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理與企業管理理念

2020-12-28 騰訊網

太極拳理與管理理念分屬於不同學科領域,但是在運行機制層面又高度契合,相得益彰,有異曲同工之妙,這就像《周易》的陰陽理論和二進位的關係一樣,雖然理論產生的時代不同,但二者的核心本質是相通的。

一、出世入靜,天人合一

太極拳要求靜,即心靜。如何做到心靜?首先要做到出世,即脫離世俗社會,遠離塵世間的煩惱和浮躁。太極拳起式前要求自然放鬆,自然站立,不可以用力。要做到沒有雜念,沒有任何思考,把自己當做空氣,當做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和大自然融為一體,達到出世入靜的最高效果,即「天人合一」。起式後也要放鬆、心靜,讓自己的動作和自然界的運動一樣,曲伸開合,虛實陰陽,井然有序。

企業家每天陷入企業的具體經營事務之中,每天都在為公司經營打拼,在世俗中奔波,非常忙碌,甚至經常處於焦慮之中,要解決各種難題和挑戰,但是脫離世俗世界、靜下來思考的時候卻很少,比如打拼、奔波為了什麼?如何經營才能讓自己滿意、讓家人滿意、讓社會滿意?對這些問題的思考很少,甚至是沒有時間思考,基本處於「入世容易,出世很難」「忘記初心、迷失自我」的狀態。因此,企業家需要出世入靜。

太極拳有助於企業家樹立天人合一的理念,即自然界和人是一體的,自然界和人應該和諧相處、共存共亡、共生共榮,不要把自己凌駕於自然界之上。企業家和眾人一樣,是自然界的一個組成部分,要遵循自然規律,尊重自然秩序,而不能違背自然規律,破壞自然秩序。

牛根生說:儒家的最高境界是拿得起,佛家的最高境界是放得下,而道家的最高境界是想得開。儒釋道的最高境界就是這三句話、九個字:拿得起、放得下、想得開。

二、靜思養心,道法自然

做到了出世入靜、天人合一,接下來就可以靜靜思考,修養身心,親近自然,探尋事物的本質,把握企業經營的真諦,提升人的智慧和能力,從而達到企業家精神的最高境界:自然、自由、自覺。一個人如果沒有時間思考,就會處於很危險的境地。

靜可以保持大腦神經的清醒、靈敏,培養人的聰明智慧。太極拳促進身心健康,疏通經絡,調整心態,順其自然,固本求源,強身健體,神清氣爽,最終達到養心的功效。靜心思考,是冷靜沉著、善於謀斷,避免盲目的前提。要跳出企業看企業,站在更高的角度思考企業的戰略問題。

思考的方法有很多,根本方法是辯證法,或中庸之道、矛盾體(對立統一)等,被稱為自然之法。「道法自然」意味著人們對自然界規律的遵循,人要順應自然秩序,才能最終達到與自然的和解、和諧。太極拳順自然之勢,「自然」就是「道」。太極拳每個動作都包含:陰陽、虛實、輕重、開合、收放、屈伸。都要求上下相隨、內外相合,這都是辯證思想的體現。尤其是動靜結合,「一靜無有不靜,一動無有不動。動靜一源,往復無跡,圓融無礙」,這是太極拳運動的根本要求和特徵。

企業家要靜下心來,感悟、思考企業經營的自然規律,遵循企業經營之道,長期堅持如此,心態得到改善,心境得到提升,心胸變得豁達開朗,從而提高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水平。

復星集團掌門人郭廣昌長期練習太極拳,他的健身時間表雖然不固定,但一周總會去兩三次太極館,在工作間隙打上一套拳,調整一下緊張的心態。運虛御實,動中求靜,用意不用力,無極而太極,這也正是復星集團追求的境界。

練太極拳也是馬雲最主要的健身方式,在公司上班時,馬雲有時會在辦公室裡練太極拳。甚至有一次到印度,他在寺廟裡打太極,這讓別人莫名其妙,他解釋說,「理理思路,找找靈感」。馬雲說自己在運用太極精髓來管理企業:「愈學太極愈發現,其實我做企業幾乎完全是遵照太極宗旨,無論是與員工等內部關係管理,還是與客戶、與競爭同行等外部關係管理。」

