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心!香港經濟近10年來首次出現衰退,全年負增長几成定局!暴力旋渦衝擊,損失有多大?

2021-02-15 新財富

自修例風波以來,香港這座美麗的「東方明珠」給人的印象陡然劇變——暴力亂象充斥街頭、打砸燒搶愈演愈烈,社會混亂撕裂、經濟民生重傷。

據央視新聞,11月15日,香港特區政府發表《2019年第三季經濟報告》和2019年第三季度的本地生產總值修訂數字。政府經濟顧問歐錫熊闡述2019年第三季的經濟情況,他表示香港經濟在2019年第三季急速惡化。

香港經濟在第二季按年輕微增長0.4%之後,第三季收縮2.9%,是自2009年「環球經濟大衰退」以來首次按年下跌。經季節性調整後按季比較,實質本地生產總值繼上一季達0.5%跌幅後,在第三季顯著下跌3.2%,顯示香港經濟已步入衰退。

近10年以來香港經濟首次出現衰退

據新華社報導,歐錫熊15日表示,「連續兩個季度環比負增長,表明香港經濟已經步入技術性衰退,這是近10年以來香港經濟首次出現衰退」。

導致香港經濟如此困頓的原因,一方面是世界經濟放緩、經貿摩擦等因素引發外需疲弱,另一方面則是愈演愈烈的修例風波「自毀長城」。今年上半年受到外部困擾,香港GDP第一、二季度分別同比輕微上升0.6%和0.4%。進入下半年,無休止的違法暴力活動全方位衝擊經濟,出口、消費、投資在內外夾擊之中急速惡化。

第三季度香港貨物出口同比下跌7.1%,是近10年最大單季跌幅;服務輸出同比下跌13.8%,創近16年同比跌幅之最,其中旅遊服務輸出急挫32.2%;整體投資開支的同比跌幅加劇至16.3%,創超過20年的季度跌幅紀錄;私人消費同比下跌3.4%,是逾10年以來首次同比下跌。

「私人消費是經濟中甚為重要的一環,在GDP中佔比超過三分之二,也牽動就業市場表現。」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如果私人消費持續大幅下跌,將為就業市場帶來更大壓力。

目前香港整體失業率已經上升一個百分點至2.9%,而此前兩年之間失業率未曾上升。其中,首當其衝的零售、住宿、餐飲行業合計失業率升至4.9%,創兩年多以來高位,餐飲行業失業率更是高達6.0%,創六年高位。與此同時,香港整體收入增長開始放緩。

特區政府經濟顧問辦公室15日公布,下調2019年香港經濟增長預測至-1.3%。這是香港年內第二次下調經濟增長預測,也將是香港時隔10年之後再度重現經濟年度負增長。

早在今年2月,特區政府在公布財政預算案時曾預測,全年經濟增長2%-3%,在8月中旬,面對經濟民生不斷受創,特區政府下調了全年經濟增長預測至0%-1%。而從目前的形勢來看,第三季度經濟顯著轉弱,抵銷了上半年的輕微增長,前三季度GDP已經同比負增長0.6%,嚴峻程度超過了預期。

「經濟表現未見起色,要達到先前估算的增速存在極大難度,增長預測難免再度調整,這意味著2019年經濟呈現負增長的概率很高。」陳茂波說。

一些研究機構也開始將香港2019年經濟增長預測下調至0%以下。摩根史坦利的預測顯示,今年香港GDP增幅為-0.8%;渣打銀行預測,今年香港經濟將增長-1.5%。

暴力亂象下,香港的損失有多大?

據經濟日報報導,香港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表示,「近幾個月的香港局勢確實讓本地人的生計以及經濟陷入讓人憂心甚至危險的處境」。

暴力亂象下,一個香港人的損失會有多大?

香港旅遊業吸納就業達27萬人之多。6月至9月,旅客減少所帶來的經濟損失在4個月內已經高達183億港元。旅遊業在10月前半月更面臨遊客數量同比減少約半數的局面。

據香港旅遊促進會總幹事崔定邦介紹,旅行社業務普遍自7月起開始停滯,8月內地旅客開團數量更是斷崖式下降超過4成,眾多旅行社超過兩個月沒有收入。於是,5個月來,旅遊從業者未獲新的訂單已是司空見慣,給員工放「無薪假期」成為不少旅行社的無奈之舉。

「無薪假期」就意味著零收入,而每一個旅遊業者的背後都牽動著一個家庭,他們生計受損,他們的家庭也難免池魚之禍。兩個月沒收入、三個月、四個月……如果亂象持續更久,後果不言而喻。

暴力亂象下,香港這座城一天的損失能有多大?

