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的陰陽論

2021-01-10 深圳玄真文化傳播

宇宙世間萬物都離不開陰陽,有獨陽不生,孤陰不長,陽升陰降,太極生成,周而復始,不失於道。

無論那個流派的太極拳,都講陰陽;就練陳氏太極拳,不承人太極拳來自於道門的陳氏太極拳,都講太極拳的陰陽。

太極拳,不能脫離陰陽論,脫離了陰陽的太極拳,就不是太極拳,無論道門太極拳,吳式太極拳,孫式太極拳,武式太極拳,楊式太極拳,陳式太極拳,青城太極拳,峨眉太極拳以及眾多民間太極拳,都講陰陽,只要講陰陽,就是道家,道教的理論!

陰陽論,在道教宗教哲學裡的一大特色!所以宇宙中,任何物質的能量運動,都是一正一反,如何造化,各有其數,陰陽生成,各有其理,陽中有陰,陰中有陽,法效天機,相生相成,運行於道。

萬物之中,最靈,最貴者,是我們人類,只有人,是父母交會而二氣相合,即精血為胎胞,陰承陽升,氣隨胎化,三百日形圓,靈光入體,十月懷胎後離開母親肉體,離母后而分陰陽,陽為男,陰為女!只有人,上清氣下濁氣,有天地之象,陰陽升降,有天地之機。

以天地之機,陰陽之理,作用於人體,而人身四大,各有陰陽,陰承陽升,陽隨陰降,相互造化,而不失於道。

人體精和氣的運行,手三陽經,由手指往上而升,足三陰經,由腳底或腳趾往上而行,陽升陰降,各行其軌道,陰昇陽降,各有其蹤跡,相互交錯,各有深度,不亂其經,不失其絡,另有奇經八脈,縱橫串聯經絡,使之脈絡精氣,布滿四大一身之中,讓營氣榮養全身,而衛氣得以循行內外,長此以往,周而復始,可得長壽延年!

關於太極拳的任何問題,可以看文章後留言討論,看到留言,會及時回復!深圳市玄真文化傳播,專注傳播弘揚武當太極拳文化,道門養生國術文化!

