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毓澤先生(1897-1990),字濟民,河南博愛縣清化鎮二街人,其父杜嚴是清翰林大學士,曾為陳鑫《太極拳圖說》一書作序。
清末陳延熙入袁世凱府邸教拳,是由杜嚴在京經營懷藥的「杜盛興」商號的名義禮請的。前後教了六年,杜毓澤時年十八歲,從陳延熙習陳氏太極拳。
因杜嚴南調粵桂,陳延熙年事已高,便薦侄子陳銘標來代替自己。杜毓澤又從陳銘標學習,直至他考入上海同濟大學,再赴德國克虜伯兵工廠深造。
杜毓澤1925年於上海同濟大學機械系畢業,先後任職於國民政府兵工署和兵工廠,擔任工程師、研究員、處長 、副廠長等職。因為所從事的職業緣故,杜毓澤教拳時喜歡用機械應用力學原理,來闡釋太極拳原理;用槍筒內的來複線,來說明纏絲勁及發勁的精妙。他的講解生動活潑、條理清楚、別具一格,讓學生耳目一新。
國民政府撤退臺灣時,杜毓澤隨所在單位一起到了臺灣。工作之餘,他以教拳為樂,從學並不多。杜毓澤在陳式太極拳傳人中輩分很大,是陳發科的師弟,但他從不以輩分驕人,亦不歧視任何流派的陳氏太極拳。他的拳架古樸、簡潔、嚴謹,穩重大方,相對現今陳式太極拳強調纏絲抖彈,形諸於外的練法,有明顯不同,被臺灣太極拳界稱為太極拳的的「活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