功夫了。我們這次演出不戴麥克。你在現場可以檢驗我們在舞臺中間,聲音是不是能穿出去,在暴風雨中吶喊,跟雷聲賽,賽得過嗎?這要調動丹田氣,是個技術。另外,創作和欣賞是互相探討的。我總結審美有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看,第二個層次是賞,第三個層次是品。有的觀眾水平非常高,可以補充我。比如,我以前在舞臺上慷慨激昂地朗誦: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有觀眾給我寫信說,你太激昂了。這首詩表達的是對生命的感慨,是一種滄桑的哀怨。後來我就調整了。


    

環球時報:印象中最早在電視上看到您是客串《編輯部的故事》,那時您是英俊小生,現在您功成名就,到了快退休的年紀,對演藝生涯有怎樣的感悟?您認為自己達到藝術高峰了嗎?

    

濮存昕:我當時演的是《編輯部的故事》殺青前的最後一集。他們之前拍了5個月,葛優、侯耀華他們可溜了,撩一眼詞後順嘴就說臺詞了。我當時那個緊張,總覺得自己的狀態跟他們不搭調。第二天真拍的時候,我就想了一招——酒壯慫人膽。我帶了兩瓶啤酒擱在包裡。看燈光調得差不多了,就開始喝酒,咕咚咕咚兩瓶一口氣灌進去之後,開始發酵,眼神有點迷離,心跳有點加速,然後往門口一靠。葛優說,呦,來戲了。我就借著那個勁兒演。當時大概有四五個機位,一場戲在不穿幫的情況下一遍過,就是借著酒壯膽。

看看這道門裡還走出了誰?

想當年我也是想出名,我跟楊瀾一起考《正大綜藝》,她考上了,我沒考上。看別人出名得獎,急死我了,那時我都快40歲了,沒人理我。但急也沒用,所有人跟你比賽,你不努力?真的努力機會就來了,也會有人幫你。人藝有這麼多值得敬佩的演員,他們演過的戲我一點一點學。我演了和他一樣的角色後,似乎能拿到點他演戲那個勁兒,那個味兒。從2000年到現在,這十多年我在舞臺上滾著滾著滾到今天,真的把它琢磨透了。沒有時間的積累弄不出這個。中國哲學裡有一句話:有,才能沒有。我平常用了功,上場的時候不緊張,文思泉湧,全都會。如果不會,進考場之前還在背題目、背公式,那不緊張死了。你在臺上行,觀眾就認你,你讓人家有依賴感,你的戲觀眾願意買票,就樂此不疲。所有人認你了,覺得你對,給你喝彩,你不怕任何一次考驗,你就知道自己的高度。上不上高峰是別人說的。我快退休了。這兩年我在想,跟老前輩比,跟我們同時代的演員比,我的課題還有沒有,你不問這個就退休了?我生長在劇團,老前輩們年輕的時候,我就看他們演戲,現在我比他們當時的年紀還大,他們曾經的高度,我必須達到。

正大綜藝,一代人的共同記憶


環球時報:您演過那麼多角色,哪個角色最接近生活中的自己?

濮存昕:李白在改造我、塑造我。我1991年演的話劇《李白》。大家都知道李白的詩,誰知道李白是什麼樣的人?其實他是一個真性情的人,想哭就哭,想幹嘛幹嘛。就是因為他純潔,他的心境單純、浪漫、把生活都想像成藝術。演的時候,我知道他的痛苦,同時我想像他那樣擺脫痛苦,希望所有世俗之事和我沒關係,不會恨誰,不會和人家較勁。我生活中就是李白。很多表演之外的事我都不願意參與。我看到小外孫女就想,怎麼能像她一樣,懵懵懂懂全是衝動,全是疑問,全是簡單。



(來源 | GT東學西讀)

