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皇帝當了20多年的皇帝,為何登基後,再無生子女?

2020-12-22 騰訊網

在今年年初有一部古裝劇很是吸引人的眼球,那就是《大明風華》,講的是朱棣和他的兒子孫子們的故事。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個兒子,朱元璋在傳位時把皇位傳給了孫子,並沒有傳給兒子,但是朱棣一直有做皇帝的抱負。於是,在公元1402年時,朱棣發起了"靖難之役",將皇位奪走了,那時的朱棣42歲。

朱棣有九個孩子,其中有四個兒子,五個女兒,但是這些孩子都是朱棣在沒當皇帝的時候生下來的,朱棣在位22年,也就是說,朱棣登基之後,都沒有再生下過一個孩子,古代的婚姻制度是男子可以有三妻四妾的,而朱棣作為一個皇帝,後宮有佳麗三千,為何登基後,朱棣卻沒有再生過兒女呢?這究竟是為什麼呢?一起來看看吧。

1、 年老體衰

大家都知道朱棣的這個皇位是通過他篡位奪來的,一般來說,篡奪皇位那是不被後人看好的,所以朱棣在位時沒有再生下過一兒半女,流傳到老百姓口中,便是一直詛咒,因為謀朝篡位而受到的詛咒?真的是這樣嗎?先不聽信那些謠言,結合歷史和科學來分析。

《李朝實錄》中有記載這麼一個故事,那就是朱棣在當了皇帝後有一個他特別喜歡的皇妃,這個妃子是個朝鮮人,但是後來這個妃子不幸去世了。朱棣的另一個妃子就藉機說是律詩宮女害死了朱棣的愛妃,朱棣知道後很生氣,便下令處死了很多的宮女。

這件事過了不久,又有人告訴朱棣,說那名呂氏宮女和宦官私通,朱棣知道後發了大怒,與這件事有關的人都被仗殺了,而呂氏宮女在死前說出了自己私通宦官的實情,那就是朱棣他的身體已經不行了,所以她才會去和宦官私通。

根據史書的記載,應該是沒有問題的,看來在登基後不久的朱棣已經沒有生育的能力了,所以朱棣才會在登基後沒有生下子嗣。

2、 政務繁忙

朱棣一直都有一顆想要當皇帝的心,在太子朱標病逝後,只有朱棣最得朱元璋的心,朱棣也在好好的表現著,希望朱元璋能將皇位傳給自己,可是沒有想到,後來朱元璋把皇位傳給了皇孫朱允炆。

朱允炆繼位後,開始了他的削藩政策,朱棣每天都要想辦法應對皇帝的刁難,被壓迫久了的朱棣,漸漸有了造反的心裡,他想要自己當皇帝。

在朱棣真的當上了皇帝之後,才發現沒有那麼簡單,他首先要樹立起自己的威望,還要清理掉那些忠臣於朱允炆的舊臣,讓其餘的臣民和百姓們都相信自己,朱棣在位期間也建立了很多的新政策。

因為朱棣的皇位是篡奪而來的,他不想自己留下不好的名聲,所以他也在為朝廷和百姓做著貢獻,他設置內閣,多次御駕親徵,打退敵人,收復了安南那邊的地區,還與其他國家打好關係等等,朱棣登基後政務是很繁忙的,因為政務的原因,可能朱棣就把後宮的事情放在了後面。

