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沒那麼有名,但他這首詩很有名「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

2020-12-28 天天一首古詩詞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這首詩,原創者是唐朝的詩人錢起,他沒那麼有名,但這首《省試湘靈鼓瑟》很有名。

其中的這兩句「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被很多詩人奉為經典,並且不斷地引用在自己的詩作當中。

這首詩的創作背景是一個悽美的傳說:湘靈是舜帝的妃子。舜帝先她而死,而湘靈也追隨而去,投水而亡。

後來,湘靈變成了湘水女神,常常因為思念而在江邊彈奏哀傷的曲子,以寄託自己的哀思。傳說,這曲子哀怨悽婉,讓人不忍卒聽。

01《省試湘靈鼓瑟》

唐代:錢起善鼓雲和瑟,常聞帝子靈。馮夷空自舞,楚客不堪聽。苦調悽金石,清音入杳冥。蒼梧來怨慕,白芷動芳馨。流水傳瀟浦,悲風過洞庭。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

常常聽說湘水女神—湘靈最善於彈奏雲和瑟,這音樂聲引來了河神馮夷,可惜他聽不懂樂曲當中的意蘊,只是在那裡和著樂曲兀自舞蹈著,只有遠遊的旅人聽懂了其中的哀怨,不忍卒聽。

那曲調悽苦哀婉,使得金石都為之動容,感到悲傷。那縹緲的樂聲穿透雲層,到達無窮無盡的蒼穹。

那樂曲終於到達了蒼梧,舜帝就葬在哪裡。舜帝應該也聽到了,被那其中的思念之情所打動。蒼梧那裡的白芷,也被感動了,隨著音樂開出很多的白花,吐露著芳香的氣息。

那音樂聲隨著流水,傳到了湘江,又順著風,吹過了浩渺的洞庭湖。音樂聲停了,湘靈也不見了。只有江上,那青翠的山脈依然挺立。

02考試時,命題作文該怎麼寫?

這首詩是錢起去參加進士考試的時候的命題作文。

參加省試,從格式到韻律都有非常嚴格的限制,然而,你的想像力卻是沒有限制的。

根據有限的素材,發揮無限的想像力,這是錢起的這首詩給我們的建議。

錢起就發揮了自己超時空的想像力,將這篇「命題作文」寫成了「試帖詩」的範本。尤其是最後兩句,餘音嫋嫋不絕。

03這首詩為何能成為範文?

