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杜少爺 禁止轉載
據陳壽《三國志》記載,曹氏、夏侯氏同為沛國譙人,世為姻親。《曹瞞傳》中稱曹操的父親曹嵩本姓夏侯。因此書是三國吳人所做,對曹魏多有詆毀,故此說法可信度不高。但兩家確實世代交好,在曹魏創業過程中互相扶持,故一般夏侯氏也被看作曹魏宗親。如果把曹操當做曹魏創業的第一代的話,宗親中同為一代的較為出名的就是曹仁、曹純、曹洪、夏侯惇、夏侯淵。第二代中較為出名的是曹真、曹休、夏侯尚。到了司馬篡魏的時代,主要活躍的宗親基本是他們的後人。其中最出名的,就數曹爽和夏侯玄。
司馬懿篡魏
一.曹仁、曹純、曹洪、夏侯惇、夏侯淵系後人:多不顯達,部分投身於晉(1)曹仁,是曹操的堂弟(魏書曰:仁祖褒,潁川太守。父熾,侍中、長水校尉)。黃初四年逝世,兒子曹泰繼承爵位,官至鎮東將軍,假以符節,繼而又封為寧陵侯。曹泰乃一職業軍人,曾經參與過曹丕時代的三路討吳,被吳國朱桓打的大敗。曹泰逝世,兒子曹初繼承爵位。又分封曹泰的弟弟曹楷、曹範為列侯。曹仁這一支,在曹泰之後默默無聞,史無詳載。
(2)曹純,是曹仁的親弟弟,虎豹騎統帥,死於漢獻帝建安十五年。無子,死後由曹演入嗣,官至領軍將軍,正元年間續封功臣後代,進封平樂鄉侯。此時已經是司馬師廢曹芳,高貴鄉公曹髦在位期間。很明顯,在司馬家篡漢過程中,曹演並沒有發揮任何作用。曹演死後,曹亮入嗣。
(3)曹洪,是曹操的堂弟(魏書曰:洪伯父鼎為尚書令,任洪為蘄春長)。曹洪早年與曹丕結怨,曹丕找了個藉口把曹洪的官位、爵號、封邑全部削奪。魏明帝曹叡繼位後,雖然又封其為後將軍,樂城侯,食邑千戶,賜位特進,後又被任命為驃騎將軍,但曹洪一支註定在曹魏不會顯赫。曹洪死後,其子曹馥嗣侯。在司馬代晉過程中毫無表現,司馬炎篡位後,曹馥依然出仕西晉,官至尚書右僕射。
(4)夏侯惇,魏文帝登基後曹魏的首位大將軍,但不久去世。其長子夏侯充繼其爵位。文帝以夏侯惇功高,賜夏侯惇家眷封邑一千戶,封夏侯惇七子二孫關內侯的爵位。夏侯充歷任侍中尚書、安西鎮東將軍,假以符節。夏侯充死後,子夏侯廙襲爵。夏侯廙死,夏侯劭襲爵。夏侯惇的次子即著名的駙馬夏侯楙,因為和曹丕是小時候的好友,所以曹丕一登基就把他提拔為安西將軍、持節,都督關中。但夏侯楙沒有一點武略,卻喜好治辦家業。諸葛亮北伐時,魏明帝曹叡西徵,將夏侯楙調回朝廷,任命他為尚書。總的來說,夏侯惇這一支在司馬篡位時代前就已經碌碌無為了。
(5)夏侯淵,是夏侯惇的族弟,他的後人最為複雜。長子,夏侯衡,娶了太祖弟弟海陽哀侯的女兒,恩寵非同一般。夏侯衡繼承了夏侯淵的爵位,不久又被封為安寧亭侯。他死後,兒子夏侯績繼承,官至虎賁中郎將。夏侯績死後,孫子夏侯褒也依序繼承。歷史上沒有這一支在司馬篡晉時期的記載,想必也是碌碌無為。
夏侯淵的次子是著名的夏侯霸。夏侯霸是一名職業軍人,也是少有的見證了司馬家擅權的宗室二代。黃初年間就已經是偏將軍,太和四年任曹真軍先鋒伐蜀。夏侯霸速來與曹真之子曹爽交好,正始年間,曹爽輔政後,其被曹爽重用。正始五年,夏侯霸為討蜀護軍、右將軍,進封博昌亭侯 。他屯軍隴西,練軍的同時安撫了少數民族。 同年,夏侯霸擔任徵蜀護軍,隸屬於徵西將軍夏侯玄(夏侯玄是夏侯霸的堂侄),多次對抗蜀漢大將軍姜維的北伐。高平陵政變後,曹爽被誅殺,夏侯玄被司馬懿調回京師,而郭淮繼任徵西將軍。夏侯霸和郭淮不合,以前在對抗蜀漢軍隊北伐時就多次互相拆臺。夏侯霸害怕自己被害,就叛逃到了蜀漢,受到了蜀漢皇帝劉禪的優待,官至蜀漢車騎將軍。這裡有個小插曲,在建安五年時,夏侯霸的堂妹夏侯氏外出打柴時「意外」(此處滑稽臉)被張飛發現,張飛後來娶其為妻。夏侯氏生下的兩個女兒後來都成為了劉禪的皇后。後來,夏侯霸追隨姜維參與北伐,最後終老蜀漢。他留在魏國的後代,受到特赦,被遷徙到偏遠的遼東樂浪郡。
