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講壇主講人閻崇年,曾被年輕小夥掌摑,小夥為何還拒絕道歉?

2020-11-18 騰訊網

《百家講壇》是一部非常優秀的歷史科普節目,在其中湧現出很多優秀的主講人,他們深入淺出的講述讓很多人喜歡上了歷史

而其中有這樣一位專家閻崇年,卻曾被年輕小夥掌摑,但小夥卻拒絕道歉,這是為什麼?

出身平凡,熱愛歷史

這位專家名叫閻崇年,出生於1934年,他的父母的工作是捕魚,從小他就會幫助家人工作,他勤勞能幹,是家人眼中非常乖巧的孩子,在上學後,他開始對中國歷史感興趣。

高中畢業後,他進入北京師範大學學習中文歷史,這樣,他也正式開始走上了對文學歷史道路的研究,在老師的幫助和自身的努力下,他的進步是非常大的。

1963年,他被下放到農場,在這個困難的時間中,他一直都沒有放棄閱讀,但是因為當時處於特殊時期,他看書被上級抓到了,當被問及為什麼閱讀書籍時,他表示了自己對書籍的喜愛,上級了解後,於是就將他安排到晚上,更加方便讀書。

在這個特殊的時間,他潛心研究歷史,這也為他之後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而早年的研究過程,讓閻崇年有著不同於他人的角度,對於清朝他有著自己特殊的觀點,這些觀點也被很多人接受。

同時在早年的時候,他也有一系列通俗易懂具有深度的著作,比如《努爾哈赤傳》,這部作品內有很多的乾貨,觀點也是非常客觀的,對於統治者殘忍的方式,他都進行了很多的介紹,並提出了批評的觀點。

閻崇年將自己的研究重點放在清朝和滿族的歷史上,因為居住在北京,所以他可以親身去研究,當然,他也想將這些優秀的文化傳播出去,讓更多的人了解。

閻崇年第一次來到故宮是在1949年,在這些年中,他已經去了故宮1000多次,15歲那年,他從老家來到北京,來到北京的第一次,他就去看了金鑾殿,當時,看到輝煌的宮殿,閻崇年非常震驚,這也影響了他研究的領域。

初上百家,一舉成名

在百家講壇剛剛面世的那幾年,因為沒有優秀的主講人,曾經很長一段時間沒有多少觀眾。

2004年,隨著閻崇年的進入,百家講壇開始火熱起來,在他的講述下,觀眾更加深刻地理解歷史人物,探尋歷史的故事。

在百家講壇上他推出《清十二帝疑案》節目,這個節目很快就受到了各方的關注,他一舉成名,後來他又推出了《康熙大帝》和《大故宮》節目,也獲得了很大的成功。

被年輕小夥掌摑,小夥為何拒絕道歉?

閻崇年在有了關注度後,出現了很多不同的評論,其中,有一部分人認為他講述的清朝歷史非常詳細,也有一部分人認為他對清朝的評價有失公平。

在歷史上,清朝的存在是非常特殊的,在前期,有很多盛世的出現,在世界上也有一席之位。

但在清朝晚期,中國開始陷入內憂外患的情況中,頻頻遭遇列強的入侵,變成半殖民地國家,遭遇了很多的屈辱。

之後,在無錫給讀者籤名的時候,發生了一件意外的事情,有一個年輕小夥突然從人群中衝出來,然後什麼也不說就開始打閻崇年,上去給了他一巴掌。

突然的意外讓現場人都非常驚訝,很快相關人員出來制止了這個小夥,但是受到這個突發事件的影響,閻崇年很久都沒有緩過來。後來經過相關調查,小夥動手的原因和閻崇年在書中讚美清朝有關。

在書中,閻崇年提到清朝入關燒殺掠奪是為了民族融合,對於這個說法,小夥子不能理解,所以才會發生意外的出現。

後來年輕小夥被依法處罰,雖然受到了處罰,但是小夥一直拒絕道歉,他認為閻崇年在多個場合美化清朝,這對於他來說是不能忍受的。

此外,經過這件事情後,小夥的名字也開始被人們熟知,之後,他還寫了一篇題為《我為什麼要打閻崇年》的文章。

除了上述提到的言論外,閻崇年還曾對揚州十月發表評論,他認為這次事件不過是文化融合中的一個小衝突,但是,當時在滿人進入城後,城內很多無辜的人們被殺害,遍地都是屍體,十分的殘忍。