相關焦點

  • 陰陽論最直白的解說——你一看就懂
    陰陽論的基本規則:上為陽下為陰、大為陽小為陰、外為陽內為陰、左為陽右為陰、粗為陽細為陰、首為陽尾為陰、剛為陽柔為陰、表為陽裡為陰、天為陽地為陰、日為陽月為陰、晝為陽夜為陰、官為陽民為陰、夫為陽妻為陰、君子為陽小人為陰等等。
  • 知乎的「陰陽論」
    而近日傳來正在撰寫IPO報告和上市申請書消息的知乎,似乎也要給資本講講它的「陰陽論」。一動一靜,對立相輔據天眼查APP顯示,知乎經歷了8次融資歷程,其中可見騰訊、百度、快手等資本身影,而每一次融資,似乎都是資本的推手,推著知乎走進上市的大門。
  • 話說太極拳|關於太極拳的起源……(連載)
    河南省太極道文化產業有限公司特邀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太極拳文化研究學者嚴雙軍從太極拳的傳承與發展、太極拳在港澳臺的發展、太極拳的技法功用和價值三個方面分析闡述,完成《話說太極拳》並由團結出版社出版發行。  太極拳能夠強身健體,陶冶情操,其精髓是「和諧」,體現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對更高層次的精神追求。
  • 談太極拳的「知覺運動」——太極拳「感覺」的學習
    「人類的感覺功能已高度發展,遠遠超出了生存的低層次需求」,太極拳是傳統文化的結晶,是非物質文明的一大創舉,已成為世界公認的拳種。所以尋求太極拳的感覺已是求的生存之外的高境界高層次需求。太極拳感覺是太極拳運動通過專有的經絡、神經系統全信息傳感至大腦皮層的特定區域進行整合或分析處理後而產生的相應感覺,這也是太極拳混元整合上身的「身知」。
  • 【太極拳故事】陳家拳,楊家傳,太極拳風行京津
    太極拳真正得到發展和普及,成為婦孺皆知的一個拳種,還是因為陳長興打破門規,將陳氏家拳傳給了外姓人楊露禪。在太極拳的發展上,楊露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物。    關於"楊露禪陳家溝偷拳"的故事在中國民間流傳很廣,從民國時的傳奇小說《金蟬盜技》、建國後的連環畫《偷拳》到上個世紀80年代的電影《神丐》都是以這個故事為藍本的。如今在陳家溝,與太極拳相關的最重要的遺蹟也是"楊露禪學拳處"。"
  • 話說太極拳|想不到!太極拳是這樣傳到香港的?!(連載)
    宗師陳發科第二十九回陳發科,字福生,生於1887年,逝於1957年,河南省溫縣陳家溝人,陳家溝陳氏第十七世,陳式太極拳第九代傳人。曾任北京武術社社長,為陳式太極拳新架創編人,近代陳式太極拳史上的代表人物,對發展傳播太極拳作出了傑出貢獻。
  • 八卦太極拳
    八卦太極拳八卦太極拳是由董海川根據太極拳的以柔克剛特點創編的一種剛柔相濟的漢族傳統拳種。此拳兼具太極與八卦之優長,極具健身與技擊價值。
  • 話說太極拳|從傳承第五代到趙堡太極拳……(連載)
    趙堡太極拳第十二回趙堡太極拳形成於河南省溫縣趙堡鎮,由太極拳第七代代表性傳承人陳清平所創編,也稱陳式太極拳趙堡架,俗稱「街架」。陳清平,生於 1795 年,卒於 1868 年,河南省溫縣陳家溝人,陳家溝陳氏第十五世,居住在陳家溝北數裡趙堡街村。
  • 臺灣太極拳大師鄭曼青太極拳心法:陸地遊泳
    ,要懂學理,要應用出來,不能違背自然原理,這樣才能得到太極拳的好處。 太極拳之有以異乎其他運動者,以其能有專氣致柔之特長耳。以能專氣致柔而論,則遊泳不如太極拳。以其易於增長長力無流弊而論,則太極拳又勝乎遊泳遠矣。太極拳又名長拳,所謂如長江大海滔滔不絕者,正形容其綿綿不斷之意。綿綿不斷者,專氣致柔而已矣。此與遊泳之作用,無以異也。。。。。。我遊乎陸地之上,作遊泳觀,亦無不可。是以我之陸地遊泳之說作矣。
  • 太極拳的前世今生!
    陳式第二十世太極拳嫡宗傳人,現為陳家溝太極拳學校總教練的陳自強說,自楊露禪之後,經過數代太極拳大師的不懈努力,逐步形成了今天的太極拳流派。 楊露禪在陳家溝學習太極拳的傳說在《中國太極拳概述》一書中得到了印證。
  • 話說太極拳|太極拳在中國臺灣展現崢嶸後……(連載)
    臺灣忽雷太極拳主要推廣者之一,忽雷太極拳第三代傳人陳應德弟子。1925年,20歲時請陳應德老師每月來家授課一周,學習忽雷太極拳,每日練拳二十多遍,持續三年,拳藝精進。1940年移居臺灣省高雄市。後來因為見了楊式太極拳傳人厲毓海演練的楊式太極拳文雅美觀,遂「藏拙」不傳。直至退休後,為綿續此優秀拳藝,重拾舊學,於1964年在臺灣傳授此拳。