夏侯淵三子夏侯稱早死,四子是夏侯威,在曹魏歷荊、兗二州刺史。這一家人,在西晉倒是極其顯赫。長子夏侯駿,出仕西晉,歷任豫州大中正、尚書、少府、安西將軍、并州刺史。與西晉汝南王司馬亮、司徒魏舒為姻親。在《晉書》中被陳淮評價為「駿及梁王皆是貴戚,非將率之才,進不求名,退不畏咎。」梁王是司馬彤,可見夏侯駿在西晉的地位。次子夏侯莊,淮南太守。妻子羊氏是晉景獻皇后羊徽瑜的堂妹。其子夏侯湛,以才博文章,是晉代著名文學家,亦是著名美男子,官至南陽相、散騎常侍。女兒夏侯光姬為西晉琅邪王司馬覲的王妃,生了後來的東晉晉元帝司馬睿。世語中記載,「由此一門侈盛於時」。
夏侯榮,夏侯淵五子,在夏侯淵與劉備的戰爭中陣亡。六子夏侯惠,歷任散騎黃門侍郎、燕相 、樂安太守,三十七歲去世。七子夏侯和,魏元帝曹奐時任相國(相國是司馬昭)左司馬、侍郎。後出仕西晉,為光祿勳。
夏侯威、夏侯和一支在西晉如此昌盛,可見在司馬篡晉過程中,必然沒有維護曹魏,甚至像夏侯和投效司馬昭,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二.曹真、曹休、夏侯尚系後人:最為悲慘,幾乎團滅(1)曹真,是曹操的養子。據魏略記載,曹真父親本姓秦,叫秦邵,為救曹操而死,所以曹操把曹真收為養子。歷任曹魏大將軍、大司馬,曹真死後,曹爽襲爵。魏明帝曹叡感念曹真的功勞,封其五子羲、訓、則、彥、皚為列侯。
曹爽,年少時因為自己是宗室而小心謹慎,與當時還是平原王的曹叡交好。曹叡即位,即任命曹爽為散騎侍郎,最終屢次升遷為武衛將軍。明帝病重時,任命他為大將軍,假之以符節、斧鉞,都督內外的一切軍務,總攬朝政,與太尉司馬懿一起接受遺詔輔政。然而,有了權力後,曹爽就開始了擅權之路。
曹爽聽從親信丁謐的計謀,尊司馬懿為太傅,升蔣濟為太尉,解除二人兵權。改任命其二弟曹羲為中領軍,又廢除禁軍五營中的中壘、中堅兩營校尉,把兩營兵眾交由曹羲直接統領。另以曹訓為武衛將軍,統領禁軍武衛營,曹彥為散騎常侍,曹爽兄弟於是完全掌握京師禁軍。他的表弟夏侯玄則被任命為中護軍,負責總統諸將,選拔舉用軍隊武官。
當時,曹爽的心腹,何晏、鄧颺、李勝、丁謐,均為浮誇不實之人。尤其是何晏,乃漢末大將軍何進之孫,其母被曹操納為妾,於是曹操收何晏為養子,後招為駙馬。丁謐、何晏、鄧颺被封為尚書,一起架空了尚書臺。任用李勝為河南尹、畢軌為司隸校尉,控制京城內外。這些人貪汙受賄,權傾朝野。同時,曹爽囚禁了郭太后。從而將郭太后逼到了自己的對立面。
曹爽的行為,得罪了曹魏掌權的老臣。尤其是對蔣濟的排擠,是極為致命的。本非鐵板一塊的曹魏士族,以蔣濟、陳泰為首,逐漸團結在了司馬懿的周圍,暗中對抗曹爽。後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蔣濟受司馬懿矇騙,為司馬懿擔保不取曹爽性命,使得曹爽輕信司馬懿,交出了權力,結果曹爽兄弟被滅三族。曹魏從此進入了司馬家時代。
諷刺的是,在司馬篡晉的過程中,除了被王凌擁立的楚王曹彪、奮起反抗的高貴鄉公曹髦、被動被密謀立為大將軍的夏侯玄外,曹爽是僅有的主動和司馬家正面交鋒的曹魏宗室人員。
