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行廣釋】◎ 日常生活中如何祈禱三寶

2021-02-23 香巴拉如意店

【前行廣釋】◎ 日常生活中如何祈禱三寶

一切時處,都應念修寧提派儀軌的皈依偈「真實三寶善逝三根本,風脈明點自性菩提心,本體自性大悲壇城中,直至菩提果間永皈依」,或者共同乘的皈依偈「皈依師、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在藏地,幾乎人人都會念。那天我去一個學校,問了很多小學生,他們大多數都會。不過,現在藏地很多知識分子不像以前了,因為新文化的衝擊特別大,他們對三寶的信心日益退化,這種現狀不容樂觀。

念誦三皈依,其實功德非常大,《聖解脫經》中說,若能在臨死的旁生耳邊,念「南無布達雅,南無達瑪雅,南無桑嘎雅」,它來世就會擺脫惡趣之苦。而四皈依,是在三皈依的基礎上加了「皈依師」,因為上師是三寶的總集。所以,我們要經常念修四皈依,在他人面前也不時讚嘆三寶的功德,令其皈依,並使他們明白:自他所有眾生今生來世的依賴處就是三寶,故要精勤念修皈依。

不過現在末法時代,有些人真的特別過分,常說佛經的這個道理不對、那個道理不對,出家人如何如何不好……這些人口口聲聲說這是事實,但實際上並非如此。他們只看到過失的一面,卻從不看功德的一面,因為自己心不清淨,故根本看不到皈依三寶的功德。

其實,就所有眾生而言,對今生來世最有利的,即是皈依三寶。如經云:「唯有諸世尊,能加施無畏,當至歸命佛,及法與聖眾。」唯有世尊可以賜予無畏的境界,故我們應以誠摯的信心,皈依佛陀、法寶和僧眾,只有這樣,今生來世才會得到快樂。

真正懂得皈依功德的人,不管到哪裡去,哪怕路上見到一個人,沒有皈依過的話,他也肯定要講皈依的功德。或者他在旅館裡住一晚上,旁邊的人若不信佛教,他就慢慢慢慢講,到了第二天分開時,那人已經皈依佛門了。

不過,有些人特別剛強難化,你講了半天也沒有用,這樣的話,你就給他念些皈依偈或佛陀名號,這對他也是有利的,因為在暗劫中,連三寶的名號也聽不到。所以,遇到實在聽不進去的人,你可以在他耳邊突然念「佛、法、僧」;或者走路、坐電梯時,突然念「釋迦牟尼佛」、「南無阿彌陀佛」……在別人看來,你可能有點問題,但實際上,這對他們利益非常大。只要能在眾生阿賴耶上種下善根,這也是一種弘揚佛法。畢竟你即生中想找一批眷屬,專門給他們講經說法,機緣不一定很成熟。但在走路的時候,可以把路人當成你的得力弟子——呵呵,是不是啊?

在日常的行住坐臥中,也要觀想憶念三寶。

睡覺:晚上就寢時,要像前面所說那樣,將皈依境的尊眾觀想在自己心間,心專注於皈依境而入睡;倘若你沒有生起次第、圓滿次第的境界,實在不會觀想,那也要在心裡意念:「上師三寶此時就安住在我的枕頭上,以慈悲的目光垂視我,憐憫地關照我、加持我。」若能在這種境界中入眠,自己迷亂的夢就會變成光明夢。所以,睡覺前應當這樣觀修,儘量不要有貪嗔痴的心態,而應在不離隨念三寶的狀態中入睡。

吃飯:享用飲食的時候,就像平時會供一樣,將三寶的壇城觀於自己喉間,以飲食的美味作供養。不過,有實執的人因為沒有生圓次第的境界,就會產生很多不必要的念頭:「具體是在喉間的哪裡呢?三寶會不會有這麼小?」其實,在觀想時,我們的身體並不像現在這樣,而是全部顯而無自性的,一塵上有無數剎土和世界。說喉間,只是一個方向而已,在那裡有無量無邊的如來壇城,你也變成無量無邊的幻化身作供養。

若實在不能這樣觀想,則可誠心意念:一切所飲所食的獻新部分,首先供養三寶。藏地很多老修行人就是這樣,平時哪怕喝一瓶飲料,也是一打開就先沾少許,向空中彈三下。假如你不方便這樣做,也可以在心裡念一遍供養三寶的偈頌,然後再自己享用。