相關焦點

  • 明朝最神聖的地方,數位皇帝在此登基
    不過,對於太和門在明朝的作用,我還是略知一二的。可以說太和門是明朝最神聖、最重要的地方,因為這裡曾經見證了明朝十幾位皇帝的登場!明朝永樂十八年(1420年),北京紫禁城完工,明成祖朱棣下詔,正式遷都北京,自此,紫禁城就成為明清兩朝皇帝居住辦公的地方,成為帝國的心臟。
  • 明朝十六位皇帝,為何有十九座皇陵,多出來的是怎麼回事
    孝陵坐落於紫金山南麓獨龍阜玩珠峰下,為後世500多年明清兩代皇帝陵墓奠定了基礎形制,後世的皇帝均按照這陵規格調整。 長陵是朱棣和皇后徐氏的合葬墓; 昭陵是明朝第十二位皇帝穆宗朱載坖,及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寢。歷史上的昭陵屢遭破壞,修復後開放。
  • 明朝有幾個皇帝?分別是?登基時的年齡?在位多少年?
    如果包括追尊,及南明的皇帝,明朝剛好有30位皇帝。追尊(死後被追封皇帝的):1.明德祖朱百六,明太祖朱元璋追尊。2.明懿祖朱四九,明太祖朱元璋追尊。3.明熙祖朱初一,明太祖朱元璋追尊。1647年1月20日自殺殉國,在位2月零15天。4.明昭宗朱由榔。1646年十一月初五繼位稱帝,改年號「紹武」,即位時23歲。1661年8月12日被緬甸王所殺,在位14年零7月有餘。明朝皇帝:1.明太祖朱元璋。
  • 明朝最無存在感的皇帝,卻辦了一件大事,讓明、清所有皇帝汗顏
    還有一點,此帝的低調無存在感表現在他的節儉,有一次他想弄點「零花錢」,於是向管國庫的戶部領導提出要30萬兩銀子——這不是搞笑,在古代,朕即天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一個皇帝想從國庫搞點錢花,還不是一句話的事,誰敢說半個「不」字?腦袋長太久了不是?巴結還來不及呢。但這位皇帝就不輕易向國庫張嘴。這次他說要30萬,也不算多。
  • 紫禁城第一個登基的皇帝,在位不足300天,至今仍被奉為聖人
    以及第一個在紫禁城登基的皇帝,為何在位僅僅240天,至今仍被奉為聖人?建文帝銷聲匿跡後,朱棣是在南京奉天殿登上的皇位。第一個在紫禁城登基的皇帝,是朱棣的兒子朱高熾。朱高熾有個毛病,就是不愛運動,長得非常肥胖。他甚至一度肥胖到,出行時都要有2個太監攙扶。朱棣始終覺得,嫡長子朱高熾,和自己完全不像。
  • 明史:李自成到底當了多久的皇帝?他為何要三建政權、兩次登基?
    然後,到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一月,李自成才在剛攻佔的西安正式登基稱帝,並建國號「大順」,開始追贈祖先,大封官爵,這個時候的李自成,已經可以稱為皇帝了,稱帝後,李自成揮師東進,迅速攻佔山西及河北,當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大軍進入北京城內,明朝崇禎皇帝自盡殉國,不算南明的話,明朝從此時滅亡。
  • 明代宗朱祁鈺,唯一未能葬入明十三陵的明朝皇帝
    如果在「悲催」這一方面給明朝皇帝做個排行的話,朱祁鈺是當之無愧的第一名,「一月天子」朱常洛都比他強點兒,他的人生如同一場戲,明明努力了,上天卻似乎自有劇本。《大明風華》裡的朱祁鈺悲催之一:非自願登基朱祁鈺本來沒有登基為帝的資格,因為他非嫡非長,上面有個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異母兄長朱祁鎮。
  • 明朝的奇葩皇帝這麼多,為什麼明朝國祚還能延續276年之久?
    朱元璋原名朱重八,他這個名字也是非常的有意思,重八重八,就是兩個八,兩個八就是十六,剛好明朝也正好只有十六個皇帝,有時候世事就是這麼的巧合。明朝十六個皇帝可以說是個個奇葩,朱元璋先前因為貧窮,為了有口飯吃,敲過木魚當過和尚拿過破碗當過乞丐。在朱元璋當上了皇帝之後,把皇宮裡的空地,全部種上了菜。不愧是布衣皇帝,行事是如此的樸素。
  • 易中天為什麼說明朝皇帝是中國歷史上最差勁的皇帝?
    現在易中天又說明朝皇帝是中國歷史上最差勁的皇帝,說真的我不知道他們是如何想的,或許在他們的眼裡清朝無論如何都是要好與明朝的,易中天就曾說過「只要不帶民族偏見,都應該承認他們夠資格當中國的皇帝,至少比明代的皇帝強。」,但實際上真如他們所說,明朝的皇帝都如此之差嗎?
  • 朱祁鎮:明朝皇帝中唯一當過俘虜,卻兩次做皇帝
    明朝的皇帝大家都知道,如何形容呢?只能說,很有特點。喜歡玩蛐蛐的、喜歡做木匠的、熱衷房中術的等等。但是有一點不可否認明朝作為漢人建立的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有著非常強大的氣節,可以說明朝在中國古代的氣節那是首屈一指,為什麼這樣說?
  • 明朝除了十六帝,還有兩位沒當過皇帝的皇帝