三、守中平衡,萬事有度

太極含義的另一種解釋就是權衡。太極者,權也。權衡輕重緩急,權衡利弊好壞,權衡身心性命;有了太極之權,用於日常生活,則為中庸之道、守中之道、執中之道。

太極拳能夠恢復人的「先天自然之能」,讓人考慮任何問題、做出任何決策都更全面、更深入;讓人有效地獲得心態上的調整,平衡,提高定力,使之調劑陰陽歸於中定;讓人的生活和生命質量獲得優化,使「精氣神」充足,內在舒適、常樂我淨。

太極拳和太極理念使人在不斷地尋求人體自身的平衡,尋求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平衡。失去平衡就是問題,比如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危機,人對自然資源的過度開發、對環境的過度破壞,社會中的貧富差距等。

萬事皆有度,平衡就是最好的度。企業管理也是追求平衡,企業家的職能是實現企業的平衡,達到企業的最好狀態。企業內部的平衡包括:財務的平衡,產供銷的平衡,管理隊伍的平衡,新舊產品的平衡,戰略和戰術的平衡,一元和多元的平衡等。「平衡積分卡」就是平衡理念在企業管理中的具體創新成果。企業家外部經營活動也要守中,追求平衡,掌握好度。比如新增投資的速度,和政府的關係,和對手的關係,和社會的關係,和自然環境的關係等,都有一定的活動範圍,但是都要掌握一定的度。

在華為董事長任正非的身上體現了多重矛盾的平衡,比如堅定與靈活、鐵腕與柔性、理性與感性、強悍與軟弱、攻擊性與妥協精神等,華為的文化圖譜也混雜著亦中亦西、傳統與現代、保守與創新等多種基因的結合。任正非在多個場合說過,華為的成功在於不走極端,老祖宗的「中庸之道」保證了公司沒有垮掉。

四、虛實結合,上下相隨

太極拳術以分虛實為第一要義,如全身重心在右腿,則右腿為實,左腿為虛;全身重心在左腿,則左腿為實,右腿為虛。虛實能分,而後轉動輕靈,毫不費力;如不能分,則邁步重滯,自立不穩,而易為人所牽動。太極拳在行拳走架時要掌握重心的虛實倒換,做到邁步如貓行,勢如履薄冰。以腰椎為軸心,把身體分為左右兩部分,左實則右虛,左虛則右實,虛和實的轉換要依次進行,不能快,要慢而勻。

企業家管理和經營企業,首先要明確企業文化和戰略目標,就像太極拳練習中以腰椎為軸心運動,然後圍繞戰略目標建立企業管理體制,進而構建經營運行機制,形成企業制度,最終又提升了企業文化。

太極講萬物「分虛實」, 虛中有實,實中有虛。盈則虧,虧則盈,也是很多企業家所提倡的「虛事實做,實事虛做」。從看起來很「虛」的企業文化,落實到很「實」的員工行為與業績;從很「虛」的理想激情,轉化成很「實」的市值、利潤;阿里巴巴就是將「兼容黑白」「陰陽並重」統攝起來,試圖促成生生不息的動力。

五、剛柔相濟,以柔克剛

太極拳理不僅體現在拳架上,更重要的是體現在太極推手上面,即和對手的博弈上面。太極拳理最講求用意不用力、全身放鬆,進而做到剛柔相濟,以柔克剛。太極拳的柔軟,建立在放鬆的基礎上,需要長時間的鍛鍊才能達到。李雅軒指出,太極拳之剛柔相濟是說在技擊中忽剛忽柔,要輕則百無所有,要重則無堅不摧,這是虛實變化、剛柔輕重互化的意思。

高境界的企業管理,幾乎沒有硬綁綁的行政命令,它靠的是柔彈性的控制,所以優秀的管理者不會讓員工覺得他在管人。企業正常運轉,管理者越輕鬆,說明其管理水平越高。真正厲害的人不是自己過度勞累,而是要讓手下做事情積極主動而又富有效率。

六、捨己從人,順勢而為

太極拳在技擊的應用上,捨己從人是一條主要原則,也是學習太極拳的人長期追求的目標。能舍己,才能從人,舍是因,從是果。能舍才能引進落空;能舍才不犯主觀主義,不盲目進攻;能舍才能因人為法、避實擊虛。倘真能捨己從人,定是一位太極拳的高手。推手是學習捨己從人的重要手段,捨己從人又是學習推手必遵的方法,兩者互為因果,互相促進。