這方面,學院大多數道友做得不錯,不管是男眾、女眾,平時吃飯的時候,把飯盛到碗裡後,先合十念供養偈,然後才開始吃。這也是一種修行,這種習慣要慢慢養成。我們每個人世間習氣很重,不好的念頭和行為經常出現,好的行為學起來非常艱難,所以,大家應該經常這樣串習。

穿衣:當你準備換上一件嶄新的衣服時,還沒有穿之前,應先觀想供養三寶,向空中甩動一下,然後意念三寶賜給了自己,再穿上。

當然,不僅僅是新衣服,任何一種你特別喜歡的對境,比如新房子、新道場,都可以先供養三寶,之後觀想三寶賜給自己,這樣是非常有功德的。聽說有個道友天天在佛前供水果,完了以後,就跟佛說:「釋迦牟尼佛啊,您把最好的蘋果給我吃哦!」呵呵,這樣也可以。

同樣,遇到悅意的外境,如美麗的花園、清澈的河流、美妙的宮殿、悅意的樹林、廣大的財產、富饒的受用、佩帶裝飾的俊男美女等,也應先供養三寶。(你在路上看到一個特別好看的人,可以馬上想:「供養三寶!供養三寶!」)無論看見任何喜愛或貪執的事物,都要誠心意念供養三寶。

打水時,也應將獻新供養三寶之後,再把水裝入自己的水器。不過,現在城市裡有自來水,不一定有條件這樣做。在以前,人們去泉邊、井邊打水時,都會先沾取水瓢裡的一點點,向空中灑三下,然後再裝入自己的水桶。

古人的這些行為,如今不少人覺得是一種多餘,這是因為他們不了解此舉的功德。其實,除了我們眼睛看見的以外,還有無形的三寶加持,不管你承不承認,只要供養了三寶,就算財物不是很多,也可以積累許許多多功德。《大莊嚴論經》云:「雖無諸珍寶,及以資生具,能信三寶者,是名第一富。」因此,我們看見一個美妙的對境時,隨時隨地都要供養三寶。

此外,自己獲得現世的幸福美滿、安居樂業、名聲遠揚等任何稱心如意的事情,也要想到這完全來自於三寶的大悲,首先供養三寶,生起恭敬心,並觀清淨心。

自己頂禮供養、觀修本尊、念誦咒語等一切善根,也應當供養三寶,然後回向眾生。我們平時念的放生儀軌中,就有專門供養三寶的偈頌,有些人看後覺得:「我自己放生就可以了,還供養三寶幹嘛?沒有必要。」其實不是這樣的,無論你做任何一件善事,將善根先供養三寶,後回向眾生,如此既有供養的功德,也有布施的功德。比如,你今天聽課、念《普賢行願品》、修加行的善根,首先觀想供養三寶,然後回向給天下無邊的眾生。表面上看這是一種耽著,但實際上,這種耽著可令我們積累很大的菩提資糧。

尤其在藏曆每月十五、三十的晝夜六時中,一定要儘可能供養三寶。或者每月的初八、初十、二十五、二十九,以及漢地的佛陀成道日、觀音菩薩誕生日等吉日中,也要儘量作供養。並且,平時也不間斷供養三寶。

我在小的時候,常聽父母、附近修行人說:「今天是初十,一定要行持善法。」「今天是初八,所有孩童都要行善。」從小就有這樣的傳統。但現在藏地的一些地方,這種習慣還是有點改變。我常常會想:「可能是與前世的福德有關吧,我從小不管讀小學、中學,還是在家裡放犛牛,總能遇到非常好的善知識,一直不讓我學得特別壞。一個人在年齡沒有成熟時,很容易隨外境而轉變,此時周圍如果有好的觀念和行為,就會影響他一輩子。」所以,現在的父母特別需要在孩子耳邊、孩子眼前,作正面的引導。我們也應通過各種方法,給這些新一代的孩子灌輸佛教的理念和教育。

總之,大家隨時隨地切切不要忘記:無論是苦是樂,唯一要皈依三寶。若能做到這一點,那在夢中心裡害怕、恐懼萬分時,也能夠皈依,這樣一來,在中陰界時也能做到。在沒有達到這樣的境界之前,務必要努力念修皈依。