  • 擁抱世界的太極拳!
    此刻,太極拳傳承人、全球近4億太極拳習練者以及所有關心太極拳文化發展的人們,盡情地抒發心中的喜悅。此刻,太極拳帶著和諧、健康、共享的時代特徵,以更加開闊的胸襟,熱情地擁抱全世界。時代成就太極拳。1953年11月8日至12日,太極拳亮相全國民族形式體育表演及競賽大會。這是新中國成立後,太極拳首次在全國性大型活動中亮相。1959年,周恩來在會見日本友人松村謙三時說:「太極拳是中國的一種優秀傳統文化,內容十分豐富,充滿哲理,與中國傳統醫學有著血緣關係。
  • 太極拳在香港的發展
    國內商人來香港經營,知識份子亦遷移到香港。香港的地理環境是接近廣東及福建,當時的武術主要是嶺南派系,如洪拳、蔡李佛、白眉、龍形等,都是剛陽跳躍為主的拳術。輕慢柔和的太極拳傳到香港初期,其實用性是常受到質疑。但那時來港的都是具有深厚功力的宗師,均能使其太極拳別開一面。 最初在港傳授的是楊式太極拳,之後是吳式太極拳,七十年代後有陳式,八十年代有孫式、和式及趙堡,教授武式的比較少。
  • 褚民誼與太極拳
    小編按:聽家師說,褚民誼在臨死槍決前唯一的請求是:解開我的鐐銬,讓我再練一趟太極拳1925年,褚民誼由廣東赴北平(今北京),當時正是太極拳鼎盛之時,褚民誼對太極拳產生濃厚興趣,從學於吳鑑泉門下。據說褚民誼起初師從楊澄甫學藝,這位「三先生」並未顧及褚民誼的「官面」,照樣接手即發,使褚民誼在楊澄甫眾弟子面前很難下臺。隨後褚民誼便拜在吳鑑泉門下,因吳氏為人隨和,推手以柔化為主,很少發人,手上總給人留著面子。
  • 真正的楊家太極拳
    楊澄甫先生還指出:「就太極拳而論,大多數是楊祿禪大師傳下來的,今竟分東西兩派,你說你的拳好,我說我的拳好,究竟那個好,初學人難分清的,知道各姿勢不同,有說長力的,有說長巧的,無論如何,太極拳理不能兩說,不得真傳,不知所以然也。」(見《太極拳使用法》第145頁)。看來,不得真傳就不知其所以然。那麼,太極拳究竟怎樣學,學什麼,才算得到太極拳真傳呢?
  • 中華太極拳賦
    全民健身,國家兩度簡化普及;中醫保健,政府首次提名推廣。北京奧運會,萬人長安街演練太極;挑戰吉尼斯,百萬愛好者造勢「申遺」。馬雲太極理念創傳奇神話,中印龍象外交舞太極瑜伽⑩。放眼神州,太極弟子雨後春筍;極目寰球,太極文化水起風生。善哉太極拳,體育健身溶一爐,經濟外交具一身。 中華文化,武術出類拔萃;中華武術,太極擎旗揚纛。
  • 話說太極拳|太極拳在香港的普及和發展,離不開他們……(連載)
    吳鑑泉也在南華會及精武會教授太極拳,奠定了吳式太極拳的天下。吳鑑泉當時主要拜門弟子有鄭榮光、廖少彭、唐希敏、鄧幼亭等。1988年,孫劍雲應邀來香港傳授孫式太極拳,譚豐雅得遇孫劍雲學習,從而傳授孫式太極拳。其後上海馬嶽梁門人李立群也來香港傳授吳式太極拳、快拳及器械。1994年香港武術聯會邀請了諸多太極拳名家來香港,使香港人更清楚各流派太極拳的獨特之處。紀昌秀、宋蘊華傳播和式太極拳。和式太極拳是由紀昌秀師傅傳來香港。
  • 太極拳屬自然門!
    太極拳屬自然門,修煉方法:順其自然,修的是宇宙正能量!其特點:不加意念不追求,慢慢等稍息,等外師傳功傳法。
  • 話說太極拳|太極拳有多牛?為啥牛?看完你就知道了……
    主要有:馬來西亞永年太極拳學會、馬來西亞傅聲遠國際太極學會、馬來西亞傅聲遠國際太極學院、葡萄牙永年太極拳聯盟、西班牙永年太極拳聯盟、美國西雅圖永年太極拳社、智得傅聲遠國際太極拳學院、日本東京永年太極拳社、日本廣島永年太極拳學會、紐西蘭永年太極拳學會、澳大利亞永年太極拳社、柏斯太極拳學會、雪梨太極拳學會、墨爾本太極拳學會、印度永年太極拳社、香港世界永年太極拳聯盟會等。
  • 武當太極拳的纏絲勁
    太極拳根源出自武當道門,武當以內家拳為特點,內家拳特點又有纏絲勁路的演練和體現!練太極拳,有師傅口傳心授者,都知道太極拳講纏絲勁。太極拳纏絲勁分內纏絲(裡纏絲)、外纏絲,順纏絲,逆向纏絲!人體周身都講纏絲,尤其是太極拳雲手,更能體現纏絲的特點,順向雲手,是順纏絲;逆向雲手,是逆纏絲。上纏,下纏,轉身背向左右纏絲等。纏絲勁路很多時候都是以小圈圓化圓弧,S線路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