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當太極拳的纏絲勁

2020-12-27 深圳玄真文化傳播

太極拳根源出自武當道門,武當以內家拳為特點,內家拳特點又有纏絲勁路的演練和體現!

練太極拳,有師傅口傳心授者,都知道太極拳講纏絲勁。

太極拳纏絲勁分內纏絲(裡纏絲)、外纏絲,順纏絲,逆向纏絲!

人體周身都講纏絲,尤其是太極拳雲手,更能體現纏絲的特點,順向雲手,是順纏絲;逆向雲手,是逆纏絲。上纏,下纏,轉身背向左右纏絲等。

纏絲勁路很多時候都是以小圈圓化圓弧,S線路呈現。

現在很多太極拳愛好者,打不出來這種纏絲勁路演化,以前的老師傅,很多老拳師,都會打這種纏絲拳,武林中還有一種獨特的拳種,就教纏絲拳,目前在四川發展的不錯,這種纏絲拳,就是更多的體現出纏絲,順纏,逆向纏,內纏,外纏,上下纏,周身纏為特色的纏絲,無論在太極拳,武當內家拳,纏絲拳裡,都能看到纏絲的蹤跡!

想學好太極拳纏絲,內家拳纏絲,需要懂纏絲拳老師專業傳授教學,沒有老師指導,很難領悟和使用出來這種纏絲勁的使用和發揮,纏絲勁路是一種高級勁路,學者需明師指導不可,本文章,只做介紹,不對纏絲勁路使用過多說明。

對太極拳的交流可以留言交流,看到留言,會及時回復!

