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不宜苟且,而於飲食尤甚。
中國人過日子一向節儉,但唯獨在「吃」這件事上非常講究,虧待什麼也不能虧待了這張嘴。而且,中國人既愛吃,又會吃,就連孔老夫子都說過「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這樣的話。
因此,很多人認為,中餐才是世界上最好的飲食,而一提起西餐,就會想到漢堡包、牛排、薯條這些東西,然後下意識地撇撇嘴,不屑地說一聲:「那種東西有什麼好吃的?還不如去吃一頓川菜。」
位居中國八大菜系之首的川菜,被譽為「中華料理集大成者」,不僅雄踞大江南北、長城內外,更是跨出國門,走向全球,成為中國在世界上的一張靚麗名片。相較之下,其他菜系雖然也各有所長,但粵菜難出兩廣之地,魯菜難過長江以南,從影響力上來說,都要比川菜略遜一籌。
那麼,川菜能走出天府之國,稱霸中華飲食界的秘密究竟是什麼呢?為什麼川菜能備受天下人追捧,而其他菜系則沒有這樣強大的生命力呢?
古往今來,探討川菜技藝的書籍如過江之卿,數不勝數,但在西方國家流傳極廣,且被稱為「美食家必讀」的,唯有英國姑娘扶霞所寫的《川菜》一書。
為什麼這本書在美食界的地位和評價,都要更勝一籌呢?這就要從扶霞這個人說起了。
這本書的作者扶霞雖然是一位土生土長的英國姑娘,但她卻是一位地道的「中國美食通」,在劍橋大學取得文學學士的學位後,扶霞就來到成都研究中國飲食文化,至今已經有20多年的時間了。
在紀錄片《風味人間》裡,金髮碧眼的扶霞操著一口純正的四川話,自由穿梭在成都菜場的各個攤位間,猶如一位地道的四川姑娘。她所寫的這本《川菜》,不止能讓我們了解川菜的美味秘籍,我們還能看到,川菜是如何撞開一位外國女孩的味蕾,從此與川菜、與中國結下不解之緣的。
說起川菜,我們就想到辣,但在扶霞看來,川菜的辣並不是很「暴力」的辣,在辣味當中,還藏著一絲暗甜的口感,以及一點芳醇的酸味。一盤地道的川菜就好像一個地道的成都人一樣:熱情、隨性又慵懶。
扶霞在書中告訴我們,除麻辣味外,川菜中還有二十多種複合味,例如酸甜的荔枝味、柔和精妙的糟香味、清新恬淡的薑汁味等,其中,魚香味和家常味運用最廣。
魚香肉絲是魚香味的代表,裡脊切絲,配木耳和萵筍,味道鹹、甜、酸、辣,又融合有蔥姜蒜的香味。家常味以鹹香為主,微辣,調味料主用豆瓣醬、醬油和鹽,偶爾加豆豉、包椒和甜醬。每到年末,川蜀的年夜飯餐桌上,總少不了一道家常味的回鍋肉。
在扶霞看來,真正讓川菜獨一無二的,就是調味的藝術。
紅油為皮、花椒為肉、辣椒為骨、泡菜為魂,構築出「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川菜體系。
一場精心安排的川菜宴席,可以用你能想像到的任何方法來挑逗你的口腹:先是用適量的紅油喚醒你的味蕾,再用麻酥酥的花椒調動你的唇舌,辣辣的甜味是對味覺的愛撫親吻,幹炒的辣椒也在對你放電,酸甜味又使你得到安撫,最後再來上一碗滋補的濃湯,讓你的整個精神都舒緩下來……
你看,飽飽地吃上這麼一頓川菜,就好像做了一次由內而外的SPA一樣,通體舒泰,渾身放鬆——這種體驗,是其他菜系難以做到的,正因如此,來自全世界的老饕們才會甘心臣服於這種芳香四溢的魅力之下。
另外,要想烹飪一道足以傳世的美味佳餚,食材之間也必須經過一次次的悲歡離合,才能合二為一、幸福入味,從而成為美味的絕配。正如清代美食家袁枚所說:
「凡一物烹成,必需輔佐。要使清者配清,濃者配濃,柔者配柔,剛者配剛,方有和合之妙。其中可葷可素者,蘑菇、鮮筍、冬瓜是也。可葷不可素者,蔥、韭、茴香、新蒜是也。可素不可葷者,芹菜、百合、刀豆是也。常見人置蟹粉於燕窩之中,放百合於雞、豬之肉,毋乃唐堯與蘇峻對坐,不太悖乎?亦有交互見功者,炒葷菜用素油,炒素菜用葷油是也。」
在這本《川菜》裡,扶霞就向我們介紹了許多川菜的君臣佐配之法。例如,在「麻醬鳳尾」這道菜中,扶霞告訴我們,油麥菜和萵筍尖都有很獨特的堅果風味,和芝麻醬是絕配。如果再加上適量的紅油,還能賦予這道菜微微的辣味和一抹紅光——簡直是色香味俱全!