相關焦點

  • 萌僧三寶和他師父釋延澱:苦練七十二藝,笑對八十一難
    未來網北京5月29日電(特約記者 李文亞)「三寶,你知道為什麼很多人不愛吃學習的苦,卻願意吃生活的苦嗎?因為學習的苦,你得主動去吃,得勤奮學習,而生活的苦非常簡單,你只要坐著等,他自然就可以來。」  有少林武僧稱號的釋延澱師父(以下簡稱「延澱師父」)和徒弟少林三寶(以下簡稱「三寶」)的這段對話,加上師徒兩人慈愛呆萌的畫面,在快手上一下打到了眾多網友心裡,網友直呼,「好有哲理」「師父太帥了」。
  • 《聖道啟門頌》之釋除暗奇光(三十一)
    祈禱上師三寶加持,令順利成就所願一切白善事業。     如是妙道師:就是指給我等如理講解如何從依止善知識起至樂空雙運道之間的一切完整無謬的全圓教法的諸善知識。     正修伴:是指能依教奉行的諸道友同參;「堅固住」,即長久住世。
  • 【破魔法修金剛論】◎文六: 《菩薩魔身銳慧導、世道魔身逆惡導》 二道魔身的差異
    對於(魔王波旬)的釋說!
  • 當祈禱上師時,你會祈禱得到些什麼
    以下是希阿榮博堪布的一段開示內容,話語句句戳心,有沒有說中你呢?堪布:我們當中有些人可能會認為上師只擅長教授佛法,而對其他一些事,比如自己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如工作、家庭、身體等出了狀況,恐怕祈禱上師不會管用吧。這麼想是不對的,在任何情況下,你都可以祈禱上師。
  • 《冰峰暴》釋出役所廣司單人劇照 眼神堅毅霸氣!
    《冰峰暴》釋出役所廣司單人劇照 眼神堅毅霸氣! 11月8日,官方釋出了役所廣司「挑戰」版單人劇照,珠峰一片皚皚白雪,而役所廣司不斷變化的眼神似乎在訴說著動人心魄的故事,種種謎題已然展開。
  • 蒙古歌《吉祥三寶》中的「三寶」,和現實中的三寶不太一樣……
    歌曲的藝術形態是多種多樣的,其中就有過一支非常有特色的藝術類作品,那就是2006年春晚紅遍大江南北的《吉祥三寶》對於這首歌我相信很多人都聽過,但是我相信也很多人不知道,唱歌的三個人,其中兩個大人是真正的夫妻,但那個女小孩並非是他們的女兒,而是侄女,因為這首歌曲的旋律很動聽,而且溫馨的場面一下子就打動很多觀眾
  • 如何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修心?
    現代社會生活工作節奏快,壓力大。每個人似乎都很忙碌,沒有時間專門去修心。其實,我們是可以在日常的工作生活當中修行自己的心,讓自己身心健康。今天就來介紹佛使比庫的自然內觀法,告訴大家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修心。佛使比庫(Achaan Buddhadasa 1906~1993)或許是二十世紀後期泰國最有名的法師。
  • 《秋吉尼瑪仁波切祈禱文釋》&(7)從德譽遍揚讚嘆祈禱
    成就頂飾等同蓮花生淨戒事跡猶如功德光   眾生賢善依怙請久住三學清淨瑪拉雅之山   諸多功德猶如旃檀林美妙讚譽隨風而傳揚   猶如芬芳遍布十方界美麗雙足久住金剛座   悅耳深廣竅訣如雨降眾多深具信心之弟子   善妙賢業百劫久護持無有欺騙三寶加持力
  • 教宗清晨彌撒:願歐洲增進團結與友愛,祈禱有如與天主搏鬥
    在聖瑪爾大之家的彌撒中,教宗方濟各提及最近的兩個紀念日:歐洲節和歐陸結束二戰周年紀念日。教宗祈願歐洲秉持多元一體的精神繼續成長。在講道中,教宗表示,祈禱通往天父:必須有勇氣祈禱,相信祈禱的大能。(梵蒂岡新聞網)教宗方濟各5月10日復活期第五主日在聖瑪爾大之家主持清晨彌撒。
  • 佛家有哪「三寶」?
    佛家三寶指的是「佛、法、僧」,即佛祖、佛法和僧侶,修行者可以按照僧侶的戒條入佛門,按照佛法的戒條洞察佛道,按照佛祖的榜樣不斷進步。這樣的三條規則,自然可以稱為「三寶」。「佛家三寶」是佛教教授和修行佛學的核心所在。
  • 釋印廣(印廣法師):杜絕白馬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餐飲浪費現象