此外,他還說雍正實行文字獄有利於清朝的統一,加強對政權的鞏固,而他的這些觀點讓人有不能理解,在經過網絡的傳播,引起了很大的爭議。

發生被打的事情,其實雙方都是有責任的,打人的年輕小夥沒有明白弄懂閻崇年的思想,衝動用事,去毆打他,閻崇年沒有重視自己言論的影響,不懂得更加慎重的去發表自己的言論,而這件事情也會讓兩人更加明白自己存在的問題。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喜歡的朝代,這個朝代的文化、政治、經濟吸引著我們,吸引著我們去了解,這些朝代的知識增加著我們的見識。

對於個人喜歡的朝代肯定不能強求,但是閻崇年作為一個歷史教授,身份相比於其他人是特殊的,如果一直在美化清朝,確實是有失公平的。

面對各種爭議,閻崇年選擇直面回應,但是反對的人依舊沒有改變,可以說在歷史上清朝確實是個非常特殊的時代,對於這個特殊的時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

《百家講壇》發展到現在,有很多的粉絲群體,很多主講人受到了很大的歡迎,比如易中天等,而閻崇年因為自己缺乏客觀的言論被很多人指責,讓他頻頻站在風口浪尖上。

因此,對待歷史我們應該要更加客觀的看待,而不是只是主觀的去發表自己的言論。

回顧歷史,可以讓我們反思,回顧歷史,可以讓我們堅強,回顧歷史,可以讓我們自信,歷史的記憶穿過歲月的長廊,我們可以見證歷史的璀璨,從歷史中我們學到了很多的東西,而對於歷史我們也應該尊重和真實的去感受。