相關焦點

  • 濮存昕:我父親比我英俊,我妻子比我出名,我女兒有福氣
    在演藝界,實力突出的老戲很多,他們不在乎名利,相反,他們畢生致力於卻的演出,並為觀眾奉獻了許多經典作品,這是濮存昕的代表,可以描述為「德藝雙馨」。濮存昕出生在一個藝術世家,他的父親濮思荀,藝名蘇民,是中國戲劇領域的大師,許多著名的演員,如宋丹丹、徐帆、陳小藝、江珊)都是蘇民的學生。在這樣一個長大的家庭裡,我從小就喜歡藝術的薰陶。然而許多人並不知道小時候濮存昕患有小兒麻痺症,當他們走到一瘸一瘸時,許多孩子都不願意和他一起玩。
  • 濮存昕:我的北大荒知青歲月
    現代中國的美男子標準,通常是濃眉大眼、雙眼皮,而丹鳳眼、單眼皮的濮存昕是個例外。除了高大的身軀和端正的五官外,濮存昕的風採更多來自他高雅穩重的氣質。這種氣質成就了他在社會上的一個不夠文雅的雅號——師奶殺手。媒體有人對他解釋說:這表明了公眾對你的喜愛。濮存昕回答:如果真的喜歡我,請給我換個稱號。
  • 濮存昕:一個老戲骨的自我修養
    舞臺上的濮哥已經是一個收放自如的演員。「以前《李白》第一場,那麼短短的一個開場就汗流浹背,現在幾場下來,基本上就是微微一層汗,沒有淌的汗了,不用那麼使勁演,效果反而更好,更能把觀眾帶到舞臺情境中去。動靜相宜,人家看著更舒服。」60歲那年,濮存昕給自己琢磨到六個字,「玩學做悟舍了」。
  • 任職副院4個月後,濮存昕遞交辭呈:我就是個受不了委屈的「少爺」
    所謂"盲打",說白了,就是不看臺詞。本來害怕演員忘詞,不小心顛倒順序影響整個作品的發揮,道具組貼心的將上達幾張A4紙的臺詞"天書"貼在了牌桌上,方便觀看。可人算不如天算,一次演出過程中,濮存昕的老花鏡鏡腿突然斷裂,導致他根本看不清手裡的撲克牌。
  • 濮存昕《推拿》首播 自曝9歲之前被人稱「濮瘸子」
    我們臺詞裡有句話,盲人為什麼只要「自食其力」,我要做就要做到最好。我這個角色心氣很高。康洪雷也跟我說,不要把他只當盲人去塑造,他的精神世界跟我們沒有什麼不一樣。  廣州日報:您怎麼理解這個角色?做了哪些準備?  濮存昕:一開始我也覺得有些不自信,看了阿爾帕西諾的《聞香識女人》,也看了小董潔演的張藝謀的那部影片,自己琢磨。首先就是與人說話時,不要對上對方的眼神。
  • 劇協主席濮存昕
    本文刊載於《作家文摘》第2394期濮存昕編者按12月15日,中國戲劇家協會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閉幕。濮存昕當選中國劇協第九屆主席,成功連任。在圓滿完成了上一個5年劇協主席的履職工作後,面對如何履新下一個5年,他話語裡滿是希望與振奮。
  • 話劇舞臺上的濮存昕:演員要不斷往上攀爬
    他演了很多西方演員都求之不得的《李爾王》和《暴風雨》,但他仍在思考還能演什麼,「如果有人說,『你怎麼還跟年輕時一樣』,這是批評,一定是在批評我」。濮存昕再演《萬尼亞舅舅》。李春光 攝心裡波濤洶湧,表面要如靜水一般濮存昕在北京人藝的劇院裡長大,他的父親蘇民是人藝的第一代演員。耳濡目染了老一輩演員們的排練與演戲,他從小就想,要像父輩一樣當個演員。
  • 濮存昕為何被免職?
    感謝大家的閱讀,喜歡小編為你精心編輯的文章嗎?歡迎留言評論,小編都會虛心接受的,你們是小編前進的動力哦。每天一點點進步,分享彼此的歡樂!如果喜歡就關注訂閱吧!也不要忘記點讚哦~親,看的開心可以點個好看 。 63歲濮存昕卸任北京人藝副院長在這份人事任免名單中,免職名單的第7條是「濮存昕不再擔任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副院長職務」。
  • 體育文化談之三——濮存昕:守善而待來
    可是我們恰恰很多地方不尊重傳統文化。我學了一點點,就覺得受用。而我們的孩子對『之乎者也』不感興趣。讓他們熱愛一點半文言,我們才有可能談京劇振興、談地方戲曲保護。」濮存昕說,「我們一直在丟傳統文化。」   濮存昕希望劇院能夠擔當起文學劇院的責任。他說,如果是文學劇院,那就必須是低票價,讓更多的老百姓走進劇院。如果為了錢做戲,那就會「越做越細」,我們五千年的文化就被扔了。
  • 濮存昕:當你沒有肌肉可用的時候 你就非得走心了