(2)曹休,是曹操的族子,曹魏大司馬。太和二年死後,其子曹肇襲爵。曹肇有當世才度,是一英俊少年。與明帝曹叡為少年玩伴,任散騎常侍、屯騎校尉。魏略記載:曹肇有殊色,魏明帝寵愛之,寢止恆同。嘗與帝戲賭衣物,有不獲,輒入御帳,服之徑出,其見親寵類如此。在曹叡彌留之際,曹肇本是輔政大臣之一(原為燕王曹宇為大將軍,領軍將軍夏侯獻、武衛將軍曹爽、屯騎校尉曹肇、驍騎將軍秦朗五人共同輔政)。夏侯獻也是宗室,但是沒有記載其具體出身。曹宇是曹操的小兒子,曹魏沒有宗室輔政的先例,曹宇也自知沒有輔政能力,就推辭掉了大將軍之位。曹魏前三代,詔書多出自中書監劉放、中書令孫資之手。然而,這二人與夏侯獻、曹肇是政敵。在得知自己即將輔政的消息後,夏侯獻、曹肇準備逐漸幹掉劉放、孫資。結果,劉放、孫資抓住機會,向彌留之際的曹叡建言。曹叡在最後聽從劉、孫二人建議,輔政大臣變成了兩人:曹爽、司馬懿。曹肇正始年間去世,追贈衛將軍,子曹興嗣位。孫子曹攄後來出仕西晉,在西晉大司馬齊王司馬冏任記室督。後為襄陽太守、徵南司馬,最後戰死。曹休一支,由於曹肇沒有當成輔政大臣而沒有顯達,但是因禍得福,躲過了司馬氏的打壓。
(3)夏侯尚,是夏侯淵的侄子。曹丕建立魏國後,為平陵鄉侯,遷升徵南將軍,領任荊州刺史,持朝廷符節都督南方軍事。曾經和曹真一起討伐過東吳。夏侯尚與曹丕關係很好,病重時,文帝數次去看望他,拉著他的手流下了眼淚。去世後,兒子夏侯玄繼其爵位。
夏侯玄,是在歷史上極其重要的一位曹魏宗室。夏侯玄少時便有名聲,在弱冠時便擔任散騎黃門侍郎。他是夏侯氏由地方豪強向士族過度的典型人物。其人好文,頗有造詣,著有《樂毅論》。是著名的玄學家。後世東晉僑姓士族門閥均由儒學入玄,玄學昌盛。而玄學之風漸起的源頭就是夏侯玄、何宴、王弼這些「正始名士」玄學家。
夏侯玄是曹爽的表弟。曹爽執政後,夏侯玄被委以重任,升任散騎常侍、中護軍,掌握軍官選拔權。夏侯玄,在朝堂上也很有政見。司馬懿曾經與他談及時事,夏侯玄提出了"審官擇人"、"除重官"、"改服制"等政治制度,司馬懿深表贊同。後升為徵西將軍,假節都督雍、涼州諸軍事,為曹爽掌控西北兵權。但其並沒有軍事才華,與曹爽共同伐蜀失敗,名望有所降低。這也是後期曹魏宗室們的特點,就是家風向「士族化」過度,再也沒有純粹的軍事強人。
高平陵之變後,曹爽被殺。夏侯霸逃向蜀漢前,曾經勸夏侯玄一起逃走。但是夏侯玄拒絕了,被司馬懿調入中央,任大鴻臚、太常,受到壓制,悶悶不樂。嘉平三年,司馬懿去世後,夏侯玄嘆息道:「司馬懿尚且能夠以世代的交情善待我,而子元(司馬師字)、子上(司馬昭字)是不會容忍我的。」果不其然,嘉平六年二月,中書令李豐與皇后父光祿大夫張緝密謀殺司馬師,擁立夏侯玄為大將軍。失敗後,夏侯玄也被牽連,被滅三族。臨斬時,仍然神色不變,舉動自若,從容受刑,不愧名士之風。
夏侯玄,是個可惜又可恨的人。他的德行文化在曹魏第三代宗室裡面是最出色的,有很高的威望,否則也不會被李豐密謀擁立為新的執政。然而,就像三國志作者陳壽評價的一樣,夏侯玄以規劃設計政治格局制度而留名於世,然而和曹爽內外糾擾廝纏在一起,地位如此榮耀,卻從未聽說他幫助改正曹爽的錯誤,為他引薦良才。可以看到,在司馬代晉的過程中,夏侯玄也得過且過,從未主動的去反抗,最後還是落得身死族滅的下場。所以,夏侯玄雖然沒有貴戚紈絝子弟之風,但是是個典型的「清談型士族」,沒有處理實際政務的能力。這樣的人,在曹魏第三代宗室中,居然是最被寄予希望的一個,可見,後期曹魏宗室確實後繼無人。
三國志 評曰:夏侯、曹氏,世為婚姻,故惇、淵、仁、洪、休、尚、真等並以親舊肺腑,貴重於時,左右勳業,鹹有效勞。爽德薄位尊,沈溺盈溢,此固大易所著,道家所忌也。玄以規格局度,世稱其名,然與曹爽中外繾綣;榮位如斯,曾未聞匡弼其非,援致良才。舉茲以論,焉能免之乎!杜少爺整理的曹氏、夏侯氏宗親支系