深圳市玄真文化,分享太極拳,分享健康養生

相關焦點

  • 陳式太極拳的纏絲勁到底應該如何練?
    在練習陳式太極拳時,經常說的一個勁法就是纏絲勁,陳式太極拳講究處處都體現出纏絲勁,每一個動作的變化,每一個動作的轉換,每一個力的發出都有纏絲勁在其中體現,那麼究竟什麼是纏絲勁?這種勁法初學者應該如何去練呢?
  • 拳理|陳式太極拳纏絲勁運轉的經絡路線
    據《陳氏太極拳圖說》陳氏小架的陳鑫著作,手與腿的纏絲勁有順和逆之分,凡是順纏勁都是從實腿的腹側腰隙開始,凡是逆纏勁都是從背側腰隙開始,並且主張行氣運勁時注意經絡穴位。但是經絡穴位就不一定要去注意它,因為太極拳纏絲勁的練法是要行氣運勁無微不到,氣血流轉貫注,對三陰三陽的經絡系統,無所偏倚。如果注意了運轉經何穴位,反而有偏倚,有刻舟求劍之弊。
  • 杜毓澤以機械應用力學解釋陳式太極拳纏絲勁
    杜毓澤先生(1897-1990),字濟民,河南博愛縣清化鎮二街人,其父杜嚴是清翰林大學士,曾為陳鑫《太極拳圖說》一書作序。 清末陳延熙入袁世凱府邸教拳,是由杜嚴在京經營懷藥的「杜盛興」商號的名義禮請的。
  • 武當趙堡太極拳起式的含義
    武當趙堡太極拳起式的含義       大道,在太極之上而不為高;在六極之下而不為深;先天地而不為久;長於上古而不為老」。
  • 武當猶龍派太極拳與其他太極拳有何不同
    武當嫡傳猶龍派太極拳窺秘當今盛傳之太極拳法,門派林立,然縱觀其源,皆出自武當一脈。此武當之太極拳法,雖久已聲彌宇內,然無緣者,難窺其一斑。此武當猶龍派太極拳與今世之所傳各派太極拳術大不相同。因其左右擰轉,上下前後一線居中,相互呼應,鬆軟纏繞,連綿不斷,動若遊龍,給人一種神龍見首不見尾之感;故又名為龍形太極。
  • 羅基宏、羅紅元父子傳承太極拳學,把太極拳傳播到加拿大!
    1958年因患病開始學習太極拳進行康復,啟蒙老師為趙芝麟。1963年羅基宏經顧留馨介紹,拜郝少如為師習練武式太極拳,並有機會向吳英華、馬嶽梁夫婦學習吳式太極拳,向傅鍾文學習楊式太極拳,與陳照奎、顧留馨等人交流較多。
  • 傳統陳氏太極拳基礎功夫(一)
    太極拳,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瑰寶,是我國特有的一門既古老又年輕的科學。馬虹老師講過:「拳架是太極拳全部功夫的基礎」,他還講:「什麼是基礎?基礎一般指建築物的根基,即足夠的底面積和足夠的埋置深度。」「也就是說,太極拳能不能發揮其養生、技擊和藝術三大功能,究其根本,集中體現於拳架基礎的深度和廣度如何。」   修煉傳統陳氏太極拳的基礎功夫,如何在深度和廣度上下功夫,我的體會是:要在明拳理、知拳法的前提下,在下、中、上三盤的細節上下功夫。
  • 練習太極拳套路能練出功夫嗎?這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很顯然,太極拳功夫與太極拳套路是兩碼事。
  • 陳家溝太極拳傳人朱老虎因病去世享年66歲
    ,太極拳泰山北鬥朱老虎先生於2017年9月17日下午4點因病逝世,享年66歲,朱老虎先生本著與傳承和弘揚中國的弘揚民族文化、講祖輩留下來的文化遺產及大眾精神發揚下去,在陳式太極拳的傳播和推廣過程當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 【拳史連載】一場影響太極拳發展方向的大辯論(2)
    四、纏絲勁引發了對技擊的關注徐致一向顧留馨發難的是武術的技術問題,他否定纏絲勁、抽絲勁以及螺旋勁,他認為纏絲勁、抽絲勁或是陳式特有,楊式太極拳以及他習練的吳式都是沒有的。因此,他批評顧留馨講太極拳特點時,介紹纏絲勁是錯誤的。徐致一認為太極拳的主要特點只是「一柔到底」。
  • 武當七星劍
    武當七星劍,是基於流傳千年的劍文化底蘊,由師行道長融合玄門劍、八仙劍、太極劍的特點創編而成。
  • 一個臺灣太極拳家的忠告
    至於真傳不真傳的問題,在以前學藝的過程中師父會因學生的狀況調整教學的內容,這也就是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套路流傳的原因,以陳式來說,流傳的老架打起來近於楊式太極拳的味道,而發勁的掩手捶又有少林拳的味道,至於纏絲勁的圈則在腰,所以彈勁難出來,其因是楊式流傳出去的較早較廣,修改成接近楊式的動作也較好練,而壓箱的功夫也不易外傳,除了少數的入室親近弟子外則不外傳。
  • 太極拳門戶之爭:陳家溝溯源 一種以姓氏命名的功夫帶來百年迷霧
    後來的名家崛起,百家爭鳴,太極拳也開枝散葉,發展楊氏太極拳、吳式太極拳、武式太極拳、孫式太極拳等等,甚至到了當代,一些所謂的大師,也模仿古人,湧現出了雷公太極、混元太極等等。雖說是百花齊放,但也存在門戶之爭、門戶之亂。說到陳氏太極拳,就一定會提及一個地方:河南溫縣陳家溝。陳家溝被譽為太極聖地,我們還是從比較有資料可考的陳家溝創拳說起。
  • 倚天長劍飛寒鋩 武當山頂松柏長
    幾年前他在武當山回龍觀邊開了一家武當道家功夫館,琴劍生涯之外,更是逍遙歲月茶一壺,閒散生活筆數枝。 可是我把武當太極三豐派幾位道長的習武的照片分享給朋友們時候,他們都笑了:這又是在哪拍電影啊? 不奇怪,如今大家聽見中國武術,都會輕輕一笑,說是「舞術」,說起太極拳,都撇撇嘴,那是「太極操」。 這真不是拍電影。但是鄧超主演的那部《倚天屠龍記》電視劇在武當山拍攝時,陳師宇道長還真的做過他們的武術指導。
  • 太極拳的陳家溝起源說是唐豪炮製的,應回歸張三丰
    新中國成立後,擔任首任國家體委主任的賀龍同志,先後兩次向武當山所在地的均縣(今丹江口市)政府,詢問徐本善和武當太極拳的情況。均縣後來專門成立了武當拳法研究會,創辦了武當內家拳期刊《武當》,和全國武術專家學者一起,經過多年的挖掘整理,已搜集整理發表武當太極、形意、八卦等拳法、功法、套路和養生秘訣1 000餘萬字,已經確認的有100多個門派.500多個拳譜。
  • 武術拳種之太極拳
    而太極拳的每一動作都是圓形的,恰似太極圖的一環套一環,在這些環形一動作中,蓄含著很多變化,如虛實、動靜、剛柔、進退等。太極拳動作自起式到收式,一勢連一勢,並無隔斷之處,如同一個完整的圓,找不到頭尾。前人即將這種圓運動方式的拳術,稱為「太極拳」。太極拳綜合融會了我國諸多拳種之長,結合古代的導引術、吐納術、吸取古典唯物哲學陰陽學說與中醫基本理論的經絡學說,成為一種內外兼修的拳術。
  • 該醒醒了,不要再惦記太極拳了!
    這些關於太極拳的歷史爭論,其實在當時國家大潮之下,已經不是那麼重要了。然而,一直到建國之後,太極拳重新進入了中興的時期,這個時候,一個「武當派太極拳」的論調,又悄然興起了。武當派是怎麼來的?據我的太極拳老師的講述,他年輕的時候開始接觸並且學拳的時期已經是建國之後差不多十年了。老師今年八十高齡以上,那個時候是1958到1959年,他是大約初中時期。
  • 太極拳的陰陽論
    無論那個流派的太極拳,都講陰陽;就練陳氏太極拳,不承人太極拳來自於道門的陳氏太極拳,都講太極拳的陰陽。太極拳,不能脫離陰陽論,脫離了陰陽的太極拳,就不是太極拳,無論道門太極拳,吳式太極拳,孫式太極拳,武式太極拳,楊式太極拳,陳式太極拳,青城太極拳,峨眉太極拳以及眾多民間太極拳,都講陰陽,只要講陰陽,就是道家,道教的理論!陰陽論,在道教宗教哲學裡的一大特色!
  • 陳式太極拳一代宗師陳發科拳照集錦,視頻播放......
    【宗師簡介】陳發科(1887-1957),字福生,陳氏十七世(太極拳第九代
  • 陳正雷老師論陳氏太極拳的特點
    陳式太極拳結合力學和經絡學的理論,採用螺旋纏繞的運氣方法,以小力勝大力,以弱力勝強力。好象用一個小小的千斤頂,就能將載重幾噸貨物的汽車頂起來一樣。所謂太極拳蓄髮相變、引勁落空、借力打人,以四兩撥千斤,皆是螺旋勁所起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