    「你有辦公室嗎?」   「沒有。我拒絕辦公室,不喜歡那個感覺。有個小房間就挺好。」   化妝間門口的走廊上豎著一塊白板,上面是《李白》的演出日程,從7月17日開始,總共10場。這是人藝在1991年排演的大戲,當時38歲的濮存昕,更多精力還放在演電視劇上。但是因為沒有別人來接這個角色,他作為導演蘇民的兒子,只能當仁不讓。
  • 67歲濮存昕,亮相馬鞍山!
    67歲濮存昕,亮相馬鞍山!,濮存昕與數百名馬鞍山市民面對面交流互動。今年已經67歲的濮存昕表示,他這次到馬鞍山是「為李白而來、是為詩歌文化而來」。
  • 濮存昕:演員應該是液體,越像水越好
    作為演員,濮存昕至今念念不忘英若誠自傳《水流雲在》中的箴言:「演員應該是液體,越像水越好,它盛在什麼容器裡就是什麼形。」他進一步解釋說,作為創作者,有了水一般的單純柔軟、孩童般的赤子之心,才能有融入角色的能力。明年濮存昕就陪伴「李白」這個角色整整30年了,他說:「也許不是我在塑造李白,而是李白在塑造我。」
  • 任職副院4個月後,濮存昕遞交辭呈:我就是個受不了委屈的"少爺"
    耐心看完整段採訪的網友會發現,濮存昕強調的重點,並不是所謂娛樂圈亂象。雖然觀眾沒什麼意見,但濮存昕卻十分認真。每一次演出,對他來講,都是一次新的歷練。達到這種境界,你嚴肅古板也好,嘻嘻哈哈也好,都能與情節完美融合。此時的他早已與李白融為一體,觀眾看的是李白,其實也是另一個側面的濮存昕。
  • 不被看好的濮存昕:女兒當總裁,神秘女婿是富豪,婚後35載零緋聞
    可以說全國各地上到80歲,下至8歲,都對濮存昕不陌生,他的面孔貫穿了不少人的童年,而如今年近67歲的他,眉目間有了老人的神情,但在專業領域依然寶刀未老。前不久有記者問他會不會有影視作品,他坦言道:「不會,影視作品沒有我的活兒,我演的東西沒人看。」
  • 從「師奶殺手」到無戲可拍,濮存昕究竟得罪了誰?
    哎,我的男神也老了,男神變老嘍。細心的網友也發現,其實前段時間在給自己學生上課的時候。濮存昕就被網友拍到了自己的近照。照片中濮存昕帶著自己的眼鏡,身體微微前傾表情十分認真。在今年二月份也和陳道明、徐帆等老藝術家一起,為觀眾帶來了詩朗誦表演《相信》。給奮戰在武漢一線的醫護人員加油打氣。
  • 第一個「師奶殺手」,國家一級演員濮存昕,為何如今淪到無戲可拍
    同樣的道理,不是應該越有資歷的演員,演技越經得起打磨嗎?怎麼很多非常優秀的老演員,如今卻淪落到無戲可拍的地步了呢!今天要說的國家一級演員濮存昕就,算得上其中的代表了。他至今出道幾十年,在熒幕上塑造出眾多經典的角色,年輕時候帥氣的臉龐也是觀眾心目中的顏值搭檔。濮存昕出生在一個藝術世家,他的父親是北京人藝的著名話劇導演和演員。
  • 劉恆:《窩頭會館》是為楊立新、何冰、濮存昕、宋丹丹和徐帆寫的
    我覺得像這種生動性,是演員在臺上跟觀眾交流的最主要的一個工具。有的演員很認真也很投入,但是他沒有生動性,演的很吃力,很賣力,觀眾回應的程度也非常低。宋丹丹卻舉手投足就能把觀眾情緒調動起來。我覺得這個長處很了不起。
  • 濮存昕:演員的誕生|聆聽大家
    濮存昕:我知青生活的收穫總結起來就是三個字--承受力。兵團長時間的生活,是磨難,也是考驗,它能增加人對人生的理解能力和承受能力,這對於我演戲尤其重要。比如割麥子,北大荒的田壟長得望不到頭,你得一壟一壟、一刀一刀地割,那腰累得像折了一般地痛,至今記憶猶新。
  • 萬方《你和我》新書發布 濮存昕追憶曹禺
    8月9日,由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SKPRENDEZ-VOUS聯合主辦的「真誠如孩子:你所不知道的戲劇大師曹禺——萬方《你和我》新書發布會」舉辦,著名演員濮存昕於會上再憶曹禺,感慨稱,「我們希望曹禺先生在天之靈看到自己的作品成為經典,上百年還在演。」  當日發布的《你和我》被認為是一部可與《我們仨》相媲美的長篇非虛構作品,一部真誠之書。
  • 67歲濮存昕罕見露面,跟蔡明熱聊,于和偉顯恭敬,黃渤一旁偷笑
    01近日,有網友在網上曬出一段演員聚會的視頻,在視頻中老戲骨濮存昕罕見露面,還有蔡明、于和偉和黃渤。視頻中濮存昕跟好友蔡明站著聊天,看上去氣氛很愉快,這兩位老藝術家都是有實力有演技的,今年濮存昕已經67歲了,但是看上去狀態很好,一點都不像快70歲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