捨己從人、不雙重、達到四兩撥千斤,充分體現先天自然之本能,練拳者根據這些太極規律,主動改變自身的身心狀態,建立太極的思維方式、生活方式、行為方式,在生活和工作中養成順勢借力和自然而為的不偏不倚的習慣。

企業形象的確立,永續經營的生命力,不能只靠一兩個強人,而是要靠每一個員工。善用人者,無不可用之材,人人都是良材,這需要管理者有高度的修養,深諳人情世故,充分而敏感地把握人性的優點與弱點。只有這樣,在管理上才能達到太極拳所謂「順勢借力、捨己從人」的境界。

一個高素質的團隊,並不要求每一個人都是強人,大家可能都是普通人,然而這個團隊卻又有特異之處,那就是其高度的凝聚力,能夠把每一個人的力量集中起來,不分散,不浪費。這個團隊的管理者必定是一個激勵高手,在他手下做事,大家都願意盡力,並且充滿了尊嚴與自信。他就像太極拳高手,即使手無縛雞之力,卻可以把一個壯漢弄得東倒西歪,甚至發人於丈外,因為他不靠自己的力量取勝,而是善於製造借力的條件,成功運用了別人的力量。

七、靜極默篤,空靈還虛

一代太極宗師李雅軒指出,太極拳慢中求功,通過練體固精,練精化氣,練氣化神,最終達到練神還虛。練剛柔不如練柔勁,練柔勁不如練鬆軟,練鬆軟不如練輕靈,練輕靈又不如練虛無。虛無的氣勢,才是太極拳最上層的功夫。

如何做到最上層的功夫,首先要具備儒家中的良知,準確領悟太極拳理。儒家中的良知,是在靜極默篤之後發現的,非在窮思極想之中得來。有了良知才能準確覺察和感悟太極拳的練法:以心運氣,以氣運身,以意貫指,日積月累,內勁自通,拳意自能上手。四肢是外梢,不可自動,胯為底盤,務須中正,以思想命令於腰脊,以腰脊領動於四肢,尚須以神氣相配,上下相隨,完整一氣,否則非太極功夫。

企業家管理的最高境界也是回歸到虛無,即無為而治,不用管理,隨心所欲。當然,無為而治是建立在一定基礎上的,比如企業具備了系統化、規範化、制度化的科學實用的運作體系,擁有高效領導力的管理團隊,建立了切實可行的企業文化等。管理其實很簡單,制定好的激勵機制和各項工作流程,創造一個良好的氛圍,在科學的組織結構運行下,讓員工自動自發地創造出好的業績,為社會創造更多財富。因此管理變得簡單,可以簡單到虛無的境界。