香港國際機場是全世界最繁忙的空港之一。自1998年7月6日正式啟用以來,香港國際機場平均每天有近800架次航班升降,2018年客運量達到7470萬人次。同時,香港機場已經連續八年蟬聯全球最繁忙的貨運機場,全年貨運吞吐量超過500萬噸。

而從8月9日至8月13日,亂港分子連續5日圍堵香港機場,作為重要亞太航空樞紐的香港的基本運作陷入癱瘓。香港機管局統計數據顯示,香港機場癱瘓一日,會導致客運量損失20.6萬人次,空運貨值損失101.6億港元,機管局盈利減少2285萬港元。而暴徒圍堵的五天裡,光是機場的損失就近億元。另外,有超過80萬人的生計都是倚仗香港國際機場產業鏈。

這還只是香港機場一天的損失,如果將各行業受損累加,損失之大令人震驚。

暴力亂象下,香港一年的損失究竟有多大?

按照特區政府之前的預測「全年增長預測從2%-3%調低至0%-1%」來算筆帳:2018年香港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8453.17億港元,如果2019年香港的GDP保持零增長與2018年持平,那麼暴力示威對於香港經濟全年的直接損失就接近千億港元。這是一個讓人不寒而慄的數字!

香港特區政府成立跨部門小組

將採取更果斷措施制止暴亂

面對經濟下行走勢,特區政府自今年8月中旬至10月下旬已經推出三輪支援舉措,涉及金額超過200億港元,10月發布的施政報告還聚焦住房等深層次民生議題,以期在經濟困難時期,通過政府的努力給予企業和市民信心。

但是,「無論特區政府做多少『撐企業』『保就業』工作,都是治標,治本一定是儘快遏止暴力,讓香港恢復平靜。」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一再強調。

據新華社報導,香港特區政府15日舉行跨部門聯合記者會,多名特區政府司局長表示,特區政府一定會採取更果斷措施制止暴亂,讓社會儘快恢復正常是政府首要任務。

為加強特區政府有效統籌一切行動,特區政府政務司司長張建宗已主持一個跨部門行動小組,統籌相關決策局和部門監察、應變、善後等工作。張建宗說,這個協調小組將一直運作,有幾方面工作值得留意。

他表示,為齊心協力共同遏止暴力,政府各紀律部隊(包括海關、消防處、政府飛行服務隊、入境事務處及懲教署)均會盡最大努力,支持警隊依法止暴制亂。鑑於多個大學校園被佔領,情況相當嚴峻,特區政府已與相關大學高層會面,要求他們採取措施管理校園秩序,如有需要可向政府求助。

張建宗還說,地政總署、路政署、食環署和相關執法部門會加強合作聯繫,爭取在安全情況下令各條正被幹擾的主要幹道重新開通。政府對公務員違法零容忍,完全不會接受。極少數公務員因參與違法公眾活動被捕,政府一定會嚴肅處理、依法辦事。

