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說「十三五」
廣州發展成就
近年來,廣州市全力推動鄉村振興,特色產業的建設為鄉村產業提質增效,不斷為鄉村振興賦能,「五個美麗」行動高質量建設嶺南特色美麗鄉村,風景各異的美麗鄉村正在花城各處綻放。
數據講成效
打造特色產業
聚焦打造7個百億級特色產業,引進130多個總投資額1300多億元的農業產業重大項目,推動每個涉農區形成2-3個特色農業產業集群。
加快鄉村產業融合
鄉村一二三產業融合加快推進,認定市級以上農業公園111家,農業電子地圖正式上線。
推動特色小鎮建設
43個特色小鎮吸引社會投資73億元,帶動周邊218條村快速發展,番禺區沙灣瑰寶小鎮成為國家特色小鎮。
整治黑臭水體
江河湖庫基本實現「五清」,入選國家城市黑臭水體整治示範城市。
落實民生實事
2018-2019年兩年累計完成農村公路新建改造裡程約381公裡,實現涉農區全部通地鐵、山區鎮全部通高速。
「一村一品」:為鄉村振興提供源源不斷發展動能
從化區溫泉鎮南平村位於鳳凰山腳,2.8公裡長的鳳溪由南向北貫穿全境,森林覆蓋率達到97%。以荔枝為主導農產品,南平村打造了國家級「一村一品」示範村,村子的產業結構也發生了改變。
近年來,廣州堅持推進「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建設,廣州入選3個國家「一村一品」示範村、12個省「一鎮一業」專業鎮、102個「一村一品」專業村,為鄉村振興給予了源源不斷的發展動能。
6月23日,南平村開啟了為期一個月的荔枝節。其間,南平村以「荔」會友、以「荔」敘情,圍繞荔枝這一主題開展一系列活動,全周期還開展了「美荔採摘」「古荔市集」「鳳溪戲水」「南平古樂」等日常活動。整個荔枝季,南平村都沉浸在豐收的甜潤裡。
為進一步提高「一村一品」的帶動作用,南平村首創荔枝定製模式,通過網際網路+農業+旅遊,以「訂製專享」的模式銷售荔枝,實現荔枝等農產品從傳統的自產自銷到產品訂製、定向銷售的轉變,創新產銷模式。今年的荔枝定製更是採取了直播帶貨的模式,張開雙臂迎接新的銷售模式,讓「一村一品」煥發新的活力。
現代農業的建設也讓農戶們嘗到鄉村振興的發展果實。近年來,廣州獲批創建15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其中,第一批(7個)產業園輻射帶動農戶2.59萬戶,戶均年增收1.2萬元。
在增城區絲苗米現代農業產業園,一批翠綠的水稻正在抽穗,技術人員正在操作著無人機為水稻播灑農藥。廣東啟緣生態農業有限公司負責人邱崇文告訴記者,今年的水稻生長態勢良好,11月份收成時預計可達到畝產900斤。
作為廣州首批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之一,增城區絲苗米現代農業產業園範圍覆蓋朱村街、寧西街、新塘鎮、石灘鎮等8個鎮街,規劃面積72.085平方公裡,主導產業面積1.899萬畝。
產業園的建設為增城絲苗米產業提質增效。原本每畝僅有每年兩三百元收入的水稻田,在不斷提高生產技術、優化品種之後,如今每畝水稻田的純利潤可達每年1000元。除此之外,村民們也獲得了實實在在的利好。原本每畝土地一年租金約為1500元,通過土地入股量化分紅,村民每年可獲得每畝500元的額外分紅。
「五個美麗」:
讓鄉村美景串點成線、連線成片
在花都區竹洞村,特色盆景吸引遊客紛至沓來,鋪滿瀝青的村道平坦整潔。村民吳桂發說,從前「垃圾圍村」的狀況讓外村人避而遠之,近幾年隨著垃圾分類的政策和理念的推廣,竹洞村探索廚餘垃圾漚肥的處理方式,實現了「廚餘垃圾不出村」。
花都區城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全區建有農村漚肥點102個,漚肥坑711個,每天漚肥處理廚餘垃圾約70多噸,以「竹洞模式」為樣本的農村垃圾處理方式作為示範向全市推廣。農村垃圾分類工作成效得到了認可,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公示的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示範縣名單中,花都區成為廣東省唯一上榜的示範區。
花都區垃圾分類工作取得的成績,是廣州加強人居環境整治的縮影。近年來,廣州市以實施「美麗家園、美麗田園、美麗河湖、美麗園區、美麗廊道」「五個美麗」行動為抓手,制定20項重點工作清單,高質量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
廣州的鄉村正加速從乾淨整潔向生態宜居、從點上亮麗向串點成線、連線成片提升,同時,根據村居環境的特點開展生態文明建設,在不同的村莊可以看到風景各異的鄉村景象。
每逢水稻插秧、收穫的時節,到丹邱村遊玩的遊客可以看到成群白鷺在田間遨遊,遠處山上的潔白瀑布傾瀉而下,這是著名的增城八景之一「白水丹邱」。在增城現代農業產業園內的龍新基地內,由於恢復了絲苗米種植,蟲子、魚蝦等吸引白鷺到此覓食,曾經幾近消失的增城八景之一「白水丹邱」重新恢復原貌,呈現出一幅生機勃勃的美麗鄉村圖景。
作為廣州北部的綠色生態花園,從化區入選2020中國最美鄉村百佳縣市。在從化區生態設計小鎮,一座廢置的農貿市場,經過短短三個月搖身一變成為高端大氣的會議中心,並隨之崛起一座綠色、創新的設計小鎮,從此刷新從化在全球的顯示度。依託世界生態設計大會的落戶,從化區不斷激發生態潛能,把推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落到實處,展現了生態文明建設的「從化新貌」。
美麗鄉村建設不停步。據介紹,到2020年底,全市100%的自然村可達到省定「乾淨整潔」村標準,70%以上的行政村可達到省定「美麗宜居」村標準,110條行政村可達到省定「特色精品村」標準。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張曉宜、何鑽瑩、徐靜、葉卡斯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喬軍偉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葉碧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