相關焦點

  • 《百家講壇》主講人閻崇年暢談故宮文化
    本報11月10日訊(記者梁冰)今天下午,海南鳳凰新華出版發行有限責任公司特別邀請著名歷史學家、央視《百家講壇》主講人閻崇年走進海南大學,開展《600春秋 芳華依舊》主題講座,暢談故宮文化。此次活動是第十二屆海南書香節「名家海南行」系列活動之一。  閻崇年,北京社會科學院研究員,著名歷史學家,央視《百家講壇》欄目、喜馬拉雅音頻主講人。
  • 河南這位「百家講壇」主講,把大學課堂變成了「午夜書場」!
    在專家、學者和百姓之間架起一座橋梁,央視節目《百家講壇》致力於普及優秀中國傳統文化。該節目播出時曾創造收視神話,從節目裡走出了易中天、王立群、於丹、孔慶東等眾多名人。2013年,由鄭州大學文學院教授王士祥主講的《隋唐考場風雲》登陸《百家講壇》,引起社會各界廣泛關注。今天,小編就為你講述他的精彩故事。
  • 河南大學最牛博導,曾在百家講壇上走紅,32歲才考入大學十分勵志
    但和尋常大學生不同的並不僅僅是年齡,王立群先生被稱為「河南大學最牛博導」,並且曾經在一檔電視節目中走紅——百家講壇。 「百家名師」 百家講壇雖然在如今的網絡時代已經過了當初最輝煌的時期,但它自十多年前開播便火爆全國,甚至許多中小學生的寒暑假作業中都包括觀看這檔節目,而它的成功並不僅僅是優秀的策劃和經典的宣傳,更是因為有出色的名師加盟而產生的化學作用。例如王立群老師的搭檔易中天、閻崇年在百家講壇的盛名中功不可沒。
  • 百家講壇最成功的主講人之一「蒙曼」老師
    由於我非常喜歡中國歷史,百家講壇也是我非常喜歡的電視節目。在此之前最迷的就是易中天老師的品三國了。所以每天晚上休息之前我都習慣性地打開中央十頻道去看百家講壇的回放。那天晚上正巧看到蒙曼老師的長恨歌,立刻就被她所講的內容給吸引住了。蒙曼老師給我留下的第一印象是很普通的。有一點面黃肌瘦的樣子,說話中氣不足。可有道是腹有詩書氣自華。
  • 閻崇年:讀懂故宮600年
    十幾年前,他頭一回上電視講課,就憑一己之力,讓《百家講壇》從一個連續三年無人問津的節目,一夜爆紅,打破歷史類節目的收視率紀錄。 作為「百家講壇」的「第一壇好酒」,古稀之年的閻崇年,一舉成名。易中天曾這樣評價他:「閻崇年是『百家講壇』推出的「當頭炮」,我只是『過河卒』。」於丹說:閻崇年老師害苦了我媽,她老人家本來天天要午睡,自從播了他的節目,她再也不肯睡午覺了。
  • 閻崇年 | 大故宮的六百年風雲史
    十幾年前,他頭一回上電視講課,就憑一己之力,讓《百家講壇》從一個連續三年無人問津的節目,一夜爆紅,打破歷史類節目的收視率紀錄。 作為「百家講壇」的「第一壇好酒」,古稀之年的閻崇年,一舉成名。易中天曾這樣評價他:「閻崇年是『百家講壇』推出的「當頭炮」,我只是『過河卒』。」於丹說:閻崇年老師害苦了我媽,她老人家本來天天要午睡,自從播了他的節目,她再也不肯睡午覺了。
  • 她是北大女博士,曾是百家講壇最年輕的主講人,現45歲單身惹爭議
    曾經有一個非常受歡迎的節目:《百家講壇》,這檔節目一經播出,火遍全國。也讓我們見識了很多當代才女,她們的口才一個比一個好,腹有詩書氣自華。下面來聊一下這其中的一位:蒙曼老師。蒙曼教授真正走進大家的視野,還要從《百家講壇》說起。2007年,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孟憲實在《百家講壇》上講課,之後向欄目組推薦了蒙曼。當時,蒙曼是中央民族大學歷史學院的副教授。推薦後,節目組特地趕到學校聽蒙曼講課,由於講得好,節目組決定讓她來錄製《百家講壇》。
  • 盛極一時的《百家講壇》為何走向沒落?
    沒有觀眾,沒有嘉賓,一個演播室,一張桌子,一個主講人,這就是《百家講壇》的基本班底,放到現在這可以說的上十分簡陋且毫無新意。《百家講壇》憑藉其獨特的立意和主講人豐富的歷史知識,輕鬆有趣的表現方式,硬生生的在眾多娛樂性的綜藝節目中殺出了一條血絡,備受關注。而這一切都源於《百家講壇》製作組深厚的製作功底,和製作團隊學以致用的能力。《百家講壇》最開始的節目內容非常枯燥,央視最先想要做的可能是一檔多方面、多層次的科普類節目,和市場上的其他科普類節目差距不大,還可能因為主講人的學識過於豐富而略顯枯燥。
  • 「百家講壇」主講人劉強來《贛圖大講堂》講述「孔子的智慧」
    大江網/江西頭條客戶端訊 記者左陽天報導:12月20日,同濟大學人文學院教授、「百家講壇」主講人劉強做客《贛圖大講堂》,以「孔子的智慧」為題,圍繞孔子和《論語》論述什麼是智慧,並引申著名的智仁之辨、智義之辨、智直之辨,對如何獲得智慧進行解析,用故事展現孔子的智慧
  • 曾打造於丹易中天眾多學術明星,如今《百家講壇》為何不再受熱捧
    說起《百家講壇》,人們總會想起易中天、於丹、閻崇年、紀連海這些著名學者專家。這個節目在十幾年前曾經火爆一時,幾乎推出一位專家就紅火一陣,易中天、於丹當年的火爆程度簡直可以和演藝明星相比。《百家講壇》2001年開播,距今已經將近20年。最早登上講壇的人所講的內容,是可以在眾多選題中自由選擇的,可選的範圍非常寬泛。比如易中天可以選著名的三國故事,於丹可以選眾所周知的《論語》,康震 可以講唐詩和人見人愛的蘇軾,馬未都講古代家具。