「曲中人不見」是消逝,「江上數峰青」是永恆。

就像很多時候,我們以為我們忘記了,但聽到某一首老歌的時候,卻會不由自主地情緒低落。不是歌聲有多動聽,而是你想起了曾經你也和他一起聽過。

於是,你明白,一見鍾情不是一見面就喜歡上了,而是,你遇到了之後就再也沒忘記過。

常常我們懷想的,是曾經的一剎那,一陣子,那片刻的歡愉早就已經消失,卻在你的腦海當中,盤旋了一生一世。

如果人沒有感情就好了,那樣,我們不會覺得被辜負,不會傷心。

說實話,分手傷害不了你,能傷害你的,是那一個一個的片段,你強迫自己不要去回想,卻一遍一遍在你腦中回放的記憶。

那個人也曾牽過你的手,也曾給過你溫柔,也曾讓你堅定地認為:這輩子就是他了。然而,他在某一天的下午,說了再見,就真的再也沒有回來。

一個人沒皮沒臉,厚著臉皮去愛另一個人的概率,大概一生一次。希望你,一次一生。

感謝品讀,你的留言和點讚對我很重要。

相關焦點

  • 「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千古傳誦,因何被稱神來之筆?背後有個故事
    「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是千古傳誦的名句,來自錢起的《省試湘靈鼓瑟》。歷代詩評贊其為神來之筆,堪稱絕調,結句韻味悠然,縹緲不盡。《韻語陽秋》載曰:「唐朝人士以詩名者甚眾,往往因一篇之善,一句之工,名公先達為之遊談延譽,遂至聲聞四馳。『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錢起以是得名。」
  • 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
    當寫下第一句話的時候,我很難想像這句話的真正內涵。更或者說,我認為這句話完全是句廢話。當然,逐漸地意識到這句話背後的重要性。最近在看和產品相關的書籍,其中陶衛平的《品牌帝國·9個時尚品牌的經營哲學》給了我很大的衝擊。
  • 欲待曲終尋問取, 人不見, 數峰青.
    忽聞江上弄哀箏,苦含情,遣誰聽!煙斂雲收,依約是湘靈。欲待曲終尋問取,人不見,數峰青。注釋:張先:字子野,北宋詞人,年長蘇軾四十七歲。同賦:用同一詞牌,取同一題材填詞。鳳凰山:在杭州之南。芙蕖(qú):即荷花。盈盈:輕盈美麗的樣子,此處用來映襯彈箏姑娘的姿態。白鷺:鷺的一種,又稱鷺鷥。此處暗指愛慕彈箏人的男子。
  • 這篇唐代「高考滿分作文」,憑什麼成為千古傳誦的經典?
    「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是千古傳誦的名句,來自錢起的《省試湘靈鼓瑟》。歷代詩評贊其為神來之筆,堪稱絕調,結句韻味悠然,縹緲不盡。《韻語陽秋》載曰:「唐朝人士以詩名者甚眾,往往因一篇之善,一句之工,名公先達為之遊談延譽,遂至聲聞四馳。『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錢起以是得名。」
  • 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 ——《陶庵夢憶》
    但不同於張岱的是,他經歷的不是夢,而是確確實實的過去,因此當他的「夢」醒後,虛幻與現實的落差感就更強烈了。或許對張岱來說,他更希望這一切都是個真的夢。昔有西陵腳夫為人擔酒,失足破其甕,念無所償,痴坐佇想曰:「得是夢便好!」 一寒士鄉試中式,方赴鹿鳴宴,恍然猶意非真,自齧其臂曰:「莫是夢否?」一夢耳,惟恐其非夢,又惟恐其是夢,其為痴人則一也。
  • 貫休是唐末有名的詩僧,讀他的這首詩,可知是徒有虛名
