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北京青年報報導,有用戶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美團外賣和美團買菜分別開通金融服務即「美團月付」,欠款100多元。報導還披露,「美團月付」是一種授信付款服務,逾期會在個人徵信中體現。對此有不少網友表示也曾有過類似經歷,甚至有網友自曝曾因騎美團單車而被開通此服務、放貸1.5元。
你眼裡「只是喊個外賣而已」,在網際網路電商巨頭的算法裡卻可能是步步為營的套路。截至發稿前,筆者發現報導提及的「月卡」依然出現在美團支付頁面。與銀行卡等其他支付方式相比,「月付」方式不僅有醒目字體標註「推薦使用,本單立減最高88元」等誘導消費信息,而且還伴有「免費領紅包」的彈窗跳出。筆者隨機調查身邊正在使用「月卡」的消費者,有人表示並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就開通了這項服務,也有人在支付訂單時遇到推薦「月付」的界面,誤以為只有點擊才能繼續支付,根本不知道喊個外賣就被放了貸款,逾期不還款還可能成為「老賴」。此外,除了「月卡」,該平臺上還有借錢、信用卡等金融服務,點擊進去就有十幾萬元的消費額度。雖然是拿著手機點外賣,卻仿佛已置身銀行窗口前,且能「秒享」不小額度的授信金融服務。
目前,有一些網際網路電商巨頭正試圖加速「進化」為網際網路金融大鱷。他們坐擁消費和支付帶來的海量用戶,憑藉算法優勢掌握消費習慣,找準契機平滑地嵌入信貸服務,配以模糊條款引導用戶授權,以期再通過放貸薅一輪消費者羊毛。收割一茬又一茬,套路玩多了無異於「玩火」。網際網路平臺不應是收割金融用戶的渠道,網際網路領域更不應是逃避金融監管的「避風港」。尤其當前金融行業的發展進入到新階段,如果網際網路巨頭依然僅僅只是把用戶看成是收割的對象,依然通過流量驅動發展,以一點一點地榨取用戶口袋裡的錢為目的,最終不僅不會被用戶接受,也不會被法律所容。
(責任編輯:馬先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