相關焦點

  • 亂局之下香港的損失有多大?這組數字讓人不寒而慄!
    事實上,消費信心受挫、投資意向下跌都已顯現端倪:據統計,香港第三季度私人消費開支與上年同期比較實質下跌3.5%,為超過10年以來的首次;8月,估算企業投資意向的「香港中小企業業務收益現時動向指數」已經急跌至32.1,創2011年6月有調查以來紀錄新低。
  • 香港財經界人士:2020香港須抓住機遇實現經濟多元發展
    新華社香港1月8日電(記者李濱彬)香港中華總商會8日在香港舉辦「2020中總論壇」。參加論壇的香港財經界人士表示,2019年香港經濟在內憂外患中受到衝擊,2020年全球經濟充滿不確定性,香港要利用好制度和傳統優勢,抓住「一帶一路」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發展機會,實現經濟多元發展和新突破。
  • 王建民:新冠疫情對臺灣經濟增長影響幾何?
    2020年,新冠疫情暴發,而且自3月初開始蔓延,許多國家或地區經濟受到影響,全球經濟有進入衰退的危險,對臺灣經濟的衝擊與影響逐步擴大。彭博引用澳大利亞學者估計,新冠肺炎造成的經濟損失,可能是SARS的4倍,將創下人類疫病史上之最。
  • 黑暴疫情雙重打擊,攬炒香港惡果畢現!
    不曾想,經歷近十個月黑暴衝擊,香港經濟陷入嚴冬,社會百業蕭條,飲食業、旅遊業、零售業等失業率上升,普羅大眾備感壓力。禍不單行,今年初又發生新冠肺炎疫情,雙重打擊下本地經濟面臨沙士以來最大挑戰,重災區行業更出現大量結業潮,不少員工要強制放無薪假。如今,外地旅客劇減加上本地消費低迷,香港經濟雪上加霜,「攬炒」惡果不幸終現。
  • 香港!李嘉誠掏10億救急,餐飲業4個月損失105億!時隔16年再度預警,"四大家族"已相繼出手
    29日,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出席行政會議前會見傳媒時表示,香港經濟很可能出現技術性衰退,如果第三季度經濟增長出現負數,全年很可能出現負增長,情況嚴峻。    香港餐飲聯業協會會長黃家和表示,過去4個多月來,香港餐飲業生意額下跌了超過35%,損失達105億港元。由於地鐵夜晚提早停止服務,令市民跨區消費減少,集團式經營的食肆以及中小型食肆的生意額均大幅減少。同時,香港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10月18日表示,勞工市場繼續受本地消費疲軟、社會事件導致訪港旅客人次急劇下跌影響。
  • 香港餐廳快「撐不住」了!損失達105億港元!李嘉誠發「應急錢」,每間最多拿6萬
    據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了解,大家樂曾於今年6月推出25港元的超值優惠套餐,並於近期推出火鍋優惠。同時,由於香港新法定最低時薪37.5港元於今年5月起生效,人工開支增加。弗若斯特沙利文預計,未來5年內,香港餐飲業的平均月薪會按5%增長。大家樂成立於1986年,是香港第一家上市的本地餐飲企業,也是香港最具規模的中式快餐連鎖店。
  • 日經中文網:一季度中國GDP為-3.7%,2020年全年或僅增長3.3%
    來源:南生今世說2020年全球經濟衰退或已成定局。但具體到各個國家來看,可能並不相同。按照摩根大通的預測,今年(2020年)歐元區19國的經濟整體或下滑到-3.4%,美國經濟或下滑至-1.8%,日本稍好一些,預計僅下滑至-1.3%。
  • 多因素疊加,香港人口首次負增長
    2018年,香港人口增長率為0.8%,到了2019年只有0.2%。香港人口增長由正到負的拐點,出現在2020年中。據香港特區政府統計,截至2020年6月,香港人口總數為750.92萬人,僅比上年同期微增1800人。在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的統計區間,香港人口自然增長600人,其中新出生49500人、死亡48900人;淨移入1200人,其中流入22100人、向外移民20900人。
  • 南方洪災將給中國經濟造成多大衝擊?
    而改革開放以後,我國同樣經歷了多次洪災的侵襲,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過於1998年特大洪水、2010年南方特大暴雨和2016年氣象災害。洪澇災害的發生,毫無疑問會給經濟運行帶來衝擊,理論上至少存在三條影響路徑:然而,洪災並非只會給經濟帶來負面影響,它還能起到刺激增長的正面效果。
  • 臺灣第二季度經濟增長率為負2.35%
    8月17日是周末,剛從桃芝颱風重災之下緩過氣來的百姓,本想過一個輕鬆的周末,但當天所公布的一則消息使大家失去了外出度假的興趣,臺灣「行政院」主計處發布統計數字,臺灣第二季度經濟增長率為負2.35%,全年的經濟增長率預估為負0.37%,這個數字已經創下了74年來的最低點,遠比兩次石油危機時都要來得嚴重。
  • 德經濟部長:德國即將陷入1949年來最嚴重衰退!恢復經濟需「四部曲」