    庭花蒙蒙水泠泠,小兒啼索樹上鶯。——唐代:貫休《春晚書山家》貫休,唐末著名的詩僧。有詩句:「一瓶一缽垂垂老,萬水千山得得來」,時稱「得得和尚」。貫休曾雲遊杭州,吳越國君錢鏐慕名拜見,求賦詩一篇。貫休即作《獻錢尚父》,詩中有「滿堂花醉三千客,一劍霜寒十四州」之句,當時錢鏐有統治天下的野心,要求他把「十四州」改為「四十州」。貫休說:「州亦難添,詩亦難改。閒雲野鶴,何天不可飛耶!」拂袖而去。議者以唐宋詩僧,唯貫休禪師骨氣混成,境意卓異,殆難儔敵。及讀貫休的詩,並無高致,偶有佳句,全詩則不足採,尚不及晚唐諸詩家。可知,貫休詩名不稱其譽,則前人之論固不足信。
  • 最後一句神來之筆,12 首驚豔千年的唐詩
    暮色的蒼茫黯淡,風雨的迷濛悽清,酒醒後的朦朧,追憶別時情景所感到的悵惘空虛,詩人被悽黯孤寂包圍,無法承受,於是默默無言地獨自從風雨籠罩的西樓上走了下來。歷代學者都盛讚這兩句詩,《刪訂唐詩解》:酒醒之後,對風雨下西樓,情之難堪,有其於別時者。
  • 12 首驚豔千年的唐詩,最後一句神來之筆
    暮色的蒼茫黯淡,風雨的迷濛悽清,酒醒後的朦朧,追憶別時情景所感到的悵惘空虛,詩人被悽黯孤寂包圍,無法承受,於是默默無言地獨自從風雨籠罩的西樓上走了下來。歷代學者都盛讚這兩句詩,《刪訂唐詩解》:酒醒之後,對風雨下西樓,情之難堪,有其於別時者。唐·元稹昔日戲言身後意,今朝都到眼前來。
  • 12首經典唐詩,最後一句是神來之筆,驚豔千年
    暮色的蒼茫黯淡,風雨的迷濛悽清,酒醒後的朦朧,追憶別時情景所感到的悵惘空虛,詩人被悽黯孤寂包圍,無法承受,於是默默無言地獨自從風雨籠罩的西樓上走了下來。歷代學者都盛讚這兩句詩,《刪訂唐詩解》:酒醒之後,對風雨下西樓,情之難堪,有其於別時者。
  • 為什麼茉莉花那麼有名?
    1997年香港回歸祖國的交接儀式上,在中英兩國領導人出場前,兩國軍樂隊各奏三首樂曲,中國軍樂隊 演奏的第一首樂曲是江蘇民歌《茉莉花》;1999年12月19日午夜,澳門回歸交接儀式現場,當中國政府代表團入場時,一曲江蘇民歌《茉莉花》由軍樂團奏響;美國發射一顆向外太空飛行尋找星外生命的宇宙飛船,搭載了許多國家的優美樂曲作為地球禮物送給外空生命,中國入選的樂曲就是這首《茉莉花》;義大利歌劇作曲家在歌劇
  • 他把他睡的懶覺寫進了一首詩,這首詩又被寫進教科書
    睡個懶覺他都能給你整出一首詩,而且這首詩還被寫進了語文課本!也許你已經猜到了他是誰,沒猜到也沒關係,我把他這個懶覺再仔細的描述一下,你就知道了。他在春天的某個早上,被窗外小鳥的叫聲吵醒了,而昨天剛下完雨,他很關心外面被雨打落的花,可他卻不起床去看!
  • 觀宋填詞115 韓元吉詩名不顯,辛棄疾最有名的祝壽詞卻寫給了他
    但是來鎮江前路過牛渚時,他的《霜天曉角·題採石蛾眉亭》頗為有名,成了韓元吉的代表作品:倚天絕壁,直下江千尺。天際兩蛾凝黛,愁與恨,幾時極!怒潮風正急,酒醒聞塞笛。試問謫仙何處?青山外,遠煙碧。這首小詞雖是題詠山水之作,但是寫景中隱含了作者對時局的感慨和擔憂。
  • 李商隱很有名的一首詩,整篇都是名句,堪比浪漫的秋雨,美得心醉
    李商隱是中國古代詩人中最特別的一個了,他作出來的詩句,有一首叫做《無題》,讓後人絞盡腦汁,也沒有辦法確定這首詩的含義是什麼。李商隱出生於鄭州滎陽,他出生的地方也是他後來去世的地方,李商隱年幼時就沒了父親,跟隨著母親,母子兩個相依為命,生活過的很清苦,他在文中有寫道這段生活:傭書販舂。
  • 蘇軾是有名的情種,洞房之夜的一首詩,如今竟成了男追女的名句
    在結婚當天,蘇軾更是寫了個洞房詩,他借鑑前人的詩句,將妻子誇得宛若天人。那便是下面這首《南鄉子·集句》:寒玉細凝膚。清歌一曲倒金壺。冶葉倡條遍相識,爭如。豆寇花梢二月初。年少即須臾。讀完這首詞的我們如果不了解蘇軾的話,那我們肯定會以為他是看破了紅顏,恐怕是想要終身不娶了,也只有這樣才能對得起他的亡妻。然而事實並非如此,蘇軾本來就是多情之人,原配去世的時候他又正是青春年華,這種寂寞又怎麼能夠耐得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