來源:許昌市民營企業發展服務中心

特約編輯:蔡佔鋒

相關焦點

  • 第680期:鄭子太極拳的拳理與運動法則
    本文的提出是將此具傳統淵源但對中國太極拳同好較陌生的拳種,通過文獻資料和邏輯分析,由源起、拳理、運動法則到對傳統太極拳的貢獻,予以客觀的梳理,並提供了一個不同視角的審視。本文旨在拋磚引玉,希冀能引發其他傳統太極拳各就其內涵的運動理法深入探討和交流。
  • 管中窺豹,一個私人銀行家眼中的太極拳
    首先非常感謝李學友老師,在今天這麼重要的一個場合,能給我們80後這樣一個機會,本來跟李老說能有機會參與就已經很感恩了,但李老執意讓我也來給大家做個分享,說是你上次給北京大學木蘭學院講的《企業管理中的太極思維》很有新意,把太極思維用在了企業管理上,是一個很好的嘗試;李老說:太極拳從明末走到今天,歷經四百餘年,隨著社會環境的不斷變化,太極拳的社會價值也必將隨之轉變,這本身就是太極隨曲就伸、
  • 太極拳認老理,練的過程中一定要看看.
    太極拳六本經典 二維碼進入這是一本太極拳出版史上的不朽名著,被公認為是太極拳的經典文獻。《陳氏太極拳圖說》是一部最早用文字記述和總結了陳有本一系的太極拳的練拳經驗之作。書分四卷,用文字總結了歷結了歷代陳氏太極拳的練拳經驗。陳鑫所著的 《陳氏太極拳圖說》對螺旋式的纏絲勁路、全身經絡,以及無極生太極、太極生二儀、二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陰陽消長等原理,闡發詳盡。以易理說拳理,圖文並茂。學者由此循進。從易領悟太極奧義。
  • 陳長興 讓太極拳走出陳家溝
    陳長興自幼受業於父親秉旺,練功極其刻苦。夜裡練拳睏倦時,就和衣躺在條凳上打盹,這種長條凳很窄,很快就跌了下來,醒來後繼續練。他練拳姿勢端正,一絲不苟,以致不管走路還是站立,務循拳理,立身中正,雙腳落地生根,下盤穩固如山。一次,陳長興在露天戲臺下看戲,突然看戲的老百姓一陣大亂,人們像潮水似的擠來擠去。
  • 陳長興宗師對太極拳「氣」的論述
    陳長興(1771-1853),陳氏十四世,太極拳第六代傳人,對太極拳的發展貢獻頗豐,可謂繼陳王廷創拳後,在漫長的太極拳發展道路上,樹起了又一座豐碑。他不但將陳王廷所創之五路太極拳由博歸約,精煉歸納成現在老架一、二路,並且據己所得,發展了太極拳理論。其著述《太極拳十大要論》 極大地豐富了太極拳的理論寶庫,將太極拳術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對後人啟發很大。
  • 話說太極拳|關於太極拳的起源……(連載)
    河南省太極道文化產業有限公司特邀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太極拳文化研究學者嚴雙軍從太極拳的傳承與發展、太極拳在港澳臺的發展、太極拳的技法功用和價值三個方面分析闡述,完成《話說太極拳》並由團結出版社出版發行。  太極拳能夠強身健體,陶冶情操,其精髓是「和諧」,體現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對更高層次的精神追求。
  • 張磊:以價值管理助力企業成長
    在資本約束的環境中,如何保障企業的現金流?在企業發展的過程中,如何提升增長的質量?在市場的快速變化中,如何讓企業持續創造價值?《價值之道》對企業管理者來說不可不讀。高瓴資本自 2005 年創立以來,始終堅持長期價值投資理念,將基礎研究和行業洞察作為投資決策的不二法門。
  • 羅基宏、羅紅元父子傳承太極拳學,把太極拳傳播到加拿大!
    1958年因患病開始學習太極拳進行康復,啟蒙老師為趙芝麟。1963年羅基宏經顧留馨介紹,拜郝少如為師習練武式太極拳,並有機會向吳英華、馬嶽梁夫婦學習吳式太極拳,向傅鍾文學習楊式太極拳,與陳照奎、顧留馨等人交流較多。
  • 太極拳的陰陽論
    無論那個流派的太極拳,都講陰陽;就練陳氏太極拳,不承人太極拳來自於道門的陳氏太極拳,都講太極拳的陰陽。太極拳,不能脫離陰陽論,脫離了陰陽的太極拳,就不是太極拳,無論道門太極拳,吳式太極拳,孫式太極拳,武式太極拳,楊式太極拳,陳式太極拳,青城太極拳,峨眉太極拳以及眾多民間太極拳,都講陰陽,只要講陰陽,就是道家,道教的理論!陰陽論,在道教宗教哲學裡的一大特色!
  • 太極拳:世界第一健身品牌