    人盡皆知的大明十六帝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倒數第二個封建王朝,也是最後一個漢族封建王朝。眾所周知,從朱元璋建立大明到崇禎帝煤山上吊自盡,明朝一共有十六位皇帝,這就是所謂的大明十六帝。
  • 明朝明明16位皇帝,為什麼皇陵卻叫做明十三陵?
    顧名思義,明十三陵就是明朝皇帝的陵寢。位於北京市西北的昌平區天壽山麓,是著名的旅遊景點,若到北京旅遊,不看就可惜了。可能有朋友感到奇怪,明朝明明有16位皇帝,為什麼皇陵卻叫做明十三陵呢?為何那三位不在這裡呢?歷史的原因。朱元璋時代,明朝的都城還在南京,他駕崩之後,便葬在了南京紫金山南麓獨龍阜玩珠峰下,與早已去世的馬皇后合葬,稱為明孝陵,佔地面積達170餘萬平方米,是中國規模最大的帝王陵寢之一。明十三陵中,朱棣的長陵規模最大,佔地約12萬平方米,但和孝陵沒得比,朱元璋不愧是開國皇帝。
  • 明朝皇帝的四大「不靠譜」,三條造就輝煌,一條害死明朝
    比如煉丹修道二十來年的嘉靖,窩在深宮裡做了三十多年宅男的萬曆,做木匠活比處理國務輕車熟路的天啟,不知把大家雷了多少遍。不過放在當時明朝人看來,這幾樁「不靠譜」,還屬於小兒科。而真正在明朝時就更出名的,卻當屬下面這四位明朝皇帝的「不靠譜」事跡。不但在他們執政時,就鬧得舉國皆知,對於大明朝國運走勢的影響,更堪稱各個重大。
  • 出師表中的靈帝,他到底是怎樣的皇帝,為何登基後不能中興大漢?
    被影視劇弱化的他究竟是怎麼樣的皇帝,得到的諡號是「靈」東漢王朝的覆滅是他的責任嗎?他從地方宗親成為皇帝,在位22年為何沒能挽救江河日下的大漢王朝?為何史上第一次宗教和農民結合的黃巾起義在他統治時發生?政治遺留 少年為帝
  • 明朝三個地位非常尷尬的皇帝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的朝代,在明朝276年歷史當中,出現了很多奇聞異事,其中就有三個地位非常特殊的皇帝。直到南明時期,1645年才追認朱允炆為「讓皇帝」,到了乾隆年間,乾隆的追諡朱允炆為恭閔惠皇帝,因年號建文,通常稱建文帝,這時候已經是1736年了,明朝滅亡差不多一百年了。
  • 他是廣西土司的外孫,童年悽慘,吃百家飯長大,後成為明朝皇帝
    他是明朝的第九位皇帝,在位期間,廣開言路,勵精圖治,創「弘治中興」。曾有人評價他:三代以下下,稱賢主者,漢文帝、宋仁宗與明朝之孝宗皇帝。然而由於悲慘的童年,身體一直不好,三十六歲便英年早逝了。萬貴妃知道後,又派太監來溺死小皇子,太監張敏不忍心下手,偷偷地將小皇子藏起來,每天用米粉餵養。皇宮中的其他人不忍心見小皇子如此慘狀,都幫忙送食物並隱瞞萬貴妃,就這樣萬貴妃怎麼也找不到這個小皇子。皇子朱祐樘吃百家飯長到了六歲。皇帝朱見深由於年老無子,在宮中抱怨,張敏便告訴了皇帝整件事情的來龍去脈。
  • 為何明朝皇帝普遍偏胖,而清朝皇帝普遍偏瘦?老祖宗的養生智慧
    ,明朝的皇帝看上去總是普遍較胖,相當富態,而清朝的皇帝看起來一個個都是面容清瘦,身材苗條。  要知道,同樣都是皇帝,夥食再有差別也不會出現吃不飽的情況。畢竟封建社會,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所謂苦盡甘來,朱元璋的後人們就享福了。隨著國庫漸漸充盈,人民越來越富。明朝皇帝御膳的檔次也是節節高升。
  • 從《女醫明妃傳》八一八明朝的奇葩皇帝們
    《女醫明妃傳》最近正熱播,劇情還是大寫的瑪麗蘇,女主談允賢被明朝倆皇帝朱祁鎮、朱祁鈺以及瓦剌首領也先三個男人愛慕,還當上了妃子捲入宮鬥,同時又加了點大長今式的女性勵志奮鬥學醫。趕上人算不如天算,親生兒子夭折、自己又病重,眼睜睜看大權回歸哥哥手中……他死後按親王禮葬在北京西山,成為唯一一個沒有被葬入帝王陵寢的明朝皇帝。等到他侄子朱見深當皇帝後,以德報怨,恢復了他的帝號,但直到南明時期才給他加上廟號為代宗,說白了依然是代理皇帝,名不正言不順,甚是窩囊。
  • 崇禎的明思陵:從最初的妃子墓,變為了最「寒酸」的明朝皇帝陵寢
    天啟七年(1627年),明熹宗天啟皇帝朱由校去世的,他的弟弟信王朱由檢,在皇嫂張皇后以及英國公張維賢的全力幫助下,衝破魏忠賢所設置的重重阻礙,得以順利登上皇位,這便是歷史上崇禎皇帝。然而,登基之後的崇禎所面對的是一個處在內憂外患、風雨飄搖之中的大明王朝。
  • 朱祁鈺給自己修的帝陵,被哥哥朱祁鎮毀了,結果葬了另一明朝皇帝
    在此之後,明朝迎來一段十分艱難的時光。國不可一日無君,皇帝被俘以後,朝廷急需一位新的領導人。這時朱祁鎮的兒子還小,顯然無法出來主持大局,所以在商議之下,群臣決定擁立朱祁鎮的弟弟,郕王朱祁鈺為帝。朱祁鈺與朱祁鎮是異母兄弟,不過兄弟二人從小感情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