再如,烹製川味紅燒牛肉的時候,用豆瓣醬替代老抽,可以賦予肉汁一種漂亮的慄色和一抹深沉的紅辣椒色。白蘿蔔要到烹製尾聲再加進去,出鍋後才能保持爽脆的口感,和風味濃鬱、軟嫩糯香的牛肉想像成令人唇齒愉悅的對比。
除此之外,在川菜中形成絕配的還有豆腐和牛肉末、臘肉和蒜薹、藤椒和江魚、椿芽和雞蛋、青椒和皮蛋、回鍋肉和白米飯,等等,這些食材之間的和諧搭配,往往會在不經意間帶給食客一見鍾情的感覺。
扶霞對吃喝十分講究,正所謂「皆有法焉,未嘗苟且」。同時,她身上還帶著幾分英國女郎的真性情,只用寥寥幾筆,她對川味食材的喜愛就躍然紙上了。
比如,在說起「冷吃兔」這道自貢名菜的時候,扶霞寫道:四川人愛吃兔肉,他們能把兔頭、兔腰和兔肚全都變成大家喜聞樂見的美味。兔肚的滑脆口感讓人頗為享受,被稱為「口口脆」,兔腰通常都弄成一串,放進紅湯火鍋裡煮,喲弄滷水滷過的兔頭則是深夜下酒的最佳小吃。吃兔頭的過程很複雜也很有趣,所以四川人將法式溼吻戲稱為「啃兔腦殼」。
再如,扶霞在介紹皮蛋時,俏皮地告訴我們,雖然皮蛋是中國人酷愛的食材,但西方人卻把皮蛋稱為「千年老蛋」,很難接受皮蛋的外觀和口感。不過,只要真正品嘗過皮蛋,你就會愛上它:透明色的蛋白伴著淡淡的琥珀色,蛋黃味道濃鬱,口感絲滑如乳汁,能帶給食客最美妙的鮮香風味。
扶霞還是一個好酒之人,除了嗜好產自四川的名酒之外,她還教我們如何用洋酒來佐配川菜。例如,如果你想用葡萄酒配川菜,最好不要選橡木風味的白葡萄酒,和單寧比較重的紅葡萄酒,比較經典的選擇有花果香味的白葡萄酒,比如雷司令或瓊瑤漿,有時候還泛著一絲甜味。用威士忌配川菜,則會產生令人驚喜的效果。
總而言之,這本《川菜》不光是一部介紹食材和烹飪的「菜譜」,它也是一本帶著生動氣質小品文,讓你越讀越有味。扶霞在書中對各種川味美食的描寫堪稱驚豔,就像是擺出一桌美食與你共賞:
怪味棒棒雞、麻辣兔頭、回鍋肉、魚香肉絲、火爆腰花、宮保雞丁、水煮魚、麻婆豆腐、紅油龍抄手……這些令人食指大動的川菜,被扶霞寫得活靈活現,你仿佛能從字裡行間聞到食物的香氣,以至於流連忘返。
難怪很多看過這本書的人,都說它能把自己看餓了,甚至還有人說,在吃飯時看這本書,簡直「特下飯」。
吃是一種享受,會吃是一門學問。能把美食寫得令人津津有味、口舌生香,才是一個美食家的最高境界。如果你是一個熱愛美食的人,就絕不能錯過這本最經典的美味「菜譜」!
嘗到了川菜,也就嘗到了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