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奕君沒有想到,自己會因為《琅琊榜》中的謝玉這個配角而走紅。
一、
劉奕君雖然長的像一個江南的俊後生,但卻是地地道道的陝西人。
也許演員藝人們都能掐會算吧,一個個都會未雨綢繆,一個個的都恰逢時候。跟曹雲金住天津,兩三歲就會聽相聲一樣,劉奕君小時候也厲害,什麼都不愛,就愛看電影,家住西影路,而且就和西安電影廠是&34;,還真就有那個巧勁。
小劉看慣了豬跑,也就想嘗嘗豬肉。看電影多沒勁,自己演去。倒也方便,反正旁邊就是西影廠,三天兩頭就去看拍電影。去久了,也不知道是聽誰說的,演員們都是在大街上招的,你走在大街上,管事的覺得你可以,拍一拍你的肩膀,你就是一名演員了。謠言止於智者,可彼時的劉奕君還是小劉,連初中都沒有念完,哪會想這個,得勁天天在大街上溜達,別說做演員,差點連學都上不了。
終於,再大一些,劉奕君才知道原來做演員也是要學習的,原來也有專門演戲的大學,叫做北京電影學院,上海戲劇學院。他馬上就和父親說了他想要考藝術學院的事情。不說其他的,七八十年代竟然買得起電視機,家庭條件肯定不會差,所以他爸爸不僅支持他的想法,而且還給他請了一位培訓老師,這也是他人生路上最關鍵的貴人,四川人藝的曲國強老師。
二、
本來底子就不錯,再加上名師的專業指導,劉奕君對表演,對他小時候所認識的電影有了很深刻的新的認識。功夫不負有心人,在放榜那天,他同時收到了北電和上戲的錄取通知書,為了心中的電影夢,劉奕君毅然決然的就選擇了北電。
一進入北電,劉奕君對待專業課的學習可以用四個字來形容,如饑似渴。但就算劉奕君十分優秀也沒用,因為當時還是第五代導演,喜歡用比較剛性的演員,長的俊俏的劉奕君並不吃香,一畢業就發配回西影劇團。
當然,他並不知道,和他一起的陝西老鄉兼同班同學張嘉譯,這個時候已經在準備他人生中的第一部電影《魔錶》。
這一待,就是三四年。
1994年,經人介紹,劉奕君認識了寧波電視臺的臺長,但只招導演和編劇,不要演員。劉奕君想都沒想,就去了,因為他覺得得慢慢來,遲早可以做回演員的。一幹,又是三年,這三年,劉奕君為寧波電視臺編導了8集電視短劇《漫記人間》,並且獲得了全國星光杯二等獎。但是,可能是怕自己導演工作幹的太好,劉奕君此時辭掉了工作。
1997年,劉奕君猶如十年前,意氣風發剛剛考上北電一般,又去了那念念不忘的北京,也是這一年,他奉子成婚。
三、
比郭德綱幸運,郭德綱三進北京,都是落水狗一般,哪怕到千禧年也才勉強存活下來。科班出身又有真才實學的劉奕君,自然不愁沒有戲拍,更不擔心餓肚子,基本上是一年兩部戲再拍,倒是也還不錯。
可是越拍,劉奕君越鬱悶,為什麼導演都是拿配角的劇本給自己?為什麼自己沒有擔綱的大戲呢?據他自己後來回憶說,那一陣子比沒有戲拍還痛苦,有時候睡不著,就去爬山,在小雨中狂跑。
逐漸的,他走出了自己的那一段陰霾期,他認為這一切跟他的演員之路一樣,需要等待,而自己需要做的就是演好每一個鏡頭,自己所接的每一個角色。
還好,結局並不悲情,劉奕君等到了他的春天,他等到了《偽裝者》中的王天風,並憑該角色獲得第22屆上海電視節&34;最佳男配角的提名,雖然還是配角。在這之後,又接著演了《琅琊榜》裡面的謝玉,硬是憑藉自己的實力,把一個配角演成主角的範。
紅了以後,有一次魯豫問他:&34;劉奕君想了想:&34;
他還說他想向李雪健老師看齊,我覺得,這一次,劉奕君仍然不會讓我們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