    德國經濟部長阿爾特邁爾(Peter Altmaier)在當地時間4月29日表示,由於出口需求暴跌和封城令對國內消費造成壓力,德國今年的國內生產總值預計將萎縮6.3%。如果政府的預測最終成為現實,2020年德國經濟將是自聯邦統計局Destatis自1970年有記錄以來的最差年份。
  • 香港餐廳快「撐不住」了!李嘉誠發「應急錢」,每間最多拿6萬
    29日,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出席行政會議前會見傳媒時表示,香港經濟很可能出現技術性衰退,如果第三季度經濟增長出現負數,全年很可能出現負增長,情況嚴峻。據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了解,大家樂曾於今年6月推出25港元的超值優惠套餐,並於近期推出火鍋優惠。同時,由於香港新法定最低時薪37.5港元於今年5月起生效,人工開支增加。弗若斯特沙利文預計,未來5年內,香港餐飲業的平均月薪會按5%增長。大家樂成立於1986年,是香港第一家上市的本地餐飲企業,也是香港最具規模的中式快餐連鎖店。
  • 60年來頭一遭,富士山暫停對遊客開放 日本經濟5年來首遇衰退
    日本政府18日公布最新經濟數據,受新冠疫情影響,今年第一季度日本國內生產總值(GDP)按年率計算為負3.4%。繼去年第四季度按年率計算下滑7.3%後,日本已連續兩個季度GDP負增長,陷入技術意義上的「衰退」。這是日本經濟2015年以來第一次衰退。不過,官方公布的數據比日本共同社採訪私營機構經濟學家得到的預測數據表現好一些。
  • 黑衣人破壞、疫情衝擊、內地人不來……香港經濟或面臨60年來最差...
    自去年以來,香港經濟遭受接二連三打擊,中美貿易摩擦、修例風波及黑衣人破壞,再到近期新冠疫情衝擊,影響一浪高過一浪。自去年年中開始,香港經濟呈現衰退跡象,消費、投資、出口全線向下。一季度統計數據出爐後,「財爺」陳茂波表示,香港正陷入深度經濟衰退,帶動經濟增長的出口、消費及投資開支三駕馬車都「死(熄)火」。
  • 香港財政司司長展望:2021年香港有望恢復正增長
    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認為:假若環球經濟明年繼續改善,香港經濟有望在2021年恢復正增長,但復甦的速度和力度,受多個外在及內在因素影響。
  • 經濟學人全球早報:韓國首次出現全年人口負增長,18家企業已開展新...
    繼零出生率後 韓國首次出現全年人口負增長  近年來,隨著老齡化加劇,韓國備受低生育率困擾。來自韓國行政安全部的最新報告顯示,韓國去年出生人口數創歷史新低,首次出現全年人口負增長的情況。報告顯示,韓國死亡人口數自2011年至2018年持續增長,在2019年小幅下降後,2020年再次反彈。2020年出生人口約27.58萬名,同比減10.65%;死亡人口約30.78萬名,同比增3.1%。
  • 統計局:預計中國將成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二季度GDP增長3.2%,由負轉正。三季度增長4.9%,四季度增長6.5%,全年經濟增長2.3%,預計將成為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18日上午,國新辦就2020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舉行發布會。會上,有記者問:2020年面對疫情巨大衝擊和複雜嚴峻的國內外環境,我國國民經濟在一季度下降後逐季恢復,您怎麼樣評價全年經濟運行的表現?我們全年目標任務是否完成?
  • 2018年汽車銷量數據 | 吉利汽車全年銷量逆勢大增20%;上汽全年超705萬輛
    2018年,國內汽車市場不甚明朗,汽車產銷量一度出現下滑,而乘用車產銷量負增長更是幾成定局。
  • 11月生產和需求雙回升 國家統計局:全年經濟有望實現正增長
    付凌暉認為,隨著經濟逐步恢復,就業擴大,有利於增加居民收入。同時,企業效益在改善,前10個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已經轉正。加上近期已經出臺的促進消費增長政策,消費持續回升是有基礎、有條件的。  社科院12月14日發布的2021年《經濟藍皮書》認為,2020年消費規模接近上年同期水平。
  • 中美經貿摩擦大背景下 2019年臺灣經濟形勢的「驚喜」與「隱憂」
    在上述多種因素下,2019年民間投資明顯增加,臺灣主計部門於11月底將全年民間投資增長率由原估計的5.01%調高為7.61%,創下2014年以來新高。在民間投資增長帶動下,內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度升到1.93個百分點。    臺灣經濟增長率高於亞洲其他三小龍,顯示了臺灣經濟有較強的忍性與競爭力,但仍屬低增長,持續低於2019年世界經濟平均3%的增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