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按:聽家師說,褚民誼在臨死槍決前唯一的請求是:解開我的鐐銬,讓我再練一趟太極拳。
褚民誼(1884-1945年),原名明遺,字重行,浙扛吳興人,同盟會早期會員。後因與日本政府勾結,被國民黨政府以「通敵賣國」罪處死於江蘇。
褚民誼早年是比較進步的。他出身於醫生家庭,父親褚吉田是當地名醫,教於甚嚴。褚民誼幼年即能熟讀四書五經。他14歲那年,被送至蘇州天賜莊傳習醫院,跟隨美國人柏樂學習英語,兩年後回鄉人尋經公學,研讀中西文學作品及各類中外讀物。1903年,他東渡日本讀高中,繼而升人大學,學政治經濟學。在日期間,他參與了留學生的政治活動。1906年,在赴法途經新加坡時,他加入同盟會。抵法後,與吳稚暉、李石曾、蔡元培等人創辦中國印書局,出版《新世紀月刊》、《世界畫報》等刊物,還出版過許多進步刊物。1911年,他回到上海,經黃興介紹,結識汪精衛、陳壁君,又經兩人介紹,與陳母的養女陳舜貞結婚,次年任上海同盟會本部駐滬機關部總務長,同年冬,赴歐就讀比京自由大學。三年後,他回國參與「倒袁」活動,失敗後,赴法國與蔡元培、汪精衛組織華法教育會,辦理華僑及留法學生在法事宜。1920年,他與吳稚暉、李石曾等人創辦裡昂中法大學,並任副校長,同年到斯拉斯堡學醫,獲醫學博士學位。1924年底,他回國任廣東大學教授、代理校長,兼任廣大醫學院院長,後歷任國民黨第二全代會候補執行委員、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後方軍醫處處長、上海中法工業專門學校校長、國民黨政府衛生建設委員會常委主席、教育部大學委員會委員、上海醫師公會執行監查委員等職。1932年,蔣、汪「聯袂人京」,褚民誼應汪精衛之邀,任行政院秘書長,從此與汪形影相隨。1940年,汪偽國民政府在南京成立,褚民誼任行政院副院長,兼任外交部長,因建設「東亞新秩序」,日本天皇給他頒發一等旭日大授獎章。1945年,他在廣州被國民黨軍統局誘捕,經國民黨江蘇最高法院審判,以「通謀敵國,圖謀反抗本國」的罪名,判處他死刑,在蘇州獅子口監獄刑場執行。
1925年,褚民誼由廣東赴北平(今北京),當時正是太極拳鼎盛之時,褚民誼對太極拳產生濃厚興趣,從學於吳鑑泉門下。據說褚民誼起初師從楊澄甫學藝,這位「三先生」並未顧及褚民誼的「官面」,照樣接手即發,使褚民誼在楊澄甫眾弟子面前很難下臺。隨後褚民誼便拜在吳鑑泉門下,因吳氏為人隨和,推手以柔化為主,很少發人,手上總給人留著面子。
褚民誼回廣東後,與同門師兄弟王志群(潤生)、吳子鎮朝夕演習,揣摩太極真意,嗜練成癮,拳藝長進很快。
後來褚民誼在上海任職時,又認識同門徐致一、吳圖南等人。褚民誼在與徐致一的交往中受益匪淺,此後以較大的精力投人太極拳的研究之中,曾利用職務之便改組過中華國術協會,創辦了《大眾健康》雜誌,極力主張國術大眾化、科學化,認為只有太極拳「能身心兼修,學養並顧,而使老弱鹹能練習,絕無流弊」,提出「提倡國術應自提倡太極拳始」。
褚民誼提出「提倡國術之方針,在使國術科學化」、「科學化之國術在於合於力學與心理學,講究生理與衛生」。他的見解在當時無疑是先進、積極的,即使在今天也未顯落後。
在提倡國術科學化的同時,褚民誼還大力提倡發揚民間傳統體育項目中的踢毽子和放風箏。
他針對太極推手非兩人不能練的問題,發明創造了太極推手器械——太極棍和太極球,在這兩種器械上,可以自如練習太極拳掤、擠、按、採、捌、肘、靠八法。儘管這兩種器械並未推廣開來,但對於太極拳運動仍不失為一種創新。
1929年初,褚民誼將業師吳鑑泉所傳的太極拳整理成書,由上海九福公司出版發行,書中附圖55幅,為吳鑑泉早期拳照。吳鑑泉的弟子徐致一著述《吳式太極拳》、長子吳公藻的《太極拳講義》、女婿馬嶽梁的《吳鑑泉氏的太極拳》所採用的吳鑑泉拳照均為吳氏後期的拳照,而褚民誼書中所用拳照與前者不同,目前當屬絕版,為珍貴歷史史料。吳鑑泉在褚民誼書中的拳照與前述三者有許多不同點。其中最明顯的不同是,徐致一在其1963年所著《吳式太極拳》一書中提到,在預備式中「用垂掌而不用俯掌,是吳先生晚年的姿勢」,而褚民誼書中的吳鑑泉拳照是非常明顯的俯掌。該書為後人研究吳氏太極拳的演變提供了形象的依據,是研究者不可多得的寶貴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