    為了將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落實到實際的修行生活之中,佛陀還提出,凡是修行佛法的佛弟子們,在進食當中要心存五種觀想,即「食存五觀」:計功多少,量彼來處;忖己德行,全缺應供;防心離過,貪等為宗;正事良藥,為療形枯
  • 2006年春晚歌曲《吉祥三寶》創作背景源於真實生活,
    早在2006年春晚一首演唱一個蒙古族家庭一家三口其樂融融日常生活的歌曲《吉祥三寶》深深的打動了全國觀眾並很快唱遍大江南北。但很少有人知道這首歌在1994年就創作出來了。不久6月21號是女兒諾爾曼的生日,布仁巴雅爾就寫了以後就在諾爾曼的生日上一起唱,好多小朋友一起特別的高興,吉祥三寶就誕生了。布仁巴雅爾說他之所以寫出吉祥三寶這首歌是希望一家三口之間的交流永遠能如此單純快樂,我們都是從來自草原,我們家庭語言都是蒙古語,希望我的孩子那你也希望用蒙古語跟我們交流。
  • 著名少林拳師之釋常廣
    釋常廣(1896—1976),俗名吳學禮。著名少林拳師、山西交城卦山天寧寺住持。
  • 索達吉堪布的「日常幽默」
    發 問在家人該如何尋找寂靜的地方修行?索達吉堪布:在家裡找一間房,關上門就是寂靜的地方。發 問現在廣泛流通的某些經中,把「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縮短為「三藐三菩提」,不知道這樣是否如法?發 問作為在家居士,應如何對待自己的根本上師?索達吉堪布:以三種歡喜來承事上師,尤其是給上師作法供養,天天背《入行論》!
  • 最帥和尚釋明心:幾番拒絕富婆追求依舊桃花運不斷,現狀如何?
    並且在我國的許多影視著作中都有和尚的出現。如《水滸傳》中的花和尚魯智深還有金庸筆下的一燈大師。以及《西遊記》中的唐僧。《西遊記》中的唐僧有著絕美的容顏。女兒國的國王為她心動。有多少人因為他不能和女兒國成親而帶著遺憾。而在現實生活中,也有一個如唐僧般的人。他擁有著非常俊美的容顏。許多女孩兒都對他動了春心。
  • 隨念三寶經釋——無盡吉祥妙音
    因此,一切正道的根本即是隨念三寶功德的信解,故在此簡釋《隨念聖三寶經》。 如何為善說?即真正見,有些版本為真正說,即是對諸法實相如明眼者見色法般無誤現見之後,如實宣說此義,由此諸所化亦依此法能無誤見實相,故稱真見,即對此無有迷亂。《大難釋》中解釋,不但詞句,對意義也要由觀察獲得定解,但這不是憶念法寶功德的角度,而中間宣說一句補特伽羅修行的內容也顯得不連貫。
  • 芒果TV迎戰腰部綜藝,《三寶大戰諸葛亮》如何克服短壽基因?
    其次,作為《三寶大戰諸葛亮》最核心、最基礎的「野生IQ」題庫,明顯承擔了節目中除「人」外最驚喜的「笑」果的功能。節目製作人曾坦言:「《三寶大戰諸葛亮》的題目選取標準,首先,一定是冷知識;其次,我們的題目要是在網絡上不能輕易找到答案的;再次,就是它作為一個小題目本身,要有趣、有傳播價值;最後,它真的能夠和實際生活有契合點。」從這點來看,節目中出現這些讓人忍俊不禁卻又讓人忍不住瞎琢磨的「無釐頭」題目的原因,似乎顯而易見。
  • 中華文化的身份認同丨文青生活中的匠心精神
    M&O 展覽內的UNIQUE & ECLECTIC 展區,就是要讓觀眾看到來自世界各地的設計品牌如何以他們的匠心精神及文化身份,分享各種的傳統工藝及生活方式。今屆的秋季展,展會迎來一眾對中華文化有深刻感悟的設計品牌,以創新手法演繹不同的匠心風格,向世界訴說自己的文化及創作旅程。
  • 《少林英雄》少林寺開機 釋永信廣開寺門為傳承
    少林寺方丈釋永信在寺內的方丈室接見了眾人,對節目的拍攝和播出給予了厚望。作為首檔與少林寺官方合作的真人秀,《少林英雄》是河南衛視2015年度最大規模、最高體量的一檔戶外真人秀,也是繼《漢字英雄》《成語英雄》《文學英雄》之後,英雄系列電視節目的巔峰之作!九位萌寶們深入少林,通過為期兩個月的封閉式訓練,錘鍊身體、學習傳統文化,意在引發國人對教育和對文化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