    目前,在我國乃至全世界150多個國家和地區,估計約有幾千萬人練習太極拳,且他們中大多數人因練拳而受益,因此,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太極拳是「世界第一健身品牌」。筆者認為,這一理念如能迅速傳播並成為億萬人民的 「共識」,主要具有三點重要意義 :一.
  • 【研究】論吳式太極拳的九大特點
    論吳式太極拳的九個特點.國際太極研究[J],2021,2(1):1-6.【按】吳式太極拳作為太極拳五大流派之一,以鬆柔、守靜、高壽而聞名,風格獨特,功效顯著,且神韻非凡。其結構嚴謹,理法兼備,意形並重,身心雙修,虛實清楚,特色鮮明,而深受國內外的廣泛歡迎。
  • 把握太極拳三階段,太極越打越上手
    開始學練內功太極拳的時候,全日制學練時,最初的10多天最為困惑,許多人都感覺自己特別笨。其實,並不是大家笨,而是因為太極拳內功心法的術語及用意不用力的要求,對於人們已建立的知識參照系來說,是一個全新的理念和體驗。也可能這方面本身就是一張白紙,連個參照物都沒有。
  • 太極拳演變成太極操, 億萬太極拳愛好者觀念洗白讓人痛心疾首
    太極拳是徒手的武術訓練,流傳既寬又廣,動作柔和緩慢,可用於博擊,又可強身健體,而得到人們廣泛的認同。搏擊鬥士徐曉冬武林打假,火眼金睛窺探清楚,鎖定太極拳大師,廣發英雄帖,公開約架,竟手到擒來,打得號稱第五代楊氏太極拳傳人,太極大師雷雷滿地找牙,然後橫掃太極拳大師,把武術管理機構辛辛苦苦幾十年,打造的群眾性太極拳運動推到風口浪尖,成了武林打假、揚名立萬的主戰場。
  • 馬雲的太極拳思想
    金建杭也告訴我們,通過靜坐、打太極「馬雲倒是悟出來了,我們在想怎麼將他的思想融進企業。現在我們整個業務都是以陰陽魚這種方式思考問題。」  這使得我們對於馬云為什麼對太極拳如此熱衷,有了一個清晰的判斷:實際上馬雲正用太極智慧來塑造阿里巴巴的未來。
  • 解析「凌空勁」 還原太極拳
    但是由於太極拳能修煉到這個水平的人,其恬淡、不爭理念較深厚,他會主動停住手而不去傷人。客觀上,這種威懾力也起到了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效果。三、太極、意念與氣功        幾十年來,人們出於了解真相抑或獵奇的心理,經常問我:「不挨著人到底能否把他打出去?」這次再談「凌空勁」不過是老調重彈,我認為大家都有自己的見解,只不過是想證實一下而已。
  • 太極拳的三種境界
    太極拳同樣有一種眾生平等的大胸懷。不論你是什麼階層,不論你是什麼社會角色,打起拳來,眾生平等。你能從太極拳中得到什麼,靠的是你的積累和你的悟性。這時候的社會角色對你毫無用處,甚至如果拿著角色不肯放下,反而會讓你枉費了心血。我們可以把太極拳和禪各分為三種境界。
  • 太極拳與太極
    太極拳與太極 一、認識太極 許多練了多年太極拳的朋友,搞不清太極拳與太極有什麼關係,不知道太極拳為什麼叫太極拳,它的太極含意究竟是什麼。
  • 話說太極拳|從傳承第五代到趙堡太極拳……(連載)
    各流派的風格、姿勢雖有所不同,但拳理一脈相承。趙堡太極拳第十二回趙堡太極拳形成於河南省溫縣趙堡鎮,由太極拳第七代代表性傳承人陳清平所創編,也稱陳式太極拳趙堡架,俗稱「街架」。陳清平在太極拳藝上「不獨技勝 , 且以理勝」,有「文武秀才」的美譽,推手功夫很是了得,動作小,不露形,發放不為人覺察 , 已達出神入化之境。陳清平家境富有,終日除經商、習練拳械外,利用閒暇向村裡青少年傳授太極拳。
  • 秉承服務管理理念 真心實意做好幫扶
    小企業管理中心黨委為充分體現對各成員企業生活困難的離退休老同志的關懷和愛護,開展了以「秉承服務管理理念,真心實意做好幫扶」為主題的因病致貧前期摸底工作。為使這次摸底工作抓得好、落得實,黨委及時召開擴大會,把「因病致貧」摸底作為深入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的基本載體,要求對成員企業離退休老同志在前期建立健全幫扶100多名生活困難老同志檔案的基礎上上門進行摸底。
  • 太極拳在香港的發展
    國內商人來香港經營,知識份子亦遷移到香港。香港的地理環境是接近廣東及福建,當時的武術主要是嶺南派系,如洪拳、蔡李佛、白眉、龍形等,都是剛陽跳躍為主的拳術。輕慢柔和的太極拳傳到香港初期,其實用性是常受到質疑。但那時來港的都是具有深厚功力的宗師,均能使其太極拳別開一面。 最初在港傳授的是楊式太極拳,之後是吳式太極拳,七十年代後有陳式,八十年代有孫式、和式及趙堡,教授武式的比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