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14 15: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自上個月復工以來,哈爾濱地鐵2號線工程建設持續推進。為搶抓工期、減少疫情給施工帶來的影響,地鐵2號線號線Ⅱ標段將鋪軌作業面由原來的尚志大街、氣象臺兩處,擴展到目前的尚志大街、氣象臺、南直路3處。3個作業面同時機械化鋪軌,預計可搶回工期近50天,實現地鐵二號線今年10月軌通的節點目標。
三個作業面同時鋪軌,
工期搶回50天
14日9時,記者來到地鐵2號線Ⅱ標段南直路站鋪軌現場,看到一臺橘紅色的雙懸臂龍門起重機正在將組裝好的軌排垂直放落到距離地面30多米深的軌排車上,再由軌排列車將兩節軌排推進至工作面進行架設。另一邊,四五名工人正在合力將幾根12米長的鋼筋堆放在一起,下一步這些鋼筋將被綁紮在軌排上形成模型,為道床澆築奠定基礎。
施工方中鐵一局集團哈爾濱市軌道交通2號線一期二標段項目經理車彥海告訴記者,地鐵2號線工程分為2個施工標段,該公司承建軌道Ⅱ標段工程,即尚志大街站-氣象臺終點站區間,這個區間線路全長11.5公裡,鋪軌總長度約23公裡。為了把疫情耽誤的時間搶回來,項目部還計劃在氣象臺站加建一座軌道人工散鋪基地,開設1個人工散鋪作業面,計劃利用兩個月的時間,今年6或7月份完成氣象臺站岔群1組交叉渡線及2組單開道岔、輔助線等地鐵輔線鋪設任務,為正線順利接軌創造條件,預計節省工期50天。
減噪音,
地鐵軌道道床鋪上「席夢思」
車彥海說,此次鋪軌採用「軌排架軌法」進行施工,即在鋪軌基地內將25米鋼軌、軌枕、扣件等組裝成軌排,利用龍門起重機吊裝至地鐵專用平板車上,軌道車頂送到作業現場,再由鋪軌門吊將軌排吊鋪到位,採用鋼軌支撐架進行架軌,調好軌道方向、水平、軌距、超高等,使軌道幾何尺寸達到設計標準後,澆築道床混凝土,拆除鋼軌支撐架。隨後,再採用移動式閃光焊軌機進行鋼軌現場焊接、應力放散與焊聯鎖定,將25米短軌焊接形成無縫線路。
為了減少列車運行產生的噪音,本次鋪軌除了採用傳統工藝中的一般整體道床外,還另外採用了鋼彈簧浮置板道床、聚氨酯減振道床和中等減振道床三種類型的道床,施工難度較大。
車彥海形象地比喻,如果將道床比作一張床,那麼一般整體道床就是「硬板床」,減震效果最好的鋼彈簧浮置板道床就是「獨立袋裝彈簧床墊的席夢思軟床」。為了更好地降低地鐵列車通過時的噪音、提高旅客乘車舒適度,減少列車通過時的振動對地面建築的影響,施工部門在人民廣場-哈爾濱火車站等多個人員稠密的重要區段,就採用了這種鋼彈簧浮置板道床,這種道床累計鋪設長度達7.05公裡,這相當於給道床裝上了「席夢思」。據測算,地鐵列車通過這種鋼彈簧浮置板道床時產生的噪音,將比一般道床減小15分貝。
同時,鋪軌過程中施工部門還會採用國內先進的無縫焊接技術,該技術可以將每根25米長的短軌無縫焊接成為每根至少1公裡的長軌,降低了列車運行中因軌道焊接點過多而產生的噪音及乘客帶來的不適感。
此外,從開工之日起,該項目公司投用了其自主研發的「工程運輸調度指揮管理系統」。該系統通過網絡監控平臺可對鋪軌進度、施工作業、數據傳輸、列車定位、自動預警、自動生成列車運行圖、傳達調度指令等進行實時監管。施工部門介紹,該系統已經取得了國家發明專利,並榮獲全國交協、中國中鐵科技創新獎,目前已在該局各鋪軌項目推廣使用。
來源:哈爾濱新聞網
記者:節永志 文/攝/視頻拍攝
原標題:《搶回工期50天,地鐵2號線鋪軌基地3個機械化作業面同時鋪軌|給普通道床鋪上「席夢思」,高科技鋪軌讓噪音更小》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