  • 著名歷史學家閻崇年,9幅書法作品真跡欣賞,網友:一手江湖字
    閻崇年的書法在文化界肯定是冰山一隅,比較文化界和娛樂界有所不同,文化界都是文人,寫幾個字,能寫一手好字的筆筆皆是。而娛樂界能寫好字的就那麼幾個,徐靜蕾、孫儷等。所以我說閻崇年的書法在文化界只是冰川一角。可以肯定的是閻崇年學過書法,有基礎,寫認真了,還算不錯,沒太多時間精力投入,這成這樣已經可以了,應對場面,綜合修養的一種,比起他歷史學家的文學內涵,書法還屬業餘級別。
  • 歷時兩年十易其稿 閻崇年如何還原故宮600年歷史?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5月8日電(記者 上官雲)一頭白髮,精神矍鑠,談到歷史知識立刻打開了話匣子,每天忙著做研究、寫書……這是歷史學家閻崇年現在的生活狀態。  十多年前,他因為在《百家講壇》頗有特色的系列講座走紅,被譽為「明星學者」,收穫了眾多粉絲。此後,他一邊做研究,一邊寫書講解歷史知識,漸漸淡出公眾視野。
  • 諸葛亮到曾國藩,《百家講壇》主講人在喜馬拉雅揭秘30位歷史名人的...
    著名文化學者、九思書院創辦人、《百家講壇》主講人趙玉平以全新角度為聽眾講解歷代家書家訓,深度解析家書中名人的歷史背景和人生經歷,並提煉出他們隱藏在家書背後的思想精髓和教子方法。節目共100期,將於每周一、三、五更新,用戶可以在喜馬拉雅App搜索「趙玉平」收聽。6月3日至10日期間購買《趙玉平講歷代家書家訓》,可享受7折優惠。
  • 她是北大高材生,主講過央視的《百家講壇》,如今45歲氣質典雅
    她是北大高材生,主講過央視的《百家講壇》,如今45歲氣質典雅蒙曼是一個出生於河北省平泉縣、無比平凡的人。她的外貌不出眾,性格內斂安靜,唯一拿得出手的就是成績。就是這樣一個貌不驚人的女性,走上了百家講壇,敘述歷史故事。
  • 央視百家講壇書法主講第一人於鍾華作客「城院大講堂」揭開中國...
    央視百家講壇書法主講第一人於鍾華作客「城院大講堂」揭開中國書法的神秘面紗 2020-11-06 19: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百家講壇》發現富人共同教育方式,白巖松:不僅看,逼著也得學
    《百家講壇》發現富人共同教育方式,白巖松:不僅看,逼著也得學《百家講壇》像易中天,王立群,閻崇年,魏新這些主講人都給我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從各位專家講述的故事中,發現一個現象:富裕之家和名門望族從小都有相同的優勢,那就是熟讀歷史,博古通今,善於學習。
  • 國學女大師蒙曼:從百家講壇火到詩詞大會,為何最後栽在憫農上?
    蒙曼:從大學講師到國學大師,《百家講壇》開講以來最年輕的主講人蒙曼在自己擅長的古代史方面,有著不可忽視的成就,她所寫的史學研究論著,雖不等身,卻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大家覺得蒙曼的講解風格幽默、通俗,聽她的課跟聽評書一樣過癮,所以對她評價非常高,對她在文學上的學識也非常肯定。
  • 《百家講壇》講史專家孫立群病逝
    原標題:《百家講壇》講史專家孫立群病逝 2月12日,南開大學歷史學院官網發表訃告,秦漢史、魏晉南北朝史專家孫立群教授,於2月10日病逝,享年70歲。 孫立群1950年4月15日出生,長期以來主要從事中國古代史的研究工作,在南開大學歷史學院講授中國古代史30餘年,其主持的「中國古代前期史」課程,曾入選天津市精品課程。 2006年11月,孫立群曾在中央電視臺的電視節目《百家講壇》上講《呂不韋》,開始為大眾所熟知。
  • 《百家講壇》為何現在不火了?
    想想《快樂大本營》火了近二十年,現在不也沒像以前那麼的受人青睞了。一個節目不火了,我們不妨來看看它曾經是有多火?曾經的百家講壇可算是掀起一片熱潮百家講壇在2001年7月於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播出,題材的也是非常廣泛,當然主要以中國歷史、文化為主,也有一種科普歷史知識的作用。
  • 酷我音樂與《百家講壇》達成戰略合作 長音頻重磅內容再下一城
    酷我音樂獨家冠名《百家講壇》,二者達成戰略合作,酷我音樂將發力人文歷史品類有聲書,拓展《百家講壇》的IP價值。《百家講壇》是CCTV-10文史類「國民節目」,為億萬觀眾所熟知。此次酷我音樂與央視跨界合作,可謂是強強聯合。雙方將以《百家講壇》合作為契機,成功打通產品和宣發渠道,互相賦能,開拓雙方增量市場。  當前,網絡視聽已經成為消費者進行娛樂休閒的主要網絡業態之一,網絡視聽行業的精品意識也愈發凸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